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材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_第1页
依托教材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_第2页
依托教材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依托教材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摘要:阅读既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能启迪思维、润养思想,是人类获取知识与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数学阅读不是简单的看看读读,需要讲究科学有效的策略方法。依托数学教材,在充分挖掘教材的目录、课题、插图、例题、习题、拓展知识等阅读内容的基础上,论述了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关键词:教材;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阅读能使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启迪人的思维、润养人的思想,是人类获取知识及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现行数学教材科学系统地反映了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既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又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材料依据。数学教学本质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因此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依托教材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一、充分挖掘教材的阅读内容(―)阅读目录,把握整体目录是一本书整体内容的高度概括,阅读目录能从整体上了解全书的内容及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新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可以开展"目录阅读课”,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目录阅读:(1)这个学期我们即将学习哪些知识?(2)每个单元知识的学习会用到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3)这些知识点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教师在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引导学生整理全书的知识网络图,这样的目录阅读不仅能使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而且更加容易发现数学知识之间是呈螺旋上升趋势的构建体系,了解知识章节之间的关系。同时,这份知识网络图可以在学生后续的学习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二)阅读课题,明确“学眼”如果说目录是书本整体内容的浓缩,那么课题就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精华所在,是课堂教学的"学眼”。因此,教学中应紧扣''学眼”,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题,明确新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思考:对于该内容我已经学习了哪些知识?还想学习什么知识?这些新知识能否转化成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这样的课题阅读能有效引领课堂的学习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课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题后提出问题:''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怎么度量角?(2)度量角要用什么工具?(3)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4)度量角时要注意什么?……学生通过阅读课题提出的这些数学问题,恰恰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入阅读教材,从教材中寻找答案,并和同学讨论交流,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三)阅读插图,借助形象任何版本的数学教材,书中均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色彩鲜艳、生动有趣,而且内涵丰富,富有生活气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呈现了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和社会伦理价值等信息,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象的图画理解抽象的I2|你能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吗?也可以用一把三角尺来画(1.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图1数学知识,体会其中的思想方法。以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画垂线”一课例2中的插图为例(如图1),教材提供了三幅插图,第一幅图展示的是用两把三角尺画垂线的方法,学生如果能用心读图,能够发现要用两把三角尺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两把三角尺应该怎么摆放,要沿着三角尺的什么位置画。第二幅图展示的是用量角器来画垂线的方法,学生通过读图也能明白利用量角器画垂线,其中一条直线要和零刻度线对齐,另一条直线要画在90°刻度线上。第三幅图展示的是一串连续的动作,揭示了用一把三角尺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一条直线和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对齐,推动三角尺,使得三角尺直角的顶点和已知点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学生读懂了这三幅图,也就读懂了画垂线的方法。(四) 阅读例题,领悟方法教材中的例题是专家经过反复思量后精心设计的,不仅体现了数学基础知识,还蕴含着数学思想方法等。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认真阅读例题,理解数学知识,厘清解题思路,领悟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例题的阅读不是简单的读文字、看图片、看解题过程,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透过问题情境去理解数学知识,厘清解题思路,领悟数学方法。如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一课,例1以测量王东身高导入新课,借助米尺模型引导学生用整数、分数、小数记录王东身高的过程。学生经历对小数意义的有效构建,感受小数与分数的密切联系,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整数、分数、小数三种不同的表达形式,概括出十分之几的分数皆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初步感受小数的十进制关系。学生在学习例题的基础上,再将对小数的认识由米制系统迁移到元角分、图形、数轴上,促使学生经历从一类量到另一类量的跨越,领悟方法,有效形成知识的结构化。(五) 阅读习题,灵活运用课后习题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道好的习题能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检测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程度。如学习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一课后,教师出示习题:"学校举行'垃圾不落地,家园更美丽’知识竞答,答对一道题加10分,答错一道题扣6分,明明抢答了8道题,最后得分64分。请问他答对了几题?答错了几题?”教师提示学生从本质上来说,这也是''鸡兔同笼”问题,但学生质疑题目中既没有鸡也没有兔。这时教师没有马上解释,而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题目中什么相当于头?什么相当于脚?什么相当于鸡?什么相当于兔?学生讨论后恍然大悟,原来答对一题加10分相当于兔有四条腿,答错一题扣6分相当于鸡有两条腿,8道题就是8个头,得64分就是64只脚。本节课练习中,教师引导学生透过不同的问题情境抓住数学的本质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读活习题,实现方法迁移,将''鸡兔同笼”的解题模型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六)阅读拓展知识,促进提升新版数学教材加入了"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这部分涉及知识面广,有数学家简介、数学发展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方法拓展等,是很好的数学阅读材料。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阅读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一课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面的阅读材料,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抬脚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能感受古人的智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渗透德育,真正进行数学教育,而不是单纯的数学教学。二、教授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全篇通读,厘清关系数学教材,其文本呈现的不一定全部是文字,有的是几句对话,有的是将条件信息隐藏在表格或情境图中,有的则是看似不着边际的故事,有的甚至是分散的旁注,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学生阅读时容易产生无序感,影响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因此学生在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全篇通读,厘清句子先后顺序和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3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A-BB—CC—DD-E图2如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一课的例3(如图2)中,题目信息以文字、图表、图片三者共同呈现,学生需要将三者联系起来,厘清第四天李叔叔从A点骑行到B点,骑行了115千米;第五天李叔叔从B点骑行到C点,骑行了132千米;第六天李叔叔从C点骑行到D点,骑行了118千米;第七天李叔叔从D点骑行到E点,骑行了85千米。要解决“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的问题,就要先把第四天到第七天骑行的四段距离加起来。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全篇通读,厘清所有信息之间的关系,学生才能理解题意,解决问题。(二) 动笔圈画,把握关键数学教材在呈现概念、规律、性质等方面时,语言具有高度的严谨性和简洁性,学生阅读产生抽象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学习小学数学概念、数学性质、数学规律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圈圈画画,把握关键字词,品文析句,弄清数学思想与内涵。例如,教学“平行与垂直”时,出示平行的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请同学们认真阅读,阅读第一遍时想一想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释疑后请同学们进行第二次阅读,边读边画出重点字词,学生分别找出了“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两条”“互相”,教师再引导学生针对这些关键词进行辨析交流,学生对平行的概念就理解、掌握得非常到位了。(三) 常做比较,迁移方法比较是学习数学的常用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快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四年级上册“画垂线”一课,在学生学习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后,继续学习“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教师没有直接进行教学,而是引导学生阅读并比较二者有什么异同点。学生通过阅读后发现二者都是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不同的是前者点在直线上,后者点在直线外。学生发现异同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现在点跑到直线外了,还能用刚才的方法来画吗?”学生尝试后发现,还是可以用“一对、二调、三画、四标”的方法来画,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四) 认真思考,转换语言数学常以“文字、符号、图形”等语言形式共同呈现,学生对各种数学语言的理解决定了他们能否准确获取数学信息,理解信息之间的关系,也决定了他们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会转换各种数学语言。图3例如,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一课,教材给出了插图(如图3)。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后来又来了1只,一共有几只小鸡?5只小鸡可以用数字“5”表示,又来了可以用“+”表示,两只小鸡用数字“2”表示,后来又来了1只用“+1”表示,所以整幅图可以用算式5+2+1=8来表示。这样就实现了由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