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我看“商鞅变法”——探究活动(一) 课标要求: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及意义。二、能力与方法培养从历史图像和历史文物中提取有用信息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商鞅变法原因、措施、影响以及变法成功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学习分析事物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了解以秦孝公和商鞅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公子虔和公孙贾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和行为,激发是非分明、爱憎鲜明的情感;从商鞅为改革而死的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重点难点一、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二、难点:改革派和保守派的观点分歧;商鞅变法的某些措施的含义及作用(如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奖励军功与废除贵族特权等)。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教材以及商鞅变法相关的书籍、文章,或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商鞅变法。安排几位学生表演“商鞅舌战旧贵族”的话剧,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商鞅变法的过程和意义。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制作课件,并对教材相关内容做适当拓展和充实。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课堂表演、讨论法等。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时代,时代变化要求改革,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多姿多彩。你们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受惠者。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任何推动社会进步的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秦国的商鞅变法就证明了这一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两千多年前七雄纷争的战国时代,共同对商鞅变法作一番探讨。学习新课:一、秦孝公求贤(课件显示标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三幅图,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44-45页的三幅图)学生:皮囊鼓风冶铁和铁农具的出现说明战国会冶铁,而且铁器做的工具已经普遍使用,牛的鼻子套了一圈环,说明牛已经被用来干活。教师:西周时期,我国已经会制造铁器,在春秋末期,开始使用牛耕田,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提问: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战争不断。处在那样一个战乱时代,怎样才能避免被兼并的厄运呢?学生: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教师:为了富国强兵,战国时各国纷纷进行改革,一时出现了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在众多的变法中,变法最彻底,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通过预习,哪位同学能简单介绍商鞅及他到秦国来之前的故事?学生: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卫国人,原名叫公孙鞅,后来他在秦国因功封为商,号商君,所以历史上称他为商鞅。他从小好学,精通儒、墨、道、兵、阴阳各派学说。早年为魏相公叔痤的家臣。公叔痤在病危时向魏王推荐任商鞅为相,但魏王没有答应,公叔痤又建议将商鞅杀掉。后来公叔痤偷偷告劝商鞅逃跑。教师:讲得很好,魏王不按丞相的话重用商鞅,也没有听丞相的话杀了商鞅。可后来商鞅还是离开了魏国,奔向了能够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秦国。那么,商鞅为什么要奔向秦国呢?(课件上显示秦孝公颁发的《求贤令》——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秦国颁布《求贤令》,招揽贤才。”“因为秦国落后,秦孝公即位后决心富国强兵。”“因为商鞅想在秦国实现在自己的理想。”……教师:是的,在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各诸侯王无不希望富国强兵,称雄诸侯。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招揽人才,改革旧制,实行新法。秦孝公也不例外。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那时的秦国,地处西方,在七雄中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军事各方面都是最落后的,所以大家都看不起他,甚至还要派兵侵占他的领土.秦孝公感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立志要使秦国富国强兵,为此,他向天下广揽贤才,并许诺有谁能出计让秦国强大,就给他高官,还分给一部分国土。当然,对商鞅这样胸怀抱负的人,当然希望游说诸侯,建功立业。在魏国不得志的商鞅就到了秦国。商鞅的变法主张虽然得到秦孝公的赏识,但是顽固派大臣却极力阻挠,双方在朝廷上进行了唇枪舌战。他们是怎样进行激烈辩论的呢?请看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历史剧《商鞅舌战旧贵族》。(提示同学们在欣赏话剧的同时,仔细留意商鞅的对话,思考秦王为什么支持商鞅变法。)甘龙:我是一个大奴隶主.我不仅能占有奴隶,还能占有他们生产的所有物产。这多好呀,为什么要变法?商鞅:大人。我乃商鞅也,你完全占有奴隶的收获物,奴隶一点生产的积极性都没有了.他们逃跑,破坏工具、不断反抗,你怎么能保住自己的财产?你现在能百分之百地占有奴隶劳动的收获物、可是他们没有生产积极性,假如现在一个奴隶,一年只能给你生产500斤粮食,如果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每年生产600斤粮食,分给他们50斤,你得到的粮食比现在的百分之百还要多,你怎么不会算这个帐呢?杜挚:现在的办法是祖宗传下来的,祖宗之法不可变。生:人是要发展的,国家也要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旧的法,不适应了,就要改变,不变是要激起民愤的。
甘龙:谁能保证变法就能成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不能实行变法。商鞅:大人,变法结果有可能失败,也有可能成功。杜挚:这是祖宗传下的法,我的生活也很好,就是不能变。商鞅:你的生活是还好,可是百姓的生活不好,国家不强也不富,还是为国家、为人民着想吧。秦孝公在旁边,听到当时的发言,拍案而起。秦孝公当时就命商鞅为左庶长,主持变法。教师:感谢这几位同学精彩的表演,同学们看得很认真。那么,大家认为秦王为什么支持商鞅变法呢?(学生发表看法):“因为商鞅讲得有道理”;““因为商鞅要利国利民”;“因为旧的制度不能让秦国富强起来”;“因为秦孝公想利用商鞅变法把秦国变得富强”(教师得出结论):时代的发展需要改革(教师讲述):看来大家已经体会到了商鞅变法的必要性。商鞅为了保证新法的在百姓中顺利进行,又采取“徙木立信”的方法,得到了国君的支持,百姓的信任,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8页史海拾贝这个故事。想一想,商鞅的这种取信于民、说话算数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示?(同学们议论):“如果你说话不算数,别人对你也会说话不算数”;“没有信任就没有关心与支持”;“没有信任就没有朋友”……教师:如今的社会提倡诚信,这也是公民道德的要求,我们每一个都应该诚实可信,这样我们的世界才是美好的,我们的生活才是幸福的,否则将非常糟糕。商鞅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又取信于民,于是在前356年开始了变法。现在我们就来看商鞅采取的法令措施。二、商鞅主持变法(课件列举出变法的条目,教师逐一讲解)经济方面:1、改革土地制度周朝的土地在各义上都是谁的?是周天子所有。土地奖给了他们,但是不归他们所有,能安心发展生产吗?立了战功的人有了爵位和土地,不能传给子孙,随时有可能被收回,能安心打仗吗?土地归属问题不解决,秦国就不可能进一步富强。于是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可以自由买卖,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转变,进一步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让农民安心生产,将士无后顾之忧,秦国可以向更富强的目标前进了。2、重农抑商以生产粮食布帛多少为标准,凡是努力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除徭役,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保证了国家的财源。政治方面:3.奖励军功以前无军功的旧贵族可以世袭爵位,有军功的将士都得不到应有的奖励,秦国的战斗力能加强吗?不能!商鞅规定军功以在前线斩得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鼓舞将士勇敢战斗,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分封制使得地方权力过大,诸侯拥有一地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特权,形成国中之国。在全国设置31县,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5.严明法令实行轻罪重刑,连坐。是新法贯彻实施的保障。了解了这些措施后,同学们认为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都应给予肯定。)(教师引导过渡)通过这些变法,大家总结一下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三、秦国的变化(课件显示标题)学生:有利于打击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有利于提高秦国的军队战斗力,有利于发展农业,增加国家的财政实力。总之,有利于秦国的富国强兵。教师:商鞅的变法使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提高,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在商鞅虽然用高压政策保证了新法的贯彻,但使旧贵族对他恨之入骨,不断寻找时机来报复商鞅。所以就在商鞅推行新法数年后,新国君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以“车裂”而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同学们,为秦国作出巨大贡献的商鞅,在秦孝公死后却落得个“车裂”的极刑,那么商鞅之死是否意味着变法的失败呢?(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商鞅虽死,但变法还是成功的,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教师:很好,虽然商鞅被处死,但总的来说变法还是成功的,一场变法的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秦孝公希望富国强兵的愿望是达到了,秦国发展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所以变法总的来说是成功的。但商鞅也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这也只能说明当时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教师:在我国曾出现过许多著名的改革家,如管仲、商鞅、李悝等等,同学们认为改革家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学生:有胆、有识、有行、有恒、有德、有创新精神、有勇于牺牲精神、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小结延伸从我们关于是否变法的争论中,我们知道了时代的发展要求改革;从我们对商鞅变法的措施分析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商鞅变法的意义。明白了只有不断的变革,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从商鞅身上,我们看到了改革家的崇高精神境界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任何一场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段历史,是发人深省,对于当代的中国人来说是富有启迪价值的。你从本节课中受到了哪些启示?(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深入学生中参与分析、适当启发,对学生言之成理的观点应给予充分肯定。)学生:改革是使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阻挠和反对,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重重阻力,才能成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济宁市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第四次调研诊断考试数学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试卷及答案
- 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山西太原五中2024-2025学年高三模拟卷(一)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雅安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吉林省长春九台师范高中2025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鲁迅中学2025届高考模拟(三)英语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南昌五校2024-2025学年高三教学质量统测物理试题含解析
- 智能停车场租赁与智慧交通信息服务合同
- 专题08 解析几何(解答题)-【好题汇编】五年(2020-2024)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 皮影的制作(课件)六年级下册劳动
- 内蒙古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
- 制图与CAD实训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宜宾学院
- 实训1:组建小型局域网
- 第15课 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中职高一下学期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全一册
- 2024年大学毕业生三方协议范本(二篇)
- HJ 733-2014 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导则
- 2024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 健康养老产业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医疗服务售后服务保证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