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_第1页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_第2页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_第3页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_第4页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BY锅锅第一页,共32页。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袁世凯却实行独裁专制中国资本主义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却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根本原因-------------直接原因1、政治方面:2、经济方面:3、思想文化:第二页,共32页。

阅读教材回答:新文化运动概况1兴起标志

2口号和旗帜

3代表人物

4主要阵地5活动基地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新青年》北京大学蔡元培及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民主和科学第三页,共32页。ScienceDemocracy(德先生)(赛先生)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第四页,共32页。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第五页,共32页。

当时北大的名声不好,由于开办时收的学生是“京官”,所以学生一向都被称为“老爷”。学生对教员的评价,不是看学术水平,而是看他在政府中的官阶。教员在这里也多是敷衍塞责,上课时读讲义,不管学生听与不听;考试时把题目和范围告诉学生,以避免学生怀恨和顾全自己的体面。第六页,共32页。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第七页,共32页。合作探究:“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1)“德、赛两先生”的含义是什么?(2)“西洋人”闹了“哪些事”才“到光明世界”?(3)中国“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你认为作者认识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是什么?

第八页,共32页。一个贞烈的女孩子

父亲让女儿饿死。饿到第四天,女孩哭着喊饿,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阿毛,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条路,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真是不懂事极了!”

第九页,共32页。旧道德是指什么?

第十页,共32页。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打倒孔家店”陈独秀认为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旧道德是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所以要追求民主共和就必须要推翻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第十一页,共32页。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第十二页,共32页。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

写文章“须言之有物”推翻旧文学,建设新文学第十三页,共32页。

黄侃有一回他对学生解释文言文的优越时,举例说:“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11字之多,如用文言文则仅需‘妻丧速回’四字即可,此电报费就可省三分之二。”

胡适当时没有回应,事隔多年以后,他也以其人之道,反证白话文比文言文优越。他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说:行政院邀请他去做官,他决定不去,请学生们用文言文代他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最后他挑出一份字数最少的电稿:“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说,这份写得确实简练,仅用了12个字。但我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五个字:“

”干不了,谢谢。第十四页,共32页。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摘自《狂人日记》第十五页,共32页。

1、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解放了思想,传播了民主与科学

3、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思考:

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局限性?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第十六页,共32页。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材料二: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局限性1: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局限性2: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和对东方文化的绝对否定第十七页,共32页。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信息时代,网络语言丰富,有人说,这又是一场新文化运动,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文化垃圾,你会持什么观点呢?网上高手不叫高手--叫大虾网上低手不叫低手--叫菜鸟网上丑女不叫丑女--叫恐龙网上丑男不叫丑男--叫青蛙学以致用……第十八页,共32页。评价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进步局限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弘扬民主科学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没有与群众斗争相结合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第十九页,共32页。内容回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以

为口号。民主科学三提倡,三反对斗争矛头直指

革命

革命思想文学儒家传统道德前期: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二十页,共32页。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它是如何传播开来的?

它的传入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第二十一页,共32页。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传入中国的?1.背景新文化运动造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国内:(2)国际:2.开始传入(新文化运动后期):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第二十二页,共32页。3.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的促进):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播开来的?①1919年,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②成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第二十三页,共32页。它的传入对中国有什么影响?4.影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中共“一大”在此闭幕第二十四页,共32页。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深入创造条件兴起:标志、阵地、代表人物、基地主要内容:“三提倡、三反对”背景:政治;经济;文化评价:进步性、局限性。背景: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代表人物:李大钊表现:文章和新社团影响:中国共产党诞生课堂小结第二十五页,共32页。本课小结初期后期兴起传播马克思主义1918年后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三提倡,三反对第二十六页,共32页。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器物层面维新派(戊戌变法):君主立宪革命派(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度层面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层面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渐深入第二十七页,共32页。课堂巩固1、下列背景中,属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D)A.辛亥革命使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B.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C.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D.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2、下列不属于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的是(C)A.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新风尚,反对旧风尚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下列言论指出了旧道德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的是(B)A.“国人而欲脱蒙昧”,“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B.“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C.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胡适语)D.“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李大钊语)第二十八页,共32页。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述,错误的是(A)A.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新文化运动兴起后B.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十月革命之后C.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D.五四运动的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7、五四运动的爆发,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其主要表现不包括(B)A.《新青年》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B.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C.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D.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二十九页,共32页。4、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文学革命开始的标志是(B)A.胡适发表《文学刍议B.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5、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主要有(D)①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年轻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③前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④后期为中共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第三十页,共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