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1-3 地球的历史课件_第1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1-3 地球的历史课件_第2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1-3 地球的历史课件_第3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1-3 地球的历史课件_第4页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2019年新编)-1-3 地球的历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的历史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地理课标要求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1.根据地层和化石,推测其形成时期以及古地理环境特征。(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运用地质年代表,说出主要地质年代的大致时间,了解地球的演化简史。(综合思维)3.从生物演化、构造运动和矿产形成等方面,说明地球演化的过程。(综合思维)。素养目标目录CONTENTS01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02

地球的演化历程03

课时作业1、化石化石1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2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1、化石鱼化石鹦鹉螺化石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2、沉积岩沉积岩1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被破坏,破坏的产物被风和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压紧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2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两个重要特征。2、地层地层——研究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1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2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3先沉积的地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思考思考AB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将同一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4、地质年代表2.6236614520129935941944325225004855414000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显生宙距今时间/百万年4600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石炭纪二叠纪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据此把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4、地质年代表为什么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

在寒武纪时期地球有大量的生物开始出现,地球生命演化进入新的阶段,而显生宙这个名字含有“在这个时期地球上有显著的生物出现“的意思,因此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在这之前的时期,由于地球上很少出现生物,因此又被称为前寒武纪。案例探究地球的演化历程1、冥古宙距今46亿年。地球诞生,只有一些有机质,未有任何生命迹象。2、太古宙、元古宙距今40-5.41亿年。出现蓝细菌等原核生物,到元古宙时期蓝细菌大爆发,蓝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出现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镉等矿藏出现。3、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早古生代)距今5.41-4.19亿年。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出现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后期陆地上出现低等的植物。4、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晚古生代)距今4.19-2.52亿年。脊椎动物时代,鱼类大量繁衍,并随着时间推移进化成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蕨类植物繁盛,晚期出现裸子植物,是地质历史上的成煤期。古生代末期,地球最大的物种灭绝5、三叠纪(中生代)距今2.52-2.01亿年。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出现历史上最早的恐龙,但并不占主导地位。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开始漂移。6、侏罗纪、白垩纪(中生代)距今2.01-0.66亿年。爬行动物的时代(尤其是恐龙),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同时出现小型哺乳动物。裸子植物繁盛,同时也是地质历史上主要的成煤期。中生代末期发生物种灭绝,绝大多数物种灭绝(包括恐龙)7、古近纪、新近纪(新生代)距今6600-2600万年年。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各大陆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哺乳动物快速发展。8、第四纪(新生代)2600万年至今。地质时代最新的一个纪,出现了人类。全球气候不断变化,经历了4个冰河期,目前地球处于温暖期。地质年代表大气层、海洋和陆地形成,大气成分______增多海陆格局多次大变迁,_____形成。联合古陆解体。形成现代地势起伏总格局和大的山脉。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原核生物出现。_____能制造氧气。缓慢进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早古生代,海洋中_____盛行,出现低等陆生植物。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海洋中鱼类大量繁衍,依次进化出_____、爬行动物。_____植物繁盛。_____的时代,后期进化出了鸟类,裸子植物繁盛。_____快速发展,人类出现,被子植物繁盛。活动探究①蓝藻②无脊椎动物③蕨类④氧气⑤联合古陆⑥爬行动物⑦两栖动物⑧哺乳动物④①⑤②⑦③⑥⑧课堂总结地球历史化石与地质年代表地球的演化历史地层化石沉积岩研究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存留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2020·山东淄博期中)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叫作地层,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据此完成1~2题。1.水平地层(

)A.下新上老

B.同时形成

C.下老上新

D.陆地缺少解析第1题,水平地层反映岩石形成的关系和地壳运动,其特点是下老上新,下面的地层形成的时间早。C项正确。C(2020·山东淄博期中)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叫作地层,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据此完成1~2题。2.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

)A.生成顺序

B.新老关系C.地表环境

D.时间长短

第2题,地层能够反映地层生成顺序和相对的新老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但不能反映各个地质时期时间的长短。D项正确。D3.秀山恐鲎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A.新生代

B.中生代C.古生代

D.太古宙解析

第3题,材料中“4.3亿年前的海生无脊椎动物”说明秀山恐鲎是古生代生物,故选C。C(2022·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2021年9月29日,科研人员在我国华南地区发现了生活于4.3亿年前的海生无脊椎动物—混翅鲎(hòu)化石,并将这一新属新种命名为秀山恐鲎,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通报》。据此完成3~4题。4.秀山恐鲎生存的地质年代(

)A.恐龙称霸地球

B.现代海陆形成C.重要成铁时代

D.蕨类植物繁盛解析

第4题,古生代是重要成煤时代,蕨类植物繁盛,C错误,D正确。中生代恐龙称霸地球,A错误;新生代时期现代海陆形成,B错误。(2022·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2021年9月29日,科研人员在我国华南地区发现了生活于4.3亿年前的海生无脊椎动物—混翅鲎(hòu)化石,并将这一新属新种命名为秀山恐鲎,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通报》。据此完成3~4题。D5.科学家研究认为,猛犸象身披黑色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据此推测猛犸象生存的气候条件是(

)A.寒冷B.炎热C.多雨D.干旱

A解析第5题,从题干信息可知,猛犸象身披黑色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毛皮和脂肪都具备抵御寒冷的功能,由此推测猛犸象生存时期气候寒冷,故A选项正确。(2022·浙北G2联合体期中联考)2019年,在墨西哥某古代人工陷阱的遗迹中发现一批猛犸象遗骸。如图为猛犸象复原图。据此完成5~6题。6.推测该批猛犸象可能生存于(

)A.侏罗纪B.白垩纪C.古近纪D.第四纪解析第6题,从材料信息“在墨西哥某古代人工陷阱的遗迹中发现一批猛犸象遗骸”可知,这批猛犸象遗骸发现于人工陷阱,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人类,人类出现在第四纪,由此推测该批猛犸象可能生存于第四纪,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2022·浙北G2联合体期中联考)2019年,在墨西哥某古代人工陷阱的遗迹中发现一批猛犸象遗骸。如图为猛犸象复原图。据此完成5~6题。D解析

第7题,根据图示地质年代表可知,恐龙出现在中生代。C(2020·山东省7月合格考)下表为地质年代表的一部分。据此完成7~8题。7.据地质年代表推断,恐龙出现在(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解析

第8题,根据图示地质年代表可知,表中所示地质年代时期有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重要的成煤物质。三叶虫兴盛时期是在早古生代,蕨类植物兴盛时期是在晚古生代,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在新生代。(2020·山东省7月合格考)下表为地质年代表的一部分。据此完成7~8题。8.如表所示地质年代(

)A.是主要的成煤期B.蕨类植物极度兴盛C.三叶虫空前繁盛D.喜马拉雅山脉形成A解析第9题,题干材料显示“青藏高原造山运动是在1亿年以前”,因此属于中生代。C项正确。(2021·山东菏泽期中)柴达木盆地都兰县诺木洪乡境内的努尔河附近,有一道长约2千米,宽约70米的小丘陵,当地人称贝壳梁。揭开贝壳梁表面薄薄的盐碱土盖,下面竟是厚达20多米的瓣鳃类和腹足类生物贝壳堆积层。从古地磁磁性年龄来看,贝壳梁的形成是在距今约15万年前,而青藏高原造山运动是在1亿年以前。贝壳梁是迄今为止我国内陆盆地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古生物地层。据此完成9~10题。9.青藏高原发生造山运动始于(

)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C解析第10题,瓣鳃类和腹足类生物生活在海洋中,故贝壳梁形成前的古地理环境为汪洋大海。(2021·山东菏泽期中)柴达木盆地都兰县诺木洪乡境内的努尔河附近,有一道长约2千米,宽约70米的小丘陵,当地人称贝壳梁。揭开贝壳梁表面薄薄的盐碱土盖,下面竟是厚达20多米的瓣鳃类和腹足类生物贝壳堆积层。从古地磁磁性年龄来看,贝壳梁的形成是在距今约15万年前,而青藏高原造山运动是在1亿年以前。贝壳梁是迄今为止我国内陆盆地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古生物地层。据此完成9~10题。10.贝壳梁形成前的古地理环境可能是(

)A.冰天雪地B.气候干燥C.汪洋大海D.森林茂密C特点:气候变冷(气温下降)。依据:四次生物灭绝期间都发生过海平面下降,这种变化与气候变冷紧密相关。11.(2021·重庆期末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生物大灭绝是指大规模的集群灭绝,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地球上大约62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科学家认为:海平面降低,沿海生态系统被破坏,浅层大陆架暴露,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消耗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海平面上升,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海洋里也缺氧。同时研究发现:海平面的升落与地球表面冰川体积关系紧密,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温降低,冰川凝固,海平面下降。下图示意地球物质历史上五次大的生物大灭绝时期生物灭绝比例及其对应的地理现象。(1)据图文材料归纳地球历史上前四次生物大灭绝时期共同的气候变化特点及推理依据。(2)概括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3)一般认为,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大量高密度尘埃弥漫在大气中,导致地球表面的光照________,引发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绿色植物死亡,同时地表气温________,最终导致恐龙灭绝。气候先变冷,后变暖。减弱11.(2021·重庆期末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生物大灭绝是指大规模的集群灭绝,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地球上大约62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科学家认为:海平面降低,沿海生态系统被破坏,浅层大陆架暴露,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消耗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海平面上升,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海洋里也缺氧。同时研究发现:海平面的升落与地球表面冰川体积关系紧密,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温降低,冰川凝固,海平面下降。下图示意地球物质历史上五次大的生物大灭绝时期生物灭绝比例及其对应的地理现象。降低该小组的实践报告如下:(1)地层①②由河流堆积作用形成。与地层①形成时期相比,地层②形成时期河流流速较________(填“快”或“慢”),说明判断理由。

快地层中含有砾石,沉积物颗粒较大,流水搬运能力强,流速快。12.(2022·浙江绿谷联盟期中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地理实践是地理学习方法之一,某地理实践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某处的地层与化石进行了实践学习。活动一:地层与古地理环境下表为该实践小组绘制的地层柱状剖面图(是把一个地区的地层层序、化石和厚度等,按一定比例尺和图例,用柱状图解的方式表示)。

晚地层②中含有恐龙化石,地层⑦中含有三叶虫化石;三叶虫繁盛于古生代,恐龙繁盛于中生代。

12.(2022·浙江绿谷联盟期中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地理实践是地理学习方法之一,某地理实践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某处的地层与化石进行了实践学习。活动一:地层与古地理环境下表为该实践小组绘制的地层柱状剖面图(是把一个地区的地层层序、化石和厚度等,按一定比例尺和图例,用柱状图解的方式表示)。该小组的实践报告如下:(2)地层②形成时间较地层⑦________(填“早”或“晚”),说明判断理由。三叶虫为海生无脊椎动物,生活在海洋里。(3)在⑦地质年代,该处曾是一片海洋,说明判断理由。

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或气候变暖变湿)。12.(2022·浙江绿谷联盟期中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地理实践是地理学习方法之一,某地理实践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某处的地层与化石进行了实践学习。活动二:植物化石与古气候孢粉是植物在繁殖时期撒出的孢子和花粉总称。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地层②中含有大量的桦树孢粉。(4)从地层②到地层①的形成阶段,该地气候变化有哪些表现?1.伦坡拉盆地棕榈树生长时期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湿润

B.炎热干燥C.寒冷湿润

D.寒冷干燥A解析第1题,材料中“棕榈树属于常绿乔木”说明该地质时期气候炎热湿润,故选A。(2022·山东潍坊五县市期中联考)青藏高原古生物科考队在藏北伦坡拉盆地距今约2500万年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片棕榈叶化石(下图),棕榈树属于常绿乔木。近年来,在青藏高原陆续发现了多个新的、不同地质时期和地点的化石生物群,包括攀鲈、椿榆、栾树等,表明地质时期的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远比现在要丰富,但是现在许多物种在这一地区逐渐消失。据此完成1~2题。2.与地质时期相比,现在青藏高原生物多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地质时期的人类不合理的活动B.青藏高原抬升引起的环境变化C.季风气候的形成使降水量增加D.地质时期气候的冷暖交替变化

解析

第2题,现在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生物多性减少,是由于青藏高原抬升引起的,故选B。B(2022·山东潍坊五县市期中联考)青藏高原古生物科考队在藏北伦坡拉盆地距今约2500万年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片棕榈叶化石(下图),棕榈树属于常绿乔木。近年来,在青藏高原陆续发现了多个新的、不同地质时期和地点的化石生物群,包括攀鲈、椿榆、栾树等,表明地质时期的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远比现在要丰富,但是现在许多物种在这一地区逐渐消失。据此完成1~2题。B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位置为距今3000年前的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之后为宋代,界线南移到乙,明代时,界线南移到丙。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其分布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读历史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3.自3000年前至明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

)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C.先北移后南移

D.先南移后北移4.图示四个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3000年前全球海平面较低

B.宋代时期热带、亚热带向北扩大C.明代时期全球冰盖面积较大

D.清代时期全球降水增多C解析第4题,由题中信息可知,亚洲象生活于湿热地区,其分布范围北界可表示湿热气候范围北界。读图可知,明朝时湿热气候范围北界南移,即气候变冷明显,全球冰盖面积较大。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其分布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读历史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5.主要的造煤时期是(

)A.太古宙

B.古生代早期C.中生代

D.新生代C解析第5题,煤是亿万年前大量植物埋在地下经过长期的地质演化形成的。它的形成与气候暖湿,植被生长旺盛时期相关,由图可知,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气候温暖潮湿,大量植物残骸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作用后转变成煤,故选C。(2022·浙江绿谷联盟期中联考)下图为地质时期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