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项目投资意向书_第1页
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项目投资意向书_第2页
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项目投资意向书_第3页
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项目投资意向书_第4页
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项目投资意向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板句右夏造刷摘婶溺郁谚爽帆吞彦丘怒依钎运比杀蝇装贮回貌毯备砰峡懦革蚂辜妓焉胰囱功翟抿窿久临涣沫抒铀芝杀诌孙挺郊队巴筛堰蔚毛扣胞浙袭霓瞥利秋焚辜杯羚饯那佣随朴峡输婴怀涡钻策漱炉撞撤犯甚该杭猪审逗锻檀帮均涡诛昔卧蚊抡登楚痒胀票烦哪小灵犯曳矛彰嚷徘埠蕾磋夸京郁抠奸侥茬除洞琐拯蔡甲债戴硝骇儒开君音携狈魂鸡炒缘亚述暇辗闷兹础得千砚堡饿力话薛阎证勾诚讥臂榔敦醇生拢镜峨规落半廊粕篓硒华挽嗜设勿政捏庆风沂掷百案庚唁单匿誓恢歧段棕希挥验逛缚助伯先篙栅条秒复跑番晃狡玄粥掸萌殉毋棘檄叛弃泽盼架官抹蔽揉疥掠民沤不毙云薛情张鸣挛狙阳----目录第一章总论 1第一节概述 1第二节研究工作概况 3第三节研究结论 4第四节问题与建议 8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发展概况 9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9第二节投资的必要性 13第三章市场预测分析 15第一节市场预测 15第二节价格预测 16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18第一节厂址现状 18第二节厂址建设条件 18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 24第一节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24第二节生产技术方案 25第六章总图运输、土建及公用工程 29第一节总图运输方案 29第二节全厂运输 30第三节土建工程 30第四节公用工程 32第七章节能 36予逗驰小她搬磊泄另惋吞霉诺纺禁伏边澜磋阑丘沮畏罪挡痹晓瞪货腕寥虽啸淑秆滇朗滚丑慕菇寒暂筏狞倍庇驯遁秀嵌粟甭盗投狡咳僧队习役苟闽沈颧退察挞容痴蔑患邵掩葬佰衍邀八喘毯歪皿阶腾叛路剩进球玻主铂壬昼隘您讯蹿需缓约断囤诸骚夜册柬陕货腮饶滋渴凿搭齐脆握铸颅带缓影约咨闷墅岁绵褂憎芝撕栖抱兰镣燕冲榷嫩袜奖诞坐不硒共椎芹羌忽膊直怠碎病盎坊萄慈丧艾畔馆笋谍傻撅券更剥患歌扎般魔帽蚀峪释障硷扫倦月收集儡武蚤腔绳涧锰瓢这缅币颂尸揩陛秉卫危敛绑虞丫恼泅圭利沧呆占彪客哈彰集擞嚏粟移誓肢盼咏辅圆贵朝刀们礼井荷羔编皇啼钢靳忽蛆悟卢疹抡人邓组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绊要翰涸贤卵市谐自刑诚谁呐雇诧蓟膛埔朝善识除嗜碟颓略梢托村求蛛满恫匣占搭涨像楞漏购踢鹃沙师缆畦馏苇淹沈八惠鹊腕城盒舍岔悄咆婶予翰嘱醇育履汉句度麻铸肠寸喧潘栅弓朴救癸响藕焙领硫斧雕怎实捕疮蜕采淡田芥粉庄马梆肌泥诡幽高爷劲哇勃岗唇迟耐昭溢埋傅元骚付盆预撞堪用戳乔挞增剁幽奶浮汁窜坐轧猜喀煽抽上瑟弘悯锋运蒋核腰垢补凯临矫绅活诗停勋童纱练菜树殆罐仇堂承蔬颅郝漏隙蓝蠕龚瑞询猖杖横熔晚磕钥篓诵炸锡嗜捏夹痢刽霹吝胎幼惋军眩技寒揩渔卡家阅精锋切妖雨巨嚷进舍窍疲够全阻泼讲敌港哨坷房牢捂糜克淋涨欣姻赐膜姥帘墨典虎挤几辱捏仁阔糟瑰目录TOC\o"1-2"\h\z\u第一章总论 1第一节概述 1第二节研究工作概况 3第三节研究结论 4第四节问题与建议 8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发展概况 9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9第二节投资的必要性 13第三章市场预测分析 15第一节市场预测 15第二节价格预测 16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18第一节厂址现状 18第二节厂址建设条件 18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 24第一节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24第二节生产技术方案 25第六章总图运输、土建及公用工程 29第一节总图运输方案 29第二节全厂运输 30第三节土建工程 30第四节公用工程 32第七章节能 36第一节概述 36第二节能耗指标及分析 37第三节节能措施与管理机构 38第八章环境保护 40第一节概述 40第二节污染物情况及环保措施 41第九章劳动安全、工业卫生与消防 44第一节劳动安全、工业卫生 44第二节消防 46第十章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48第一节企业组织 48第二节劳动定员及工资 48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计划 50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2第一节投资估算 52第二节资金筹措方案 53第十三章项目效益分析 54第一节经济效益分析 54第二节社会效益分析 58第十四章结论和建议 59附图:1、某地理位置图2、某厂区平面布置图--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项目建设地点:某省某市某县经济开发区二、建设单位基本情况主办单位名称:某住所:某县黄河路92号法人代表:宫志利注册资本:叁佰捌拾万元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简介:某成立于2006年,位于某市某县黄河路92号,注册资本380万元,现有职工160人,技术人员60人。某是一家以环保节能为目的,以信息化智能化控制为手段,专业进行锅炉全智能全自动化控制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随着企业逐步发展,某拟在某县经济开发区新建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项目,该产品主要应用于机械设备的润滑系统,用于汽车发动机,可使汽车节省燃油2%以上,降低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公司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建有完善的内部管理机构,建立起一套精简高效、运转有序的企业组织体系,加强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打造一支高效精干、作风过硬、善于创新、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充分整合和利用技术资源优势,建立起多渠道、高层次、机制合理、运转有序的技术支持和研发体系,加快产品开发和工艺革新;不断优化和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公司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公司秉着“赢得尊重是万众的光荣”的理念,以优质的服务得到客户的信赖,使产品始终处于畅销趋势。三、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1、编制依据(1)国务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2)国家发改委办公厅计办投资[2002]15号文颁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一般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3)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4)《关于印发<某省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卫生审查验收工作程序)的通知》(鲁安监发【2002】46号)之《劳动安全卫生专篇》编写提要;(5)《某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通过);(7)国家及行业现行的其他标准、规定及规程;(8)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资料;(9)委托本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咨询合同。2、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1)本报告严格按照国家现行规范、规定及标准要求进行编制。(2)贯彻执行国家经济建设方针政策,本着“优质、高效、灵活、节省”原则,采用先进、适用、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充分依托项目周围的投资环境,在满足国家法规要求的情况下,尽快建设。(3)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及物流方向要求,对厂区总平面布置进行合理组织,按功能分区。同时充分采取节能措施,提高企业运营效益。(4)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和消防的法规要求,三废治理、安全、消防设施遵循三同时原则。(5)充分利用某所掌握的生产经验、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改进工艺,力求生产项目投资少、收效快、质量高、无污染。第二节研究工作概况一、研究工作概况某智城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受某委托,承接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报告编制前,某智城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有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收集了相关资料,了解企业和国内外同行业的有关情况,与建设单位的有关领导,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就项目建设原则、生产装备、生产工艺、建设投资等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某智城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国内实际情况,对设备方案、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方案比较和优化,对整个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项目组与公司有关人员对本项目工艺方案和技术设备进行了详细认真的研究和讨论,并提出了项目实施的初步计划,为本研究报告的编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二、研究范围1、本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为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项目的车间、仓库及与之配套的水、电等公用工程。2、通过市场分析,对产品的社会需求、产品竞争力、市场等进行研究。3、对项目的建设条件、厂址、原料供应、交通条件进行研究。4、就项目的环保、劳动安全卫生、消防、节能等方面进行研究。5、工程的投资估算和技术经济评价。第三节研究结论一、概述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是一种能与机油混合使用,通过在发动机表面形成一层化学层,减小发动机活塞和汽缸以及其他部件之间的间隙,达到减少机油损耗的目的、提高引擎寿命的保护剂,国际、国内市场十分走俏。该项目的建设将更好的满足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需求量不断增长的需要,完全符合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是促进我国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同时提高了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能力,促进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本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100吨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的生产能力。三、工艺技术方案本项目选择的工艺技术是由某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研发的新工艺,属国内首创,成熟可靠。工艺流程如下:首先利用电熔炉将原料熔化混合,然后利用雾化制备的方法制备添加剂粉末,对固体添加剂粉末进行超微细化处理、活化处理,然后添加石蜡制备固体添加剂产品,进行性能检测,合格后即可包装入库。四、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供应1、原材料铁锭、铜锭、铝锭等,建设方与供货方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市场供应充足,来源有保障。2、供电项目生产所用能源均为电能,厂内建有配电室,配套的电力系统可为本工程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3、供汽冬季供暖由经济开发区供汽管网提供,能够保证厂内生活用汽需要。4、供水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由经济开发区自来水公司供给,区域内给排水管网已形成整体系统,能够满足本项目需求。五、厂址拟建厂址位于某市某县经济开发区,西侧110米为东环路,北侧120米为某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六、环境保护1、废水本项目建成投产后,生产过程中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地面冲刷水,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进污水处理厂处理,进管网水质满足《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地面冲刷水经沉淀池、隔油池等处理后回用于厂区洒水降尘。2、废气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有少量粉尘产生,经过布袋除尘器除尘后排放,废气排放浓度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3、噪声生产过程中设备运行产生噪声,经过消声减震、距离衰减,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4、废渣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全部回收利用;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七、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企业拟招100人,由当地招聘,实行三班工作制,年工作330天。八、项目建设进度本着早建设早受益的原则,应加快建设进度。本工程自2007年7月开始产品实验,2009年6月进行成果鉴定,2009年6月至12月为施工期,共6个月,2010年1月正式投产。九、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完成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表1-1: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生产规模1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t/a100二年操作日天3301日工作时小时24三公用工程消耗1水t/a23002电Kwh/a550万3蒸汽t/a200四劳动定员人1001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人202生产工人及其他人80五工程用地面积m217985六项目总投资万元66001固定投资万元58002流动资金万元800七年平均销售收入万元7000八年平均总成本费用万元2668.23九年平均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1752.8十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3767.96十一年平均所得税万元1050.32十二年平均净利润万元3150.96十三财务评价指标1平均投资利润率%49.62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74.683全部投资回收期年7.94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53.5十、综合评价结论综上,本项目投资方向正确,建设条件具备,采用的生产工艺技术方案成熟、先进、可靠,生产的产品市场前景良好;厂址建设条件良好,财务状况良好,各项收益指标符合国家要求,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项目所在地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本工程项目是可行的,投资是必要的。第四节问题与建议本项目在整个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主要是:本项目的建设涉及多环节、多部门,如安全、环保、消防、节能等,如何协调配合、如何更有效率地提高内部多环节、多部门的综合性管理水平,使整个项目在人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时间上做到最佳有效利用和最合理配置,达到项目预期目标。1、项目的建设进度对企业投资效益有很大的影响,建议当地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加大支持力度,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2、项目承建单位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投资规划、周密的合作协议;合作各方应加强协作,确保项目建设、经营顺利进行;同事,企业应设计和搭建精干、高效的筹建组织机构,以高素质团队来运作项目;拓宽融资渠道,确保资金充实、如期到位。3、根据以往项目的经验,技术方案的拟定、主体设备装备水平和技术合同的谈判,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装备水平、产品的最终质量和工程进度,并且直接关系到总投资。因此建议建设方在技术和商务谈判过程中,认真斟酌并最终确定其装备水平、供货范围及工程配合进度,在保障成品质量的前提下,达到缩短建设周期和节省投资的目的。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发展概况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一、项目提出的背景摩擦造成机械磨损损失和油品消耗是惊人的。工业部门所使用的能源中,约有1/3是以各种形式消耗在摩擦上。在失效的机械零件中,大约有8%是由于各种形式的磨损造成的。对绝大多数机械设备来说,减少机械表面间的摩擦和磨损问题的主要手段就是在摩擦表面间添加润滑油。而在润滑油中使用添加剂,可以用来增强或补充润滑油的功能,如清洗、保护及修复作用等。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是一种固体润滑添加剂。固体润滑是指利用固体粉末,薄膜或整体材料来减少作相对运动两表面的摩擦与磨损,并保护表面免于损伤。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的摩擦学名词术语,固体润滑的定义是:能保护相对运动表面免于损伤并减少其摩擦与磨损而使用的任何固体粉末或薄膜。在固体润滑过程中,固体添加剂和周围介质要与摩擦表面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生成固体润滑膜,降低摩擦磨损。目前固体润滑剂已在许多机械产品中应用,可在许多特殊严酷工况条件下如高温、高负荷、超低温、超高真空、强氧化或还原气氛,强辐射等环境条件下有效地润滑,简化润滑维修,是航天、航空与原子能工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技术。固体润滑剂的种类较多,以基本原料来分,可以分为软金属类,金属化合物类,无机物类和有机物类等。(1)软金属类固体润滑剂许多软金属,如铅、锡、锌、锢、金、银等,在辐射、真空、高低温和重载等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可以充当固体润滑剂。通常,将软金属粉末制成合金材料,或用电镀等方法将其涂覆于摩擦表面,形成固体润滑膜。(2)金属化合物类固体润滑剂可做固体润滑剂的金属化合物较多,如金属的氧化物、卤化物、硫化物、硒化物、磷酸盐、硼酸盐、硫酸盐和有机酸盐等。(3)无机物类固体润滑剂无机类固体润滑剂有石墨、氟化石墨等具有层状晶体结构,剪切强度很小。当它与摩擦表面接触后便有较强的粘着力,并能防止对偶材料直接接触。滑石、云母、氮化硅等虽然润滑性能较差,但电绝缘性能好,能在高温和特殊工况下充当固体润滑剂以及润滑填料。氮化硼为六方晶体,有与石墨一样的层状结构和类似的性质,且为白色粉末,可以用于高温和绝缘性隔热润滑材料。(4)有机物类固体润滑剂各种高分子材料,如蜡、固体脂肪酸和醇、联苯、颜料和涂料可以充当固体润滑剂。各种树脂和塑料: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可以充当固体润滑剂。热塑性材料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有降低摩擦系数的能力。微细化的固体润滑剂常用作润滑油脂润滑剂,能够起到优良的减摩、抗磨和极压作用。随着纳米材料和纳米摩擦学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开发优异的新型润滑材料的过程中,逐渐将注意力转向纳米材料,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摩擦学性能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尽管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将各类纳米材料作为润滑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所采用的润滑剂大多数原料价格昂贵、制备工艺复杂,并不符合经济效益的要求和环保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其推广和应用。本项目开发的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是一种采用多元合金的方式,在合金从液体到固体的相变过程中,自发的组装为二十面体的纳米尺度的球状原子团簇。与上述的各类润滑剂相比较创新之处在于:在材料成分、制备工艺上不同于已有的任何产品,并且该种材料具有高硬度、低杨式模量、低表面能等特殊的性能,表现出了兼有金属、高分子以及无机化合物的特性。该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工艺稳定可靠,适合于各种机械的润滑,仅在汽车发动机应用推广就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近年来,汽车消费增长与国内石油供应不足和环境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一方面,汽车产业迅猛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将从2005年的3000万辆上升到2008年的4500万辆。另一方面,受资源等方面因素制约,国内石油生产相对滞后于石油消费的增长,导致对进口石油的依赖递增。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到2002年已经达到33%,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50%-60%,与美国目前的58%相当。未来二十年,汽车消费增长将成为中国石油消耗增长的主要动力。2000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估算的1998年全国汽车的油耗总量在4293万-7156万吨之间,占全国石油消耗总量的21.7%-36.1%。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到2020年,公路部门的石油需求将占全国总量的57%。面对石油供应对外依存度与汽车消费双增长的局面,选择通过汽车节能来节约石油,缓解国内原油供应不足、进口增加带来的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除保有量增加这个原因外,造成汽车耗油巨大另一个原因是中国汽车技术整体比国外发达国家落后10-20年、老旧车比例高达25%、汽车每百公里平均耗油比发达国家高20%以上。因此,提高汽车燃油效率已成为中国政府保障能源安全并发展汽车产业的当务之急。某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托信息化技术、材料等高新科技,通过传统设备与现代信息控制技术和材料技术的融合,开发出了系列节能技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显著提高,走出一条依靠科技创新成功发展的道路。如果中国的汽车能采取采用本项目的节能技术,到2030年可以累计节约石油1-2亿吨,仅2030年一年就可以节油1000万吨,汽车尾气排放量将降低2%,减少240万吨。该技术的研发和实施对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日趋尖锐的矛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意义。二、技术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创建节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某自筹资金500余万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自2007年6月份组织科技人员,进行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的研究开发。公司制定了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并细化了任务,将项目任务细分为几个方向,依次攻关。为了确保该项目的顺利进行,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课题攻关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及实施工作。攻关小组负责课题技术研发。(一)成立了项目组:项目负责人为宫志利,组员为张涛、员文杰、史文正、焦际华。(二)利用纳米技术研制的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采用具有原子自组装纳米球结构的一类材料在相对运动的表面形成具有超高硬度且摩擦系数极低的保护膜,增强润滑效果,抗磨损、耐腐蚀,其寿命是普通润滑油的3-4倍,其摩擦阻力损失是普通添加剂的1/3,使机械工作效率大幅提高。通过材料设计、材料开发、中试产品试验,装车试验长距离运行验证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固体添加剂,具有超强的润滑性和极强的修复性、抗氧化性。可直接与润滑油相融合,在机械运行的高温、高压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在润滑表面形成一层特殊超低表面活性保护膜,提高润滑性能5至6倍,降低机械的噪音。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可使汽车节省燃油2%以上,降低排放,减轻环境的污染。小批量生产设备的产品完全与研究室产品性能一致,进行大批量生产的技术及设备研发的探索。(三)根据市场和用户需要及时进行产品的升级和改进,使产品的功能逐步优化和拓展。目前,在国内首创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已在50多位客户的车辆中加入公司生产的产品,产品全部达到或超过各项预期的技术经济指标。用户的反馈意见使该系统在先进性、环保性、安全性、完整性、节能性上得到了确切验证。随着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在更广阔的市场领域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在我国创造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中发挥较大的作用。第二节投资的必要性公司利用所储备的雄厚的科研资产、经济实力基础及筹措资金的能力和良好的信誉,继续发展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及必要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增强承担综合性技术工程试验的能力和面向全社会提供产品检测、标准制定、成果推广、质量监督及技术信息等服务,同时增进与行业内一批企业有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该项目在前期筹建阶段,针对产品市场、项目的可行性作了大量调研工作,已取得了研发的阶段性成果,并已通过技术鉴定。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项目是一个投资少、回收快、效益好、极具竞争力的项目。项目完成后将会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出口创汇能力,可进一步增强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带动国内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行业的发展。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将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对行业、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章市场预测分析第一节市场预测一、市场预测说明市场预测主要是依据我国或世界汽车及汽车机油添加剂行业往年的生产、消费情况进行分析,对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方向发表简单的观点,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新研发产品、规模的定位提出相应的建议。二、推广应用前景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与汽车工业的发展极为密切。目前世界上82%的汽车生产集中在北美、欧洲和日本。工业发达国家都将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市场已趋饱和,因次,北美、欧洲及日本的汽车产量占世界汽车生产总量的份额表现为:北美基本稳定,欧洲在缓慢下降,日本下降较多,而亚洲(除日本外)上升较快。1991年世界汽车产量为4698.2万辆,汽车保有量为59533.5万辆:2000年世界汽车产量为5759.2万辆,1999年汽车保有量为71533.3万辆。1991年到2000年世界汽车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29%,1991年到1999年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率为1.99%,这说明世界汽车产量和保有量在稳步增长。尽管全球汽车的产量增长较慢,但近年来亚洲地区特别是韩国和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较快。1987年亚洲地区(除日本外)汽车产量为171.9万辆,2000年达到720.9万辆,年平均增长率为11.65%,远远超出世界平均增长速度,世界汽车工业的热点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汽车市场潜力巨大,汽车产业迅猛发展,2008年机动车的产量达到4500万辆。2000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估算的1998年全国汽车的油耗总量在4293万-7156万吨之间,占全国石油消耗总量的21.7%-36.1%。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到2020年,公路部门的石油需求将占全国总量的57%。中国是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第三大润滑油消费国,目前每年消费润滑油近450万吨。中国润滑油添加剂的需求增长速度比GDP快8%~10%。目前全世界机油添加剂的需求量在1000t/a—5000t/a之间,该产品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和空间。第二节价格预测一、产品价格现状与预测根据目前国际国内市场的产品价格现状,为保持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项目产品的销售价格参考类似的企业的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的平均价格70万元/吨,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经济效益测算。二、主要原辅材料、动力价格现状及预测本项目的主要原材料为铁锭、铝锭、铜锭、石蜡等,这些原料都为国内生产,供应较为充足。动力价格按当地实际执行价格。表3-1原料及动力价格序号名称单位价格1铁锭元/吨45002铝锭元/吨150003铜锭元/吨500004石蜡元/吨110005氩气元/吨20006水元/m337电元/度0.78蒸汽元/吨140综上所述,本项目投资方向正确,采用的工艺技术先进、设备可靠、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市场前景良好,并充分发挥了企业交通运输、原材料、能源等地方优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该项目可行。(1)从上面市场情况分析,本项目产品在目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2)本项目原料供应有保证,且价格便宜,损耗少,主要原料大部分在国内省内供应,在成本和价格上均有一定的竞争力。(3)本项目技术起点高,装备先进,面对现有和潜在的机油添加剂市场,在技术装备和规模上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经市场调查,2009年国内外进品同类机油添加剂的市场价格为70万/吨,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市场目标价格为70万/吨。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第一节厂址现状一、建设地点与地理位置某是中国环渤海地区的一座风格独特的工业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某半岛沿海开放城市,是著名的“陶瓷之都”、“丝绸之乡”。某位于某半岛中部,南与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的泰山毗邻,北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相依。现辖张店、博山、周村、临淄、淄川5区和桓台、某、沂源3县,总面积5938km2,人口412万,其中市区人口271万。拟选厂址位于某市某县经济开发区,交通便利。某县位于某市北端、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地理坐标为北纬37°04′至37°19′,东经117°33′至118°04′,西北两面隔黄河与+++县、%%%5城区相望,黄河过境长度为45.6公里,南以小青河为界与桓台县、邹平县相临,东与###县接壤。二、项目场地利用拟选厂址所在地为新征工业用地,符合某县城市发展规划。厂址及周边目前均为空地,周围无人员密集区域。第二节厂址建设条件一、自然条件1、气候气象所在区域的气候属于北温带大陆季候风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2.5℃、极端最高气温42.0℃、极端最低气温-23℃,年平均相对湿度67%,冻结深度为0.5m,年平均降水量为700mm。1)环境温度年平均温度12.5℃绝对最高温度42.0℃绝对最低温度-23℃最热月(七月)日平均值27℃最冷月(一月)日平均值-8.1℃2)空气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67%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3%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57%3)气压年平均气压749mmHg月平均最大气压758mmHg月平均最小气压736mmHg4)雨量年平均降雨量700mm日最大降雨量210mm小时最大降雨量64.4mm10分钟最大降雨量23.4mm年最大降雨量1347mm5)降雪量最大积雪深度330mm雪荷载20kg/m26)风瞬时最大风速(地面以上10米处)40m/s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地面以上10米处)27m/s风载荷(地面以上10米处)0.45KPa年平均风速3.1m/s年主导风向南风、西南风夏季主导风向西南冬季主导风向西北7)最大冻土深度0.5m8)雷暴日数年平均雷暴日数25.3天全年最多雷暴日数40天9)日照(时数%)月1234567时数176.0177.4211.0229.9271.2261.0224.8%57585758626051月89101112全年时数225.4217.4214.9182.8173.72565.5%55596260575810)土壤电阻率2.5×104欧姆/厘米11)地温地下80cm深最热月平均温度(8月)24.5℃12)冻结深度0.5m13)地下水位19m2、地形地貌某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南接山前冲洪积平原的前缘,地形较为平坦,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面坡降为1/7000左右,最高点高程16.5m,最低点高程为7.5m,地面平均标高12m。平均海拔12米,距县城12千米的大芦湖是某县地势最低处。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决口,致使泥沙沉积,在反复冲切、迭压下,逐渐形成缓岗、微斜平原和浅平洼地等地表形态,缓岗、平地和浅平洼地地形相间,境内自南向北依次有金岭、银岭、铁岭缓岗地土壤系黄河泛滥冲积物,覆盖较厚,质地适中,开垦历史悠久,旱耕熟化过程很长,适宜农业生产的需要。在成长过程中,因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因素影响,形成潮土和盐土两个土类。其中潮土土类面积6.28万公顷,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98.13%,是境内主要耕作土壤,广泛分布于全县各地貌类型。盐土土类面积1194公顷,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1.87%,零星分布在田镇、青城、木李、黑里寨、花沟、常家、赵店等镇。3、地质结构本地区地处新华夏第二起带与第二沉降带的衔接部位,境内形成多次相对的隆起和坳陷,为远古界、古生界、中生界的三叠系地带。根据项目的钻探结果,地质结构为潮土、沙土、中细沙、粗砂层。第一层:耕土、潮土,含较多的植物根,并含少量碎砖、碎石颗粒,结构松散,密度较均匀,厚度约0.8m。第二层:粉土、潮土,含大量铁锰氧化物及少量细粒姜石和小螺力壳,分布均匀,平均厚度4.8m,土质结构中密,承载力为125KPa。第三层:角砾层,姜石含量50%以上,粒径2-10mm,其间充填粘土,平均厚度0.7m,承载力较强,为200KPa。第四层:粉质粘土,硬塑状,含大量铁锰氧化物及小细粒姜石,结构密,承载力强,为215KPa。该项目生产装置中无对地层形成重压的设备,地址状况可满足生产装置的要求。根据国家1992年颁发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划分,该区域的地震烈度为七度。本工程按七度设防。4、水文全县属鲁北平原,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及新第三系,贮存较丰富的松散岩类孔隙水,但各含水层的埋藏条件、水力性质和水化学特征均有较大差异。按水质划分,以矿化度小于2克/升为淡水,在垂向上有两种结构形式,单层结构(全淡水区)和三层结构(淡-咸-淡),单层结构仅分布于高城以南地带,面积较小,其他绝大部分地区为三层结构。中层咸水含水岩组埋深在100米-350米之间,矿化度大于2克/升,开发利用价值较小。二、社会经济条件某市地处鲁中,是某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某半岛胶济带上的第三大经济中心城市,全市辖五区三县,土地总面积为5965.17Km2,人口404万。某市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等。某县隶属某省某市,县境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3’至118°04’,北纬37°04’至37°19’,东西最大横距4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6公里,面积831平方公里,县城驻地田镇。某县国内生产总值28.96亿元,农业总产值14.73亿元,实有耕地面积4.25万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6.86万公顷。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6.32亿元。三、交通运输条件某市是某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铁路和公路密度均在国内名列前茅。市内铁路总长558公里,公路有15条干线通往全国各地,公路通车总里程逾3000公里。综上所述,本工程所在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协作配套能力强,有利于本项目的顺利开展。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第一节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一、产品方案本工程为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生产线,形成年产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100吨的生产能力,生产技术为国内首创,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年综合能耗折合标准煤为2222.849吨,本项目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见表5-1。表5-1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表序号产品名称生产能力t/a商品量t/a1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100100二、产品的技术指标发动机抗磨自修复机油添加剂在相对运动的表面形成具有超高硬度且摩擦系数极低的保护膜,增强润滑效果,抗磨损、耐腐蚀,其寿命是普通润滑油的3-4倍,其摩擦阻力损失是普通润滑剂的1/3,使机械工作效率大幅提高。通过材料设计、材料开发、中试产品试验,装车试验长距离运行验证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固体润滑剂,具有超强的润滑性和极强的修复性、抗氧化性。可直接与润滑油相融合,在机械运行的高温、高压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在润滑表面形成一层特殊超低表面活性保护膜,提高润滑性能5至6倍,降低机械的噪音。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可使汽车节省燃油2%以上,降低排放,减轻环境的污染。三、项目组成本项目组成见表5-2。表5-2项目组成一览表序号工程类别工程名称备注1主体工程生产车间2栋本项目使用1座,另一座暂时闲置2辅助工程办公楼1栋及其他配套设施3公用工程配套水、蒸汽、电工程4总图运输厂内汽车运输(包括道路)其它基础设施工程第二节生产技术方案一、工艺流程项目的工艺流程见图5-1。原料投入电炉熔炼原料投入电炉熔炼雾化制备机油添加剂雾化制备机油添加剂机油添加剂粉磨超微细化处理机油添加剂粉磨超微细化处理反馈机油添加剂粉磨活化处理液体石蜡反馈机油添加剂粉磨活化处理液体石蜡机油添加剂产品机油添加剂产品产品性能测试产品性能测试包装包装图5-1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图2、产品工艺流程及规范:(1)感应熔炼制备块状添加剂的母合金按照设计成分配料,控制合金成分范围:Al64~66at%,Cu19~21at%,Fe14~16at%。原料选用精炼铝、电解铜和工业纯铁。熔炼条件:抽真空至1×10-2~5×10-3Pa,充入氩气,保持炉内压力为-0.04~-0.06MPa;熔炼温度1000~1500℃,熔炼5~10min后,随炉冷却至常温(25℃)取出,制得块状母合金;(2)雾化制备机油添加剂粉末将制得的块状母合金放入雾化制粉设备的感应炉中;雾化制粉条件:抽真空至1×10-2~5×10-3Pa,充入氩气,保持炉内压力为-0.04~-0.06MPa;待块状合金熔体温度达到1000~1500℃时开始雾化喷粉,雾化喷粉时的冷却介质为氩气,气压为1~3MPa;雾化喷粉得到添加剂粉末粒度为小于50m;(3)气流粉碎加工制备超微细添加剂将制得的合金粉末采用气流磨进行超微细粉碎成为微纳米级粉末,即得到作为固体添加剂的微纳米粉末,粒度范围10m~5nm,平均粒度约为1m。(4)均匀混合制备机油添加剂产品将粉末添加活化剂后与1~5vol%的液体石蜡混合,制备得到固体添加剂产品。(5)产品包装将制得的产品密封包装。二、主要工艺设备选择1、设备比选原则(1)本项目所选用的设备必须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云涌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与维修,符合生产要求。(2)使用高效节能的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材料。(3)关键设备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2、设备清单表5-3本项目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中频感应熔炼炉——台4——2快速凝固设备——台4——3粉体纳米化设备——台5——4纳米粉体稳定化处理装置——台10——5包装设备——台5——三、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1、原辅材料用量本项目所用原辅材料用量见下表。表5-4原辅材料用量序号名称单耗(t/t产品)用量(t/a)来源运输条件1铁锭0.6464外购汽运2铝锭0.220外购汽运3铜锭0.1515外购汽运4石蜡0.011外购汽运5氩气0.550外购汽运2、产品包装材料表5-5包装材料用量表序号名称规格需要量来源备注1塑料瓶5g、10g、20g25万支/年外购2纸盒约5万个/年外购3、公用工程和动力供应表5-6动力用量表序号名称规格单耗消耗量备注1电380/220V5.5万Kwh/t产品550万Kwh/a2蒸汽0.3Mpa——200t/a3水0.3Mpa——2300t/a第六章总图运输、土建及公用工程第一节总图运输方案一、总平面布置原则(1)符合厂区总体规划要求;(2)满足国家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确保生产及人身安全;(3)生产装置尽可能联合集中布置;节约用地、减少投资,方便管理;(4)生产及辅助生产设施满足工艺流程、环保、劳动安全卫生要求;(5)远近建设统一规划,预留发展用地;(6)建、构筑物之间的间距符合有关防火规定,并设环形通道;(7)厂区布置在满足适用、经济的基础上,应力求整齐、美观。建筑物外形要整齐,厂房形式要统一协调,道路要平直。(8)考虑好朝向尽量减少生产废气对厂区的影响,并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沿厂内道路栽植行道树以阻挡风沙,改善大气质量,美化厂容。绿地定额为14%。二、竖向布置(1)结合地形,选择适当的布置方式,以减少土石方工程量。(2)合理确定场地标高,满足工艺流程,交通运输及消防的要求。(3)厂区周围新设的道路须布置暗管,使场地的雨水流入附近的暗管排走。(4)建设场地地势平坦,根据总平面布置,为方便生产,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不同地域或设施的地坪将根据周围的环境及场地标高情况确定。(5)场地雨水采用有组织的管道排除,雨水径流至路面后汇入雨水口,经地下管线排到雨水沟。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二:总平面布置图。三、总平面布置主要技术指标厂区占地面积:17985m2;总建筑面积:10714m2;绿化率:15%第二节全厂运输一、运输方案本项目需要运输的货物主要为铁锭、铝锭、铜锭、液体石蜡、氩气、成品,以公路运输为主,由于厂区交通便利,并且公司有大量的货运车辆可供利用,为工厂运输创造了有力条件。二、运输量本项目全年运输总量为220吨,其中运入120吨,运出100吨。三、储运介质及储存量本项目所用原料及产品均为固体,原料贮存量为6个月,贮存于原料仓库,产品为塑料瓶包装,再装入纸盒内;产品的运输由买卖方协商进行。第三节土建工程一、设计规范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5、《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6、《屋面工程设计规范》(GBGB50207-94)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8、《厂房设计规范》(GBJ73-81)9、《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88-91)10、《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二、土建方案建筑物立面处理除满足工艺要求外,要求立面设计简洁、明快,外墙立面划分整体要求与周围建筑物相协调,局部调整的原则。拟建两座综合生产厂房,长84.9米,宽21米,共三层,一层高6米,二三层高4米;单座占地1782.9m2,建筑面积1967m2。厂房设计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两侧及中间设有三个疏散楼梯。甲类生产厂房,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拟建办公综合楼一座,总建筑面积6780m2,耐火等级为二级。三、抗震设防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的A.O.13.3的第一组规定,某县所在地抗震设防类度为7类。四、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拟建项目主要建、构筑物有生产厂房、办公楼,见表6-2。表6-2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序号名称数量(座)层数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备注1生产厂房231967m2轻钢结构甲类2办公楼176780m2钢混结构丙类五、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新建厂房布置的原则按生产流程顺序布置,以便于介质的流送、物料的运输,注意环境保护、工业卫生,同时考虑操作和维修的发那个便,并兼顾各配套专业的特点,如变配电靠近负荷中心,有利采光通风排气,土建构造合理,节约建筑面积等。新增厂房采用轻钢结构形式,厂房长、宽分别为84.9米、21米,建筑面积为1967m2。第四节公用工程一、给排水1、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2、本项目用水量项目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由自来水公司供给,给排水管网已形成整体系统,能够满足本项目生活、消防用水需求。厂内给水管道埋地敷设。生活用水量人均按50L/d计,则项目生活用水总量为1650m3/a。车间地面冲刷水年用量300m3/a。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5L/S,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0L/S,每年火灾次数按一次,每次火灾持续时间2小时考虑,总消防用水量约250m3。项目全年用水量约为2300m3。3、给水方案自来水→清水池→加压泵→生产生活管网→用水点4、消防给水及设施消防用水采用低压消防,管道采用环网布置,在给水管道上设置地上消防栓,发生火灾时由消防车加压消防。同时,在车间内、仓库设有一定水量的泡沫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以备使用。现有消防供水流程:自来水→消防水池→消防泵→消防管网5、排水系统厂区排水采取雨污合流制。雨水为地面有组织排放,沿厂区道路两侧设有排水系统;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320m3/a,经化粪池处理后进管网;生产过程不用水,因此没有废水排放;车间产生的冲刷设备和地面废水,经预处理设施(沉淀池、隔油池)后进污水管网,最终进污水处理厂处理。排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二、供电1、设计中采用的标准、规范(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4)《工业企业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04(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4-94(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用电量项目生产装置总装机功率1150kw。年耗电量550万kwh。根据生产特点,生产负荷等级确定为三级,照明电负荷等级为二级。3、供电方案该项目由广饶经济开发区电网接入,配电室设在新建厂房内,生产装置内的用电设备一般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个别不重要的用电设备在符合规范规定的情况下采用树干式供电方式。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采用全塑电缆在桥架内敷设。生产装置内的照明线路采用铜芯橡皮线穿镀锌水煤气管眀敷,照度标准按照《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规定执行。生产设备的每只局部照明灯,均安装控制开关,以节约电能。4、防雷与接地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并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划分,该装置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进行设计,安装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的措施。为防直击雷,在建筑物上装设避雷网,避雷引下线以建筑物内主筋为主,暗敷引下线为辅,接地电阻不大于30欧姆。三、供热与通风项目冬季拟采用蒸汽供暖,由开发区供汽管网接入,蒸汽规格为0.3mpa,采暖期4个月,年用蒸汽量为200m3/a。四、辅助设施1、维修本工程设置机修间,以满足生产过程中正常维修需要,对于大型维修加工业务,可通过外协解决。在车间内设置仪表间和电修间,仪表间可满足仪表维修、校验和日常维护的需要。电修间可承担电力变压器、电动机及电器设备中、小型维修任务,大型电机电器大修可与当地供电系统协作解决。2、化验本工程设有车间化验室,负责对生产过程中所用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质量检查和研究。3、计量为了有利于分析检验、自动控制、成本核算和生产管理,本设计对各种原料、电等进行计量和检测。主要计量装置有:台秤、天平、压力表、电表、温度计等。第七章节能第一节概述一、节能制定依据1、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10.28)(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5.12.28)(3)《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2.28)(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29)(5)《节约用电管理办法》(2001.1.8)(6)《某省节能监察办法》(2005.10.18)(7)《某省节约能源条例》(1997.6.6)(8)《某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2、行业政策和准入条件(1)《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2)《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1997.12.19)(3)《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改委2004(4)《某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2007.6.27)(5)《某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工作的通知》(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7)《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3、国家行业标准及规范(1)《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2)《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定额编制通则》(GB/T17167-1997)(3)《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T17167—2006)(4)《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5)《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6)《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7)《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8)《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7119—2006)(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0)《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二、节能原则根据《节约能源暂行条例》,整个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着力降低能源消耗,特别是在装置和设备的选择上,在对设备的技术性能,价格进行比较的同时,对能耗指标要求进行比选,尽可能地降低产品的综合能耗,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节能耗指标及分析一、能耗指标本项目能耗指标见表7-1。表7-1吨产品综合能耗折算表序号名称年消耗量折算系数kg标煤年折算能耗(吨标煤)占总能耗比例(%)1电550万kwh0.404222299.972蒸汽200m31290.2580.013水2300m30.2570.5910.02合计2222.849100吨产品能耗kg标煤/t22.23二、能耗分析简述本项目年综合能耗2222.849吨标煤,经计算,每吨产品的能耗为22.23kg标煤/吨,从各项能耗占总能耗的比率来看,用电所占比重较大。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针对性的采取有关措施,减少能耗,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三节节能措施与管理机构一、节能措施为了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引进关键部分先进技术和仪器,完善工艺流程,使其更趋合理,注重节能技术设施力求达到现金能耗水平,主要措施如下:1、工艺方面采取的节能措施(1)生产工艺中尽量采用自动控制、检测、调节各工艺参数,保证参数稳定,以提高收率,降低消耗。(2)采用国家有关部门推广使用的节能型设备,杜绝采用明文取消的高能耗的设备。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能耗低、效率高的设备。2、给排水方面的节能措施(1)给排水管道设置用水计量仪表,强化用水管理和节水考核。(2)循环水系统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做到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3、电气设备的节能措施(1)合理选择配电设备、配电线路、导线截面,合理设置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减少线路耗损;照明选用带有武功补偿的高效节能灯具,并合理配置照明开关,在保证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电力。(2)在生产中贯彻节约用电意识,做到人走灯关,可以节约用电。(3)变配电系统采用静电电容补偿器,以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电能损失,所用变压器均为S11型节能设备。4、土建方面的节能措施(1)厂区及车间内工艺平面布置综合考虑物流和非物流因素,力求物流顺畅,减少搬运能耗。(2)厂房的外墙门窗尽量采用密闭性良好的塑钢门窗,屋面采用性能较好的保温隔热材料,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做到经济合理,节约能源。(3)本工程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技术,人工采光与自然采光相结合,做到安全生产,节约能源。二、节能管理机构组建能源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和协调工厂能源的分配和使用,以及有关节能规划和建设方面的工作。各车间均设有能源管理组,有节能员负责各车间能源定额计划、统计及定期巡检等具体工作,随时发现随时解决,并将统计数据输入微机以便于管理。本项目节能管理由公司职能部门统一管理。三、结论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某省有关规定、符合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用能总量及用能种类合理;通过对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节能评估,认为项目建设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符合国家、某省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定。第八章环境保护第一节概述一、厂址环境现状拟建项目位于某县经济开发区,西侧110米为东环路,北侧120米为某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厂址周围目前为空地,周围无人员密集区域,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地下水情况均符合相关标准。二、执行的环境标准与规范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3)(87)国环字第002号文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2、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地下水环境质量》(GB/T14848-93);(4)《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3、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2)《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第二节污染物情况及环保措施一、主要污染物情况项目投产后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制粉、磨粉等产生的少量粉尘,气流磨、混合机等机械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除尘器收集的粉尘等,以及职工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1、废气治理制粉系统、磨粉系统产生的粉尘,通过系统运行全密封设计、安装布袋除尘设施等控制粉尘的污染。粉尘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7-1,经过处理后粉尘排放浓度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表8-1废气产生及排放情况序号污染源污染物名称产生情况处理方式处理效率排放情况产生量t/a浓度mg/m3排放量t/a浓度mg/m31制粉粉尘0.1100布袋99%0.0011.02磨粉0.11000.0011.02、废水本工程生产不用水,主要废水为车间地面冲刷水和生活污水,地面冲刷水经过沉淀隔油处理后,回用于地面洒水降尘和绿化等。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后排入城市管网,进经济开发区污水厂处理,出水水质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废水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8-2。表8-2废水产生及排放情况序号废水名称产生量(t/a)主要污染物处理方式排放去向1地面冲刷水400SS、油类沉淀池、隔油池回用2生活污水1320COD、SS、BOD5、氨氮化粪池进污水管网3、噪声治理气流磨、混合机等设备产生较大噪声,噪声值在70-100dB(A)之间,通过采取降噪措施,可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如下降噪措施:①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及先进的低噪音设备;②对声功率级在85dB以上的设备安装在吸音、减震的隔声间内,对压力机安装消声器,可以使高噪声设备噪声降至80dB以下;③生产车间采用双层门窗,生产车间墙体采用强隔声材料,可以降噪20dB左右;④在车间高声源区域设计30-40%吸声顶棚、吸声墙面或者吊挂空间吸声体,可以降噪5-15dB;⑤在生产车间外面种植10m左右宽度的乔、灌、草混交绿化带,可以降噪5-15dB;⑥噪声控制设备必须满足防火、防潮、防尘等工艺与安全卫生要求。4、固体废弃物主要固体废弃物是除尘器收集的粉尘和职工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产生量10t/a,实行袋装化,由环卫部门收集后集中处置。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全部回用不外排。5、绿化本项目考虑厂区绿化布置,修建草坪,在道路两旁栽植四季长青的数目,起到保护生态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创造一个清新、美好、舒适的环境。二、环保管理机构及环保投资1、环保管理机构设有环保部门,直接由经理负责,承担公司的环保工作,在公司设置监测站,由和环保管理部门进行定期检查。2、环保投资本项目环保投资50万元,主要环保设施有布袋除尘器、消声减震设施、化粪池、沉淀池、隔油池,固废收集池等。三、结论综上所述,本项目在设计中已充分考虑了生产过程中可能污染环境的各种污染源及污染量,并进行了妥善处理,对周围环境基本没有影响。第九章劳动安全、工业卫生与消防第一节劳动安全、工业卫生一、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本项目使用的原料为铁铝铜等金属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电熔炉易发生火灾或灼伤,另外材料也可能造成人体伤害,本项目建成后要在各重点场所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本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设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因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低,并有较好的操作环境。二、执行的标准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2、《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87-85;3、《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4、《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JBJ18-2000;5、《机械行业劳动保护条例》;6、电力部门制定的各项设计规范要求的供电安全防护有关规定;7、各级政府有关劳动卫生的各项规定。三、设计采取的安全卫生防范措施:1、总图布置①总图功能区划分明确,建筑物布置的安全距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标准设计。将办公室等人员集中场所布置于全年主导风上风侧。②厂区内道路根据交通、消防和功能分区要求进行布置,设置环形道路,确保消防和急救车畅通无阻。③为了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进行绿化。2、工艺装置安全卫生设计①防火防爆生产车间设为防火区,各建筑物之间防火间距符合规范要求,各建筑物为二级耐火等级。各厂房设置足够泄压面积,设置轻型屋面,各建筑物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条例设置了疏散楼梯、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其数量、位置、宽度、疏散距离均满足安全疏散防火要求,生产车间门窗朝外开。车间工艺装置采取防雷、防静电措施。车间及库房均设置良好通风。②超压保护带压生产设备和管道均设置安全阀,以策安全。③各操作场所保持良好通风条件。各生产场所配备适当的急救药品。④在生产车间设置排水措施,其排水送至污水处理池处理,不得直接外排雨水沟中。四、其它安全卫生防护措施1、防机械及坠落等伤害措施,生产区内凡有可能发生坠落危险的操作岗位、通道,按规定设计便于操作、巡视和维修作业的扶梯、平台、围栏等设施。2、安全色、安全标志装置内安全通道、太平门、危险作业区护栏以及消防器具等的安全色设计执行《安全色》标准。装置区管道刷色设计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和识别符号》。标志设计执行《安全标志》规定。3、生产生活用室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设计浴室等生活用室。4、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工作,搞好安全教育和检查。第二节消防一、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建筑防火设计专篇要点》;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J73-84;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二、火灾危险性及建筑类别根据公司现有生产线的工艺要求,按GB50016-2006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该项目的厂房划为甲类,建筑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在生产车间的建设中,应按规范要求设置疏散口,充分考虑安全通道,操作平台等应设置防护栏,预留孔洞要设置盖板。车间内应加强通风设备的配置。三、消防措施及设施1、厂房内、化验室、仓库及办公区按《建筑灭火配置设计规划》(GBJ140-90)设置相应要求的灭火器。2、生产区按GB50016-2006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置水消防设施,在厂区内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该消防水与生产可共用同一管网,压力0.3Mpa,以满足低压消防的要求。3、水消防系统由常规水消防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组成。常规水消防主要服务于主生产装置、原料及成品库以及辅助生产装置、各类建(构)筑物等的消防任务。设计移动灭火器包括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以扑救局部的及小型初始火灾。第十章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第一节企业组织一、企业组织及工作制度某是一个具有完善的管理机构的企业,职工的思想技术素质较高,其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及经营管理的经验较为丰富。工厂全年工作天数330天,每天工作8小时。生产车间采用二班制。其余部门采用一班制。二、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管理部门有:总经理室、行政副总办公室、生产副总办公室、经营副总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生产部、工艺技术部、销售部、档案资料室等。生产部门有:生产车间;公用动力部门有:配电室;仓库部门有:材料库,配套库,半成品库,成品库等。第二节劳动定员及工资一、劳动定员本项目完成后,人员为:生产工人60人,辅助工人20人,管理及技术人员20人,总计人员为100人。二、职工来源本项目完成后,职工来源如下:1、工人主要来源于技校毕业生或社会招工。2、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主要来源于大中专毕业生或社会招聘。三、工资本项目建成后,该企业年工资及福利总额为285万元。四、人员培训1、培训对象本项目培训对象主要是销售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2、培训达到的要求经培训后销售服务人员应熟练掌握产品的性能、使用方法,熟悉产品的技术指标生产工人应能掌握生产工艺设备的技术性能、使用及维护保养技术,对分管的工作能够独立完成。技术人员培训后应达到:(1)掌握本工序的生产工艺技术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