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使动用法(一)动词的使动用法⒈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⒉噽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⒊所以游目骋怀⒋焉用亡郑以陪邻?⒌舞幽壑之潜蛟⒍吞二周而亡诸侯。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⒏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⒐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⒑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⒒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⒓宁许以负秦曲。⒔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⒕鸣鼓而聚之,击木而招之。⒖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⒗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⒘项伯杀人,臣活之。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9.
泣孤舟之嫠妇(二)名词的使动用法⒈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⒉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⒈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⒉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⒊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⒋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⒌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⒍臣请完璧归赵。⒎今媪尊长安君之位。⒏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⒐惧馋邪则思正身以黜恶。⒑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⒒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⒓然居吾乡,则长人者好烦其令。二.意动用法(一)名词的意动用法⒈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⒉侣鱼虾而友麋鹿。⒊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⒈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⒉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⒊成以其小,劣之。⒋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⒍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⒎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8.齐彭殇为妄作
三.名词用如动词⒈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⒉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⒊今夫差衣水犀甲者亿有三千。⒋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⒌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⒍秦伯说,与郑人盟。⒎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⒏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⒐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⒑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⒒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⒓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⒔范增数目项王。⒕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⒖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⒗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
⒘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⒙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⒚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⒛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3.此文人画士,心之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
24.德何如则可以王?25.买五人之脰而函之。26.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27.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28.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29.
甚至爪其肤以验其生枯。30.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3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32.仗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
33.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四.名词用作状语
(一)表示方位或处所1.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⒊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
⒋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⒌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⒍泰山之阳,汶水西流;⒎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⒏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
(二)表示工具或依据
⒈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⒉市中游侠儿的佳者笼养之。
⒊日将暮,取儿藁葬。(三)表示比喻⒈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⒉雄洲雾列,俊采星驰。
⒊常以身翼蔽沛公。
(四)表示对人的态度
吾得兄事之。人皆得以隶使之。(五)表方式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五.形容词做动词
⒈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⒉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⒋然居吾乡,则长人者好烦其令。
⒌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终不怜公子姊也。
⒍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
六.形容词做名词
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⒊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文言词语和句式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
兼词
兼有两个意义和作用的词。如: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文言虚词
常见文言虚词: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高考考试大纲,共18个)虚词的作用
表结构关系
表示特定的语法关系
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突出语气
表示时间
常见文言虚词: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高考考试大纲,共18个)虚词的作用
表结构关系(请息交以绝游
木欣欣以向荣)
表示特定的语法关系(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作定语后置的标志(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突出语气(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表示时间(彼且奚适也)
多义虚词
文言虚词虽然不多,但是绝大多数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某些虚词有多义现象,用法比较灵活。
《逍遥游》练习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要求)一:运用分析和比较的方法,理解常见虚词在上下文里的具体作用。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
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B
因招里中少年,戒曰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C
与我银,为君致阁职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
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以此知之,故欲往
练习一
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
积于今六十岁矣而大声发于水上业精于勤荒于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激于义而死焉者也鱼跃于渊求救于术(袁术)逢蒙学射于羿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练习一
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
积于今六十岁矣
——表时间,到而大声发于水上——表处所,到,在业精于勤荒于嬉——表原因,由于,因为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表对象,对,对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比较,比,超过不求闻达于诸侯——表范围,在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表被动,被鱼跃于渊——表处所,从求救于术(袁术)——表对象,向逢蒙学射于羿——表对象,向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练习二
比较并解释下列句中“乃”字
吾翁即汝翁,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臣乃市井鼓刀屠者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要求)二:
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通常用法
作业1.归纳下列文言虚词的用法,并各举一例:
乎
其
也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滕文公问道:“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侍奉齐国呢,还是侍奉楚国呢?”
孟子回答道:“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必不得已,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护城河,筑牢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这样就好办了。”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
霁:雨过天晴。彩,指日光。
区,指天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茕茕:孤单的样子。
孑,孤单。吊,安慰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本来希望官职显达,不为自己的名誉和节操自夸。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提拔惩处表扬批评,不应有所差异。
把第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陈人欲战,蛮奴(人名)撝[撝(huī):挥手呵斥。]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答案】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了。(译出大意给3分,“何事”“走”各一分。)(2)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答案】韩擒严厉地瞪着他,突厥使者恐惧,不敢抬头看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译出大意3分,“厉然”“惶恐”两处各一分。)
学习文言实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词多义(二)古今异义(三)通假字(四)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一、积累常见文言实词,掌握其意义。示例一:属
sh:
隶属,归属: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类: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zh:
连接:衡少善属文
嘱托:属予我作文以记之
示例二:兵
兵器: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军队、士兵: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兵(《信陵君窃符救赵》)战争、军事: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用兵策略:故上兵伐谋(《谋攻》)
二、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练习
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③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④
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石钟山记》)
⑤
以为妙绝
(《口技》)
⑥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⑦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
⑧
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
二、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练习
“绝”
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动词
断绝《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动词
隔绝《桃花源记》
③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动词
横渡《劝学》
④
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动词
停止
消失《石钟山记》
⑤
以为妙绝
形容词
到了极点《口技》
⑥
佛印绝类弥勒
副词
很
非常《核舟记》
⑦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副词
完全
绝对《促织》
⑧
绝云气,负青天
动词,直上、穿过(《逍遥游》)
练习
“朝”朝cháo
①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
《项羽本纪》
②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
欲辟土地,朝秦楚
《齐桓晋文之事》
④
且臣少仕伪朝
《陈情表》⑤
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
Zhāo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练习
“朝”朝cháo
①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
《项羽本纪》
拜见
拜访
②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
朝见
③
欲辟土地,朝秦楚
《齐桓晋文之事》
使……朝
拜
④
且臣少仕伪朝
(《陈情表》朝廷
⑤
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
朝代Zhāo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
古今异义
1、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铁骑突出刀枪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腹犹果然
2.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注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悦亲戚之情话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先帝不以臣卑鄙
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种情况:
1、同音通假
终老不复取(娶)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莫(暮)春者,春服既成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卒(猝)起不意
4、形近通假(声母相同)
将军身被(披)坚执锐
词类活用
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名词作状语:(1)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从(在、当)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2)表示比喻,可译为“像一样”“像似的”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状语:(3)
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吾得兄事之
(4)
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总结第五册词类活用的词
一、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
或棹孤舟
襟三江而带五湖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然后图南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二、使动用法
川泽纡其骇瞩
屈贾谊于长沙
窜梁鸿于海曲
眄庭柯以怡颜
徐孺下陈蕃之榻
而征一国者
三、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乐夫天命复奚疑四、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孔雀东南飞》“相”字的整理
一、作副词,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
译为“互相、相互”,读“Xiāng”①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②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③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④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⑤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二、指代性副词,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一方(一)指代第一人称,可译为“我”。⑥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⑦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⑧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二)指代第二人称,译为“你”。⑨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⑩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⑾誓不相隔卿⑿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⒀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三)指代第三人称,可译为“他(她)”。⒁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⒂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⒃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⒄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三、xiàng,名词,“相貌”之意⒅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被动句
指出下列被动句表被动的方式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不拘于时,学于余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余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被动句的几种形式
一、“于”表被动
不拘于时,学于余二、“见”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三、“见……于”表被动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四、“为”表被动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五、“为……所”表被动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六、“被”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余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七、动词本身表被动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八、“受……于”表被动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判断句: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
1、用“者”、“也”
表判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⑵夫战,勇气也。⑶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⑷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诚”表判断。⑴臣乃市井鼓刀屠者。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⑷梁父即楚将项燕。⑸环滁皆山也。⑹此亡秦之续耳。(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⑶问今是何世。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⑸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⑴荀卿,赵人。⑵刘备天下枭雄。
5.用“非”表示否定判断。予本非文人画士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文言文中是很多的。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5.
省略量词。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主语的省略:
(村人)见渔人,(村人)乃大惊,(村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村人)设酒杀鸡作食。“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谓语的省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介词宾语的省略: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倒装句
宾语前置
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⑴古之人不余欺也。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⑶忌不自信。
B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宾语前置。置。
⑴大王来何操?⑵沛公安在?⑶执肃手曰:“卿欲何言?”⑷微斯人,吾谁与归!⑸不然,籍何以至此?
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⑵夫晋,何厌之有?⑶唯利是图,唯才是举。
2.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⑴甚矣,汝之不惠!(2)美哉,我少年中国!现代汉语也用:怎么了,你?
出来吧,你们!
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
1.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2.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
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少年
马之千里者能日行千里的马
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佩带着长长的长剑,戴着高高的帽子都督阎公之雅望有崇高声望的都督阎公
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
铸以为金人十二。用它铸成了十二个金人。
4、介词结构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⑴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⑵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
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王曰:“何以知之?”
B、何所……?(所……的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未辞也,为之奈何?D、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
如太行王屋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E、孰与……?(与……相比,哪个……?)
吾孰与城比徐公美?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F、何为……?(为什么……?)
君何为生我家?
(2)表示反问:A、何……哉(也)?(怎么能……呢?)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B、何……为?(……为什么呢?)
何辞为?
C、何……之有?(有什么……呢?)
例如:宋何罪之有?
F、安……哉(乎)?(哪里……呢?)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G、不亦……乎?(不是……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H、……非……欤?(……不是……吗?)
子非三闾大夫欤?I、顾……哉?(难道……吗?)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J、独……哉?(难道……吗?)
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
出自文言文中的成语举例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劝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因利乘便、翁牖绳枢、揭竿而起、云集响应、度长契大、同年而语——《过秦论》今是昨非、欣欣向荣——《归去来兮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高朋满座、钟鸣鼎食、萍水相逢、老当益壮、命途多舛、达人知命——《滕王阁序》
成语中的古义
自矜功伐功成名遂文不加点不刊之论危言危行
矜:自夸;伐:自夸。自以为有功劳而夸耀。
遂:成功。功绩建立了,名声也就有了。点:涂上一点,指删除、改动。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成语具有文言虚词现象
一蹴而就——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侧目而视、同日而语——而,表示修饰关系。动辄得咎——辄:就。动不动就受到处分或谴责。逃之夭夭——出自《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花。”原来形容桃树十分茂盛,后因“桃”和“逃”同音,人们就用来表示逃跑的意思。这里“之”的意义和用法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刮目相待——出自《三国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从医疗角度看数字农业技术的创新应用
- 基于云平台的数字教育资源版权管理策略研究
- 图书馆信息技术提升图书馆员的核心竞争力
- 医疗设施数字化双胞胎提升治疗效率的途径
- 医疗设备行业的数字化变革与前景
- 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平台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 医疗行业中的数字化领导力实践
- 苗木园艺材料采购协议
- 企业成长背后的数字轨迹
- 农业教育与科技融合提升水稻种植技术水平
- 第八单元常见的酸、碱、盐基础练习题-+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24)下册
- 2025年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
- 万科物业绿化养护管理手册
- 卡车充换电站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
- 第十二周《遇见劳动之美点亮成长底色》主题班会
- 世界环境日环保教育班会 课件
- 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
- 2024认定实际施工人法律风险防范与合同完善服务合同3篇
-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英语高考真题试卷(含详解)
- 舞蹈演出编导排练合同模板
- 【MOOC】人工智能原理-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