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工作人员证放射防护培训教程演示文稿_第1页
放射工作人员证放射防护培训教程演示文稿_第2页
放射工作人员证放射防护培训教程演示文稿_第3页
放射工作人员证放射防护培训教程演示文稿_第4页
放射工作人员证放射防护培训教程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放射工作人员证放射防护培训教程演示文稿现在是1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优选放射工作人员证放射防护培训教程现在是2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一、放射卫生监督、监测与管理的法律、法规、政府规章和相关标准体系1、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法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3、行政规章《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规定》现在是3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放射防护器材与防护产品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放射诊疗许可证发放管理程序》《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现在是4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二、放射防护基础知识1.电离辐射历史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真空中的放电现象时意外发现放在附近的涂有氰亚铂酸钡的荧光屏发出荧光。伦琴因此发现X射线,拍下历史上第一张X光片—夫人的左手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包在黑纸中的铀盐可使照片感光,由此推断铀盐自身能发出一种神秘的射线,或者说铀元素具有天然放射性1898年,居里夫妇从沥青中分离出天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从此,人类社会进入辉煌的原子时代现在是5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

放射性发现与应用的的回顾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物质的放射性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发现镭和钋1896年拍摄的手部照片现在是6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概念应用

常见放射源数量所占比例(*2000年数据)现在是7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

秦山一期核电站300MW于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放射性

概念应用

现在是8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概念应用

现在是9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概念应用工业用同位素现在是10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概念应用工业探伤源,30-100居里的Ir-192或Co-60源现在是11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概念应用现在是12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概念应用

镭针,用于植入治疗,50mCi的Ra-226现在是13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概念应用放射免疫分析药盒现在是14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概念应用

碘-131胶囊现在是15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概念应用

烟雾探测器现在是16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概念应用

射线测厚仪现在是17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概念应用

SY-5500核子秤现在是18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概念射线种类直接电离粒子:具有足够大的动能,通过碰撞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带电粒子,如电子、β射线、质子和α粒子以α和β射线常见间接电离粒子:能够释放出直接电离粒子或引起核变化的非带电粒子,如中子、γ射线、X射线以X、γ射线常见现在是19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概念射线种类α射线: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组成,电离作用大,贯穿本领小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较大γ射线:波长很短电磁波,电离作用小,贯穿本领较大X射线:高速电子轰击靶物质,产生电磁波现在是20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概念射线种类铝现在是21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概念量及其单位活度专用单位居里(Ci)、代表每秒发生3.7×1010衰变,此外,还有毫居里(mCi)、微居里(μCi)以毫居里(mCi)最为常见活度国际单位制单位贝可(Bq),代表每秒种发生1次衰变现在是22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电离辐射所致生物效应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类型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理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放射病现在是23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类型根据效应出现的个体躯体效应、遗传效应根据效应出现的时间

早期效应、远期效应(迟发效应、晚期效应)根据效应的性质确定性效应、随机性效应现在是24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确定性效应(1)指发生严重程度和机率都随剂量变化而变化的效应存在剂量阈值表现为眼晶体的白内障、皮肤的良性损伤、造血功能障碍、生殖系统的暂时不育和永久不育等现在是25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确定性效应(2)

(阈剂量)剂量阈值:只有当机体受到阈值以上的照射剂量时,效应才有可能发生;否则,效应就不会出现。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在于有相当数量的细胞被杀死,而这些细胞又不能由活细胞的增殖来补偿,由此引起临床上可检查出的相应组织或器官的功能损伤。现在是26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确定性效应(3)

(不同组织阈剂量)一次照射长期照射(Sv)(Sv/年)男性暂时不育0.150.4男性绝育3.5~6.02.0女性绝育2.5~6.0>0.2眼晶体混浊0.5~2.0>0.1白内障5.0>0.15骨髓抑制0.5>0.4现在是27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随机性效应(1)发生机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有关的效应不存在剂量阈值表现为遗传效应和致癌效应现在是28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随机性效应(2)

(不存在阈剂量)效应发生概率随受照剂量增加而增加,而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无关的效应。只要机体受到电离辐射的照射,即使剂量很小,也有可能发生效应,只是发生率很低很低。当一个群体受到相同的照射剂时,某个个体可能发生随机性效应,而别的个体不发生,这种效应出现在谁的身上是随机的,对受照个体不能预选确定,但对群体出现的概率是可以预测的。现在是29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随机性效应(3)如果受照的躯体细胞没有被杀死,而是产生了变异,变异的细胞繁殖就可能导致癌症,称为致癌效应。如果生殖细胞受到损伤产生了变异,则可能向后代传递错误的遗传信息,引起某些后代出现遗传病疾患,称为遗传效应。现在是30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随机性效应(4)辐射致癌机制

1。细胞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2。病毒活化

3。免疫抑制

4。细胞动力学变化与激素调节的改变现在是31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随机性效应(5)辐射致癌机制

1。细胞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2。病毒活化

3。免疫抑制

4。细胞动力学变化与激素调节的改变现在是32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随机性效应(6)辐射致遗传效应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流行病学调查1。先天性缺陷、死产和新生儿死亡2。活产儿童平均寿命调查3。20岁以前发生恶性肿瘤的调查4。染色体异常5。蛋白质突变频率6。性比例7。儿童生长发育现在是33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随机性效应(7)天然辐射高本底地区的辐射遗传效应我国广东天然辐射高本底地区1980年调查1)发病率2)自然流产率3)多胎率4)性比例5)新生儿死亡率现在是34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随机性效应(8)职业照射生育率、不孕率、活产婴儿性比例自然流产率、多胎率、新生儿死亡率、20种先天畸形和遗传疾病调查总发生率现在是35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机理原发作用:机体受到射线照射后,吸收了射线能量,其分子或原子发生电离和激发。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继发作用:原发损伤的发展,引起一系列继发改变。现在是36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照射剂量辐射类型剂量率照射方式照射部位和面积放射敏感性现在是37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

---照射剂量人体受不同剂量照射后损伤效应的估计剂量(Gy)损伤程度<0.25不明显或不易觉察的病变0.25~0.5可恢复的功能变化,可能有血液变化0.5~1.0功能及血液变化,不伴有临床征象1.0~2.0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2.0~4.0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4.0~6.0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6.0~10.0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10.0~50.0胃肠型急性放射病>50.0脑型急性放射病现在是38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

---辐射类型几种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及电离密度和所致损伤能量为2Mev空气中的每mm行程所致的射线射程(m)上离子对损伤

α0.016000内损伤

β160内外损伤

γ1000.6外损伤现在是39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

---照射方式同一剂量的照射,在分次给予的情况下,其损伤效应低于一次给予的效应,分次越多,每次间隔时间越长,则损伤效应就越小。大鼠一次全身照射10Gy,则死亡率100%,若10Gy分10次给予(每次1Gy),则死亡率降至90%,若分20次给予(每次0.5Gy),则死亡率降至30%。现在是40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

---照射部位与面积由于机体的不同部位对辐射的敏感性不同,即使在照射剂量和剂量率都相同的条件下,损伤效应也是不同的。全身损伤程度以照射腹部最严重,其次是盆腔、头部、胸部和四肢。当照射的其它条件相同时,受照面积越大,损伤效应越显著。现在是41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影响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

---人体组织的放射敏感性高度敏感组织---淋巴组织、胸腺组织、骨髓组织、胃肠上皮、性腺、胚胎组织中度敏感组织---感觉器官(角膜、眼晶体)、内皮细胞、皮肤上皮、唾液腺、肾肝肺组织的上皮细胞轻度敏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除性腺)、不敏感组织---肌肉组织、软骨和骨组织现在是42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疾病的分类放射性疾病的种类很多,分类比较复杂,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现在是43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疾病的分类按射线作用于机体的途径分为外照射放射病内照射病和内.外混合性辐射所致的放射病.按射线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病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放射病和慢性放射病.按射线作用于机体的范围,分为全身性放射损伤和局部放射损伤.按损伤因子可分为单纯放射损伤和复合型放射损伤(同时或相继受到包括放射因素在内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致伤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机体损伤).现在是44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法定15种放射病诊断标准国家最新颁布的放射性疾病诊断准,2002年卫生部为配合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出台了下列15个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现在是45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法定15种放射病诊断标准《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104-200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99-2002《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105-2002《内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96-2002《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GBZ97-2002《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GBZ95-2002《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GBZ106-2002现在是46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法定15种放射病诊断标准《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GBZ101-2002《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标准》GBZ107-2002《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GBZ111-2002《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GBZ110-2002《放射性膀胱炎诊断标准》GBZ109-2002《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GBZ100-2002《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GBZ102-2002《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GBZ103-2002现在是47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国内常见的放射性疾病的诊断根据国家放射性职业病诊断组统计,1991至1999年间,由省级放射病诊断组鉴定的放射性职业病病例545例,病种主要为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白内障.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及放射性肿瘤等四种疾病.另外,由放射事故所致的急性放射病病例也时有报道.现在是48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定义: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受到大剂量外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诊断原则: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必须依据受照史、现场受照个人剂量调查及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所见,结合健康档案加以综合分析,对受照个体是否造成放射损伤及伤情的严重程度作出正确的判断.现在是49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机体短时间内受到1Gy以上外照射作用分型骨髓型1-10Gy

(1-2Gy轻度、2-4Gy中度、4-6Gy重度、6-10Gy极重度)胃肠型10-50Gy:患者一般在2周内死亡脑型>50Gy:照后几小时或1-3天内死亡骨髓型主要临床表现:造血障碍、出血、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现在是50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诊断定义: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是指放射工作人员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剂量当量限值的外照射,达到一定累积剂量后引起造血组织损伤为主并伴有其它系统改变的全身性疾病。诊断原则: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指标,必须根据受照史、个人剂量档案、受照累积剂量当量、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因素和疾病方能作出诊断.病因:从事外照射的职业人员中,由于防护条件差或不遵守防护规定,造成长期受到超限量照射。现在是51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皮肤疾病的诊断定义: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指身体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多次大剂量(X,γ射线)外照射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及放射性皮肤溃疡.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指由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迁延而来或由小剂量射线长期照射后引起的慢性放射性皮炎及慢性皮肤溃疡.现在是52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白内障的诊断定义:放射性白内障是指由X射线、γ射线、中子及高能β射线等电离辐射所致的晶状体混浊.诊断原则:晶状体有明确的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受到大剂量外照射,或长期超过晶状体年剂量限值的外照射历史(有剂量档案),个人剂量监测档案记录显示累积剂量在2Gy以上,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晶状体开始混浊;具有放射性白内障的形态特点;排除其它因素所致的白内障;并结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方可诊断为放射性白内障.现在是53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1d+2d放射性

危害后果(1Gy)2001年9月2日凌晨,某施工队在探伤检测后,将放射源(192Ir)从仪器中掉出,遗留在工地上。一工作人员在第二天上班时,发现放射源并拾起,双手来回玩耍、观看约20min,然后放入左裤兜;2小时后放入工具箱内,并在工具箱边吃饭、休息,下午下班洗澡时,发现右大腿有2x2cm的充血性红斑。当晚入院治疗。1现在是54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4d+5d放射性

危害后果(1Gy)+9d现在是55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20d+39d放射性

危害后果(1Gy)现在是56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4+9d放射性

危害后果(局部5-20Gy)2000年9月,两名人员工作失误,加速器开机状态下进入辐照室,线束下总操作时间约2min,加速器附近工作时间4min现在是57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38d+28d放射性

危害后果(局部5-20Gy)现在是58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50d+53d放射性

危害后果(局部5-20Gy)现在是59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53d+53d放射性

危害后果(局部5-20Gy)现在是60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9d+11d放射性

危害后果(局部5-20Gy)现在是61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30d+16d放射性

危害后果(局部5-20Gy)现在是62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28d放射性

危害后果(局部5-20Gy)+30d现在是63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53d放射性

危害后果(局部5-20Gy)现在是64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四、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我国放射防护的发展简史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放射防护标准和各种限值放射防护标准研究中的新动向现在是65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我国放射防护的发展简史

1、初创阶段(1949~1957年)国家把原子能科学技术的发展列为重点项目,1957年2月卫生部首次把接触电离辐射工作者所患疾病列为职业病,各使用放射源的单位自已进行防护管理,这一阶段基本上处于自发管理阶段。2、发展阶段(1958~1965年)我国已建成第一座研究性核反应堆,能生产33种放射性同位素,已建立了核工业体系,1958年7月卫生部成立了射线防护处,1960年国务院第93次会议,批准发布了《放射性工作卫生防护暂行规定》,同年在各省成立卫生防护机构,1963年卫生部、劳动部、二机部向国务院报告,对二机部所属厂矿院所建立“营养保健制度”,1964年卫生部、国家科委发布了《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国务院批准在全国建立45个承担核试验监测任务和放射卫生防护的监测站。现在是66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危害分类放射性危害可分为内照射和外照射两大类外照射:来自体外的辐射对人体的照射内照射:放射性同位素进入人体产生的照射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面临的是来自外照射的威胁现在是67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防护内照射空气现在是68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防护内照射工作服(包括工作帽)、工作鞋、手套、口罩及特殊防护用品工作服一般采用白色棉织品制成拖鞋、解放鞋或胶鞋均可作为工作专用鞋医用乳胶手套和塑料手套都能满足操作放射性物质要求上述用品尺寸、型号要选择合适,使用、清洗后作污染监测,如超过控制水平,不可再用现在是69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防护内照射正确使用防护口罩,是减少工作人员放射性物质摄入量的重要手段普通口罩对放射性气溶胶过滤作用不明显需使用以超细合成纤维为原料制成的口罩,保持脸面与口罩的严密接触,注意防止侧漏现在是70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防护内照射所有使用过的防护用品应放在指定地点,严禁将个人防护用品穿戴出放射工作场所或移至非放射性区使用离开工作场所时,应仔细洗手,并作污染监测在高放工作场所操作人员,工作完毕应进行沐浴放射工作场所内严禁进食、饮水、吸烟和存放食物现在是71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防护外照射铝现在是72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防护基本措施1、缩短受照时间—时间防护现在是73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五放射性

防护基本措施2、增大与源的距离—距离防护现在是74页\一共有82页\编辑于星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