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必修3_第1页
高二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必修3_第2页
高二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必修3_第3页
高二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必修3_第4页
高二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漳平二中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的得2分读"我国三大自然区<Ⅰ、Ⅱ、Ⅲ>图",完成1~2题。1.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A.地形条件不同B.水热条件不同C.土壤条件不同D.光照条件不同2.图示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A.土壤与植被B.水文与植被C.地形与气候D.地形与水文地理环境的差异会造成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习惯、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XX就有"XX十大怪"之说: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据此完成3~4题。3.由于XX关中地区以种植________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A.玉米B.小麦C.大豆D.高粱4."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风沙大,在XX冬春季节常刮<>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据此回答5~6题。5.对土地资源进行"天上看"和"网上管",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6.从国情出发,我国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主要目的有<>①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②指导城市交通运输③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2016年7月11日台风"尼伯特"造成XX、XX、XX等省63.4万人受灾,1.4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2.5千公顷。气象部门预测"尼伯特"登陆地点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A.GISGPSB.RSGPSC.GISRSD.GIS数字地球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回答8~9题。8.图中绿洲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产生的原因是<>A.湖泊干涸,盐类物质沉淀B.地形封闭,补给水源减少C.不合理灌溉,盐分在地表聚集D.气候变化,冰川加速融化9.该区域绿洲及绿洲周围地区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与其目的对应正确的是<>A.多途径解决能源——开发丰富的油气资源B.压缩农田面积——提高粮食单产C.推广滴灌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D.进行生态移民——加速区域城市化草场载畜量指在适度利用的原则下,一定的草地面积,一定的利用时期内,能够维持草地良性生态循环并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的情况下,能饲养家畜的最大数量。读我国西北半干旱区某牧场草场载畜量和实际放牧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完成10~11题。10.1950—1975年期间,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市场D.放牧11.该牧场"人地关系"严重对立的年代及原因组合,正确的是<>A.20世纪60年代—降水偏少B.20世纪80年代—过度放牧C.20世纪90年代—牲畜太少D.21世纪初以来—气候变暖[下图是位于干旱地区的民勤县东湖镇正新村治沙村民利用装入沙子的编织袋构成的沙障。据此,完成12~13题。12.村民构筑沙障的主要目的有<>①削弱风力②增加旅游景观③截留水分④压沙造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3.沙产业是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风光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下列适合在XX发展的沙产业有<>①沙生中药材产业②沙区生态经济林产业③沙区粮食产业④沙漠旅游休闲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下图示意海滩上红树林与高、低潮水位位置关系。据此,完成14~15题。14.关于红树林生长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有<>①多分布在欧洲②多为高大挺拔乔木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④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5.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A.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下图示意1990—2000年、2001—2010年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读图,回答16~17题。16.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近几十年世界森林植被减少最多的是<>A.亚寒带针叶林B.热带雨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17.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部分地区森林面积呈增大趋势,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素质高B.虽然世界森林面积减小的速度正在不断下降,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C.2001—2010年与1990—2000年相比,各大洲森林面积减小速度均有所下降D.森林面积减小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主要因素[来源:地处干旱区的XXXX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XX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XX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XX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8~19题。18、20世纪80年代XX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D.黄河来水量减少19、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XX环境的直接影响是<>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20~21题。20、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21、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22-23题。22.当该地区普降暴雨时,水位上涨最猛的是<>A.①河段B.②河段C.③河段D.④河段23.④湖泊对图中哪一河段起天然调节作用<>A.⑤河段B.②河段C.②⑤河段D.③⑤河段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24-25题。24、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25、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26、下图是某流域等流时线图<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此图以小时为单位>。图示流域内,下列结论可以确定的是<>A.地势起伏越大,等流时线数值越小B.f1地段水能资源最丰富C.f3地段植被覆盖最好D.f4地段流速最快读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回答27~29题。27.该地位于<>A.珠江三角洲 B.江淮平原C.华北平原 D.三江平原28.该地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的变化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C.灌溉技术的提高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29.发展到第Ⅲ阶段时,该地最有可能<>A.自然灾害多发B.农业人口比重上升C.农业投入不足D.商品率大幅度提高读我国新疆和澳大利亚棉花分布示意图,完成30-31题。30.新疆与澳大利亚棉花生长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土壤肥沃 B.地广人稀C.水热组合好 D.光热充足31.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是<>A.科技水平低B.政策扶持力度小C.劳动力价格低 D.商品率低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32~33题。32.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我国东北地区—①

B.我国华北地区—②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

D.我国西北地区—④33.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A.①→②

B.④→①C.③→④

D.②→③读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回答34-35题。34.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B.图中所示铁路有利于加强XX省的煤炭外运C.黄骅港将发展成我国大型的石油输出港D.该地区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能源基地的建设35.图示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不合理开发某种自然资源所致,这种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式是<>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C.过度开采地下水D.过度樵采和乱垦滥牧二、综合题:<共30分>36.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甲河流域有大面积的黑土区,干流建有多个梯级水电站。W国曾是前苏联的工业基地和粮仓。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与W国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可在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干流梯级水电站开发前后的甲河流量分配比例表流量分配春季夏秋冬季开发前的比例61%24%15%开发后的比例38%32%30%<1>说明甲河流域的地势特点,并指出判断依据。〔2分<2>说明甲河径流量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的自然原因。〔3分<3>与新疆比,分析甲河流域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条件。〔3分<4>简析甲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4分37、<8分>XX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草场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1996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实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科尔沁草原的变化不同放牧强度下植被密度的变化<1>说出图中科尔沁草原的变化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3分><2>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2分><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3分>38.读下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10分<1>①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1分<2>①~②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③④⑤三个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3分<4>④⑤地区也是我国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酸雨对土壤的危害是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肥力降低,请你为该地区酸雨的防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3分漳平二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地理答题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班级:座号:注意事项:1、考号和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2、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保持答题纸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考后查看个人成绩考号填涂区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70分。1611271238134914510151621261722271823281924292025303132333435二、综合题。〔共30分。36〔12分、〔1特点依据〔2分〔2〔3分〔3〔3分〔4、〔4分37〔8分、〔1〔3分〔2〔4分〔3〔6分38〔10分、〔1〔1分〔2〔4分〔3〔2分〔4〔3分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漳平二中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10.12参考答案1.B2.C3.B4.D5.A6.C7、C8.C9.C10.B11.B12.C13.D14.C15.A16.B17.B18、C19、B20、D21、C22、A23、A24、C25、C26、D27、A28、A29、D30、D31、A32.C33.D34、B35、C36、<1>特点:由<西>北向<东>南倾斜。〔1分依据:河流干流主要由<西>北流向<东>南。〔1分<2>与N市以下河段相比,以上河段: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