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古代医药文明一、古代医药文明医药卫生从史前文化中与人类共同出现。萌芽(P5)旧石器遗址:用火:火疗、热熨的可能栏杆式建筑、土木合筑屋坑灶:卫生物质条件兽皮衣:御寒、保健食疗发现器制作:医药载体生殖崇拜(P5-6)岩画石刻、婚姻制度、形象文物。文明古国经验医学(1)古埃及(P7-8)(前3100年始)纸草医学文献铜质手术刀(前2600年)——简单手术荷马史诗记录干尸制作——人体结构、外科切割、缝合包扎技术的提高。认知——类比联想:气象、河水与人体脉管、呼吸名人伊姆贺特普——健康之神(前2800年)希波克拉底(前6世纪,来此游学)(2)巴比伦(p9-10)(前2000年)汉谟拉比(前1792-1750年)——《汉谟拉比法典》泥板文献按身体部位分类疾病认知——人——小宇宙(3)古印度(P10-11)(前3000年)婆罗门教——《吠陀》(前10世纪)(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达婆吠陀)认知三体液学说——四体液学说(气胆痰血)瑜伽术瑜伽术——统一和谐名人:斯拉他(前5世纪)——《妙趣集》、鼻成形手术Chrana中医学建立萌芽:阴阳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六气病因学说:阴、阳、风、雨、晦、明针刺、按摩等方法的应用、酒的使用甲骨文中“疒”的出现、对病因观念的体现药物知识、卫生保健与医事制度的建立奠基:战国汉时期——系统化、理论化现存第一部医书——《黄帝经》——《素问》、《灵枢》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医学专著的问世:仲景(150-219年)伤寒杂病论华佗(2~3世纪)麻沸散、腹部手术,外科学鼻祖;五禽戏;中藏经(宋人伪托)针灸家——程高、郭玉扁鹊——切脉诊断淳于意——一师多徒西南亚:犹太:用水清洁、割礼《塔木德》伊朗:《阿维斯塔》、《列王记》古希腊:荷马史诗(前11~前9世纪);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四体液);恩培多克勒(原子论);德谟克利特(原子论);阿尔克迈翁(健康——和谐状态)医学流派:1.健康——完全和谐2.灵气学说校正医书局(校正医书局(1068~1077年、p50-51):《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经史政要本草》王安石变法与医学:太医局(医学校);太平惠民局;修和药所(和剂局)临床医学:法医学:宋慈《洗冤录》;针灸:王惟一,针灸铜人。妇科学: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儿科学: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金元四家(寒凉、攻下、滋阴、补土,P52-53):完素(守真)完素(守真)寒凉派从正(子和)攻下派杲(东垣)补土派朱震亨(丹溪)滋阴派元素(气味、药物归引);三、文艺复兴时期医学1.时代背景: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手工工厂形成;古代文化复兴;思想与言论自由;自然科学进步;哥白尼《天体运行论》(1543年);2.医学革新:巴拉塞尔萨斯:反对脱离实际的理论;理论上没有突破;文艺复兴时期医学家的二元性、矛盾性。人体解剖:达·芬奇(1452-1519,科学方法论不能脱离实际);维萨里(1514-1564,推翻盖伦结论,重做人体解剖)《人体的构造》;静脉瓣的发现。传染病学:弗拉卡斯托罗《论传染和传染病》临床的进步:巴累:改革外科(实践中总结经验)。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p126)16世纪:1.时珍:《本草纲目》2.2.临床:科:大方脉;薛已;献可;介宾(景岳)《景岳全书》(此三人非温补学派,实乃重视补法)针灸:集大成时代;继渊:《针灸大成》外科:薛已:《正体类要》;实功:《外科正宗》妇产科:王肯堂:《六科证治准绳》;儿科:薛已;万全《万密斋医书十种》3.诊断的完备:望闻问切4.人痘接种法四、17世纪医学1.天文学与化学的进步。伽利略:量度观念的发展。波义尔:化学的独立与进步;阐明空气与呼吸的关系。梅犹(1643-1679):燃烧与呼吸的概念。2.显微镜的发明应用:列文虎克,细胞、细菌的发现。3.生理学:桑克托瑞斯,人体机能测量;血液循环理论建立,哈维(1578-1657)。4.科学:西登哈姆,重视临床医学,“近代西方临床医学之父”。5.理论变革与医学学派(17世纪):医物理学派;医化学学派;活力论学派;6.传统医学的发展:自然能疗法中国:传统医学稳定时期(P138)(1)温病学派的形成:吴有性(又可):戾气学说《温疫论》;叶天士:《温热论》;吴鞠通:《温病条辩》医学丛书《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宗金鉴》(2)学敏《本草纲目拾遗》(3)修圆《医学三字经》激素的发现与分泌学发展(P188-192):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门脉系统等。化学疗法与抗生素(p195-196):青霉素、抗疟药、磺胺剂、606(抗梅毒)的合成外科学(P196-199):血型的发现与输血;麻醉技术;心脏外科(心脏搭桥、人工心脏);移植外科;显微外科。人工生殖技术:试管婴儿替代医学的兴起1.预防免疫技术的进步: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的疫苗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基因治疗、放射性同位素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超声技术、激光技术等。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特点与趋势(p213-216纵横交错):医学研究深入和综合;学科分化和综合;高新技术广泛应用新的困境(P217):疾病谱的变化:构成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传染病重新出现:已控制的疾病重新出现;新的病毒不断出现;全球化的影响;生化恐怖13.生命伦理学的建立(P220)14.医学模式的多元化建构及转变: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中国医学的发展(p168)新中国卫生工作方针的确立: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卫生行政体系及保健制度的建立:公费医疗;防疫站等。中医药学与中西医结合:设立中医研究院、中医进医院、“西学中”、掀起学习研究中医高潮。1980年确定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发展,长期并存方针。90年代提出中西医并重。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