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命的起源 新课件新版_第1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命的起源 新课件新版_第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命的起源 新课件新版_第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命的起源 新课件新版_第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命的起源 新课件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第1节生命的起源

广袤的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地球上最初并没有生命。那么地球上的生命是怎么样出现的呢?生命究竟来自何方?人类又是怎么样探索生命的起源的呢?1.比较区别: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等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2.简单评述科学家通过实验否定自然发生学说的过程。3.描述多数学者公认的化学进化论的大体过程。学习目标生命起源的相关假说上帝创造万物,最后造人。(见圣经故事)假说一:神创论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淤泥生鼠假说二:自然发生论雷迪实验示意图生命是自然发生的吗?结论:ABC腐肉不能生蛆,C瓶蛆来自苍蝇的卵19世纪60年代,法国学者巴斯德为了研究生命能否自然发生的问题,进行了著名的“鹅颈烧瓶”实验。烧瓶烧瓶打断瓶颈无生命产生有微生物生长静置静置A瓶:带有微生物的灰尘颗粒不能进入瓶内,所以不变质。

B瓶:带有微生物的灰尘颗粒能进入瓶内,所以变质。AB假说三:生生论“生生论”:

巴斯德的实验结果说明: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生命来自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彗星陨石坑假说四:宇宙生命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经过化学进化逐渐演化来的。假说五:化学进化论化学进化可能吗?动画欣赏:原始地球1.原始地球环境条件:2.原始大气的成分:氨、氢气、甲烷、水蒸气,但没有氧气(游离的氧)闪电、宇宙射线、高温、紫外线、紫外线、闪电、高温

宇宙射线提供能量有机小分子形成原始生命氨、氢气、甲烷、水蒸气有机大分子米勒(1953年时23岁)1953年芝加哥大学研究生米勒的模拟实验动画欣赏:米勒实验ABC原始大气模拟闪电降雨雨水氨基酸原始海洋米勒的实验说明了什么?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了,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在生命的起源中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思考讨论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不会,因为现在地球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无机物小分子紫外线、闪电、高温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氨基酸、核苷酸等)(蛋白质、核酸等)原始界膜不断完善原始生命原始大气原始海洋米勒实验①②③生命的起源相关假说化学进化论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原始大气:甲烷、氨、氢气等原始海洋:生命的摇篮生命的起源过程课堂总结1.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A.原始海洋B.原始大气C.46亿年前D.原始地壳

2.在原始的地球表面,首先形成的生命的基础物质是()A.小分子有机物B.大分子有机物C.小分子无机物D.原始生命A课堂检测A3.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氨基酸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B.米勒C.爱迪生D.牛顿4.原始的地球大气与现在的空气在成分上有明显的差别,那时的大气成分主要是()A.水蒸气、氨、甲烷等B.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C.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D.水蒸气、氧气、氮气等BA5.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命是上帝和神创造出来的B.生命是从外星球迁移过来的C.生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D.生命的形成是按照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顺序逐渐进行的D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食物关系1.食物链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的联系。食物链的理论是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在1942年首先提出的。画出下图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2.食物网——各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一、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食物关系一、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食物关系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思考1. 生物为什么需要食物?2. 为什么食物链要从生产者开始?生产者在食物链中有什么作用?3. 食物链中的消费者如何运用它们所获得的能量?草→虫→蜘蛛→蛙→蛇→鹰1. 能量是否能逆着食物链流动?如从蛇流向蛙?2. 虫是否可以获得草固定的全部太阳能?3. 为什么一条食物链一般最多只有5个环节呢?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途径能量流动的特点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单向流动。十分之一定律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明确提出了“十分之一定律”。从理论上讲,一个人靠吃鱼增长身体1kg,就得吃掉10kg鱼,10kg的鱼则要吃掉100kg的浮游动物,100kg的浮游动物要吃掉1000kg的浮游植物。也就是说,1000kg的浮游植物才能养活10kg的鱼,进而才能使人增长1kg体重。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是由地球提供的。地球为什么能为生物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物质呢?思考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后果概括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途径和方式三、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1.物质循环的概念

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

2.物质循环的特点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往复流动,不会消失,生物可反复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生态瓶的制作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单向的。B.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C.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传递的。D.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在生产者体内。2.下图是某湖内某些生物间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你认为该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是()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丙→丁→乙→甲D.甲→乙→丁→丙(1)在该图中,生产者是

,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

。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能量最少的生物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