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教案_第1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教案_第2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教案_第3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教案_第4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教案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

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

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教案,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

中教案、高中教案、大学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

请关注!

Downloadtips: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

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

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

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

lessonplan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

plans,juniorhighschoollessonplans,highschoollessonplans,

universitylessonplans,otherlessonplans,etc.Ifyouwanttolearn

abouttheformatandwritingofdifferentlessonplans,staytuned!

第1页共18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教案

每个六年级数学老师要做到教师引导与学生思考相结合,静与动

相结合,知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每个六年级数学老师都要知道

如何写六年级数学教案,它能够让老师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你是否

在找正准备撰写“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教案”,下面本店铺收集了

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讨论图的特征等认识扇形统计图的

过程。

2.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能解释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能根据

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3.体会扇形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

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说到统计图我们

还学过哪些统计图,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学生自由说)那么我们今天

要学习的扇形统计图又有什么特点呢?和他们有什么不同呢/二、认

识扇形图

1.让学生看课件中的扇形统计图。(或课本84页)

第2页共18页

师:,书上有其他学校六⑴班40名同学四个方面调查结果的扇

形统计图。自己读一读。自由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交流得到的信息。

3.仔细观察统计图,你能用已知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有用的数

学问题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派代表分别展示

出小组交流的结果。

小组展示提出的问题,让对抗组来解答。通过补充质疑同学们基

本能把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挖出来。

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基本都是针对每一个统计图中的问题。

4.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

问题,那么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这四个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1:它们都是一个圆,这个圆表示一个整体,也就是六一班的

全体学生

生2:每个圆都分成了大小不同的扇形,这些扇形表示的是部分。

生3:每个扇形占整个圆的多少都是用百分比表示出来的。

生4:圆中每个扇形的百分比相加的和都是100%

5.同学们说的真好,把最关键的问题都给说出来了。我们说了这

么多那同学们现在知道什么是扇形统计图了吗?

试着总结:(可以小组交流一下再说)用圆来表示一个整体,用扇

形表示其中的一部分,用百分比来表示部分占整体的多少的统计图叫

做扇形统计图。(板书)

6.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第3页共18页

生: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师补

充:但是呢它也有不足,它不能表示每一部分数量的多少!

7.设情境: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1)想知道奥城小学每个年级的学生人数应该用()统计图。

(2)想知道奥城小学每个年级的学生人数的增减情况用()统计图

(3)想知道每个年级的人数占全校的多少应该用()

总结: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统计图

二、堂清练习

用多媒体展示三个层次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汇报,然后全

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不同的问题,在这里注重学法的指导。

三、总结概括,拓展应用。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我们可以调查一下我们

班60个人的完成作业情况制成统计图,还可以调查一下我们班的同

学在家是否主动做家务制成统计图等等,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留心生

活就能把我们学过的很多数学知识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去,都

能成为一个小小的数学家!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58页“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第4页共18页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图在现实

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电脑课件呈现下表

种类摄入量/克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类50

奶类和豆类450

鱼、禽、肉、蛋等类600

蔬菜和水果类900

谷类1800

2、电脑课件呈现统计图(或以学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第5页共18页

1、什么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呢?

2、了解扇形统计图特点

3、即时练习。

完成课后的“说一说”。

(1)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扇形统计图,读一凑统计图中的各类信息。

(2)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说信息,并计算各种成分的百分比

汇报计算结果,订正

学生发言、交流

学生汇报: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食物的摄入量。

观察,说出获得的信息

根据教师引导说出发现

从扇形统计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

的百分之几。

观察数据,发现,说出不同,说出自己的看法

进行计算,订正

三、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谈话:这张表是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请你运用

条形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提问: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

能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人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之几吗?

揭题,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第6页共18页

出示课件一边呈现扇形统计图,一边进行简要讲解,使学生了解

扇形统计图是用扇形面积的大小(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来表示各类

数量的多少。(占总摄人量的百分之几)

四、巩固升华

完成课后“试一试”。

1、比较各项活动时间,说一说有什么不同。提出数学问题

2、总时间是多少?各项活动时间可以怎么计算?

3、参照题目,画一个扇形统计图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并

和同学进行交流。

五、全课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教案3

【学习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

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2、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2、难点是结合统计图正确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服务。

第7页共18页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调查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

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

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

2、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全班最

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

的人数,制成条形统计图。

二、探索新知

1、复习条形统计图

(1)阅读课本P106,说说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想一想: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

来?

☆友情小提示: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呈现各种数量的多少。

但是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2、自学课本P107,认识扇形统计图。

(1)用整个圆表示什么?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什么?

(2)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

(3)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并认真解答。

3、思考: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友情小提示: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呈现各部分数量同总量之间的关系,即百

第8页共18页

分比或分数比。

4、阅读p109“你知道吗?”,理解内容。

5、想一想我们还学过哪种统计图?举例说明它有什么特点?

☆友情小提示: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变化情况。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109第4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

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①完成P107“做一做”。

②完成P108练习二十五第1、2题。

2、拓展提高:P109第3题.

五、总结梳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

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2,第68页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五3~5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

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2.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

第9页共18页

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教学难点:

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今天我们将在以前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扇形统

计图。

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1)先后出示两个统计图。

先出示第一幅扇形统计图。

教师:从这幅图中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点出相关部分。

教师:这些都是什么时候的数据?

再出示第二幅扇形统计图。

教师:从这幅图中我们又能获得哪些信息?这些又是什么时候的

数据?

教师:耕地、森林、果园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千米呢?没有改造

第10页共18页

的荒山还有多少平方千米?请你们算一算。

将两幅图放在一块观察。

教师:看了这两幅扇形统计图,你想说些什么?看看谁的发现最

多,最有价值。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自己的发现(“退耕还林”

前与2006年底相比土地的变化情况)。

(2)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教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部互相交流了自己的发现,现在哪位

同学能代表你们小组进行发言?

请一两位同学相互补充,找到统计图中发生变化的项目。

小结:对比两幅扇形统计图,同学们强调最多的是有许多项目发

生了变化。有没有没发生变化的量呢?(课件重点强调:土地总面积没

发生改变)也就是两个圆所代表的都是靠山村的土地总面积。

教师引导:结合我们的发现思考:森林面积的增加与荒山面积的

减少会给这个村庄带来怎样的变化?如果你是村委会的领导面对2006

年底的统计图你又会作哪些思考?

(3)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教师: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答,教师巡视找出典型的问题并进行解析。

2.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扇形统计图)你又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活动

第11页共18页

教师:刚才我们分析的两个扇形统计图的圆都代表相同的含义—

—土地总面积,(课件点出“课堂活动”第2题——改变题目增加两

个参数——美国、俄罗斯的面积和人口)现在呢?

教师:仔细观察这些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教师引导:重点分析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

教师:面对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局面,你会做哪些思考?

四、练习应用,促进发展

1.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出示题中的两幅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对比。

(1)从两幅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算一算:从1996年到2006年,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绿化

用地分别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平方千米?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抽几个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评议。

(3)议一议:你对这种变化有什么看法?

2.完成练习十五第4,5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教案5

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

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

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第12页共18页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

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

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

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

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意义正好相反)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

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

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

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第13页共18页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

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

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

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在温度计上

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氏度。(教师结合课

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氏度呢?与南京的

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

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氏度)你

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4℃”和“—4℃”的意义相同吗?有什么不同?(不一

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氏度,我们可以记作+4℃,

读作正四摄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

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

+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

+4℃。(板书)

第14页共18页

负号能不能省略不写?为什么?

②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氏度。我们可以用-4℃来

表示零下4摄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

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

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

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

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

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温度记录

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线,零

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

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

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

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

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

第15页共18页

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

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

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

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

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

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

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

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

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