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分类主要类型及其分布_第1页
植被分类主要类型及其分布_第2页
植被分类主要类型及其分布_第3页
植被分类主要类型及其分布_第4页
植被分类主要类型及其分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被分类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第1页/共70页21植被分类及其研究途径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的总称,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是植被分类研究的目的。自然分类单位(标准)。出于上述目的,植被生态学家仍然根据植物群落主要特征的相似性(或相异性)程度进行比较和归类,并发展出以下研究途径。第2页/共70页31植被分类及其研究途径

群落外貌途径描述外貌的术语有:森林、林地、草地、稀树干草原、沼泽、荒原等等。群落外貌方法只能对植被进行粗略的分类。在现代植被分类研究中,仅运用于植被分类的高级单位,而且很少被单独的使用。第3页/共70页41植被分类及其研究途径

植物区系途径法瑞地植物学派(植物社会学,Braun-Blanquet):他们在确定植物群丛时特别重视群落种类组成的一致性,并对特征种予以最大关注,特征种相同的群落就属于同一个群丛。为了进行这样的分类,首先要为许多同质的群落准备一份包括多度和盖度评价的植物名录,然后对这些种类进行存在度和恒有度评价,求出确限度最大的物种,即特征种,以此确定群落的性质,并作为区分不同群落的标志。此方法与群落外貌方法正好相辅相成。植物区系方法是自下而上逐级进行归并,群落外貌方法是自上而下逐渐进行划分。第4页/共70页51植被分类及其研究途径

优势度(Dominance)途径运用这种方法,在程序上首先要确定群落各层的优势种。北美方法:其特点是重视群落最上层的优势种,认为这些植物一方面直接受气候的影响,其分布与全球气候分布格局相联系(气候顶级思想);另一方面它们对群落内其他植物具有显著影响。不足之处是运用这一方法所得到的植被分类比较粗糙,因为最上层优势种通常是生态幅度较广的种类。北欧方法:重视群落下层,即根据灌木、草本甚至苔藓和地衣层的优势种类来确定群落类型。这种方法只有在芬兰等北欧国家使用,因为当地上层树种变化很小,土壤和小气候的差别就只能靠林下不同层次的优势种来反映。第三种方法是综合考虑群落不同层次的优势种。如上层优势种(尤其是特征种)易于区分,就可以上层优势种为主来确定群落类型。而在上层植物种类生态幅度太广的情况下,就以下层特征种来对群落类型加以区分。第5页/共70页61植被分类及其研究途径

环境途径目前环境途径多半只用于群落的高级分类群的分类,并且是很有用处的标准。雨林、常绿阔叶林、夏绿阔叶林、针叶林、以及苔原等群落类型其实都使用了环境标准。湿地、沼泽、水生、旱生、沙漠、戈壁等植被类型,就直接使用了环境标准。因此环境特征在决定那些群落是同质的,以及同一群丛(或植被分类单位)的不同样地之间允许多大程度的变异,运用环境特征是有效的。同时运用环境特征还可以核对和检验植物迁移分布的偶然性和意外情况。第6页/共70页71植被分类及其研究途径演替途径:英美学派历来重视演替在植被分类中的作用。排序途径:认为环境特征的变化是连续的,因此植物区系也是连续变化的。其理论依据在于植物与其环境间有着互为原因和反映的关系。主要有生境排序和群落排序两类,是近年来兴起的数量分类方法。世界植被分类提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用外貌-生态学分类原则,将全球植被划分为五个群系纲:密林、林地、密灌丛、矮灌丛与相关群落以及草本植被。在此5个群系纲之下,分别按照常绿落叶,或高矮等特征划分一级单位(群系亚纲),一直划分到亚群系。显然在这一分类系统中,群系是其基本单位。第7页/共70页82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单位和标准我国的植物群落分类1、吴征镒先生主编的《中国植被》一书,参照了国外一些植物生态学派的分类原则和方法,集中反应了我国植被生态学的研究进展。2、该书贯穿了“群落生态”原则,即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为分类依据,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地理分布、动态演替、生态环境等特征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均做了相应的反应。3、主要分类单位有三级:即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单位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4、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群落的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侧重于种类组成。第8页/共70页9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系统植被型组

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组

群系亚群系群丛组

群丛亚群丛2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单位和标准高级单位中级单位基本单位主要分类单位第9页/共70页10植被型:凡建群种生活型(一级或二级)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如寒温性针叶林、夏绿阔叶林、温带草原、热带荒漠等。建群种生活型相近、群落外貌相似的植被型联合为植被型组,针叶林、阔叶林、草地、荒漠等。在植被型内可以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划分植被亚型,如温带草原可以分为3个亚型,即草甸草原(半湿润)、典型草原(半干旱)和荒漠草原(干旱)。第10页/共70页11群系:凡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如凡以大针茅为建群种的任何群落可归入大针茅群系,还有兴安落叶松群系、羊草群系等等。如果群落具共建种,则称为共建群系。如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等。将建群种亲缘关系相近(同属或相近的属)、生活型近似或生境相近的群系联合为群系组。例如落叶栎林;丛生禾草草原;根茎禾草草原等。群丛: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根据上述系统,我国植被分为11个植被型组、29个植被型、550多个群系,至少几千个群丛。第11页/共70页12群丛的命名:凡被确认的群丛,均应给予正式命名。我国习惯于采用联名法,即将各个层中的建群种、优势种和生态指示种的学名按照顺序排列起来,前面冠以Ass.(association),不同层中的优势种以“–”相联。例如:Ass.Larixgmelini–Rhododendrondahurica–Pyrolaincarnata

就是指兴安落叶松–杜鹃–红花鹿蹄草群丛。顾名思义,该群丛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分别是兴安落叶松、杜鹃和红花鹿蹄草。如果在某一层存在共优种时,则将共优种使用“+”相联。例如:Ass.Larixgmelini–Rhododendrondahurica–Pyrolaincarnata+Carrexsp.(苔草属)第12页/共70页13如果群落上层的植物不是群落的建群种,而是伴生植物或景观植物,这时候可以使用“<”、“‖”或者使用括号,来表示层间关系。例如:

Ass.Caraganamicrophylla(锦鸡儿)

Stipagrandis(大针茅)–Cleistogensaquarrosa(隐子草属)

Ass.Caraganamicrophylla‖Stipagrandis–Cleistogensaquarrosa

Ass.(Caraganamicrophylla)–Stipagrandis–Cleistogensaquarrosa但在草本植物群落,习惯上采用“+”来连接各层的优势种。如:Ass.Caraganamicrophylla<Stipagrandis+Cleistogensaquarrosa+Artemisiafrigida(蒿属)第13页/共70页143全球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Brockman&Rubel系统(1912)《按照生态外貌划分植物群落》包括四个植被型:木本植被型、草本植被型、荒漠植被型和悬浮植被型。植被型之下划分群系纲、群系组直到群丛。3.1常雨木本群落3.2雨绿木本群落3.3照叶木本群落3.4硬叶木本群落3.5夏绿木本群落3.6针叶木本群落3.7雨绿干燥草原群落3.8夏绿干燥草原群落3.9中生草原群落3.10湿生草本群落3.11水生草本群落3.12干荒漠群落3.13冻荒漠群落第14页/共70页153全球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3.1常雨木本群落: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又叫常雨乔木群落,为湿热地区的典型森林类型。气候特点:雨量充沛,年温差小,温暖潮湿。结构特征:(1)种类特别丰富,生活型组成以裸芽高位芽为主;(2)林冠不齐,色彩不一;(3)层次多而分层明显;(4)树干高大挺拔,树皮薄,光滑而色浅;(5)树木分支小,灌木作小树状;(6)大乔木具板状根,或具气生根及支柱根;(7)一般具有常绿的中型或大型羽叶;(8)下层植物常具有滴水叶尖及花叶现象;(9)常见有老茎生花现象的乔木;(10)附生和寄生植物发达,有叶面附生植物;(11)藤本植物发达,多为木质藤本,常为扁茎,并见有绞杀植物。我国台湾南部、海南岛和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隶属于印度-马来雨林群系,具有典型的雨林特性。但由于纬度偏北,具有向季雨林过渡的特性。第15页/共70页163.1常雨木本群落:热带雨林西双版纳海南第16页/共70页173.1常雨木本群落:热带雨林第17页/共70页183.1常雨木本群落:热带雨林板根植物四数目第18页/共70页193.1常雨木本群落:热带雨林西双版纳沟谷雨林西双版纳山地雨林第19页/共70页203.1常雨木本群落:热带雨林垂叶榕绞杀油棕树第20页/共70页213.1常雨木本群落热带雨林残酷的绞杀者第21页/共70页223.1常雨木本群落:热带雨林地面根植物第22页/共70页233.1常雨木本群落:热带雨林独木成林现象第23页/共70页243.1常雨木本群落:热带雨林老茎生花:木奶果雄花老茎生花:火烧花第24页/共70页253全球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3.1常雨木本群落:红树林红树林为热带海岸的一种适应特殊条件的常绿矮林,分布于不受风浪冲击的平坦海岸或海湾浅滩,生长基质为通气条件差的淤泥,并受海潮影响。结构特征:红树林主要由红树科(Rhizophoraceae)和马鞭草科(Verbenaceae)植物组成,都是常绿灌木,灌木状小乔木,一般高度在10m以下。涨潮时仅树冠部分露出水面,退潮时才露出树干、支柱根和呼吸根。在群落外围支柱根尤其发达,常交织成网状,以抵御海水冲击。红树植物是盐生植物,其枝叶具有不同程度的旱生结构。此外红树具有“胎萌”现象,此种特殊适应为红树林在热带海岸普遍发育提供了保证。我国红树林见于海南岛、广东、福建以及台湾沿海,有红树植物11科18种,常常由其中一种组成单优群落,也有几种混交在一起的。红树林是海岸良好的防风浪植被,红树本身也是重要的生物资源。第25页/共70页26海口市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3.1常雨木本群落:红树林第26页/共70页27挂着“胎儿”的红树林鹭鸟飞翔红树林(珠海)3.1常雨木本群落:红树林第27页/共70页283.1常雨木本群落:红树林湄洲岛红树林第28页/共70页293.1常雨木本群落:红树林广东省恩平市红树林第29页/共70页303全球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3.2雨绿木本群落:雨绿木本群落是热带范围内,具有大陆性气候或具有明显旱季地区的典型群落。在旱季,木本植物落叶,草本植物枯黄;而在雨季,树木和草本都进入旺盛生长期。根据雨季雨量的多少以及旱季干旱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分别有季雨林、稀树乔木林和多刺疏林。这里主要介绍季雨林。季雨林与热带雨林相近,由于其分布地具有显著旱季而与之形成差别,主要表现在:(1)群落高度较低,种类较贫乏;(2)群落季相变化明显;(3)群落结构较雨林简单,一般上层密,下层也密,中层稀疏;(4)藤本和附生植物数量较少,缺乏木本附生植物。季雨林普遍分布于东南亚地区,以印度、缅甸中部最为典型,我国南部也有分布。我国的季雨林包括落叶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和石灰岩季雨林等三种。第30页/共70页313.2季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热带季雨林和稀树草原的分布第31页/共70页323全球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3.2照叶木本群落:照叶木本群落通常也叫做常绿阔叶林或照叶林,因为这类树木的叶片革质,有光泽,表面光滑。常绿阔叶林一般分布在南北纬25~40©的亚热带地区,诸如我国长江流域,朝鲜南部、日本和美国的东南部,以及南美的智利、阿根廷、波利维亚和巴西的一部分,以及大洋洲的新西兰和非洲东南沿海等地。这些地方一般为亚热带海洋气候,气候的具显著的季节变化。常绿阔叶林常由樟科、壳斗科、山茶科、木兰科、金缕梅科的树种为典型代表。树皮色深粗糙,越冬芽一般为鳞芽,叶片中等大小,椭圆、渐尖,叶片排列方向与阳光垂直,树冠表层的叶子多少具旱生结构。群落外貌上,林冠整齐,色彩一致,常年以暗绿色为主。垂直结构上比较简单,乔木层2层,优势种明显,林下具有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层清晰。藤本以草质或木质小藤本为主,附生植物则以地衣和苔藓为主。第32页/共70页333.2常绿阔叶林鼎湖山山地常绿阔叶林贵州遵义习水中亚热带自然保护区第33页/共70页34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34页/共70页35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35页/共70页36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第36页/共70页37张家界植被第37页/共70页383.2常绿阔叶林岳麓山植被1岳麓山植被2第38页/共70页393全球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3.4硬叶木本群落:硬叶木本群落一般以地中海地区的最为典型。该地区夏季干燥炎热,冬季却温和多雨。由于夏季的炎热干燥,导致植物产生硬叶等旱生适应,并以休眠度过不良环境。冬春在群落中出现许多短生的鳞茎植物和块茎植物。硬叶木本群落植物的叶子,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叶常绿,坚硬,叶片通常不大,密被茸毛,不具光泽,呈暗淡的灰绿色。更为旱生的适应是叶子退化或形成针刺状,或叶子变小而茎仍为绿色,进行光合作用。大多数硬叶植物花色美丽,很多能够分泌挥发油,因此硬叶林常常具有强烈香味。我国的硬叶常绿林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河谷两侧的高中山上(海拔2600~3900),大多在山地阳坡和石灰岩基质上,向西可延伸到西藏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河谷,主要是硬叶常绿栎林(Quercus高山栎组),具有显著的耐寒耐旱特征,叶中型偏小,革职坚硬,叶缘一般具尖刺状齿,页面稍光滑,叶背被茸毛,树皮厚而粗糙,分支多而密集。一般为单优群落,少数为两个种的共优。第39页/共70页403全球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3.5夏绿木本群落:即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湿润海洋性气候下的森林群落。其分布地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由于生长季内水热条件好,使得群落内中生植物十分繁盛,物种主要以落叶的方式适应冬季的严寒。落叶树叶一般质地较薄,无革质,一般无茸毛,呈鲜绿色。树皮厚,常有树脂保护,越冬芽具有坚实的芽鳞。代表植物:山毛榉属(Fagus)、栎属(Quercus)中的落叶种类、槭属(Acer)、桦属(Betula)、和杨柳科植物等。群落层次分明,具有显著季相变化。春季,乔木多半是先花后叶,大多是风媒花。林下草本植物迅速的抽叶开花,花色鲜艳。夏季乔木盛叶期形成郁闭的林冠,林下许多春季开花的多年生短命植物结束了生活周期,另一类耐荫草本植物相继出现。林中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不发达。第40页/共70页413.5落叶阔叶林

白桦林第41页/共70页42

白桦林3.5落叶阔叶林第42页/共70页433全球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3.6针叶木本群落:即温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他们的北界就是整个森林的分布北界。气候特点:夏季温暖,冬季严寒,比阔叶林地区更冷,严寒持续的时间更长,条件更加严酷。全年日均温10℃以上只有1~4个月,最冷月温度为-20℃(我国东北)和-52℃(西伯利亚),植物的生长期很短。针叶林的外貌:由云杉属(Picea)和冷杉属(Abies)树种组成的森林,树冠圆锥形,枝条下倾,象许多尖塔排列在一起,云杉林呈现灰绿色,冷杉林则为暗绿色;松属(Pinus)组成的森林,树冠圆形而上部平整,呈深绿色;由落叶松(Larix)组成的群落,树冠塔形而稀疏,呈鲜绿色,冬季落叶。云杉林和冷杉林林冠郁闭,林下阴暗,称为“阴暗针叶林”;松树林和落叶松林则林冠稀疏,林下明亮,称为“明亮针叶林”。群落结构异常简单,林下具灌木层和草本苔藓层。第43页/共70页443.6针叶木本群落

苍山冷山林第44页/共70页45箭竹云杉林杂灌云杉林第45页/共70页463.6针叶木本群落湖光山色:山地暗针叶林平山县驼梁50岁落叶松林(河北省石家庄)第46页/共70页473.6针叶木本群落高山暗针叶林剑川老君山针叶林景观第47页/共70页483全球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3.7雨绿干燥草原群落是指分布在热带地区的稀树干草原,又叫做萨王纳群落(Savanna)或热带草原,广泛分布于南美的圭亚那和巴西等地,大洋洲和亚洲的印度、缅甸一带也有分布。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雨量集中在雨季,干旱季节长达4-6个月。群落以草本植物为主,高干禾草类占优势,叶片狭窄直立,茎秆坚硬,旱生结构显著。双子叶植物叶小而坚硬,有的具有地下茎以贮存水分。旱生的乔木稀疏散生,一般矮小而多分枝,树冠呈伞形,具芽鳞,树皮厚。第48页/共70页493.7稀树干草原,又叫做萨王纳群落(Savanna)或热带草原非洲的稀树草原景观第49页/共70页503.7稀树干草原,又叫做萨王纳群落(Savanna)或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景观第50页/共70页513全球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3.8夏绿干燥草原群落即温带草原。在欧亚大陆,温带草原从黑海沿岸往东,横贯中亚和西亚,经蒙古至我国黄河中游、内蒙和东北西部,连成一片连续而宽大的草原带,介于干荒漠和针叶林和夏绿林之间。气候特点是雨量少而集中在夏季,冬季严寒干燥,为期比较长。群落多为密丛禾草类,根入土较深。生活型以地上芽和地面芽植物为主。旱生结构普遍:叶狭窄,有绒毛,卷叶,有蜡层等。针茅属植物(Stipa)最为常见。双子叶植物以蒿属(Artemisia)、甘草属(Glycyrrhiza)、胡枝子属(Lespedeza)和苜宿属(Medicago)等。第51页/共70页523.8温带草原:在欧亚大陆,温带草原从黑海沿岸往东,横贯中亚和西亚,经蒙古至我国黄河中游、内蒙和东北西部,连成一片连续而宽大的草原带,介于干荒漠和针叶林和夏绿林之间。气候特点是雨量少而集中在夏季,冬季严寒干燥,为期比较长。第52页/共70页533.8温带草原(内蒙)第53页/共70页543全球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3.9中生草原群落即所谓草甸或草地,由中生性草本植物组成,生长环境具有中生性特点,即中等的湿度、温度和土壤条件。以地面芽植物为主,种类十分丰富,双子叶植物较多,群落结构复杂,季节变化多样,盛花季节很美丽。根据生境和群落特点,可分为泛滥地草甸、旱生草甸和山地草甸三种类型。一般不形成独立的植被带。3.10湿生草本群落即沼泽,也不形成独立的植被带,而散布于各个植被带之中,在针叶林带和冻原带中最为常见。沼泽可分为森林沼泽、草本沼泽和藓类沼泽,只有草本沼泽才是真正的湿生草本群落(草本沼泽),其优势种类大多是一些多年生湿生草本,如苔草属(Carex)、羊胡子草属(Eriophorum)等。3.11水生草本群落由各种水生植物组成,分布于湖泊、河流和海洋等各种水生环境中。眼子菜属(Potamogeton)、莲属(Nelumbo)、睡莲属(Nymphaea)、菱属(Trapa)、浮萍属(Lemna)、凤眼莲(Eichornia)等第54页/共70页553.9中生草原群落3.10湿生草本群落沼泽11水生草本群落洞庭湖(沅江)第55页/共70页563.9中生草原群落3.10沼泽11水生草本群落洞庭湖(汉寿)第56页/共70页573全球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3.12干荒漠群落全球的干燥荒漠占很大的面积,尤其在热带以外的内陆地区,如撒哈拉、中亚西亚、阿拉伯、南非和大洋洲等地,其显著特点是降雨稀少,一般年降雨在300mm甚至在100mm以下,温度变化大,日照强烈。植物主要为极端旱生型和春季短生型植物为主。常见有仙人掌类、景天类、沙蓬、沙拐枣、锁锁树、麻黄、碱蓬属、蒿属、以及胡杨等。3.13冻荒漠群落分布于极端寒冷的环境中,分为极地冻荒漠和高山冻荒漠两类。极地冻荒漠又叫做冰原或冰沼,也叫做苔原(Tundra),分布于南北两极的森林带以外,气候终年寒冷,甚至无四季和昼夜之分。植物生长期仅2-3个月,以藓类植物和地衣中的石蕊(Cladonia)和冰岛衣(Cetraria)为主,其上散生灌木和小灌木,并有少量草本植物混杂其中。由于温度低,植物残体不易分解,形成具有泥炭层的冻原土(冰沼土)。在高山草甸以上,分布着类似极地冻荒漠的高山冻荒漠群落。第57页/共70页583.12干荒漠群落3.13冻荒漠群落第58页/共70页593.12干荒漠群落3.13冻荒漠群落温带荒漠第59页/共70页603.12干荒漠群落3.13冻荒漠群落寒带苔原带第60页/共70页613.12干荒漠群落3.13冻荒漠群落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第61页/共70页624植被和植物群落的分布气候条件,尤其是水热条件,是决定植被和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地球上的气候条件是按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的不同而改变的,植被的分布也是沿着这三个方向改变的。植被随纬度和经度的不同而呈现的分布格局变化,构成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而沿海拔高度呈现的分布格局变化,则构成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第62页/共70页634植被和植物群落的分布1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1.1纬度地带性低纬度地区(赤道)终年高温多湿,长夏无冬。随着纬度升高,地面受阳光辐射逐渐降低,季节差异增大。而高纬度地区(两极)终年寒冷,长冬无夏。这样,从赤道到两极就形成了各种热量带。与此相应,各种植被类型也呈带状,从赤道向两极依次更替。在湿润气候条件下,从南到北(北半球)依次是: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极地苔原,即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世界植被分布中,纬度地带性规律表现明显的地区是非洲大陆,在非洲的赤道两侧对称地分布着热带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荒漠-半荒漠和硬叶常绿阔叶林。在这里经度地带性规律居于次要地位。第63页/共70页644植被和植物群落的分布1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1.2经度地带性在同一热量带内,陆地上的降水从沿海到内陆渐次减少,形成不同的水分环境带。与此相应,各种植被类型也呈现相应的更替:沿海气候湿润,分布着森林植被,内陆气候干燥,分布着草原植被;到了大陆中心,气候变得极为干燥,则分布着干旱荒漠植被。植被因水分状况变化而按经度方向成带状依次更替就是植被分布的经度地带性。世界植被分布中,纬度地带性规律表现明显的地区是北美洲中部。它的东面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从大西洋沿岸向西,依次出现南北延伸的森林植被(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草原-半荒漠-荒漠,至太平洋沿岸又出现森林。在这里纬度地带性规律居于次要地位。第64页/共70页65植被和植物群落的分布第6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