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三新一化_第1页
两型三新一化_第2页
两型三新一化_第3页
两型三新一化_第4页
两型三新一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两型三新一化输电线路“两型三新一化〞建设技术要求

1、线路路径

1.应根据电力系统规划和差异化规划设计要求,综合考虑电网结构、线路长度、地形地貌、城乡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施工条件和运行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保证线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优质高效。

2.应综合比较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和社会成本,优化线路方向和宽度,采取同塔双(多)回、紧缩型等技术,压缩线路走廊,提高线路走廊利用率。3.路径选择时,应结合规划需要,合理预留走廊通道和交织跨(穿)越地点。4.线路路经应尽量避免通过自然保护区、林区、经济作物区,避让困难时,应采取高跨方案,避免成片林区的砍伐。

5.选择路径应尽量避免通过民房密集区域,避免拆迁大量民房;应综合考虑建设成本,塔基不占或少占耕地和经济效益高的土地。

6.选择路径和杆塔排位时,应结合机械化施工实施,开展多方案综合比选。7.选择路径和定位时,应注意限制使用档距和相应的高差,避免出现杆塔两侧大小悬殊的档距,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安全度。

8.中、重冰区线路应适当缩短档距和耐张段长度,并使档距较为均匀。同时采取防止杆塔串倒的措施。

9.输电线路与主干铁路、高速马路交织,应采用独立耐张段,并合并铁路设计和高速马路设计规范要求合理确定跨越角度。跨越高速铁路输电线路独立耐张段的安全等级按一级设计。

10.跨越电力线路、铁路、高速马路等重要设施时,应合理选择跨越点,确定杆塔、塔形及高度,减少对被跨越设施的影响,利于工程实施和运行维护。11.路径选择宜根据具体状况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三维数字地图、卫星影像、激光雷达三维测绘等新技术。

2.气象条件

12.应加强对沿线已建线路风灾、冰灾状况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论证。13.应充分考虑特别地形、微气象条件,尽量避免开风口、重冰及易发生导线舞动的地区。

(1)位于河岸、湖岸、山峰以及山谷口等简单产生强风地带的线路,最大基本

风速应当附近一般地区适当增大。

(2)对易覆冰、风口、高差大的地段,宜缩短耐张段长度,杆塔使用条件应适当留有裕度。

(3)线路经过导线易舞动地区,应进行相应的防舞动设计,适当提高线路的机械强度。

14.输电线路跨越高速铁路独立耐张段的设计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气象资料的数理统计结果,综合考虑该段的微地形、微气象条件,按相应规程、规范以及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不同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重现期取值如下:(1)±800KV、1000KV输电线路重现期取100年;

(2)±500KV、±660KV、110(66)KV~750KV输电线路重现期取50年。

3.导、地线

15.导线截面和分裂型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规划要求、电气性能、机械性能、杆塔、基础及其他附件等因素,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实现建设成本、运行费用等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16.导、地线宜采用定型产品。

17.积极采用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铝合金芯高导电率铝绞线、中强度铝合金绞线等节能导线及大截面导线,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最优方案。18.线路走廊紧张地段的增容改造或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较优的线路,可采用耐热铝合金导线、复合芯导线、殷钢芯导线、特强钢芯软铝型线导线等新型导线。19.为满足电磁环境限值要求、减少电晕损失、俭约导电材料、降低工程投资,在高海拔地形平缓地区可采用扩径导线。

20.重覆冰区500KV输电线路工程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可采用减少导线分裂根数技术方案。

21.110KV及以下线路架空地线复合光缆(OPGW)外层线股应选取单丝直径2.8mm及以上的铝包钢线;220KV及以上线路应选取单丝直径3.0mm及以上的铝包钢线,并严格控制施工工艺。

4.绝缘子和金具

22.应根据污秽程度和污染物成分,对不同材质的绝缘子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后合理选择绝缘子型式。

23.在d、e级污区,悬垂串宜采用复合绝缘子;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耐张串宜采用复合绝缘子、瓷或玻璃绝缘子;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耐张串宜采用瓷或玻璃绝缘子。

24.重污区输电线路经技术经济比较后,耐张绝缘子串可采用盘型玻璃(瓷)复合绝缘子。

25.在风口、台风和飓风路径上的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宜采用垂直固定式防风偏跳线复合绝缘子应用技术。

26.应采用金具通用设计。同一地区内,易按电压等级、导地线(包括OPGW)型号统一金具及金具串型式。

27.金具串型结构应设计合理、传力明了。金具零件之间连接时,宜采用面接触,减少线接触,避免点接触。联接金具材料应防腐耐磨。

28.连塔金具应转动灵活且受力合理,其强度应高于串内其他金具强度。29.新建线路应采用节能金具,如铝合金悬垂线夹、节能型防震锤、节能防晕铝管笼式跳线等。

30.对于新建线路,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可采用双板插接式引流线耐张线夹、预绞式防震锤、预绞式间隔棒等金具。

31.舞动区可采用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相间间隔棒、双摆防舞锤、失谐摆及偏心重锤等金具。

5.绝缘协同、防雷和接地

32.应加强对沿线已建线路雷害、污闪、冰闪、风偏放电等状况的调查,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3.通过耕地的输电线路,其接地体应埋设在耕作深度以下。位于居民区和水田的接地体应敷设成环形。

34.为避免形成感应电流通路,降低线路长期运行的能耗,220KV及以上交流线路宜采用耐张段一点接地的绝缘地线运行方式,进出线段应根据热稳定计算确定地线是否直接接地。

35.盐碱、沿海腐蚀严重区域的杆塔接地宜采用铜覆钢接地体。

6.杆塔

36.应采用杆塔通用设计。采用新理论、新材料或新结构型式时,如缺乏实践经

验,宜通过杆塔真型试验验证。无法或无需进行真型试验时,宜对重要节点和部件进行试验,确保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7.应合理确定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对重要线路和跨越高速铁路输电线路独立耐张段的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

38.在高差较大、连续上下山等区段,应校核导、地线的纵向不平衡张力。39.积极应用Q420及以上高强钢和L200以上的大规格角钢。

40.城区及城郊榙位用地紧张的线路宜采用钢管杆、窄基塔等杆塔,220KV及以上线路工程优先采用窄基塔。

41.杆塔铁件应采用热浸镀锌防腐,或其它等效的防腐措施。

42.110(66)KV及以上线路杆塔,宜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和数控设备生产,提高杆塔加工质量。

7.基础

43基础设计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运输条件、基础作用力、施工方法等因素,合理进行基础选型与优化,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环境友好。44.应结合机械化施工装备性能,优化孔径和孔深,合理确定基础型式和参数取值。

45.为尽量降低对原状土的扰动,减少土石方开挖,防止水土流失,优化采用原状土基础。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适用范围,推广采用板式中型桩复合基础、后注浆灌注桩(PPG)基础、戈壁碎石土地基杆塔掏挖基础、岩石扩底锚桩基础、耐腐蚀螺旋锚桩基础、螺杆桩基础、挤扩支盘桩基础、预制预应力管桩(PHC)基础等新型基础型式。

46.对于运输条件、施工环境差的榙位,可采用混凝土、金属等装配式基础。47.对采动影响区、柔弱地基、膨胀土、多年冻土、盐渍地、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地质条件,应采用相适应的基础型式和地基处理方案。

48.腐蚀地区的基础宜采用提高混凝土等级、填加混凝土外加剂、玻璃钢防护等防腐措施

49.应结合杆塔全方位长短腿设计,因地制宜设计高低基础或塔腿架等,尽可能做到零降基面。

8.电缆线路

50.城市电缆地下通道规划应纳入地方政府城市规划。51.电缆线路宜选交联聚乙烯绝缘类型。

52.应采用电缆通用设计,顶管、隧道设计应采用通用设计中规范的断面尺寸。53.对于施工场地具备明挖开槽条件且埋深较浅的电缆管沟,宜采用明开预制电力管沟。

54.220KV~500KV电缆隧道应合理配置通风、防火、照明及动力系统、给排水、接地、标识、通信等附属设施。

55.电缆设施应根据实际状况采取必要的防盗、防外力破坏等措施。

9.在线监测

56.依照公司顽强智能电网建设原则,选择符合条件的新建输电线路开展线路状态监测建设。

57.根据输电线路运行经验和设计建设中的关键因素,合理确定输电线路监测的功能需求、监测量。

58.同一走廊多条线路或环境条件、气象条件相近地区,应统筹考虑状态监测,避免重复建设。

59.线路同一区段监测多重参数时,宜采用一体化装置,以避免功能重复或同一位置装置过多。

60.对于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重要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线路宜采用在线检测技术。

10.施工

61.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