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点_第1页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点_第2页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点_第3页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点_第4页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单项选择题0.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B】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0.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0.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C】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和恩格斯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0.4.马克思主义是【A】A.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和总汇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0.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C】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0.6.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D】A.逻辑性B。理论性C.战斗性D.实践性0.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A.自我批判B.与时俱进C.不迷信权威D.批判与继承的统一0.8.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D】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B.建立公平分配的社会C.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D.建立共产主义社会0.9.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D】A.倡导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B.高扬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C.提倡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0.10.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职业理想D.生活理想0.1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D】A.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B.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C.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0.1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B.深入进行调查研究C.理论联系实际D.善于独立思考1.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D】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2.世界观是【A】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B.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C.人们对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D.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1.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1.4.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C】A.世界的本原是精神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的1.5.哲学上的二元论就是否认【D】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B.世界的本原是精神C.世界是发展变化的D.世界的统一性1.6.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C】A.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B.神秘主义和虚无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宿命论和唯意志论1.7.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是【B】A.自然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的德国唯物主义D.物理学的唯物主义、化学的唯物主义、生物学的唯物主义1.8.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A】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1.9.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D】A.简单性、机械性、教条性、僵化性B.片面性、直观性、表面性、庸俗性C.片面性、不彻底性、抽象性、外在性D.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1.10.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C】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D.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1.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A.不可逆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伸张性1.1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A】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1.13.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B】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1.14.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哲学的错误是【A】A.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B.否认绝对运动的存在C.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D.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1.15.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C】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1.16.时间是物质运动的【A】A.持续性和顺序性B.广延性和伸张性C.绝对性和无限性D.普遍性和特殊性1.17.空间是物质运动的【C】A.无限性和绝对性B.有限性和特殊性C.广延性和伸张性D.持续性和顺序性1.18.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A】A.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运动B.主观的精神活动C.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活动D.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1.19.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B】A.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B.物质生产实践活动C.科学实验活动D.处理人际关系的伦理活动1.20.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C】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宿命论观点1.2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C.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D.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1.22。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C】A.是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B.是否具有新的形式和新的特点C.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D.是否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支持1.2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D】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2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D】A.原因和结果互相作用的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1.2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事物存在范围的扩大1.26.就矛盾的本质而言,它的基本属性是【B】A.绝对性和相对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有限性和无限性D.普遍性和特殊性1.27.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昕谓错误。这说明【C】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1.28.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它的理论依据是【D】A.矛盾的统一性的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1.29.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属于【B】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3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C】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1.31.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A】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1.3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种【B】A.相对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折衷主义观点1.3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C】A.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B.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趋向1.34.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D】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联系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联系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联系1.35.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首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同时又不忽视支流。这在哲学上坚持了【C】A.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观点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1.3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B】3.36.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D】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j3.37.人的本质在于【B】A.人的自然属性B.人的社会属性C.人的思想品德D.人的文化素质3.38.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A】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人的政治立场C.人的经济利益D.人的价值追求3.39.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C】A.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40.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D】A.根本的政治路线B.根本的思想路线C.根本的组织路线D.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3.41.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A】A.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B.特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C.特指被压迫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D.特指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理论家4.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D】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劳动力成为商品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4.2.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因素是【A】A.使用价值B.价值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4.3.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C】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4.4.具体劳动【C】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创造剩余价值4.5.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决定的因素是【A】A.生产条件B.劳动强度C.劳动熟练程度D.生产规律4.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B】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4.7.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A】A.成正比B.成反比C.不成比例D.反向变化4.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指【C】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4.9.货币的本质是【B】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C.流通手段D.价值的表现形式4.10.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A】A.不会发生B.可能发生C.取决于商品数量D.是不可避免的4.11.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C】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D.价格标准职能4.12.“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C】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影响D.心理因素决定价值4.13.价值规律是【B】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产品交换经济的基本规律D.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4.14.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主要是【D】A.商品价格同价值相等B.商品价值同价格相等C.商品价值围绕价格波动D.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4.15.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会导致小商品生产者【C】A.都成为资本家B.都成为雇佣工人C.两极分化D.彻底破产4.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B】A.生产资料B.劳动力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4.17.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B】A.它由剩余价值决定B.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C.它由自身的使用价值决定D.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4.1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C】A.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B.货币投入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带来剩余价值C.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D.货币可以购买到生产资料4.1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B】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创造新价值过程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4.20.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的特征是【C】A.物质财富创造过程B.价值形成过程C.价值增殖过程D.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过程4.2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C】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22.一个资本家通过提高效率、加强管理等方法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或利润是【C】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利润D.垄断利润4.23.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A】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流通资本D.流动资本4.24.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C】A.剩余价值、B.可变资本C.资本积累D.剩余劳动4.25.资本的价值构成是【D】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D.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例4.26.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指【A】A.不变资本比重增大B.可变资本比重增大C.流通资本比重增大D.流动资本比重增大4.27.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D】A.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B.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C.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D.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4.28.资本主义国家政体主要有【A】A.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B.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及专制独裁制三种C.两党制和多党制两种D.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三种4.29.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C】A.法院B.检察机构C.议院或国会D.警察机构4.30.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A】A.议会制B.三权分立制C.民主共和制D.普选制4.3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B】A.实用主义B.利己主义C.自由主义D.民主主义4.32.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C】A.只具有历史进步性B.只具有阶级局限性C.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D.既无历史进步性也无阶级局限性5.1.公式w'—G'表示的是产业资本循环处于【C】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实现阶段5.2.购买来尚未使用的生产资料处于资本循环的【B】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5.3.G—W…P…W'—G是【A】A.货币资本循环公式B.生产资本循环公式C.商品资本循环公式D.流通资本循环公式5.4.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D】A.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B.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C.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D.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5.5.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B】A.提高平均利润率B.提高年剩余价值率C.提高剩余价值率D.提高资本积累率5.6.年剩余价值率是【C】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B.剩余价值与总资本之比C.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可变资本之比D.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总资本之比5.7.社会资本是【A】A.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总和C.生产部门的资本和非生产部门资本的总和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5.8.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D】A.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B.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问题C.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5.9.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的公式是【B】A.Ⅰ(C+v)=ⅡC;B.Ⅰ(v+m)=ⅡC;C.Ⅰ(v+m)>ⅡC;D.Ⅱ(v+m)=ⅠC5.10.扩大再生产条件下,通过本部类内部交换就可实现的是【D】A.Ⅰv;B.Ⅰm/x;C.Ⅱ△C;D.Ⅱ△v5.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象是【A】A。生产过剩B.商品短缺C.长期萧条D.持续高涨5.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C】A.商品经济中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B.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社会中生产社会化和私有制的矛盾D.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5.13.资本主义生产成本中不应包括【D】A.支付的工资B.原材料费用C.固定资本折旧D.固定资本未折旧部分5.14.资本主义生产成本的构成是商品中的【A】A.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价值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D.不变资本和剩余价值5.15.剩余价值转化为何种形式时,一个部门中的剩余价值与利润还不存在量上的差别【A】A.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B.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C.平均利润分割为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D.平均利润分割为企业利润和利息5.16.其他各种剩余价值具体形式的基础是【D】A.生产价格B。平均利润C.生产成本D.利润5.17.资本主义制度下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C】A.商品的生产价格B.商品的市场价格C.商品的社会价值D.商品的个别价值5.18.超额利润是【C】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格的差额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5.19.商业资本的职能是【A】A.销售商品和实现商品中的价值与剩余价值B.销售商品和创造价值与剩余价值C.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D.补偿流通领域中的流通费用5.20.商业资本独立化的条件:一是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分工,二是【C】A.存在独立的商业活动B.有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分工C.商业资本家有独立的投资D.有商业店员可供剥削5.21.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D】A.商品流通领域中商品的加价B.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C.商业资本家在商品买卖中贱买贵卖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5.22.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应相当于【D】A.剩余价值B.利息C.年剩余价值D.平均利润5.23.商业资本家对店员的剥削主要体现在无偿占有店员【D】A.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B.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C.全部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D.剩余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5.24.资本主义商业店员同产业工人的关系是【C】A.商业店员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B.商业店员为产业工人实现剩余价值C.商业店员与产业工人共同受资产阶级剥削D.商业店员与产业工人的经济利益是对立的5.25.借贷资本家贷出货币时【B】A.既让渡其使用权又放弃所有权B.只让渡其使用权没有放弃所有权C.只放弃所有权没有让渡使用权D.既不让渡使用权又不放弃所有权5.26.在平均利润率既定且借贷供求也较为平衡的情况下,影响利息率的最重要因素是【C】A.社会心理因素B.政府的经济政策C.习惯和法律传统D.风险因素5.27.利息的本质是【A】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C.借贷资本的所有权的产物D.具有自身特殊的运动形式5.28.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水平一般相当于【B】A.本部门的剩余价值率B.平均利润率C.活期存款利率D.长期贷款利率5.29.股份公司本质上是【D】A.资本民主化的形式B.消灭了劳动与资本的界限C.劳动者通过购买股票而成为资产者D.大资本控制小资本的形式5.30.同股票价格成反比的是【C】A.股票票面额B.股息C.银行利息率D.股票控制额5.31.在同一土地上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只等于劣等地的水平,则这部分投资可带来【D】A.级差地租ⅠB.级差地租ⅡC.绝对地租D.平均利润5.32.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C.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D.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的差别5.33.形成级差地租第二形态的条件是【D】A.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B.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C.土地的交通条件不同D.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5.34.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D】A.土地自然条件好坏B.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C.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D.土地的私有权垄断5.35.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源泉来自【C】A.土地的劳动生产率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D.土地私有制5.36.土地价格是【B】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B.地租的资本化C.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总和D.农业资本家交纳的全部租金6.1.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A】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B.垄断资本主义和非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C.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阶段D.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6.2.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体形成于【C】A.16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以后B.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C.19世纪末20世纪初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6.3.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C】A.社会分工的发展B.自然分工的发展C.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D.商品经济的发展6.4.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占统治地位是【C】A.资本原始积累的结果B.争夺短缺资源的产物C.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D.资本主义国际竞争的结果6.5.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B】A.只是一般的借贷中介人B.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C.已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D.已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6.6.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概念是指【C】A.垄断的工业资本B.垄断的银行资本C.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构成的资本形式D.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结合的资本形式6.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A】A.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B.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C.通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实现的D.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的6.8.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B】A.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B.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C.通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实现的D.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的6.9.垄断资本主义可进一步分为【B】A.私人垄断和一般垄断两个阶段B.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个阶段C.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D.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6.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D】A.资产阶级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B.资本主义国家力量逐渐增强的表现C.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反映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6.11.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B】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自由价格D.市场价格6.12.垄断价格的出现【D】A.违背了价值规律B.否定了价值规律C.使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受到了严重限制D.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6.13.垄断利润的产生说明【D】A.垄断可以创造新价值B.垄断能转移更多旧价值C.价值规律不再起决定价值的作用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6.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D】A.自由市场经济制度B.经济政策引导C.国民经济计划化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6.15.资本主义国有经济一般不涉足的领域是【C】A.基础设施建设B.大型科研项目C.普通消费品生产D.公共产品生产6.1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最主要是采取【A】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计划手段6.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管理【C】A.完全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内在要求B.代表了全社会的利益C.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对社会经济发展起负作用6.1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计划管理的作用是【B】A.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缓解其矛盾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6.1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量资本输出的原因是【D】A.垄断资本主义国内不需要继续投资发展了B.发展中国家急需大量建设资金C.垄断资本的利润率太低D.对垄断资本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求来说资本过剩了6.20.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是【C】A.资本的原始积累B.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过剩资本”的出现D.银行垄断的形成6.2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B】A.一般都是无偿的B.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C.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不利的D.是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6.22.打着“援助”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控制属于【B】A.老殖民主义B。新殖民主义C.新老帝国主义的一贯做法D.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6.23.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D】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C.其社会状况并无变化D.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6.24.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方面新变化的是【B】A.出现资本社会化趋势B.工会的产生和发展C.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D.出现工人持股现象6.25.资产阶级造就的置自身于死地的社会力量是【A】A.工人阶级B.社会化的生产力C.科学技术D.巨大的社会财富6.26.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主要是指【B】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B.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C.社会矛盾的加剧D.国家管理经济的经验7.1.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式面世的著作是指【B】A.《共产主义原理》B.《共产党宣言》C.《哥达纲领批判》D.《国家与革命》7.2.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A】A.马克思和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7.3.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的是【B】A.马克思和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7.4.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立足于【B】A.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科学预言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C.巴黎公社的原则D.生产力决定论7.5.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A】A.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C.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D.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决定的7.6.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A】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7.7.苏维埃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是【C】A.1917年11月B.1918年春C.1921年春D.1936年12月7.8。苏联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是在【D】A.1917年B.1918年C.1921年D.1936年7.9.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首要任务是【B】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D。完成剥夺剥夺者的任务7.10.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C】A.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7.11.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D】A.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C.人民群众有当家作主的权利D.人民群众享有完全的自由7.1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B】A.马克思主义者的群众组织B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C.全体无产阶级组成的政党D.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的7.13.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D】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B.工人运动的发展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D.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沦的传播7.14.马克思主义政党【C】A.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B.是各个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C.可以吸收其他阶级、阶层认同党纲、愿为其奋斗的人入党D.不应接受任何非工人阶级的人士入党7.1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C】A.马克思主义者的群众组织B.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C.工人阶级的先锋队D.各个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7.16.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D】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建设社会主义D.最终实现共产主义7.17.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A.集体领导制度B.个人负责制度C.群众监督制度D.民主集中制7.18.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C】A.工人阶级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C.马克思主义政党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7.19.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B】A.无产阶级先锋队B.工农联盟C.无产阶级专政D.社会主义民主8.1.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C】A.比资本主义社会高的社会生产力B.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同的社会生产力C.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D.高新技术发达的生产力8.2.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A】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社会生产关系的高度发展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D.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8.3.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B】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C.人的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8.4.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D】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8.5.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A】A.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B.多种形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并存C.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并存D.生产资料的个人和公共所有并存8.6.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D】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8.7.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C】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B.按需分配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8.8。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物质条件是【A】A.社会化大生产B.现代无产阶级C.马克思主义理论D.市场经济体制8.9.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社会条件是【B】A。社会化大生产B.现代无产阶级C.马克思主义理论D.市场经济体制8.1O.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精神条件是【C】A.社会化大生产B.现代无产阶级C.马克思主义理论D.市场经济体制8.11.无产阶级最终实现自身获得解放只有【D】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B.建立社会公有制C.提高劳动生产率D。解放全人类8.1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是指我们今天通常讲的【B】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社会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8.13.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8.14.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D】A.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社会主义社会8.15.在当代中国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就要【B】A.坚持进行市场导向的改革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坚持在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与国际接轨D.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所有结论多项选择题0.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F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ABCD】A.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0.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BCD】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0.3.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BCD】A.自然科学的具体知识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学说0.4.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ABCD】A.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D.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0.5.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ABCD】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0.6.下列各项属于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有【BCD】A.地理学的重大发现B.细胞学说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0.7.下列各项属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的有【ABC】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C.全面提高人的素质D.掌握各种具体的知识1.1.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D】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题C.世界的变化发展是否有规律性的问题D.物质世界能否被人的思维认识的问题1.2.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C】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集合C.天地万物皆在我心中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1.3.下列各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C】A.“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B.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的影子C.物是感觉的复合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1.4.下列各项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有【BCD】A.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B.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C.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5.下列各项属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的有【AD】A.客观唯心主义B.近代的唯心主义C.现代的唯心主义D.主观唯心主义1.6.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ABCD】A.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B.认为火是万物的始基C.认为天地万物由土、金、木、水、火五种基本物质构成D.认为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1.7.下列各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的有【ABD】A.机械性B.形而上学性C.社会性D.不彻底性1.8.社会的物质性体现在【ACD】A.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B.社会生活中不存在物质关系以外的其他社会关系C.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D.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物质力量1.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运动的含义的有【BCD】A.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1.10.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静止是指【BCD】A.事物没有发生任何变化B.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C.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移动D.物质运动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1.11.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的有【ABCD】A.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B.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开不同的事物C.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D.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1.12.下列各项说明或体现时间一维性的有【ABCD】A.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B.失落黄金有份量,错过光阴无处寻C.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D.机不可失,时不再来1.13.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有【BC】A.时间和空间与人的主观感觉密切相关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C.时间和空间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D.时间和空间的性质是永恒不变的1.14.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BCD】A.认真看书学习B.物质生产实践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科学实验活动1.1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实践的特点的有【BCD】A.实践具有思想性,是思维范围内的活动B.实践具有客观性,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人的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1.1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BC】A.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B.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C.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D.实践可以直接产生出科学理论1.17.某乡村小镇自发现钒矿以来,办了三个钒矿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了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从哲学上看,这一做法违背了【ACD】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B.事物永恒运动的原理C.事物联系复杂多样的原理D.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1.18.下列命题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ABCD】A.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B.人口状况影响社会的发展变化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D.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1.19.下列各项属于联系的复杂多样性的表现的有【ABC】A.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不同B.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的不同C.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的不同D.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的不同1.20.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的有【ABC】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C.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D.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1.21.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的表现的有【BCD】A.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B.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C.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D.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1.2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这是因为【BCD】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B.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D.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1.23.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含义的有【ABD】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1.24.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表现的有【ABD】A.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B.离开内容没有形式,离开形式也没有内容C.没有穷无所谓富,没有弱无所谓强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1.25.下列各项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的有【ABCD】A.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之间的斗争B.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人民内部的各种意见分歧D.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争议1.26.下列各项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或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ACD】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27.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CD】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28.下列各项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BCD】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水滴石穿,绳锯木断1.29.割裂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会导致【BCD】A.庸俗唯物主义B.庸俗进化论C.冒险主义D.激变论1.30.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包含的内容有【ABC】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D.辩证的否定是彻底的、完全的否定1.31.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D】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D.勤学出智慧,实践长才干1.32.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会导致【ABC】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C.宿命论D。唯心主义先验论1.33.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内容和形式关系的有【ABCD】A.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B.形式对内容具有巨大的反作用C.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D.在一定条件下,新内容可以利用旧形式1.34。下列说法中正确揭示事物本质的有【CD】A.日出于东而落于西B。水从高处往低处流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1.35.事物的假象是指【BD】A.虚假的不表现本质的现象B.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C.人们的错觉所产生的虚幻现象D.以否定方式表现本质的现象1.36.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经历的决定性环节有【ABC】A.从反应特性到刺激感应性B.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心理C.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37.从起源上说,意识是【CD】A.感性认识的产物B.理性认识的产物C.社会性劳动的产物D.从劳动中产生的语言发展的产物1.38.下列选项中,从一定角度说明意识的本质的有【BCD】A.意识是人类思维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1.39.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的头脑中的鬼神观念和形象是【BD】A.人的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D.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其原型的1.40.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的表现的有【ABD】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意识活动能创造客观世界D.意识活动对于人的生理活动有一定影响1.41.人类意识具有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CD】A.创造自然规律B.创造宇宙万物C.反映客观世界D.指导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1.4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有【ACD】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D.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1.43.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的有【BCD】A.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B.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C.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有利条件D.从现实条件出发,尊重客观规律2.1.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有【ABCD】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有【ABD】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研究课题B.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经验C.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D.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新的物质手段2.3.下列各项属于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的有【ABCD】A.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B.认识主体具有社会性C.认识主体具有历史性D.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2.4。F列各项属于认识客体的含义或性质的有【ACD】A.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B.认识客体是指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C、.认识客体具有客观实在性D.认识客体具有对象性2.5.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概括揭示了【BCD】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B.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2.6.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形式的有【ACD】A.概念B.感觉C.判断D.推理2.7.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的形式的有【ACD】A.感觉B.概念C.知觉D.表象2.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有【ABC】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片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D.感性认识包含错觉,理性认识则正确可靠2.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的有【CD】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具有能动性2.10.下列各项正确说明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的有【ABC】A.二者具有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二者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二者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D.二者是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2.11.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会导致【ABCD】A.经验论的错误B.唯理论的错误C.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错误D.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错误2.1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联系的有【BCD】A.感性认识可以自然而然地.上升到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D.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2.13.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比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更重要,这是因为【BCD】A.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B.认识的目的在于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C.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可以使认识得到检验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可以使认识得到丰富和发展2.14.一个正确的认识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ABCD】A.客观事物是多种矛盾的复杂的统一体B.事物的矛盾有个展开和发展的过程C.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D.认识受主体的生理因素和认识能力的限制2.15.真理的客观性是指【BD】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B.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C.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D.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2.16.真理具有绝对性。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真理的绝对性的含义的有【AD】A.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B.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各个方面的正确认识C.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会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D.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2.17.真理具有相对性。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的有【CD】A.任何真理都包含错误成分.需要修正B.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没有普遍性C.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正确认识,需要进一步扩展D.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和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2.1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的有【ABCD】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B.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C.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D.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2.19.在关于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CD】A.符合圣人之言的就是真理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C.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D.对我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2.20.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真理的价值的表现的有【ABCD】A.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B.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C.真理具有教育的功能D。真理具有激励的功能2.21.下列各项属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的有【ABCD】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2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相统一的具体表现的有【ABCD】A.党的思想路线坚持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B.党的思想路线坚持的理论联系的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始终坚持的原则C.“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认识论的精髓D.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3.1.下列各项属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有【ABC】A.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国家政权3.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有【BCD】A.地理环境不能影响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变化B.地理环境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C.地理环境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更替D.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3.3.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对地理环境的依赖关系的有【CD】A.地理环境的优劣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地理环境的变化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场所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建设的自然资源3.4.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BCD】A.人口状况的优劣不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B.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受生产方式性质的制约C.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D.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3.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有【CD】A.人口密度的大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人口增长的快慢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人口状况的优劣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D.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3.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其表现有【ABCD】A.它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B.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C.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D.它是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3.7.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之间区别的有【CD】A.前者错综复杂,后者简单清晰B.前者阶级性不明显,后者阶级性鲜明C.前者不定型、不系统,后者已经系统化、理论化D.前者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后者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3.8.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有一组是全部属于意识形态性的,一组是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性的,它们分别是【AD】A.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B.政治思想、逻辑学、哲学C.法律思想、语言学、艺术D.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3.9.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有【ACD】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B.社会意识有根本不同于社会存在的独立的历史C.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3.1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表现的有【BCD】A.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直接反映B.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D.社会意识受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3.11.下列各项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ABD】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社会关系因素D.渗透性因素3.12.在现代化生产中,劳动资料包括十分复杂的内容。下列各项属于劳动资料的内容的有【ABC】A.能源动力系统B.自动控制系统C.信息传递系统D.地下各种矿藏3.13.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的有【BCD】A.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独立的直接的生产力B.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C.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D.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扛杆3.14.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BD】A.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D.产品的分配形式3.15.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ACD】A.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B.它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C.它决定产品的分配形式D.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3.16.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基本内容的有【ABD】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C.生产力与政治体制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问的矛盾运动3.17.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正确方法有【ACD】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彻底改变基本经济制度C.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D.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3.18.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丰富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是【CD】A.政治思想和制度B.法律思想和制度C.政治上层建筑D.观念上层建筑3.19.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的基本内容的有【ABD】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C.上层建筑内部各方面之间的矛盾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3.20.社会形态的基本划分法有两种,一种是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另一种是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下列各组有一组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系列,一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它们分别是【AC】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B.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D.传统社会、转型社会、近代社会3.21.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下列各项属于这三大社会形态的有【BCD】A.传统的农业社会B.人的依赖性社会C.物的依赖性社会D.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3.22.马克思以宏观的经济运行形式为基础,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种社会形态,下列各项属于这三种社会形态的有【ABC】A.自然经济社会B.商品经济社会C.产品经济社会D.古代农业社会3.23.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BCD】A.现代社会B.农业社会C.工业社会D.信息社会3.24.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BD】A.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C.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3.2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是因为这两对矛盾【ABC】A.制约和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矛盾B.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C.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D.囊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3.26.下列各项属于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的有【AC】A.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B.通过不平等分配占有他人劳动C.社会分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D.投机商人通过不平等交换赚取钱财3.27.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的有【BCD】A.对社会各阶级作了经济上的分析B.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C.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D.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3.28.下列各项属于阶级斗争的有【AC】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B.剥削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斗争C.进步阶级和反动阶级之间的斗争D.封建社会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斗争3.29.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它们分别是【CD】A.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D.推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3.3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类型的有【ABD】A.新兴地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的革命B.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封建主阶级的革命C.中国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D.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3.31.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有【BCD】A.社会革命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深刻的根源B.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C.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D.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3.32.下列各项属于对人的本质的正确界定的有【ABD】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3.33.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人的本质这一界定说明【ABCD】A.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B.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C.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不是超阶级的,而是有阶级性的D.人的本质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相应地发生变化的3.34.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人与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有【BCD】A.社会是由一个个孤立的个人构成的B.人的出现与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C.人的活动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是一致的D.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一致的3.35.历史唯心主义有两个根本缺陷,下列各项属于这两个根本缺陷的有【BD】A.看不到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B.看不到物质生产是人们思想动机的根源C.看不到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D.不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发展的决定性力量3.36.下列各项属于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社会阶层的有【ABCD】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C.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D.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3.37.下列各项属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的表现的有【ABD】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的各种活动都能推动社会进步D.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38.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有【ABCD】A.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C.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D.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3.39.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的有【ABD】A.一切依靠群众B.一切为了群众C.一切按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办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4.1.商品是【ABCD】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人类劳动的产品C。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D.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的体现4.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CD】A.自然分工B.劳动分工C。社会分工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4.3.商品二因素是指【AC】A.价值B.交换价值C.使用价值D.价格4.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CD】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4.5.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AB】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储藏手段4.6.剩余价值【ACD】A.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B.是生产资料的自然报酬C.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D.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4.7.资本主义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依靠【AC】A.延长工作日B.缩短必要劳动时间C.增加劳动强度D.提高劳动生产率4.8.决定剩余价值率的因素有【ABCD】A.剩余价值量B.可变资本量C.必要劳动时间D.剩余劳动时问4.9.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AB】A.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B.竞争的压力C.垄断的需要D.市场经济的要求4.10.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ABCD】A.政党制度B.国家制度C.民主制度D.三权分立制度4.11.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中的三权指的是【ACD】A.立法权B.执法权C.司法权D.行政权4.12.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主要体现在资产阶级的【ABCD】A.人生观B.价值观C.道德观D.思维方式5.1.货币资本是【ABC】A.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B.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C.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的生产作准备的资本D.一定数量的贵金属货币5.2.资本处于生产过程的时间包括【ABCD】A.自然力作用时间B.原材料的储备时间C.劳动时间D.停工时间5.3.固定资本是【ACD】A.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B.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C.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实现其价值全部周转的资本D.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其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5.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下的剩余价值.【BCD】A.全部用于积累或全部用于消费B.用于消费的部分作为资本家的个人消费C.划分为积累和消费两个部分D.用于积累的部分划分为追加C和追加V两部分5.5.生产成本的形式【BCD】A.表明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B.使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所费资本的增加额C.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D.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5.6.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BCD】A.生产价格与价值无B.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C.生产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础D.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经常不一致5.7.商业利润的实质是【ABD】A.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无产阶级的关系C.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D.体现着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5.8.商业资本的作用是【ABCD】A.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B.有利于节省流通资本C.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D.可以缩短流通时间5.9.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是【ABCD】A.产业资本循环中分离出来的货币资本B.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C.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D.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5.10.银行利润【ABCD】A.来自于存贷款的利息差额B.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C.与银行自有资本有关D.相当于平均利润5.11.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BCD】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C.在同一一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D.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5.12.资本主义地租体现以-F哪几个阶级之间的关系【BCD】A.产业资本家B.农业资本家C.农业雇佣工人D.土地所有者6.1.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