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与相关实验室指标演示_第1页
急性心肌梗死与相关实验室指标演示_第2页
急性心肌梗死与相关实验室指标演示_第3页
急性心肌梗死与相关实验室指标演示_第4页
急性心肌梗死与相关实验室指标演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选)急性心肌梗死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现在是1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最新的国家心血管病报告2012年8月和2013年1月,中美相继发布了最新的国家心血管疾病报告,两国报告中的统计数据均更新至2010~2011年2现在是2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3现在是3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特点与启示-11、我国总人群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和卒中)患病率仍在持续上升;

1999~2009年,美国总人群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减少32.7%2、全国有2.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即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病,其中高血压2亿人,卒中至少700万人,心肌梗死200万人,心力衰竭420万人,肺心病500万人,风心病250万,先心病200万。美国大约有8360万成人患一种或多种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患者大约有1540万人,心力衰竭510万人,卒中680万人。4现在是4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特点与启示-23、中国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死亡5个人中就有2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约占全因死亡的41%,居各死亡原因首位。美国总人群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减少32.7%,但仍占死亡总人数的1/3左右。4、中国每天有9590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大约每10秒就有1人死亡。美国每天有超过2000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大约每40秒就有1人死亡,每25秒就会发生1次冠脉事件;每死亡6个人中就有1人死于冠心病,每死亡19个人中就有1人死于卒中。5、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肥胖/超重、体力活动不足、不合理膳食等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在我国仍呈进行性增长态势。5现在是5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特点与启示-36、全球疾病谱从贫困相关转为生活方式相关。7、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而美国近十年统计数据表明,其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其比例大于其他疾病。8、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比例都不断上升,肥胖青少年多项健康风险指标都超过体重正常青少年,这都为未来心血管疾病发生埋下了隐患。6现在是6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特点与启示-49、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治,自1961年美国弗雷明翰心脏病研究首次提出“危险因素”概念以来,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成为近半世纪全球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心。美国近年来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却大幅降低,心血管一级预防功不可没。。10、高血压、吸烟、超重或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是我国成年男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1、高血压和吸烟是中国成年男性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特别是控制血压和戒烟,是减少我国男性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最有效的途径。7现在是7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世界银行曾预测,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如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2005年~2015年,心血管疾病、卒中和糖尿病将给中国造成约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8现在是8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流行病学9现在是9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斑块的发展过程IntramuralThrombusParietalThrombusGrowing

PlaqueRupturedPlaque现在是10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心肌梗死三次全球统一定义2000年,由于心肌缺血导致的任何心肌坏死2007年,将心梗分为了五类:

1、自发性心梗(1型)

2、供血不平衡性心梗(2型)

3、猝死型心梗(3型)4、PCI相关性心梗(4a型)5、支架内血栓相关性心梗(4b型)6、CABG相关性心梗(5型)现在是11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谢谢心肌梗死第三次全球统一定义现在是12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心肌梗死三次全球统一定义1、PCI相关性和支架内血栓相关性心梗:生化标志物诊断标准定义为较99%正常上限值升高3倍→肌钙蛋白较99%正常上限值升高需达5倍(如果基线值原本已升高,cTn再升高20%并稳定且有下降趋势,也具有诊断价值);支架内血栓相关性心梗的诊断则应该有冠状动脉造影(冠造)或尸检证据,cTn升高1倍则可诊断。2、CABG相关性心梗:生化标志物诊断标准定义为较99%正常上限值升高3倍→肌钙蛋白升高值超过99%正常上限值的10倍。2012年,标准更加严格和细化现在是13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心肌梗死第三次全球统一定义现在是14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现在是15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实验室指标现在是16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标志物:表明某种特征的物品

现在是17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理想标志物的特点和要求现在是18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心梗相关标志物现在是19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怎样选择心肌标志物肌红蛋白肌钙蛋白CK-MB心肌酶BNPCRP….???现在是20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心肌梗死血清学特异性诊断指标演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肌酸激酶(CK)、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mass)

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troponin,cTn)现在是21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2012急性心肌梗死指南:肌钙蛋白是发现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标志物

CK-MB判断心肌坏死的临床特异性较高。2012急性心衰指南:

BNP和N-proBNP是公认的诊断心衰客观指标现在是22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我们常用心肌标志物心梗三项心肌酶谱BNPCRP…..现在是23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心肌肌钙蛋白开山鼻祖江桥节郎(S.Ebashi)1965年首次发现现在是24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心肌肌钙蛋白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现在是25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检测方法演变Roger和MichaelWilkinson发现心肌肌钙蛋白抗原特异性1989年,Katus和Kübler等人研制而成第一份肌钙蛋白T试剂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单克隆抗体包被载体化学发光法免疫荧光法现在是26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肌钙蛋白“金标准”的更替CK-MB曾一度被认为是诊断AMI的“金标准”已广泛应用多年(1979WHO)随着对心肌肌钙蛋白(cTn)深入研究无论是对心肌的特异性还是诊断敏感性

cTn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确定标志物正逐步取代CK-MB成为AMI的诊断"金标准"

现在是27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肌钙蛋白的生化特点

心肌肌钙蛋白细胞内结构心肌肌钙蛋白的组织含量心肌肌钙蛋白释放形式外周血中存在形式

现在是28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肌钙蛋白的生化特点

心肌肌钙蛋白细胞内结构

cTn由三种亚基组成参与调节肌肉收缩活动肌钙蛋白I肌原纤维ATP酶的抑制性亚基分子量22.5kDa肌钙蛋白T原球蛋白结合亚基分子量34kDa肌钙蛋白CCa2+结合亚基主要调节钙离子依赖型的肌肉收缩分子量18kDa现在是29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

cTn结构

现在是30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cTn结构现在是31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

cTn结构

•TroponinT(34kd)bindsthetroponincomplextothe

tropomyosinstrand•TroponinC(18kd)bindscalciumandinitiatescontraction•TroponinI(22.5kd)inhibitscontractionintherestingstate现在是32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

心肌肌钙蛋白的组织含量

cTnI5mg/g湿重组织

cTnT10.8mg/g湿重组织

CK-MB仅1.4mg/g湿重组织现在是33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

心肌肌钙蛋白释放形式

心肌细胞损伤后游离cTnT较早释放形成第一个峰随后结合于肌纤维中的cTnT逐渐释放而出现第二个峰由于细胞液中的含量较少cTnI释放通常只有一个峰

cTn一般在心肌损伤后4-6h外周血中出现增高最高值在12-24h

增高可持续5-10天(cTnI)或10-14天(cTnT)现在是34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CTnT1、其变化主要与梗死的时间,冠脉再灌注及梗死面积等有关2、与CK-MB相比较,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与CK-MB相似,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晚期诊断有明显优势,其敏感性达100%,特异性达96%,且可能检测到目前CK-MB检测不到的心肌坏死事件,如微小心肌梗死现在是35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CTnT3、首峰出现于12-15h,第2峰出现于1-5天,CTnT首峰前移(≤15h),CTnT呈双峰,且双峰比值>1.0可作为判断溶栓成功的指标,其敏感性,特异性均与CK-MB相似4、CTnT可为判断梗死范围的大小及其预后的指标。现在是36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

CTnI1、在胸痛发作后3-6h开始升高,15-24h达到峰值,持续时间6-10天;冠脉再通后,高峰前移至8-16h,升高持续时间减少至3-7天,因此,CTnI不仅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而且可判断冠脉再通,2、与CK-MB相比,CTnI是更敏感,更特异的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在发病12-72h内的敏感性达100%。现在是37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

CTnI3、由于心肌肌钙蛋白在心外组织无表达,它更适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如围术期,终末肾衰,骨骼肌外伤,横纹肌溶解症,溶血等,并且它还可诊断微小的心肌梗死。4、CTnI特异性较CTnT更优越,可达100%,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其敏感度仅为25%现在是38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超敏肌钙蛋白现在是39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超敏肌钙蛋白敏感性:70%→90%特异性:97%→90%阳性预测值:85%→77%敏感性:90%→100%特异性:97%→90%阴性性预测值:>95%现在是40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肌红蛋白肌红蛋白基础临床检验临床意义现在是41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肌红蛋白的本质和功能

肌肉中运载氧的蛋白质,由1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有血红素,和血红蛋白同源,与氧的结合能力介于血红蛋白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之间,可帮助肌细胞将氧转运到线粒体

本质:是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组成的结合蛋白现在是42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肌红蛋白分子量:16.7KD形状:呈紧密球形,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上的疏水侧链大都在分子内部,亲水侧链多位于分子表面,因此其水溶性较好

现在是43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肌红蛋白分布:广泛存在于人及哺乳动物心肌和横纹肌,在胸腺及甲状腺也有少量存在,占肌肉总蛋白的2%

组织Mb含量

组织含量(μg/g)骨骼肌3000-9000心肌1400-2500甲状腺40-110胸腺10-50现在是44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肌红蛋白产生和代谢心肌或骨骼肌损伤时Mb可以从肌肉组织迅速地释放入周围血管间隙,不经淋巴循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中去大部分以游离状态存在,小部分与血清蛋白结合,并且结合能力很弱。血Mb半衰期仅为1-3小时。主要经肾脏排泄,少量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现在是45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生理功能能可逆地与氧结合,参与葡萄糖氧化,具有运输氧和储氧功能。与氧的亲和力比Hb强,在极低的氧张力情况下,肌肉缺氧时,可以放出氧供肌肉收缩的急需,还能缓冲细胞内氧浓度,使细胞内氧浓度相对稳定Mb对于维持正常的肌肉发育和功能是必需的;结合并清除NO,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可以调节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清除活性氧CardiovascRes,2010,87(1),22-29AdvExpMedBiol,2007618,181-193现在是46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临床检验Mb早上9时最高,下午6至12时最低Mb含量因性别、年龄、种族而有变化。通常男性高于女性,黑人男性明显高于白人男性,而女性不存在这种种族差异。除黑人外,其他种族高年龄者Mb都较高现在是47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AMI时

动态变化:发病后0.5-1小时即可升高,升高幅度超过150ng/ml或增幅大于25%,4-8小时升高可达900ng/ml以上,8-12小时升至峰值,峰值为参考值10-30倍,24-48小时恢复正常。诊断价值:AMI诊断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88.6%,阴性预测率为99.5%

AmJCardiol200494(7)864-7现在是48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估测心梗范围:可根据其动态变化曲线早期估计,Mb峰值小于参考值上限10倍,高峰期持续时间短的患者,心梗范围较小,而Mb峰值大于参考值上限10倍,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或呈双峰、多峰的患者,心梗范围较大疗效判断:溶栓再通的判断,准确性可达95%以上(用Mb判断冠脉再通的指标是:①溶栓开始后2小时内,Mb增加的数值超过150ng/ml·小时;②溶栓后第一次Mb和2小时后Mb相比,增加4.6倍;③Mb到达峰值时间〈6小时)

现在是49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梗死范围扩大:如峰值期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小时,恢复正常缓慢,超过4天以上,或下降过程再度升高形成双峰、多峰,则提示可能发生心梗延展或新的部位又发生心梗预测预后: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心梗预后密切相关,其中峰值升高显著,在血液中持续72-96小时的患者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而峰值低,发病24小时即恢复正常的,预后良好心血管病实验诊断学215-227现在是50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心肌酶谱组成: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现在是51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肌酸激酶CK:

CK是心肌中重要的能量调节酶,主要存在于需大量耗能的器官物质中,红细胞中几乎没有,是由M和B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其同工酶有:CK-MB、CK-BB、CK-MM。不同肌肉内同工酶的比例不同,CK-MB占心肌总CK的15%-25%。各个同工酶存在的分布表:组织CK-MM(%)CK-MB(%)CK-BB(%)骨骼肌98.91.10.06脑02.797.3心脏78.7201.3胃4.3095.7小肠12880肾2.8097.2肝00100现在是52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心肌酶谱检测临床意义:CK-MB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是诊断AMI的最佳血清酶指标。AMI发病后3-8小时血清中CK、CK-MB增高,24h达到高峰,2-3日恢复正常。CK-MB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高于总CK,故CK-MB和CK常同时测定,这样更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进展的分析。用于较早期诊断AMI,也可以用于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再梗死。CK升高的程度与梗死的面积成正比。而且CK-MB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是否成功。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CK-MB活性也升高。现在是53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心肌酶谱检测CK作为AMI标志物的缺点:早期诊断阳性率不高,AMI患者入院后6h内,总CK活性最佳临界点仅能达到58%的敏感性和62%的特异性,CK-MB可用于AMI早期诊断特异性较差,特别难以与骨骼肌疾病、损伤鉴别对心肌微小损伤不敏感现在是54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心肌酶谱检测

临床上还常选用a-羟丁酸脱氢酶(HBDH)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指标。由于H亚单位和a-羟丁酸脱氢酶有较高亲和力,含H亚单位的LD同工酶可催化a-羟丁酸脱氢。所以a-羟丁酸脱氢酶可以代表除LD5外的其他同工酶(主要LD1和LD2)活性。现在是55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心肌酶谱检测

临床意义:LDH增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塞。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时,LDH水平的升高常于发作后6-10小时,2-3天达高峰,1-2周恢复正常.如果连续测定LDH,对于就诊较迟CK已经恢复正常的AMI病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临床上常作为CK-MB的补充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早期,血清中LD1和LD2活性均增高,但LD1增高更早,更显著,导致LD1/LD2比值升高。因而LD1/LD2≥1作为诊断心肌梗塞的特异性指标。现在是56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

C反应蛋白(CRP):心肌蛋白检测CPR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肝脏是其主要的合成器官,最近研究表明,人体其他部位如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神经元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脂肪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在炎症刺激或病理状态下都能合成和分泌CRP。现在是57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心肌蛋白检测临床意义:CRP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即可出现异常增高。CRP能预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再发缺血和死亡的危险性。心衰、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脏破裂CRP升高。CRP升高还见于发热、肿瘤、细菌感染、组织损伤、风湿、外周血管病、移植排斥等多种疾病急性时,是全身炎症反应的一部分。特异性差。现在是58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不足及对策

Mb与心肌特异性标志物联合使用现在是59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Mb是肌肉组织特有的蛋白,分子量小,出现快、清除快,具有氧合等生理功能,过量引起氧化应激损伤和肾损伤应用于急性心梗的早期诊断,宜联合特异性强和阳性预测率高的CK-MB和CTnI,Mb有助于溶栓再通的判断心梗三项Mb增高见于肌病、横纹肌溶解等现在是60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新标志物1.肌球蛋白轻链(MLC)比较稳定,发病后4-6h即可升高,4天达高峰,持续1-2周,曲线也呈双峰。被认为是迄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特异,最敏感的生化指标。CM-LC的释放代表着心肌不可逆的损伤,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梗死的范围及严重程度,它的升高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它不仅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也可用于晚期诊断,且在早期再灌注治疗中估计梗死范围优于CK。但测定技术复杂,未能全面推广应用。现在是61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新标志物2.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主要存在心肌和脑胸痛后2-4h开始升高,峰值通常出现在CK,CK-MB之前,1-2天恢复正常可能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重要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初的4h内,其敏感性明显优于CK,CK-MB,Mb和CTnT心肌特异性与CK-MB相似现在是62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新标志物3.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分子量(14-15KD)小,心肌中含量比骨骼肌含量丰富在急性心梗后1-3h内开始升高,5-10h达到高峰,12-24h恢复正常,是早期评价急性心梗的一个有价值的标志物敏感性跟Mb相似,但特异性比其高。敏感性优于CK-MB,FABP在再灌注的1h内即出现高峰,远在于CK-MB和CTnT之前,可望是判断溶栓治疗成功,冠脉再灌注的良好指标还可以用作围术期心肌损伤的指标。现在是63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新标志物4.肌动蛋白(alpha-actin)是最近较受关注的心肌结构蛋白心肌含量高,有望查出微小的心肌损伤在胸痛发作的1h即升高,并持续5-10天。现在是64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新标志物5.髓过氧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是一种血色素蛋白,有促炎、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影响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并通过增大氧化应激引发ACS。MPO作为一种新的预测ACS的炎症标志物,其表达和活性升高是ACS发生的原因,即MPO表达和活性升高促进ACS发生、发展。美国FDA于2005年3月批准了通过检测血液中MPO活性,预测患者近期内发生MI等心脏疾病的可能性。现在是65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新标志物5.髓过氧物酶(myeloperoxidase,MPO)res://XDict.exe/word.html###敏感性:86%特异性:32%诊断心梗价值(与肌钙蛋白比较)现在是66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新标志物6.和肽素(Copeptin)是前精氨酸加压素(AVP)原C末端的一部分。在快速排除AMI方面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和肽素联合肌钙蛋白可以显著提高AMI的早期诊断。预测AMI患者的预后,可用于AMI的危险分层。res://XDict.exe/word.html###现在是67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新标志物6.和肽素(Copeptin)res://XDict.exe/word.html###和肽素(<14pmol/L)+肌钙蛋白T(≤0.01mg/L)对于早期排除AMI价值大,其敏感性98.8%.阴性预测值99.7%,明显优于单纯肌钙蛋白T。现在是68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新标志物7.生长分化因子(GDF)15在心肌应激情况下升高,其升高与不良后果有关。参与心肌缺血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能够减轻由此引起的心肌损伤,发挥保护性作用。在ACS中水平增高,参与急性心肌缺血、坏死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res://XDict.exe/word.html###现在是69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新标志物8.循环microRNAsres://XDict.exe/word.html###现在是70页\一共有78页\编辑于星期五心梗时循环microRNAs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