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及例题_第1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及例题_第2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及例题_第3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及例题_第4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及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第一部分应试指导(1-1~1-4)大家好!我给大家谈谈专升本《政治》考试的有关问题。大家知道,《政治》试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共七章二是《毛泽东思想概论》共八章三是《邓小平理论概论》共十二章四是《时事》,占考卷分数的7%我准备分四个部分讲:第一部分:讲讲有关考试的几个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它从宏观上把握整个考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居高临下,把握全局,这是一个准备考试的战略性问题。一、考试大纲总的要求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三、题型特点四、解题方法五、分数比例与掌握重点我准备分四个部分讲: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四部分:邓小平理论概论

一、考纲总要求

《政治》考试大纲总要求共三项,具体内容如下:1.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意义。2.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的基本原理,分析、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实际问题。3.对于违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错误观点、错误思想能够识别,并给予适当的批判。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考试大纲》规定,政治试卷的题型有:选择题(实为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四种类型。试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四种题型在一份试卷中的题量和所占分数的比例是:"选择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约占总分的53%;"辨析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约占总分的13%;"简答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约占总分的20%;"论述题"一个,共20分,约占总分的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三门课在试卷中分数的比例是:28%:28%:37%;"时事"约7%。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方法:闭卷、笔试试卷内容比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约28%毛泽东思想概论约28%邓小平理论概论约37%时事约7%试卷题型比例:选择题约53%★86%辨析题约13%简答题约20%★论述题约1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30%80%中等难度题约50%较难题约20%三、题型特点(1)选择题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它的考核范围广,考点多,几乎遍及各章各节甚至到目。这种题型既可以考核考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基本史实和基本原理的记忆、理解、辨别和掌握的程度,又可以考核考生对基本原理的运用能力。单项选择题由题干和四个选项两部分构成。题干描述并给出考题的已知条件和回答问题的范围、层次、角度、方面等要求;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其他三项或明显不对,或似是而非,通称干扰项,能起到检测考生对问题是否准确把握的作用。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2)辨析题辨析题属于主观性试题。它的命题范围广,考点多,几乎遍及各章各节甚至到目。凡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可以作为辨析题考试,也可以说简答题都可以变成辨析题考试。例如,"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可变成"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又如"简述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可变成"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从政治课来看,也是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观点的理解能力、辨别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这种题型通常由一个完整的判断句出现,要求考生辨别正确或错误并说明理由。辨析题比简答题难度稍大些。因为,在题目中没有为考生提供选择的内容,答案完全靠考生的理解、辨别、判断和分析能力来完成,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辨析题的类型可参考简答题的类型。(3)简答题简答题属于主观性试题,它要求考生按照考题所提要求,作出简明正确的回答。简答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属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回答。例如:"简述社会进步的科学内涵."(或什么是社会进步?怎样理解社会进步?等)。又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是什么?"(或简述毛泽东思想及其基本内容)。再如:"什么是按劳分配?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②属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相互关系的问答。例如:"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又如:"为什么说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再如:"为什么经济发展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③属于某个基本概念及其意义的回答。例如:"简述质、量、度及把握它们的意义。"又如:"简述正确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的重要意义。"再如:"简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④属于某个基本原理的问答。例如:"为什么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又如:"简述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涵。"再如:"简述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4)论述题论述题属于主观性试题。它重在考查考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论述题同简答题相比,它回答的内容比较复杂,难度也比较大。它要求考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联系某方面的实际,思考和解答问题。论述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专门论述基本原理的论述题。例如:"试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又如:"试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再如:"试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②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例如:"试述辩证的否定观并用以说明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又如:"试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及其意义。"再如:"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原因及其重要意义。"③以基本事实为根据说明某种理论结论的正确性。例如:"根据我国人口问题的实际,说明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又如:"根据时代的特点和我国社会的性质和社会矛盾的状况,说明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再如:"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说明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四、解题方法1.单项选择题解答单项选择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单项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选对得分,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2)仔细审题,弄清题干的内容和要求。选择备选答案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而不是以选项本身是否正确为依据。例如,"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指导下,走自己的路,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种观点体现了()A.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B.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C.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这个选择题是考查考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前三个答案的表述都是正确的,但都不符合题干要求,只有D项答案是符合题意的。只有理解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运用,才能选定这一选项。

(3)以题干要求为依据,仔细审查各个选项,排除似是而非的干扰项,正确选项也就确定下来了。例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指()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B.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民生主义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主主义D.民权主义民主主义民生主义"这个选择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的。其中民主主义又在BC、D三项中都有,用以作为干扰。细心记忆并准确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含义的考生,很容易地选择A项为正确答案。(4)要仔细审察完四个选项后再确定选项,切忌看完一两个选项就确定答案。例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B.全民所有制C.集体所有制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个选择题的正确答案是D项。答好本题的关键在于区别经济基础和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则如D项所表述。2.辩析题解答辩析题应注意如下几点:(1)一定要弄清题意要求,准确回答问题。例如:"毛泽东思想科学内容的核心是实事求是。"这个辩析题有一定难度,关键在于"核心"是什么。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容是多方面的,但核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回答这个问题最容易产生的错误是,理解为"实事求是"。其实,"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或"活的灵魂"。可见,要正确回答本问题,一要仔细审题,不要疏忽大意;二是平时学习时,就要记住"核心"和"精髓"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和用法。(2)熟悉教材或辅导材料,全面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内容。例如:"社会进步就是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这个判断是错误的,应该回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并说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3)要注意相似原理的本质区别。例如:"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特殊性的总和。"这个判断当然是错误的。它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相混同。然后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的内容。(4)辩析题虽然有一定难度,命题形式也比较灵活,但只要准确地、全面地掌握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就不难辩清正确和错误,并完整简明地说明理由。3.简答题简答题在《政治》试卷中占30分,仅次于单项选择题(80分)的比重.这是考生应当在考前复习中加以重视的。回答简答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紧扣题意,与题目要求无关的东西,绝不浪费笔墨和时间。(2)答题要论点全面,观点正确,文字简洁。(3)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既不要过多分析,也不能不作任何说明。一般说来,简答题三四百字即可。(4)逻辑严密,层次分明,叙述清楚。

4.论述题回答论述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要解放思想,不能认为论述题就一定是难题。因为,通常的论述题就是基本原理和分析实际问题两部分构成,所以答论述题只要先把基本原理讲清楚,然后分析实际问题即可。切忌基本原理还未回答就联系起实际来了。(2)由于论述题通常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所以既不能只讲理论而不联系实际,也不能只讲实际而没有理论指导。并且,理论和实际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不能离开理论讲一些毫不相关的所谓实际。(3)若遇到不需要联系实际的论述题,只要把所需要回答的问题,观点全面、系统、深入地讲清楚就可以了。(4)若遇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实在不知如何联系实际,千万要把基本原理部分全面系统地讲清观点。这样,该论述题至少可以得到一半的分。大家一定要根据试卷结构,首先把重点放在选择题的80分上。然后把重点放在简答题的30分上。千万不要把重点放在论述题上。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1~4-2)考纲要求考纲对本章的具体要求是:第一、"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第二、"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理论来源和社会历史条件等基本知识";第三、"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的关系"等基本原理;第四、"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重要原理。①为了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范畴的科学含义。为了把握哲学史上矛盾斗争的全局,理清复杂的哲学思想发展和斗争的基本线索。②必须重点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并以此为基本线索和理论指导,划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它不仅是对历史上优秀哲学思想的继承,而且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性变革。通过对这一变革的理解,全面把握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内容、阶级属性、社会作用和本质特征等重要内容,从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要很好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富有革命精神的部分,把握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伟大意义。一、选择题1.哲学是()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世界观的理论体系C.人人都有的世界观D.终极真理的理论体系B2.世界观是()A.对社会发展的根本看法B.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C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理论和经验论A

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世界是否运动和发展的问题C.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

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B.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是否承认历史人物的作用问题C6.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绝对主义C笔记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第一、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源、谁是第一性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7."存在就是被感知"是()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8.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问题是()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B.意识的本质问题C.世界的本原问题D.真理的本性问题C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10.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A.阶级性B.革命性C.实践性D.科学性C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C.17世纪英国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B1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A.地质学和胚胎学B.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C.机械力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D1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C1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群众路线B.为人民服务C.对立统一规律D.实事求是D15.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A.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C.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A1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A.分析和综合的统一B.逻辑和历史的统一C.理论联系实际D.虚心向群众学习C17.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A.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B.原子论唯物主义、气本论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C.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列宁的唯物主义、毛泽东的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1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的区别是()A.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B.坚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C.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D.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C19.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二元论唯心主义和一元论唯心主义C.唯理论唯心主义和经验论唯心主义D.辩证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A20.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理在气中,理随事变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理在事先,事随理变D.死生有命,富贵在天B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A.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B.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到了顶峰C.为人类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D.绝对真理体系的建立C二、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1)"科学之科学"是指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古代哲学家把哲学看成是"知识的总汇",近代一些哲学家把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2)近代以来,随着各门具体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就成为人们必须正确回答的重要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①二者的区别是,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②二者的联系是,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又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4)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这既限制了具体科学的发展也使哲学背上沉重的包袱而不利于发展。(本辨析题可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错误)2.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特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而不是唯一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它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特点。(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它以实践为基础,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2)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显著特点。其他哲学都掩盖自己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公然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哲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的科学性是指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它的革命性是指它把变革旧世界作为己任,它不崇拜任何东西,它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它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错误)三、简答题1.简述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答:要把握什么是哲学,必须把握哲学和世界观的区别和联系。第一,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属于世界观,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二,哲学是一种特殊的世界观,它是以理论的形式系统地反映世界的学说,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它同一般人仅凭个人经验或传统影响形成的朴素而零散的世界观是有重要区别的。第三,哲学属于世界观,但世界观并不都可以称为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可称为哲学。第四,哲学既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系统的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统理论。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体系。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多方面的深刻的必然性,其中主要是社会历史条件、阶级基础、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第一,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二,19世纪30至40年代,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第三,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等三大科学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第四,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作了理论准备,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3.简述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答:唯心主义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它的产生和存在,有其社会历史的阶级的和认识的根源。(1)社会历史根源。唯心主义是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的产物,是人们对自然力和社会现象无知和屈从的反映和表现。(2)阶级根源。唯心主义符合腐朽、反动的剥削阶级和统治集团的利益,因而它们总是这样或那样地鼓吹唯心主义,歪曲世界的本来面貌,以欺骗人民群众而达到其维护过时的社会经济制度的目的。(3)认识根源。人的认识是一个主观和客观的复杂曲折的矛盾运动过程,这就产生唯心主义的可能。①在认识过程中,如果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就会导致唯心主义。②在认识过程中,如果离开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会导致唯心主义。③在认识过程中。如果把感性认识阶段或理论认识阶段绝对化,就会陷入经验论和唯理论,从而导致唯心主义。4.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错误回答:思维和存在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回答其内容的第一方面,即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是唯物主义哲学;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唯心主义哲学。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二方面,即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3)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人们的活动主要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是主观反映客观,改造世界是主观反作用客观。只有解决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取得工作的成功。5.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它们的基本形态或形式。(1)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是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哲学,是唯心主义。(2)唯物主义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其根本缺陷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不彻底性就是它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万物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则把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理或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万物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主张上帝或神创造一切、主宰一切的神学唯心主义实质上也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6.简述现代科技革命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第一,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前者是指人类对自然认识的飞跃;后者是指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现代科技革命,使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军事、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第二,现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它使人类对宏观宇宙和微观宇宙的认识和改造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其次,它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再次,它提出的许多新的问题,都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而推动和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断地对现代科技发展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新的哲学概括的过程中,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容,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保持时代精神精华的资格。

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成为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因为: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我们时代的潮流,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科学地论述了解决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各种社会弊端的正确道路。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全部优秀成果,并把哲学推进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它把唯物论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结合起来,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飞跃,使之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并在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养分,使自己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它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从根本上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我们研究和解决时代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8.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它来自实践又为无产阶级的社会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显著特征,又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标志。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是指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把变革旧世界和改变现存事物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不仅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而且是指它通过实践和自然科学的成就,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完备而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科学性理论指导下,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地改造世界,发挥其革命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果和归宿,只有在实践中改造世界,才能体现出它的科学价值,并在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其科学性。9.简述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和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l)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这是因为: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历史观理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解决其他一系列问题的前提和基础。②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也是两种历史观斗争的焦点。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社会实践中的根本问题。(2)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①历史唯物论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是客观的符合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历史唯心主义把社会意识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心主义主张英雄史观,夸大个别人物的作用,认为个别人物的思想和意识决定历史的发展。(简述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以及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3)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①它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和一般规律,把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清除出去,使唯物主义成为完备而彻底的唯物主义。②它同剩余价值理论一起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③它为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对社会现象的研究成为科学提供了条件。④它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科学的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思想。四、论述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同旧哲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第一,哲学研究对象上的变革。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哲学凌驾于所有科学之上,把哲学视为"科学之科学"的错误观点。其次,哲学对象上的根本变革,科学地解决了旧哲学所不能解决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哲学以整个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科学则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又以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表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排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第二,哲学内容上的变革。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相分裂的状态。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结束了旧哲学中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使人们对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成为科学。再次,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并同辩证唯物主义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完备而严整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哲学体系,使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到了崭新阶段。第三,哲学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上的变革。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它的产生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结束了旧哲学只是剥削阶级专利品的历史。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体现了不同于旧哲学脱离实践的根本特征。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统一,完整地体现了哲学应当承担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作用,它不同于旧哲学只是停留在用不同方式说明世界上。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诸多方面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同旧哲学有着根本区别,成为自有哲学以来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试从哲学研究的对象、内容、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以及其本质特征等方面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含义、内在根据、实质和基本途径)。(l)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根据中国的国情特点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按照中国的国情和特点去运用它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它。(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一种世界哲学。但相对于中华民族文化而言,又是一种外来哲学。因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哲学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必须中国化的内在根据。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在实践中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既要吸取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使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同时又必须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成为反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3.试述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的重大理论成果。(1)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是在对中国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的方法、道路问题的探讨和激烈争论中进行的,是直接与当时中国社会实际紧密结合的。(2)中国共产党人依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又经过数年的努力,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伟大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人民斗争的实践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继承并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3)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经过了艰难曲折,出现了不少失误,我国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中,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了继毛泽东思想之后的又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称邓小平理论。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辨析题很灵活好多的简答题都可以换个方式作为辨析题注意:把辨析题和简答题结合起来学习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4-3~7-1)考试大纲要求考试大纲对本章的具体要求是:1."了解物质、意识、运动、规律、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2."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3."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本章的中心任务是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原理,着重阐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是从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等方面展开的;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是侧重揭示意识的第二性和派生性,阐明意识的物质根源性和对物质的依赖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是从总体上把握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包括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世界两个方面。学习本章,不仅要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以上基本原理,而且还要注意运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原理以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一、选择题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哲学派别是()A.辩证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B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A.实物性B.可知性C.客观实在性D.运动的绝对性C3.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A.唯心主义理解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C4.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主义B.二元论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A5.设想脱离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A.诡辩论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B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有限和无限的统一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B7.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C.感性直观形式D.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B8.时间的无限性是指它是()A.瞬息万变的B.不可测量的C.一去不复返的D.无始无终的D9.空间的无限性是指它的()A.存在是永恒的B.三维广延性是无限的C.体积是不可度量的D.存在是绝对空虚的B10.时间的一维性是指它的()A.可逆性B.不可逆性C.无限性D.持续性C11.从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因素是()A.手脚分工B.语言的产生C.社会的出现D.劳动D1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适应于物质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随意识的变化而变化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D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A.存在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C15.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A.社会实践B.主观努力C.客观规律D.先进的物质手段A1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B.集体智慧的调动C.解放思想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17.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是()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D18.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世界是物质的世界B.世界是精神的世界C.世界是统一的世界D.世界是发展的世界C19.哲学上的二元论是()A.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B.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C.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独立派别D.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必然陷入唯心主义的哲学D20.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是()A.二者是互不相关的B.二者是绝对对立的C.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表现D.后者是前者的形式,前者是后者的内容C21.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A.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B.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C.机器思维最终将超过人类思维D.对人脑机能的认识已经完成B22.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是()A.庸俗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B23."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24.人类认识的能动性是指()A.能动地反映和改造世界B.能动地改造客观规律C.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D.自由地改造社会规律A25.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A.摆脱客观世界的制约B.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C.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D.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二、辨析题1.世界统一于存在。(1)这是一个折衷主义的命题,它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实际上是唯心主义观点。(2)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没有别的东西。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3)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它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是物质的存在;单独的"存在"概念,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可见,把"存在"作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错误2.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在实践中遭到失败。(2)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必要条件。(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反对否认客观规律的唯意志论;又反对否认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或宿命论。错误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马克思在论及观念的产生及其本质时所说的一句话。这一论断表明:(1)意识和观念就其内容而言,它来自外部物质世界。所谓"移入人的头脑"就是指通过感觉和思维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把物质的东西变成人脑中观念的东西,也就是达到对物质世界的观念的把握。(2)人脑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机械地照映外物,而是人脑对客观物质进行加工改造,人才产生出观念,实现对客观物质的观念把握。人脑改造物质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感性现象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加以改造,从而观念地把握客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正确。三、简答题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伟大意义。(1)列宁在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为物质下了一个科学而完备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而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它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了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提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的局限性。第四,它把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同历史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人的思维活动。(2)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任何事物,不论是微观世界还是宏观世界,其内部及其与别的事物之间,都是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正是这种相互作用,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整个世界的一切都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否认或不懂得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认为事物本质上是不动的,即使有运动变化,也是外力作用下的位置移动或数量的增减,不会发生质的变化。(3)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运动尽管有多种形式,有低级的,也有高级的;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但它们的承担者都是物质。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设想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必然会陷入唯心主义。例如客观唯心主义把运动看作是独立存在的绝对观念的运动;主观唯心主义只承认感觉或自我意识的存在,运动也就被说成是感觉、或意识的活动。

3.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间一切变化和过程。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指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移动和质的变化。(2)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的统一。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②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没有运动就无所谓静止;没有静止也无所谓运动。③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否认相对静止存在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和否认绝对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的错误。(4)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①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从而区分和利用不同的事物;②只有承认相对静止,事物才能进行分化,生命才有可能,如果事物瞬息万变,物质的分化就推动了必要条件,生命也无法存在和发展。③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参照系。4.简述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1)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之间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关系。(2)二者的区别是,哲学物质范畴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共同本质的哲学概括,它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绝对的;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属性的认识,它随着实践和自然科学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深化,是可变的、相对的。(3)二者的联系是,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为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对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5.简述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意识的起源。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大体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的环节:第一,从一切物质具有的物理、化学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第二,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三,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其次,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第一,劳动促进猿脑变为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第二,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外壳;第三,劳动不断丰富着意识的内容,推动着意识的不断发展。(2)意识的本质要从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和意识的内容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和规定。从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或属性;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之所以具有产生意识的机能,主要在于人脑具有别的动物大脑所不具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它能接受语言、文字这样的信息并对各种实物的刺激做出反映;人脑具备抽象思维、形成概念的能力,具有产生意识和进行意识活动的功能。总之,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这种高度发展了的物质的机能和属性。(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人脑不能自动产生意识。只有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接受外部世界的各种刺激,形成大量的感性材料并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抽象的概念或原理,才能产生意识。意识无论正确与否,都是来自外部世界,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6.简述劳动对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的决定作用。(1)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从而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劳动是从制造生产工具开始的,由于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了类人猿手脚分工,能够直立行走。由于直立行走,开阔了视野,能面对更为复杂多样的刺激和信息储存反馈,从而促进了脑的进化、发展,不断完善,逐渐成为能够产生意识的人脑。(2)劳动产生了语言。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劳动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原始的人类需要在劳动中互相了解彼此的思想、愿望、要求和情感等,当社会成员之间感到有什么东西非说不可的时候,语言便产生了。语言的出现,使人们交流思想有了工具。人们借助语言,能把事物的共同本质或内在联系抽象出来,加以概括,这便是概念的形成。概念的运用和展开,就标志着真正的意识的出现。(3)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是不断深化的,生产出越来越多的物质资料。这使得人们的生活和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也越来越复杂,从而使得意识的内容日益丰富,人的思维和智力水平越来越提高,推动了意识的发展。人的劳动活动引起了自然界的变化,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7.简述规律及其特点。(1)规律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2)规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规律具有客观性。任何规律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和消灭规律。第二,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在其适用的领域和范围内,是普遍起作用的。第三,规律具有重复性。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在同一类事物和同一领域中,合乎规律的现象就会重复出现,反复发生作用。第四,规律具有稳定性。表现规律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但规律本身是相对稳定的,它是事物稳定的联系和稳定的发展趋势。8.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及其相互关系和重要意义。(1)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落后的观念和僵化的教条束缚中解放出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辩证的统一。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有可能客观、全面、准确地把握客观实际,切实做到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盲目蛮干,而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因此,必须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科学地结合起来。(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使社会主义建设不断胜利发展。反之,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就不可能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而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挫折。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严重失误,造成失误的根本原因,就是违背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了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③我们只有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9.简述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1)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第一,意识只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第二,意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第三,每个人的反映都受他原来的情感、知识、经验等主观状态的影响,对同一对象进行反应所形成的个体意识之间有差异性;第四,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世界上存在的东西,而且能创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的观念。(2)意识在内容上又是客观的。第一,尽管意识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但它来源于客观事物;第二,意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反映着客观世界;第三,对同一对象的反映,产生个体意识差异的原因是客观的;第四,人的意识创造的任何观念都有其客观"原型",即使是某些虚幻的、荒诞的观念,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不过是歪曲的、颠倒的反映罢了。(3)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如果否认了意识的主观特征,把意识说成是人脑的分泌物,就是庸俗唯物主义观点。如果否认了意识内容的客观性,把意识看成纯粹是主观自生的,就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0.简述意识的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条件和途径。(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们在实践中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2)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③意识的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是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④意识活动能在一定条件下控制人的生理活动。(3)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和途径:①认识和尊重客观事物的规律,是正确和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②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重要条件;③正视并处理好事物和环境的关系,才能使意识的能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④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四、论述题1.试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这种一元论哲学同主张物质和精神都是世界的本原的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世界统一于物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都是一元论哲学。但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根源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基本形式;规律是物质运动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存在的反映。总之,万物统一于物质。第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物质世界具体性质和形态无限丰富多样,但本质上是共同的,都统一于物质。(2)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这一原理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由物质所引起的,都可以从物质运动中获得最终的解释和说明。坚持这种观点,就可以有力地批判和抵制一切唯心主义和宗教迷信的歪理邪说,树立起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第二,这一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客观事物是第一性的,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去改造世界,而决不能从主观想象或书本条文出发。这就是在实践中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2.试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1)在实际工作中,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还是从主观意志出发,自以为是,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的表现。(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之所以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主要是因为它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以下原理: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这就是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原理。这正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所要求的。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要按照客观事物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去认识事物,这就坚持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的原理。物质世界运动发展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承认事物有相对稳定性的一面,又必须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指导实际工作的方针、改革,要与时俱进,不能因循守旧,裹足不前。

③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考虑时空条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这就坚持了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的原理,坚持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反对超历史,超时空的"左"的倾向,也要反对落后于时空条件变化的右的倾向。④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按照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实际情况,揭示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性和发展的过程性、阶段性,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坚持了物质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原理。总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坚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又坚持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原则,也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因此,它既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

(3)我国当前的最大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强调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就是要看它是否从这个实际出发,是否符合这个实际。3.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1)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能动地认识世界,是指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个透过现象达到事物本质的过程,所谓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人通过实践按照自己的尺度去安排原来的客观世界。客观规律性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第一,遵循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为了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地改造世界的目的,人的活动就必须合乎客观规律,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不能实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目的。第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成功地改造世界。总之,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遵循客观规律。(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第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这种情况要求我们每做一件事都必须认真考虑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做到科学决策、科学实践。第二,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才能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发展。第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地结合起来。既要反对那种无视客观规律、片面强调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唯意志论,又要注意避免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不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宿命论和机械论的消极无为的思想。

4.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意义。(l)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能指导人们采取正确行动,促进事物合乎规律地发展;错误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行动,阻碍和破坏事物的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根据客观实际,按规律办事,即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2)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反之,从主观愿望和书本出发,必然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了用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只有不断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注意:

选择题要很好的理解简答题和论述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第三章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07-2~10-2)考试大纲要求1."了解联系、发展、矛盾等基本概念"。2.理解联系的性质与根本内容,发展的实质、形式、道路与根本动力,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证关系。3.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本章的中心任务是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要理解和掌握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坚持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和方法;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深刻认识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普遍规律,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联系和发展观点的展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和深刻本质,即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阐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唯物辩证的基本范畴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补充和具体化,从事物的各个侧面揭示了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问题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各个原理之中,是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该原理的基本线索和关键。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这一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则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学习本章,要特别注意:1.了解联系、发展、质量度、肯定和否定、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等基本概念;2.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辩证的否定观、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等基本原理;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2002年6月修订考试大纲时增加的内容,要掌握好各对范畴的含义和相互关系及意义;4.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辩证的否定观等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练习题一、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C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运动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A4.下列命题中不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是()A.森林覆盖面的大小影响气候B.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D.天空出现彗星预示社会要爆发战争D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6.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B7.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其理论根据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D8.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是()A.矛盾具有普遍性B.矛盾有主次之分C.矛盾具有特殊性D.矛盾有繁简之别C9.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是同该企业干部队伍的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工人的积极性、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需求直接相关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A.一因多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