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充要条件(课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1页
1.4.2-充要条件(课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2页
1.4.2-充要条件(课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3页
1.4.2-充要条件(课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4页
1.4.2-充要条件(课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2充要条件》教学设计高一年级数学教研组教材分析本小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人教A版(2019)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的第四节第二课时《充要条件》。通过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内容引出充要条件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后续函数、证明相关问题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情分析上节课已经学过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对命题的真假判断有了一定的基础,这对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不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困难,所以在教学时应多举一些实例引导学生去分析,使之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步完善发展。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充要条件的意义,数学定义与充要条件的关系,发展数学抽象素养;(2)初步使用常用逻辑用语进行数学表达、论证和交流,提升逻辑推理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充要条件的意义;教学难点:数学定义与充要条件的关系.教学过程问题1:阅读教科书第20页“思考”、判断其中所举出的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真假。(一)概念的引入师生活动:学生判断命题(1)——(4)及其逆命题的真假,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可以选择以下问题进行追问。追问:(1)每个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q是p的什么条件?(2)哪些命题中,p既是q的充分条件又是q的必要条件?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订正,并给出充要条件的定义。设计通图,从学生熟悉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命题及其逆命题的真假,引入充要条件(二)概念的形成问题2:(1)在教科书20页的“思考”所举出的命题中,那些命题中的p与q互为充要条件。条件?(2)如何判断p是q的充要条件?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教师与学生共同梳理出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将判断p是否为q充要条件的问题转化为判断命题“若p,则q”及其逆命题“若q,则p”的真假的问题。例1下列各题中,哪些p是q的充要条件?(1)p:四边形是正方形,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2)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3)p:xy>0,q:x>0,y>0;(4)p:x=1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一个根,q:a+b+c=0师生活动:学生判断,教师给出解答示范。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熟悉的数学命题,说明p对于g的充分性和p对于q的必要性之间的关系。理解p为q的充要条件就是“若p,则q”和“若q,则p”都为真命题,而这也是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三)概念的深化问题3:(1)若pq,则p为q的充要条件,p唯一吗?请举例说明。(2)我们已经知道判定定理和充分条件的关系,性质定理和必要条件的关系,那么,充要条和什么有关系呢?结合“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说一说。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举例,讨论交流。教师选取学生的举例板书,引导学生梳理、完善讨论交流的结果,指明数学定义和充要条件系-数学定义是从充分性和必要性两个方向刻画数学对象的,不同的充要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一个数学对象。设计意图: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充要条件”的概念,体会充要条件不唯一;通过举例分析,理解数学的定义与充要条件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充要条件”。四)概念的巩固应用例2:已知:Θ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求证:d=r是直线l与0O相切的充要条件。师生活动:学生分析题意,给出解题思路,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可以就以下问题进行追问。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板书示范追问:(1)如何证明充要条件?(2)证明充分性时、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证明必要性时,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设计意图:在推理之前,明确证明思路、分清条件和结论很重要;这个题目的推理过程略有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书写规范的证明过程、(五)单元小结、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1)请用结构框图表示本节所学的知识.(2)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充分条件?什么是必要条件?什么是充要条件?如何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3)请举例说明判定定理与充分条件的关系,性质定理与必要条件的关系,充要条件与数学定义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梳理、总结、归纳提炼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和方法。教学反思(1)在教学设计中,改变了教材安排的授课顺序,教材安排第一课时学习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第二课时学习充要条件.如果把课时设计将为第一课时完成定义的学习以及初步运用,第二课时进行拓展应用训练,这样是否更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