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眼睛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_第1页
光和眼睛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_第2页
光和眼睛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_第3页
光和眼睛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_第4页
光和眼睛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释简单的现象。⑵知道什么是凹面镜和凸面镜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过程与方法⑶经历用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重点培养设计实验和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的能力。⑷学习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确定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尽管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我们却可以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它的特点,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科学方法的神奇。⑹平面镜和球面镜在生活中应用很普通,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有: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认识凹面镜和凸面镜。关于平面镜成像,学生既熟悉又好奇,对平面镜成像特点怀有强烈的探究愿望,这是学生学好本节的基础。从知识体系上来看,平面镜和球面镜是上一节光的反射现象的重要应用;另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建立“像”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凸透镜成像奠定基础。本节的编写思路是:开头用几幅画面,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入平面镜,感性认识平面镜成像。“活动1”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于是接下来安排了“活动2”,实验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再介绍平面镜在生活、生产、科技方面的应用,并进一步学习球面球及其应用。与传统教材相比,本教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之前,增设了问题情境(活动1),激发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心理动因。本教材删去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球面镜对光线作用的有关光路图,原因是这些内容抽象难懂,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实用价值又不是太大;而用较多的篇幅介绍平面镜和球面镜的应用,密切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教学重点: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怀着浓厚的兴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方法非常巧妙,让学生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增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所以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本节教学难点: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实验的设计方法学生难以想到,对于初学者来说也不易理解,实际操作起来又较为复杂,所以该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是本节教学的难点。3.教学建议本节课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方法,体会到在司空见惯的日常现象中蕴含着重要的科学规律,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本节课的引入,既可以让学生观看教材中的图片(教材图3-25);教师也可以事先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有趣、有用、美丽的图片,课上用多媒体投在大屏幕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给学生每人发一块平面镜,让学生把玩,观察平面镜和自己的像。对于什么是“平面镜”,要让学生知道它实质是一个表面光滑的反射平面,由于光的反射而成像。至于什么是“像”,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具体实例,把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迁移过来,予以明确即可,例如:镜子里的那个“你”,就是你的像。不必探讨像的成因、像的定义等。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活动1镜前观像“活动1”的目的是让学生由生活中无意识地照镜子,到有意识地研究照镜子,引导学生思考像与物的关系。教学时让学生观察教材图3-26,针对教材中的问题“哪一个是该同学的像”,让学生充分讨论、猜测,乃至争辩,并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学生可能从像与物的对应点离镜面的远近、左右位置关系等方面进行判断,教师不置可否,留有悬念,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活动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对于活动2,建议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教学。⑴明确实验目的结合“活动1”中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引导:同学们在讨论中都认为平面镜中的像与镜前的物体有关系,并且对像与物的关系做出了种种猜测。其实要研究像与物的关系,首先要搞清楚两点:①像的位置问题,即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②像的大小问题,即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是否相等?教师可把以上两个问题板书下来,以明确活动目的。对于“平面镜所成的像能否呈现在光屏上”,不是下一步设计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这里可以暂且不提,以免冲淡重点,等到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即可。⑵设计和进行实验这个实验若让学生独立设计,将是非常困难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进行实验,不过这样处理,学生往往认识不到用玻璃板做实验的好处,对于“等效替代”这一巧妙的方法体会不够深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建议采取以下两种教学方法:方法1:教师点拨、引导,师生共同设计实验。关于“像在哪里”:先不给学生玻璃板,让学生用普通平面镜做实验,尝试确定像的位置,学生碰了“钉子”、有了体验后,教师问学生:有什么困难?学生摆出了困难,然后教师出示玻璃板和另一支蜡烛,让学生利用它们想办法、出主意,确定像的位置。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如果有学生能够总结当然更好),明确具体的实验方法:拿一支与前面蜡烛等大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左右移动头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蜡烛的像位置重合,则后面这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教师(或发言的学生)边说明边演示具体做法,让全体学生真正弄懂实验方法,并体会其中蕴涵的科学方法。关于“像与物体的大小是否相等”:让学生接着上面的思路继续讨论: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呢?教师视情况学生回答的情况点拨,如:像与镜前的蜡烛相距较远,容易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对玻璃板后面放置的蜡烛大小有什么要求?方法2:让学生自选器材,合作探究。提供的器材:平面镜、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可以用下面的问题提示、引导:①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前,观察镜中的像,你能找到镜后像的确切位置吗?②换用玻璃板做上面的实验,再借助另一支蜡烛,你能找到镜后像的确切位置吗?③你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及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④将一张纸放在像的位置上,在纸上能呈现出像吗?学生在上面问题的启发引导下,讨论实验,进行自主探究。为保证实验取得良好的效果,实验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玻璃板宜选用薄一些的,因为用厚玻璃板做实验,可能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虚像;②为了准确地标记物、像、镜的位置,实验前在桌面上铺一张颜色较深的纸;③玻璃板的放置一定要与桌面垂直;④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但不要点燃玻璃板后面的蜡烛。⑶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可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什么是“实像”和“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用眼观察到,是虚像;放电影时,银幕上的像是实际光线照射形成的,能呈现在银幕上,是实像。另外,为便于学生记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将其概括为八字口诀:“等距、等大、对称、虚像”。学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适当安排一些例题和练习。例题:如图所示,作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AABBMNB′A′图图ACB图解析:由A向镜面作垂线AM,延长AM至A,使A=AM,则A即为A点在平面镜中的像。同理作出B点的像B′。连接A′B′,就得到了ACB图练习:①小明身高1.7m,站在平面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多高?他与像间的距离多远?当他走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和位置是否变化?如何变化?②如图所示,作出⊿ABC在平面镜中的像。最后回扣到“活动1”:让学生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重新回答“活动1”中的问题,并说明原因。对于人体上的每一点来说,平面镜中的像点都与物点对称,物点距离平面镜越近,则对应的像点距离平面镜亦越近,通过观察比较可知,教材图3-26中的D图是该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平面镜的应用平面镜在生活及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除教材中提到的外,可以由学生或教师再列举一些,如:有些房间安装的装饰用平面镜,使房间显得更宽敞;牙医用的小平面镜,可以帮助医生看清病人口腔内的牙齿;还有一些精密仪表,在指针后面的刻度盘上有一条平面镜,保证观察者的视线与刻度盘平面垂直,以减少读数误差等。还可以让学生课下在网上收集有关信息,与同学交流。关于潜望镜的道理,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它的光路:来自物体的光线经第一个平面镜反射后照到第二个平面镜上,再经第二个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于是人眼看到了物体。可以让学生利用两块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后脑勺或后背,以加深理解。在此不要介绍二次成像问题。各种面镜关于凹面镜和凸面镜,让学生常识性了解即可。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先让学生对着不锈钢勺子的凹面和凸面观看自己的像,让学生提问题。然后教师介绍:什么是凹面镜和凸面镜;它们对光线各有怎样的作用;在生活实际中各有哪些应用。凹面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可以用光具盘和配套仪器演示。如果没有专用仪器,可这样来做:在纸盒(一面开口,便于观察)上平行划三道间距相等的窄缝,把球面镜放在盒子里,盒中充些烟雾,然后让窄缝正对着太阳光(也可以用三只激光笔或投影仪做光源),调节球面镜的位置,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凹面镜使光线会聚或凸面镜使光线发散的光路。关于太阳光的利用,可参考本章“课程资源”之“2.利用太阳光作平行光源”。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只让学生观察、体会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不要求画有关光路图。4.教学评价●课堂测评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你是怎样确定像的位置的?你是如何比较像与物大小的?2.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湖面映现出小鸟的(选填“实”或“虚”)像,当小鸟距水面3m时,该像距小鸟m。3.视力检查时要求被测人与视力表间隔5m。小明借助一块平面镜检查视力(如图所示),则他应坐在镜前m处。图中小明正在用手示意他所看到的“E”字朝向,其示意方向应与视力表中“E”字的实际朝向(选填“相同”或“相反”)。图图图图4.张颖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如图所示,再取两段等大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刻度尺上……⑴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⑵取两段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⑶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呈现出蜡烛A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这表明。图图5.如图所示,AB是物体,图图6.如图所示,医生检查病人的耳道时,所戴的面镜是凹面镜、还是凸面镜?为什么?【参考答案】图1.玻璃板既能像平面镜一样成像,又能透过它看到后面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拿一支与前面蜡烛等大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的位置重合,则后面这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因为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的蜡烛大小相同,所以通过比较后面蜡烛与像是否完全重合,就能知道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图2.虚63.2相同4.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⑵像与物的大小⑶5.连接A或BB,作线段A的垂直平分线即为镜面的位置。如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