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希望你爱好物理教学教案设计6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你爱好物理教学教案设计6篇,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名静静奉献的教育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当怎么写?下面是的我为您带来的希望你爱好物理优秀教学教案设计(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高二上册物理教案篇一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把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式;
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库仑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从猜想到验证、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间接手段测量微小力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测现象、分析结果及结合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
2、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类比,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有其统一性和多样性。
1、建立库仑定律的过程;
2、库仑定律的应用。
库仑定律的试验验证过程。
试验探究法、交流探讨法。
变压器是交变电路中常见的一种电器设备,也是远距离输送交流电不可缺少的装置。在讲解变压器的原理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电磁感应的角度说明:原线圈上加交流电压产生交流电流,铁芯中产生交变磁通量,副线圈中产生交变电动势,副线圈相当于交流电源对外界负载供电。要向学生强调,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变压器是把电能通过磁场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经过转换后一般电压、电流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学生认为变压器铁芯是带电的。针对这种错误认识,可让学生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经过独立思考了解到变压器铁芯并不带电,铁芯内部有磁场(铁芯外部磁场很弱)。
变压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课本中介绍了一些,教学中可根据实际状况向学生进行介绍,或看挂图、照片、实物或参观,以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实际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
(2)理解互感现象,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理解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压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4)理解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流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5)知道课本中介绍的几种常见的变压器。
2、能力目标
(1)用电磁感应去理解变压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讲解理想变压器使学生了解建立物理模型的意义。(抓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无关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体会到能量守恒定律是普遍适用的。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变压器工作原理及工作规律。
难点:
1、理解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交变电压。
2、推导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关系。
3、把握公式中各物理量所表示对象的含义。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把握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大致规律,了解了电感现象,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基础。可自行预习课本,了解相关原理。同时变压器的作用巧妙,变压装置在生活中很常见,应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利用课余时间,带着自己的问题,搜集资料了解变压器
五、教学方法
试验探究、演绎推理、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可拆变压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灯泡、自耦变压器、调压器、导线等。
希望你爱好物理优秀教学教案设计篇二
一、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繁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繁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测生活与试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状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探讨、试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十分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心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擅长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
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
2、课件:flash课件——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3、录像:三环过山车运动过程。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录像和试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通过观测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认识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线速度与角速度概念;通过探讨、释疑、活动、交流等方式,稳定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过对钟表指针和过山车两类圆周运动的观测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设置地月对话的情景,引入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再通过多媒体动画辅助,并与匀速直线运动进行类比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线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过观测做圆周运动的小球沿切线飞出,以及由旋转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这两个演示试验,直观显示得出。
本设计强调以视频、试验、动画为线索,重视刺激学生的感官,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表达“建模〞、“类比〞等物理方法,学生的活动以探讨、交流、试验探究为主,涉及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对学习价值和意义的感悟。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情境I录像,演示,设问1
播放录像:三环过山车,让学生看到物体的运动有直线和曲线。
演示:让学生向正在做直线运动的乒乓球用力吹气,体验球在什么状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设问1:物体在什么状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情境II观测、对比,设问2
观测、对比钟表指针和过山车这两类圆周运动。
设问2:以上两类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钟表指针所做的圆周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建立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情境III演示,动画
情景:月、地快慢之争。
多媒体动画: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比较得出线速度表
表达式。
演示1:用细绳捆着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突然松开绳的一端,看到小球沿着圆弧切线方向运动。
演示2:通过实物投影演示旋转的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显示线速度的方向。
情景:变换教室内电风扇的变速档,看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不可怜况,引入角速度概念。
多媒体动画: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比较得出角速度表达式。
活动探讨、试验、交流、小结。
识别: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周运动可以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了解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以及是否具有建模能力。
观测分析:磁带、涂改修正带、自行车链条等传动设备中,两轮轴边缘各点的线速度有何关系。了解对线速度概念的理解状况。
算一算:计算壁挂钟的时针、分针、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和它们角速度的倍数关系。了解能否通过实际测量获取有用数据,灵活运用线速度的公式和角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小试验:提供回力玩具小车,玻璃板,建筑用黄沙,通过对试验的观测说明汽车车轮的挡泥板应安装在什么位置适合,了解对线速度方向的把握状况。
释疑:评判地球与月亮之争。
小结:幻灯片小结。
3、教学主要环节本设计可分为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播放录像和演示,归纳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其次环节,通过观测对比,建立理想模型,归纳匀速圆周运动特征,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得出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第三环节,以情景激疑引入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借助多媒体动画,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得出线速度、角速度定义和公式。
第四环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针对几个实际问题开展探讨、探究、交流,深化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案例如
第一环节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创设情景]播放录像:森林公园三环过山车的运动。
[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说说过山车都做了哪些不同性质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2、什么条件下物体将做曲线运动?
[演示]让乒乓球从斜面上滚下到达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请一个同学向着与球运动不一致的方向用力吹球,观测球的运动轨迹有何变化?
[结论]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引言]运动轨迹是圆的曲线运动叫做圆周运动,下面我们就从圆周运动开始学习如何对曲线运动进行研究。
其次环节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观测探讨]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圆周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们与过山车的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
(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圆周运动,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匀速转动的,而过山车的圆周运动列车的速度大小是不断变化的)
[提出问题]怎样给匀速圆周运动下定义呢?(引导学生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匀速圆周运动)
[结论]质点在任何一致时间内,所通过的弧长都相等的圆周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它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引言]我们如何对圆周运动进行研究呢?
第三环节线速度、角速度概念
[创设情景]地、月快慢之争
地球:我绕太阳运动1秒走29.79千米,你绕我1秒才走1.02千米,你太慢了!
月亮:你一年才绕一圈,我28天就绕一圈,你才慢呢!
[提出问题]怎样定义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引导学生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类比)多媒体动画: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结论]线速度定义:质点经过的圆弧长度s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公式:单位:m/s(米/秒)
[问题]速度是矢量,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是怎样的?
[演示]
1、用一端连有细线的小球,将线的一端套在钉子上,钉子竖直立在桌面上,给球初速让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圆周运动,突然向上抽出钉子,看到球沿圆周的切线方向运动;
2、通过投影仪观测旋转圆盘边缘红墨水飞出的情景以及落在纸面上的径迹分布;
[结论]线速度方向:沿圆弧的切线方向
线速度表示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它是矢量;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是不断改变的,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是“匀速率〞的意思。
[情景]开启教室内的电风扇,变换不同的档观测它转动的快慢。(引导学生认识要引入与线速度不同的、描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物理量)
希望你爱好物理优秀教学教案设计篇三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初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3)知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通过的距离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4)知道功率的概念,会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过举例,理解功及功的必要因素,培养从生活现象中分析物理本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力未做功的实例,引起学生适当焦虑,激起其学习功的知识内容的好奇心,使之积极参与判断是否做功的探讨。
课外小试验:测出自己上楼时所做的功及所用的时间。
要求:
1、测出:
(1)体重G;
(2)楼层高h;
(3)上楼所用的时间,按正常速度走上去所需时间t1,快速跑上去所需时间t2。
2、计算:
(1)上楼所做的功;
(2)两次登楼过程的功率。
第一节功
1、功的定义:
假使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计算:
功=力X距离
公式:W=Fs
单位:焦耳符号:J
3、功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用P表示。
公式:P=W/t
单位:W
1W=1J/s
希望你爱好物理优秀教学教案设计篇四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了解用眼卫生及眼睛保健的知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难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三、学习用具:
眼睛模型、近视镜、老花镜
四、学习过程:
(一)提出问题
爱动脑筋的小明和爷爷都戴着眼睛,平日他有这样的观测和体会:爷爷看书读报时必需戴上眼镜,而看远处的物体时可以摘下眼镜;而自己看远处的物体必需戴上眼镜,而看书时可以摘下眼镜;视力正常的爸爸却既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也能看清远处的物体。那么作为“心灵的窗户〞人眼是如何看见周边物体的呢?小明和爷爷患各有怎样的眼睛疾病?他们各自佩戴的眼镜有什么特点呢?
(二)自主探究
眼睛是一个既繁杂又奇妙的“照相机〞,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那么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观测图5.4-1眼球的结构回复以下问题。
1、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了解眼球是由哪些部分构成。
2、眼球好像一架,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视网膜相当于。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
3、小组探讨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是凸透镜成像的那种状况?像有何特点?
4、认真观测图5.4-2,小组探讨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到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的?
5、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是我们有些同学成了近视眼,有些人成了远视眼,你们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吗?
(1)特点
近视眼只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远视眼只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2)成因及矫正
近视眼的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自远处的光集聚在视网膜的方。所以我们要让进入眼睛的光提前发散,在眼睛前方放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认真观测图5.4-4,观测近视眼同学的眼睛
近视眼的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自远处的光集聚在视网膜的方。所以我们要让进入眼睛的光提前集聚,在眼睛前方放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3)自学《科学世界》眼睛的度数,并回复后面的问题。
(三)知识链接:
儿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理能力大,但是假使看书写字的神态不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太近,或采光、照明条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发生假性近视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就会变成真性近视。
预防近视要做到:
①读书、写字神态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cm.
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
③要认真做眼睛保健操。
④不要在直射强光下看书。
⑤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
⑥不躺卧着看书。
⑦不在走路时看书。
五、学习小结:
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主要由瞳孔(好像照相机的)、角膜及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组成。
2.近视眼佩戴矫正。
3.远视眼佩戴矫正。
六、达标检测:
1.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所成的像是实像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
2.以下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A.晶状体曲度过大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C.眼球前后径过短D.可用凹透镜改正
3.近,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越近了,这说明小华已()
A.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4、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复:
(1)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
(2)图中甲眼、丙眼比较,不同点是:a;b。
5、图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在A、B、C、D四种光路中,__________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状况;__________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状况;__________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状况。
ABCD
6、所示的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透镜,这种眼镜可以用于矫正_______眼。教师复备栏
高二上册物理教案篇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的分解概念。
2、知道力的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并知道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学会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
4、学会用力的分解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情景的再现和试验模拟体会物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对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分析,理解按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的意义,并感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情景,激发求知__和探究的兴趣。
通过对力的分解实际应用的分析与探讨,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培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教学难点: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测一幅打夯的图片,分析为什么需要那么多人一起打夯。
2、模拟打夯,指出用多个力的共同作用来代替一个力的作用的实际意义,突出等效替代的思想。
3、引出力的分解的概念:把一个力分解成几个分力的方法叫力的分解。
(二)一个力可分解为几个力?
由打夯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个力的作用可以分解为任意几个力,最简单的状况就是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
(三)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遵循什么规则?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因此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四)力的分解实例分析
以一个力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可以作出无数个平行四边形,因此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有无数组解,但假使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那力的分解就只有解了。如何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呢?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
高二上册物理教案篇六
知识目标
1、知道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的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静;
3、把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把握判定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
能力目标
1、通过观测演示试验,概括出产生的条件以及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测、概括能力。通过静与滑动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1、两个相互接触且有相对滑动或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称为滑动;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在它们接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宜昌市西陵区人民医院编外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聘27人笔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供应链管理库存预警与采购决策支持模板
- 房地产买卖合同条款详解及风险规避
- 2025陕西鑫冠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企业产品迭代管理表格记录模板
- 2025四川成都金堂县中医医院自主招聘岗位4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湖南益阳安化县医疗卫生单位备案制护理人员招聘15人(第二批)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企业人才招聘与选拔模板
-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讲义)(原卷版)
- 《Access数据库》课程标准
- 中远海运校招题库及答案
- 宁夏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汽车维修收费管理办法
- DB41∕T 1244-2022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 岗位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 2025-2030年中国慢性伤口管理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4s店市场管理制度
- 测绘行业保密管理制度
- 物流安全品质管理制度
-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