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化学法和湿化学两种生化分析系统检测结果评价及统一_第1页
干化学法和湿化学两种生化分析系统检测结果评价及统一_第2页
干化学法和湿化学两种生化分析系统检测结果评价及统一_第3页
干化学法和湿化学两种生化分析系统检测结果评价及统一_第4页
干化学法和湿化学两种生化分析系统检测结果评价及统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干化学法和湿化学两种生化分析系统检测结果评价及统一第1页/共39页为什么要评价和统一?

第一部分第2页/共39页背景检验医学迅速发展,临床检验工作量加大,临床实验室逐步规模化、自动化、多样化、新的仪器设备与方法不断引进更新。为了同时满足急诊和住院部检测工作的需要,本实验室内存在干化学法和湿化学两种不同的生化分析检测系统。解决检测结果的溯源性及和其它检测系统的可比性,准备参加国家实验室认可。

第3页/共39页同一实验室内不同检测系统之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及可比性;同一检测项目在同一医院可能得到差异比较大或完全不同的检测结果;同一患者同一检测项目在不同医院可能得到差异比较大或完全不同的检测结果。疑问第4页/共39页不利影响检验质量遭到异议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不同检测系统的统一势在必行!第5页/共39页怎样评价和统一?

第二部分第6页/共39页评价依据美国全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制定的标准评价方案EP9-A文件《用患者样品进行方法对比及偏倚评估》

EP9-A1文件(1995年第一版)

EP9-A2文件(2002年第二版)第7页/共39页实验前准备1.确定实验方法(Y)和比较方法(X)实验方法(Y)=强生950干化学检测系统比较方法(X)=AU640湿化学检测系统第8页/共39页对仪器进行一次完整的保养,确认仪器处于良好的状态。应准备同一批号足够的试剂盒。整个实验过程都必须有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弄清每个检测项目的可报告范围。2.比较方法(X)检测系统的准备

第9页/共39页熟悉仪器操作及保养程序。应准备好足够的干片,每个产品要求是同一批号。整个实验过程都必须有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行精密度实验。(不能实现精密度要求的,应首先解决问题再做以下实验)3.实验方法(Y)检测系统的准备

第10页/共39页方法对比实验(方法和结果)第11页/共39页标本的选择

标本必须充分地表现病人的种类和实验室所研究的范围。比较研究结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使用的标本。适当的标本对分析至关重要,比较理想的是用新鲜的血清,并在两个小时内同时用新分析仪和比较方法进行分析。必要是可以选择冷冻的标本。但注意:如果利用贮存的标本,必须用比较方法重新测定这些标本。并且两种方法的标本贮存和处理应该保持一致。质控血清不能提供和实际病人标本同样的信息(由于不同的基质效应,不同的同工酶等等。)第12页/共39页

样本来源-临床上“典型”病人标本,不要使用溶血或其它含有干扰此方法组份的样本。实验标本数-40份实验样品第13页/共39页测定标本每天随机抽取5份样本,共测定8天。每个标本分别用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测定,分别测定2次。按顺序1---5进行测定,再按相反顺序5---1重复测定。

第14页/共39页样本号Vitros950AU640结果1(Yi1)结果2(Yi2)结果1(Yi1)结果2(Yi2)15

19…40病人样本检验结果-表1第15页/共39页分析数据过程删除超出可报告范围以外的数据初步数据检查线形回归计算预期偏差及其可信区间第16页/共39页数据的删除EP9-A文件规定,不使用超出可报告范围以外的数据。删除超出可报告范围以外数据,再继续数据的处理。

第17页/共39页初步数据检查过程方法内双份数据中离群值的检查数据作图线形相关的目测检查方法间离群点的检查X值合适范围的检查第18页/共39页计算标准化(相对)的绝对差值均值DXi’=∑DXi’/N方法内离群值的检查过程计算绝对差值DXi=︱Xi1-Xi2︱计算标准化(相对)的绝对差值DXi’

=︱Xi1-Xi2︱/Xi计算绝对差值均值DX=∑DXi/N第19页/共39页以绝对差值均值DX、DY的4倍为可接受限,若绝对差值(DX或DY)超出此限,则附加计算标准化的绝对差值。以标准化的绝对差值均值DXi’、DYi’的4倍作为标准化的绝对差值的检测界限,若超过此限则为离群值。排除离群点数不能超过样品总数的2.5%。离群点判断规则第20页/共39页方法内离群值的检查结果-表2样本号Vitros950(Y)AU640(X)绝对(DYi)均值(Yi)标准化(DYi’

)绝对(DXi)均值(Xi)标准化(DXi’

)15

19…40第21页/共39页双份测定平均值的散点图:YiXi数据作图-散点图全部结果的散点图:YijXi第22页/共39页偏倚图(双份测定平均值之差)(Yi–

Xi)

Xi数据作图-偏倚图偏倚图(每次测定与平均值之差)(Yij–

Xi)

Xi1.当比较方法X为参考方法第23页/共39页偏倚图(双份测定平均值之差)(Yi–

Xi)

Xi+Yi)

/2数据作图-偏倚图偏倚图(每次测定与平均值之差)(Yij–

Xi)(

Xi+Yi)

/22.当比较方法X不是参考方法第24页/共39页线性相关的目测线性关系满意进行下一步。

线性部分太窄,每种方法线性部分必须分别检查,找到非线性原因。

第25页/共39页存在明显非线性相关高浓度区低浓度区余下线性区截去非线性数据替换被排除样品非线性非线性是否包含医学上有意义浓度范围确实如此重新分析数据第26页/共39页计算标准化(相对)的绝对差值均值E’=∑∑Eij’/2N(N=40)方法间离群值的检查过程计算绝对差值Eij=︱Yij-Xi︱计算标准化(相对)的绝对差值Eij’

=︱Yij-Xi︱/Xi计算绝对差值均值E=∑∑Eij/2N(N=40)Ni2jN2ij第27页/共39页相关分析-X最适范围实验X变量存在误差会影响相关系数r

,但如果数据X范围足够宽,那么这个误差对于回归分析的影响被认为很小。

r=√∑∑(Xij–

X

)2

√∑∑(Yij–

Y

)2

·∑∑(Xij–

X

)(Yij–

Y

)

X=∑∑Xij/2N(N=40)Y=∑∑Yij/2N(N=40)第28页/共39页如果r≥0.975(或r2

≥0.95),则认为X范围适合,数据满足要求。X的误差可以由数据范围给以适当补偿,并且简单的线性回归可以用来评价斜率和截距。如果r2

<0.95,那么必须通过分析另外一些样品以扩大数据范围,然后再检查全部数据系列。第29页/共39页回归分析直线方程式:y=mx+by=比较方法的结果x=Vitros方法的结果b=直线的y轴截距m=直线的斜率通过散点图的数据点,可以用线性回归分析找出“最好”的适配的直线方程式。第30页/共39页截距(b)测定了恒定误差。理想值=0斜率(m)测定了比例误差。理想值=1回归分析的解释第31页/共39页结果评价第32页/共39页偏差的评价方案

数据满足最适范围检查数据均匀离散分布

数据不满足最适范围检查使用分步偏差计算平均偏差1.用线性回归方程评价3.用分步残量程序评价2.用分步偏差程序评价

数据存在精密度变化用分步偏差计算分步的残余值第33页/共39页残量:一个给定的数据点与回归线之间在Y轴方向测定出的差别,成为此点的残量。残量Rij=Yij–

Yij=Yij–(a+bXij)评估标准差(theStandardErroroftheEstimate)SEE,又称残量的标准差,是测定围绕回归线的离散度,也即是Sy.x。

残量及其标准差∧Sy.x=√∑∑(Yij–Yij)/(2N-2)

∧第34页/共39页则68%的点应预期落在1Sy.x内95%应在2Sy.x内而99.7%应在3Sy.x内。1.如果回归直线的变异是呈正态分布2.Sy.x测定了随机误差。理想值=0Sy.x值较大,可能意味着:一种或两种方法的较差的精密度两种方法之间的不同特性对Sy.x解释的前提是每个方法均有较好精密度。第35页/共39页

1.在给定的医学决定水平Xc’,预期偏差Bc的估计可按下式计算:计算预期偏差Bc=a+(b-1)Xc∧2.Bc的95%可信范围(在Xc的真正偏差)可按下式计算:LowHigh=Bc±2Sy.x√(Xc–X)2

/∑∑(Xij–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