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阆中学生物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四川阆中学生物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四川阆中学生物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四川阆中学生物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四川阆中学生物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肾小球 B.肾单位 C.肾小囊 D.输尿管2.我们跑操时,呼吸加深加快。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①氧气增多②氧气减少③二氧化碳增多④二氧化碳减少⑤水蒸气增多⑥水蒸气减少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3.下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B.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D.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4.下列叙述中,与肺的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是A.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B.肺泡数量极多C.肺泡壁是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的 D.ABC都是5.画流程图有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下几幅流程图中正确的是()A.人的生长过程:婴儿期→儿童期→幼儿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B.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管→原尿→肾小球→尿液C.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顺序:食物→口腔→咽→食道→小肠→胃→大肠→肛门D.神经冲动的传递: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6.小航同学最近总是感觉眼睛疲劳,夜晚看不清东西,皮肤也很干燥。用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你认为小航应该在饮食中增加哪类食物()A.米饭 B.胡萝卜 C.高脂肪的肥肉、花生 D.豆制品7.如图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其中H为上肢动脉.能表示该图含义的正确组合为()①A曲线代表氧气在血液中的变化②B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变化③B曲线代表氧在血液中的变化④I表示上肢静脉⑤J表示上肢毛细血管⑥I表示上肢毛细血管.A.③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⑥D.①②④⑤8.同学们长时间玩手机游戏容易使眼球中的哪一结构曲度过大而造成近视,同时应佩戴何种镜片进行矫正()A.睫状体、凸透镜 B.玻璃体、凸透镜C.角膜、凹透镜 D.晶状体,凹透镜9.小华吃西瓜时不小心把一些西瓜籽吞进肚里了,最终这些西瓜籽会随粪便排出体外.这些粒瓜籽在小华体内经过的部位依次是()A.口腔→咽→小肠→胃→大肠→肛门B.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C.口腔→咽→胃→大肠→小肠→肛门D.口腔→咽→胃→肝脏→小肠→大肠→肛门10.下列组成人体呼吸道的器官是()①口腔②鼻③咽④喉⑤气管⑥支气管⑦肺A.①②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⑦11.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是人体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 B.免疫是人人生来就具有的C.免疫不能出生后获得 D.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12.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献血时医生一般在下列哪种血管中进行抽血()A.主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体动脉13.春季移栽植物时,将一种无色液体喷洒到叶片上,形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不能通过的薄膜,从而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这种无色液体的作用是()A.抗蒸腾作用 B.增强光合作用C.抗呼吸作用 D.增强呼吸作用14.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汗腺的分泌部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内,能产生汗液B.心脏中有房室瓣、静脉瓣,能防止血液倒流C.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D.大肠可以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15.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下图表示耳的结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②]鼓膜造成损伤B.[④]能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C.⑥是耳蜗,能感受声波的刺激,有听觉感受器D.①外耳道属于中耳部分16.心脏内瓣膜只向一个方向开,可保证血液()A.从静脉→心室→心房B.从心房→心室→静脉C.从心房→心室→动脉D.从心室→心房→动脉17.从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末端流出的液体分别是()A.原尿、动脉血、尿液 B.动脉血、原尿、尿液C.静脉血、原尿、尿液 D.动脉血、尿液、原尿18.下图表示人体内膈肌所处的几种状态。当膈肌由C状态向A状态转换时,胸廓容积、肺内气压和呼吸情况分别是A.扩大、下降、呼气 B.缩小、下降、吸气C.缩小、升高、呼气 D.扩大、下降、吸气19.人每天应该喝适量的开水,这有利于()A.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 B.肾小管对无机盐的吸收C.代谢废物的及时排出 D.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0.下表为霏霏同学在做“唾液和胃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观察与记录。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试管加入物质温度时间加入碘液1淀粉糊+唾液37℃5分钟不变蓝2淀粉糊+唾液0℃5分钟变蓝3淀粉糊+胃液37℃5分钟变蓝A.1和2对照,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B.分析试管1,可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C.2和3对比,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D.1和3对照,得出胃液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21.消化系统的下列器官中,不与食物直接接触的是()A.咽 B.食道 C.胃 D.肝脏22.下列关于人体内营养物质叙述不正确的是A.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B.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C.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D.中老年人缺少含钙的无机盐易患骨质疏松症23.下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A、B、C、D分别代表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中的某种气体,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A.A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B.D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D.C是氧气,D是二氧化碳24.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曲线AC段,膈肌收缩使其向上移动B.图甲中曲线CE段,胸腔容积增大C.图甲中C点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D.图乙中I下降时,G内的气压比F内气压高25.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突起 B.神经元 C.脊髓 D.神经末梢26.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大多来自于视觉,其次还有听觉、触觉等等,让我们以下面的经历为例来进行分析吧.(1)学校的演讲比赛“中国梦,我的梦”开始啦!听着,听着,乐乐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都有梦想,那么我的梦想是什么?…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听清讲话,依赖于你的听觉。在听觉形成过程中,能够直接接受外界声波冲击产生振动的结构是________;具有对声波敏感的细胞,能够接受振动刺激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是________。(2)进行演讲之前,需要看清演讲的场所,以熟悉环境.你不仅可以看清近处的设施,也能看清远处的摆设,这是因为眼睛结构中的________具有调节作用,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能够落在________上。(3)演讲结束后,乐乐起身接开水,手不小心被开水烫了一下,会迅速缩回来,然后才感觉到灼痛。这是因为,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________中,而感觉的形成是在________。27.如图是人耳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中耳主要是由[]_____、鼓室和听小骨组成。(2)外界的声波经过_____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_____的振动。此振动经过_____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对_____敏感的感觉细胞,产生与听觉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听神经传递到_____形成听觉。(3)有些同学骑车时喜欢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这样不仅为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而且长期如此最有可能损伤_____使听力渐进式减退。(4)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以下做法正确的有_____(填序号)。①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就诊②生病时要慎用耳毒性药物③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闭口④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挖耳朵28.2017年,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称,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已多达6亿,接近中国总人口数量的一半,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今年的6月6日是第二十三届“全国爱眼日”,主题是“科学防控近视,关注孩子眼健康”。(1)眼是重要的视觉器官。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①]________、[④]晶状体和[⑨]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落在[]________上形成物像,其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⑧]________传至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正常的眼球中,多个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以保证清晰的看到物体。如从光亮处移至黑暗处时,瞳孔会________;当观察远处的物体时,________的曲度会减小。(3)不良的用眼习惯,如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上网玩游戏等,会导致近视。下图中,表示近视成像情况的是图________,表示矫正近视方法的是图________。(4)专家指出,全球视力异常患者中约有80%是可以通过预防和控制而避免的。关于近视的预防,你有哪些好的措施和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输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如果心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为75次/分,血量是4000毫升,那么体内全部血液循环一遍需要多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心率加快到100次/分,血液循环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意义?_____30.材料:炭疽热是由炭宜杆菌感染造成的,能引起皮肤溃疡、焦痂和周围组织的广泛水肿。这种细菌易导致动物发病,尤其是食草反刍动物(如牛、羊等)。当动物死亡后,炭疽杆菌形成芽孢,一旦炭疽杆菌芽孢进入健康的生物体,它们会以惊人的速度呈几何级数激增。(1)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推断,引起炭疽热的病原体是____,它的营养方式是____。(2)“注射炭疽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此病,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看这属于____,从免疫角度来看,“注射炭疽疫苗”属于____免疫,而注入的炭疽疫苗属于____。(3)与酵母菌比较,炭疽杆菌在结构上的最突出特点是_____。(4)在一般情况下炭疽杆菌可通过____方式进行繁殖:在不良环境下,又可以形成____进行休眠。31.资料分析:2019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馨香的文字滋养着我们的心灵,陪伴着我们成长。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阅读过程是这样完成的(见下图):(1)文字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内,在____上形成物像,最终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2)一般形成视觉后,再经由大脑的理解,当我们____(填“吸气”或“呼气”)时,气流就能引起声带的振动使我们有感情地读出文字。(3)声波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再沿相关神经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4)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常常让我们感悟良多,受益匪浅,这属于____反射,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大脑皮层的____中枢的参与。

参考答案1、B【解析】

此题考查对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认识。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详解】A.肾小球是肾单位的组成部分,主要起滤过作用,形成原尿,A不符合题意。B.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从功能上看肾单位是形成尿的基本单位,B符合题意。C.肾小囊是肾单位的组成部分,主要起储存原尿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D.输尿管是输送尿液的结构,与尿液的形成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2、C【解析】

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外界环境中的气体)主要成分如表:气体成分环境中的气体(%)呼出的气体(%)氮气7878氧气2116二氧化碳0.034水0.071.1其他气体0.90.9【详解】从表格中看出,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主要区别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多(0.03%→4%),氧气含量减少(21%→16%),水含量增多(0.07%→1.1%)。可见C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外界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含量以及变化的原因。3、B【解析】试题分析:①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变蓝色、②③变蓝色,而不是“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A错误;①与②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因此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正确;①与②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①与③对照,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而不是“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C错误;②与③有两个变量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②③不能形成对照,而不是“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D错误。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4、D【解析】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详解】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故选D。5、D【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一些生物的生命活动的流程图,涉及尿的形成、反射、人的生长过程、食物的消化过程等知识,思考解答。【详解】A.人体的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过程。胚后发育即人的生长过程,依次是: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A错误。B.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可见尿液的形成是: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B错误。C.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因此,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食物→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C错误。D.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D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关键是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6、B【解析】

虽然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并且会引起疾病。【详解】维生素的种类很多,其功能和缺乏症如图所示:可见,感觉视力疲劳,夜晚看不清东西等是夜盲症的表现,夜盲症和皮肤粗糙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维生素A主要在动物的肝脏中含量丰富,植物性食物中一般不含维生素A,但是胡萝卜等植物性食物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它们在人体肝脏内能转变成维生素A,因此小航应该多吃胡萝卜等食物。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维生素的缺乏症及食物来源,可结合上面表格中的内容比较记忆,明确胡萝卜和黄色玉米等植物性食物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它们在人体肝脏内能转变成维生素A。7、C【解析】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两图对照可知,血液流经上肢组织细胞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H为上肢动脉,H内的血液是含氧丰富、含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上肢动脉中的血液流经上肢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不断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通过气体扩散,血液中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当血液流经上肢静脉时,不再发生气体交换。因而,⑥I是上肢毛细血管,J是上肢静脉,①A曲线代表氧气在血液中的变化,②B曲线代表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变化。故选C。8、D【解析】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详解】如果我们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该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所以长时间玩电脑游戏容易使眼球中的晶状体过度变凸形成近视。故选:D【点睛】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9、B【解析】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是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一位同学吃西瓜时,将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它的旅行路线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B正确。10、C【解析】

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详解】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故选:C。【点睛】熟记呼吸系统的组成即可,掌握呼吸道和肺的组成功能是解题关键。11、C【解析】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所以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免疫不能在出生后获。12、C【解析】

三种血管的比较:血管类型概念功能分布血流速度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快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最慢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慢【详解】动脉血管压力太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毛细血管一般比针头还细、血量少,且流动最慢;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所以医生抽血时针刺入体表的静脉血管。所以答案选择C。【点睛】解题关键是熟记血管的种类、分布位置与各自功能特点。13、A【解析】

在自然环境中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移栽植物的时候,要根据影响因素想办法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分析答题。【详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进出的门户,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移栽植物时,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在移栽植物时,用科学家发明的这种无色的物质,将其喷到叶面上,结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分不易通过的薄膜,这样就使的植物能照常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而水蒸气则不能蒸发出去,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故选A。【点睛】关键点:移栽植物的时候,要根据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想办法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14、B【解析】

(1)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皮下组织在真皮的下部,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组成,其下紧临肌膜。皮肤上有毛发、皮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附属物。

(2)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四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四个腔分别叫做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

(3)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这种功能与其结构有关。在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形成的树枝状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

(4)大肠可以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详解】A、汗腺的分泌部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内,汗液的成分有水、少量尿素、无机盐等。A正确。

B、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心脏中没有静脉瓣,B错误。

C、肺是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C正确。

D、大肠可以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将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形成粪便,D正确。

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15、D【解析】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外界声波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与人的位觉有关,耳蜗是听觉感受器的所在处,与人的听觉有关,听小骨的振动刺激内耳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详解】鼓膜产生振动,保持鼓室内外的气压平衡,所以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②鼓膜造成损伤,故A正确;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所以④半规管,能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故B正确;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所以⑥是耳蜗,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的刺激,故C正确;①外耳道属于外耳部分,将声波传至鼓膜,故D错误。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16、C【解析】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即心房→心室→动脉.故选:C17、B【解析】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末端中流动的液体分别是血液、原尿、尿液。故选:B【点睛】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是本题解题关键。18、C【解析】

呼吸运动是指胸廓的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结合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或舒张引起胸廓变化,图示中,当膈肌由C状态向A状态转换时,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完成呼气过程。【详解】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膈肌由C→A转换时,胸腔容积减少,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进入空气,完成呼气,C正确。【点睛】掌握吸气呼气过程是本题解题关键。19、C【解析】

此题考查肾小管重新吸收和排尿的意义。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废物。【详解】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排尿的意义。20、B【解析】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此探究实验1是对照组,2、3为实验组。分析解答。【详解】A.对比1号和2号,变量是有温度,1号有唾液,在37℃下,唾液中的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故加碘液不变蓝;而2号放到0℃下,淀粉没有被分解,故加碘液变蓝色。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A正确。B.1号试管加碘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不能证明分解成麦芽糖,B错误。C.对比2和3,有两个变量温度和消化液,不能得出科学结论,C正确。D.表中的1号和3号对照,3号加入碘液变蓝,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D正确。【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影响。21、C【解析】试题分析:人体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是食物经过的通道,都和食物直接接触,A、B、C不符合题意;肝脏属于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不与食物直接接触,D符合题意,选D考点:本题考查消化道的组成,意在考查考生掌握消化系统知识的能力。22、A【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详解: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是水,A错误;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B正确;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C正确;中老年人缺少含钙的无机盐易患骨质疏松症,D正确。点睛:熟记六大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缺一不可。23、D【解析】人体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含量比血液中的氧含量高,血液中二氧化碳比肺泡中含量高,肺泡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故图中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图中C代表氧气,D代表二氧化碳。故D正确。24、C【解析】

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示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详解】曲线A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A错误;曲线CE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B错误;图甲中C点表示吸气末,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C正确;图乙中I膈肌顶部下降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造成G肺内气压低于F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D错误。【点睛】掌握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关键。25、B【解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详解】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下图: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构成神经。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故选B。【点睛】知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是解题的关键。26、鼓膜耳蜗晶状体视网膜脊髓大脑皮层【解析】

(1)能够直接接受外界声波冲击产生振动的结构是鼓膜;具有对声波敏感的细胞,能够接受振动刺激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是耳蜗。(2)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3)反射途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详解】(1)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在听觉形成过程中,能够直接接受外界声波冲击产生振动的结构是鼓膜;具有对声波敏感的细胞,能够接受振动刺激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是耳蜗。(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因此,进行演讲之前,需要看清演讲的场所,以熟悉环境。你不仅可以看清近处的设施,也能看清远处的摆设,这是因为眼睛结构中的晶状体具有调节作用,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反射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做出反应,手会迅速缩回来,然后才感觉到灼痛,说明脊髓把冲动传到了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了痛觉。因此,演讲结束后,乐乐起身接开水,手不小心被开水烫了一下,会迅速缩回来,然后才感觉到灼痛。这是因为,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中,而感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27、3鼓膜耳郭鼓膜听小骨声波大脑皮层听觉中枢鼓膜①②④【解析】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图中1耳廓,2外耳道,3鼓膜,5鼓室,4听小骨,6中耳,7半规管,8前庭,9耳蜗,10咽鼓管。【详解】(1)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其中中耳包括3鼓膜、5鼓室和4听小骨。

(2)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郭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3)有些同学骑车时喜欢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这样不仅为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而且长期如此最有可能损伤鼓膜,使听力渐进式减退。

(4)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以下做法正确的有①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就诊②生病时要慎用耳毒性药物④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捂耳闭口。【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耳的结构和功能。28、角膜⑦视网膜视神经扩大晶状体甲丙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三个一,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三个一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解析】

眼球结构和功能如图:题干图中①角膜,②虹膜,③瞳孔,④晶状体,⑤巩膜,⑥脉络膜,⑦视网膜,⑧视神经,⑨玻璃体。【详解】(1)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因此,眼是重要的视觉器官。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①]角膜、[④]晶状体和[⑨]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落在[⑦]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其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产生神经冲动,通过[⑧]视神经传至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瞳孔的变化是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的,在眼球的结构中,瞳孔是光线进出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以避免过强的光线刺伤了眼睛;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的,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球,便于看清物体。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因此,正常的眼球中,多个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以保证清晰的看到物体。如从光亮处移至黑暗处时,瞳孔会扩大;当观察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会减小。(3)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图2中,表示近视成像情况的是图甲,表示矫正近视方法的是图丙。(4)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或电子游戏不但影响学业,而且因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会导致眼球中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能恢复原状而形成近视眼。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三个一,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三个一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总之,预防近视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点睛】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近视的形成及矫正,近视的预防措施。29、安静状况下45秒就循环一遍。运动后大约34秒就完成一遍循环。这种变化大大提高了供氧能力【解析】

心率指的是一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心室每次输出的血量又叫每搏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每搏输出量×心率。【详解】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收缩射出血量为70毫升,人体内的血量为4000毫升,如果心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为75次/分,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需要60÷75=0.8秒,全部血液在全身循环一遍需要的时间═4000÷70×0.8=45.6(秒)。剧烈运动后,心率加快到100次/分,34秒就完成一遍循环,即4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