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检测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检测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检测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检测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检测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检测题一、单选题1.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依然以自然资源、农业产品等初级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工业部门的技术和装备依靠初级产品出口取得的外汇收入购买,因此,国际收支的波动对发展中国家影响较大。改变这一状况的关键在于(

)A.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发挥联合国的协调作用C.加快推动全球化进程 D.发展中国家建立联合体2.1961年由美国、联邦德国和美洲开发银行三方出资,旨在帮助修复玻利维亚矿业公司,以提高该国锡出口利润的“三角计划”开启,导致玻利维亚国内动荡,美国还以各种借口暗中帮助镇压各种暴动和起义。这反映了(

)A.拉美受到大棒政策影响 B.冷战思维下的国际冲突C.欧洲殖民统治已经瓦解 D.经济援助成为争霸手段3.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期间,亚洲四个经济体——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是(

)A.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型产业 B.抓住西方发达国家人才对外输出的机会C.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D.结合发达国家需要,不断调整发展战略4.某同学拟写作小论文“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以下史事,他可以选用的有(

)①奥匈帝国解体

②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③中国收复台湾

④阿尔及利亚独立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5.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

)A.东亚文明从根本上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B.儒家学说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C.西方发展模式须借鉴儒家思想 D.东亚的发展是东西文明结合的产物6.美国的《新闻周刊》曾生动地描述了“新殖民者”的形象,他们手拿的是计算器而不是枪支,他们穿的是上班的服装而不是战斗服装,他们宣传的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福音而不是传教的福音。“殖民者”形象的转变是由于(

)A.旧国际秩序的长期存在 B.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C.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欧美国家实力普遍衰落7.20世纪70-90年代初,东南亚一些国家大力加强对各类农业初级产品的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实现了产业的升级;埃及则努力发展运河、劳务输出和旅游业等服务行业,增加外汇收入,取得了一定成效。上述国家其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经验是(

)A.调整产业结构 B.积极引进外资 C.发展外向型经济 D.加强政府干预8.1947年,蒙巴顿到达印度后向英国政府建议,将向印度移交政权的时间由1948年提前到1947年。其助手在日记中写道:“假如你处在一个不受欢迎的地位,而又得不到压服那些不欢迎你的人的力量或意志,那么最好的方法是离开。”这说明(

)A.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B.英国是主动放弃印度C.英国的殖民力量仍然强大 D.世界殖民体系已崩溃9.1960年,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时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下列项中,不能验证这一说法的史实(

)A.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 B.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C.埃塞俄比亚恢复了国家的独立 D.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10.1956年7月,埃及领导人纳赛尔宣布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法联合以色列于10月29日向埃及发动军事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就此爆发。美苏两国罕见的意见一致,对三国施加压力。在美苏的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在11月6日宣布停火。这一事件(

)A.客观上加速西欧一体化进程 B.表明美苏由对抗走向合作C.推动埃及摆脱英法殖民统治 D.说明欧美的联盟走向分裂11.据世界银行统计显示,1982年以来,拉美国家相继出现债务危机;1987年17个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占世界的41%,其中12个国家是南美国家;1991-1998年,拉美地区外债总数由4524亿美元增加到6978亿美元。这反映了当今(

)A.殖民体系制约了第三世界发展 B.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加大C.经济全球化导致国家利益失衡 D.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12.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作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既注意发扬宽容、和谐、勤俭的精神,又大力提倡重科技、重管理、重效率的作风。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二战后的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

)A.率先建立起集约型劳作方式B.否定了本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C.消除了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D.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13.1903年,美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水久使用、占领和控制"巴拿马运河的权利。1977年,美国和巴拿马签订了新《巴拿马运河条约》,废除1903年的《美巴条约》,美国将把运河区领土的大部分归还给巴拿马。关于新《巴拿马运河条约》签订的原因,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冷战背景下,美国加强与苏联对第三世界争夺B.越战造成道德危机,美国外交亟须道德制高点C.世界殖民体系已瓦解,民族自决原则得以实现D.拉美国家要求摆脱对美依附地位运动不断高涨14.1950年时,世界上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有78个,其中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只有31个。1975年,世界上共有183个大城市,其中位于发展中国家的有95个。1985年,仅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数量就达到了276个。这反映了(

)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 B.发展中国家克服了发展的障碍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慢 D.发达国家放弃了殖民侵略活动15.据统计,1960——1976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六百多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B.民族独立运动取得重大成果C.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D.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瓦解16.1964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构思和实施了普及特惠税制度,根据这一制度,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等商品在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时,可以享受免税或者降低关税。这得益于(

)A.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壮大C.联合国职能的转变 D.战后世界贸易体系的构建17.20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限于少数国家;到六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入到国有化运动的行列中来。据统计,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这一浪潮(

)A.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B.推动了民族独立和社会变革进程C.迥异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8.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苏联为拉拢第三世界国家,往往会对其中一些国家给予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美、苏关系趋于缓和,两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均大为减少,甚至联手反对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的提案。这一变化反映了(

)A.第三世界的发展受制于大国关系 B.美苏合作加剧世界紧张局势C.冷战局势决定第三世界国家地位 D.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加强19.下表是1951-1970年部分东欧国家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由表推知,这一时期表中东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1951-1955年1956-1960年1961-1965年1966-1970年保加利亚11.29.66.78.8匈牙利5.76.04.16.7民主德国13.17.13.45.3波兰8.68.63.46.4罗马尼亚13.36.69.27.5(资料来源:经济合作互助会统计年鉴)A.借鉴苏联模式 B.实现民族独立C.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D.重视产业协调发展20.20世纪60年代初,独立后的几内亚第一任总统塞古·杜尔说:“如果有人认为取得独立就万事大吉,可以不必再作努力,那他就是没睁开眼睛看看现实状况,就是同历史的进程背道而驰。”由此可知,塞古·杜尔强调在非洲(

)A.应警惕帝国主义武力干预 B.去殖民化的斗争任重道远C.争取国家独立是首要任务 D.应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82年4月,阿根廷加尔铁里军政府出兵占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阿马岛战争爆发,与英阿两方关系密切的美国最初采取中立调停的姿态。当美国要求阿军政府协助在西半球打击苏、古势力,受到阿根廷拒绝后,美国立即宣布放弃“中立”,声称全力支持英国。美国的支持对英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英美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有一定相似性,更重要的是美国需要英国这一坚定盟友为其摇旗呐喊,英国也需要借助美国的庇护支撑大国门户。他是美国的重要支持者,一个忠实的盟国,一个不可或缺的军事基地和极为重要情报活动中的一个亲密伙伴。——摘编自彭俊《从马岛战争看英美特殊关系的特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岛战争中美国支持英国的原因和实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支持英国所产生的影响。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迦玛尔·阿卜杜尔·纳赛尔(1918—1970)是埃及前总统,领袖人物。纳赛尔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他对埃及的殖民地地位怀着强烈的屈辱感,从青年时代起便献身于资产阶级革命。1952年7月21日纳赛示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废黜法鲁克国王。1953年6月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1954年纳赛尔出任总统兼总理,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纳赛尔在执政期间(1954—1978年)取得了一定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他颁布宪法,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抗击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发动的侵埃战争,接受苏联援建阿斯旺高坝;使妇女享有更多权利;培育埃及新人以替代西方人员。他和铁托、尼赫鲁一起提倡不结盟,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1956年埃及与新中国建交。1970年9月28日病卒。——摘编自余建华《埃及民族英雄纳赛尔》(1)根据材料,概括纳赛尔对埃及的主要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活动的国际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纳赛尔革命活动中所体现的精神。23.新加坡的历史是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求独立、谋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着英国的殖民活动进入新阶段向马来半岛殖民扩张。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控制着欧洲与中国之间的最短航线。成立于1600年的特权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也推动了英国向这一地区扩张。1818年底,东印度公司派遣它的得力干将莱佛士前往马六甲海峡东面进行殖民探索。1819年,莱佛士登陆新加坡,1824年,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整理自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新加坡史》材料二

19世纪的辉煌过后,大英帝国逐渐衰落,新加坡当地的政治力量在战后逐渐发展壮大,它们要求自治和独立的倾向日益加强,全球范围内的民族独立浪潮也在冲击着英国的地位,使得英国的殖民统治更是雪上加霜。1959年,新加坡在英联邦范围内实行自治,1963年,成为马来西亚联邦内的一个州,1965年8月,退出马来西亚联邦,建立了独立的新加坡共和国。独立后的新加坡是一个具有明显移民特征的城市国家,多元文化和谐共处,为新加坡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整理自刘颖《新加坡独立问题研究》材料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受到世界瞩目,有“亚洲四小龙”的美誉。新加坡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而成,但儒家文化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新加坡将西方文化的精华和儒家文化的精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遇。-整理自朱婷婷等《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殖民新加坡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加坡独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加坡“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表现。(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西方文化的精华”和“儒家文化的精华”的具体内涵。24.【说一说】近代以来亚非拉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命运。它们中间曾绝大多数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推翻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及其本国代理人的反动统治是他们共同的历史使命。所以,就其性质而言,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都属于民族民主革命的范畴,这是他们的共性和统一性。但另一方面,由于亚非拉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社会情况十分复杂,这就决定了亚非拉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多样性。划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类型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其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多样性,有助于我们总结亚非拉各国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摘编自黄若迟《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类型(上)》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进行分类,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标准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参考答案1.A【详解】据题意可知,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主要以自然资源、农业产品等初级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处于不利地位。再根据“国际收支的波动对发展中国家影响较大”可知,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尤其大,所以要改变这种不利地位就应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A项正确;联合国的协调并不一定能够改变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地位,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在国家贸易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是因为受到发达国家的压榨和剥削,加快全球化进程并不一定能够改变这一局面,反而有可能加剧这一局面,排除C项;发展中国家建立联合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变这种局面,但并不是关键,排除D项。故选A项。2.D【详解】根据材料,1961年美国、联邦德国、美洲开发银行对玻利维亚出资修复其矿业公司,但导致其国内动荡,并以此干涉该国内政,这是以经济手段争霸的体现,D项正确;大棒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是在20世纪初,排除A项;美国、联邦德国与玻利维亚之间的关系与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对峙不同,排除B项;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排除C项。故选D项。3.C【详解】根据材料“亚洲四个经济体——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可知,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期间,“亚洲四小龙”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C项正确;“亚洲四小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而非科技创新型产业,排除A项;“亚洲四小龙”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调整的机会,而非人才对外输出,排除B项;“亚洲四小龙”不是结合发达国家需要调整战略,排除D项。故选C项。4.D【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本题要求选择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有关的选项。依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可知,1945年中国收复台湾,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③④正确,D项正确;奥匈帝国解体是一战的影响,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于18世纪,与二战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5.D【详解】题干强调了东亚各国的文化一方面受到了西欧和美国的影响,同时又和中国的儒家文化血肉相连,表明东亚的发展是东西文明结合的产物,D项正确;材料表明东亚文明的发展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但不能没有体现从根本上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这夸大了儒家文化在东亚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到儒家文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关系,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到西方发展模式对儒家文化的借鉴,排除C项。故选D项。6.C【详解】根据材料殖民者的形象由“枪支”、“战斗服装”、“传教的福音”,转变为“计算器”、“上班的服装”、“自由市场经济的福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殖民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强国对非西方国家实施的一种侵略政策和手段。在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赤裸裸的暴力和强权已经被国际社会所唾弃,西方发达国家被迫改变了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旧方式,而采取更隐蔽的、间接的殖民侵略手段。它们充分利用其经济优势,对非西方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必要时也使用军事手段),把已取得政治独立的国家置于它们的控制之下,以使这些国家继续充当其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最大限度地榨取财富。国家政权和跨国公司是新殖民主义侵略渗透的两大支柱,所以造成“殖民者”形象转变是由于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C项正确;二战后的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全部获得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所以旧国际秩序在二战后已经瓦解,并未长期存在,排除A项;新殖民主义侵略政策的推行,并不是两极格局形成与瓦解的原因,排除B项;二战后,西欧国家实力普遍衰落,而美国实力增强,排除D项。故选C项。7.A【详解】由材料“东南亚一些国家……实现了产业的升级”“埃及则努力发展……服务行业,增加外汇收入”可知,上述国家的经济政策的共同点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到了调整产业结构,没有涉及引进外资的信息,排除B项;根据材料“埃及则努力发展运河、劳务输出和旅游业等服务行业,增加外汇收入”并结合所学可知,埃及不是外向型经济,“发展外向型经济”并非材料中新兴国家发展的共同经验,排除C项;材料中“东南亚一些国家大力加强”“埃及则努力”,虽然有“国家”二字,但是材料中的“国家”可以泛指这些国家的政府或者企业,并不能一定得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加强了干预,排除D项。故选A项。8.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印度)。根据材料“假如你处在一个不受欢迎的地位,而又得不到压服那些不欢迎你的人的力量或意志,那么最好的方法是离开。”可知,印度民族独立已成为不可阻挡趋势,因此蒙巴顿将移交政权的时间提前,说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A项正确;英国只能说的不得不放弃印度,但不是主动放弃的,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英国的殖民力量,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终止于20世纪后期亚非拉国家的独立,排除D项。故选A项。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年。结合所学知识,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正确;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反映了阿尔及利亚民族意识的增长,排除A项;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体现了埃及民族意识的增长,排除B项;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反映了非洲国家民族意识的增长,排除D项。故选C项。10.A【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让当时的欧洲各国意识到,一方面,由于能源通道不再受欧洲控制,欧洲各国合作发展原子能解决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欧洲解决能源问题的必要途径。另一方面,二战后国力衰弱的欧洲各国,只有联合才能使欧洲拥有足以对抗美苏的威胁的能力,A项正确;美苏两国仅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上达成一致,但不能说明美苏由对抗走向合作,排除B项;1952年,埃及通过兵变的形式,彻底摆脱了英国殖民者的控制,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这一事件并不会导致欧美的联盟走向分裂,欧美仍属于资本主义阵营,排除D项。故选A项。11.B【详解】据题干材料可知,当前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债务危机,拉美国家债务负担加重,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加大,B项正确;19世纪初期拉美大部分国家已摆脱了列强的殖民统治,排除A项;拉美国家债务负担加重体现的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既与发展中国家遭受殖民侵略,工业化和科技发展起步晚有关,也与当下不平等经济秩序有关,而非完全因为经济全球化导致,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发达国家情况,不能得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排除D项。故选B项。12.D【详解】根据材料“既注意发扬宽容、和谐、勤俭的精神,又大力提倡重科技、重管理、重效率的作风”分析可知,宽容和谐、勤俭等是儒家文化的精华,而重科技、重管理、重效率是西方工业文明的精华,因此东亚新兴工业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D项正确;“率先”用词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新加坡、韩国等国都有类似的儒家文化背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并没有否定本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并没有涉及到殖民主义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3.C【详解】材料中新《巴拿马运河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77年,这一年世界殖民体系逐渐走向瓦解,但尚未完全瓦解,且巴拿马只是拿回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民族自决原则并没有完全实现,因此C项表达错误,符合题意;新条约是美国与巴拿马妥协与博弈的结果,部分归还运河领土有利于缓和美国与巴拿马之间的矛盾,避免巴拿马投入苏联怀抱,因此A项表达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70年代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出现道德危机,冲击了美国民主自由制度的优越感,亟须找到新的道德制高点赢得国民和国际的信任,因此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二战结束后,拉美国家要求摆脱美国依附地位运动不断高涨,新条约签订与巴拿马人民抗争密切相关,D项表达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4.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1950年到1985年,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数量不断增长,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A项正确;发展中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很多问题,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数量不断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不能体现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慢,排除C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而且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5.B【详解】根据材料“1960——1976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六百多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可知,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的高潮,非洲诸国也为国家独立而斗争,1960——1976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六百多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世界殖民体系瓦解,说明民族独立运动取得重大成果,B项正确;在1960——1976年,国际政治格局仍是以美苏为代表的两极格局,排除A项;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与非洲独立运动关系不大,排除C项;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发展,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处于开始瓦解状态,新秩序尚未形成,这与非洲各国的独立直接联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16.B【详解】据材料可知在1964年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通过的普及特惠税制度规定“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等商品在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时,可以享受免税或者降低关税”,联合国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关税制度,最根本的原因是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壮大,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维护自身权利,B项正确;1961年不结盟运动是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其早于题干时间,排除A项;联合国通过一项关于税收的制度,这属于联合国的正常职权,不能体现联合国职能的转变,排除C项;战后世界贸易体系的构建是通过关贸总协定构建的,排除D项。故选B项。17.B【详解】根据材料“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及所学可知,当时拉美国家的外资企业控制着拉美国家的经济命脉,没收外资企业有利于减少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从而推动拉美地区民族独立和社会变革进程,B项正确;“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表述正确,但不是最主要的影响,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国有化运动,排除C项;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排除D项。故选B项。18.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为拉拢第三世界国家,会给予一些国家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但美苏关系缓和后,两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均大为减少,甚至联手反对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的提案,可以看出美苏两国关系的变化影响到第三世界国家,这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发展受制于大国关系,A项正确;材料“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美、苏关系趋于缓和”并不意味着合作,“两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均大为减少,甚至联手反对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的提案。”也不能得出加剧世界紧张局势,排除B项;决定国家地位的是综合国力,排除C项;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加强指的是在国际关系中出现多个力量中心,材料中反映的是两极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19.A【详解】据表可知,1951-1970年部分东欧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各国采用苏联模式密切相关,A项正确;实现民族独立只是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前提,不是这一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虽然有少数东欧国家实行经济改革,但是没有对外开放,坚持改革开放政策这种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部分东欧国家在战后采取苏联模式,都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产业结构不合理,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20.B【详解】根据材料“如果有人认为取得独立就万事大吉,可以不必再作努力,那他就是没睁开眼睛看看现实状况,就是同历史的进程背道而驰”,可知,实现民族独立是第一步,独立之后还有更加艰巨的任务需要完成,B项正确;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渗透不一定是通过武力干预,排除A项;实现国家独立后,各国的首要任务是发展民族经济,排除C项;材料强调几内亚独立后如何摆脱殖民主义的影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1.(1)原因:阿根廷拒绝美国共同打击苏、古的要求,美国放弃中立;两国有相似的文化传统;美英两国在国家利益上互有需要;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实质:牺牲它国利益、维护本国利益的霸权主义行为。(2)影响:为英国取得英阿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沉重打击了阿根廷军政府;巩固了英美两国传统的盟友关系;有利于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保持英国对欧洲的影响力;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当美国要求阿军政府协助在西半球打击苏、古势力,受到阿根廷拒绝后,美国立即宣布放弃“中立”,声称全力支持英国”可知,阿根廷拒绝美国共同打击苏、古的要求,美国放弃中立;根据材料“英美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有一定相似性,更重要的是美国需要英国这一坚定盟友为其摇旗呐喊”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两国有相似的文化传统;美英两国在国家利益上互有需要;结合所学可知,马岛战争中美国支持英国还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相关;实质:结合所学可知,影响外交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因此,我们不难认识到马岛战争中美国支持英国的实质是牺牲它国利益、维护本国利益的霸权主义行为。(2)影响:根据材料“美国的支持对英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知,美国支持英国为英国取得英阿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支持英国沉重打击了阿根廷军政府;巩固了英美两国传统的盟友关系;有利于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保持英国对欧洲的影响力;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22.(1)贡献:献身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国;积极推行改革,发展经济;反对外来干涉,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苏冷战;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和世界殖民体系瓦解。(2)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不畏强权,捍卫和平;追求平等与自由;敢于斗争,勇于担当等。【详解】(1)贡献:根据材料“从青年时代起便献身于资产阶级革命”“1953年6月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可知,献身革命,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国;根据材料“纳赛尔在执政期间(1954—1978年)取得了一定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可知,积极推行改革,发展经济;根据材料“抗击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发动的侵埃战争”可知,反对外来干涉,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根据材料“他和铁托、尼赫鲁一起提倡不结盟,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可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苏冷战及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和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等角度进行分析。(2)精神:结合上述分析的贡献和所学知识可知,如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不畏强权,捍卫和平;追求平等与自由;敢于斗争,勇于担当。23.(1)原因: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新加坡优越的地理位置;东印度公司的推动。(2)原因:英国自身的衰落;新加坡当地政治力量发展壮大;全球范围民族独立浪潮的推动。表现:人口构成包括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本地的马来族、印度裔移民;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各类宗教建筑形式各异;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3)“西方文化的精华”: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儒家文化的精华”: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详解】(1)原因:根据“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着英国的殖民活动进入新阶段向马来半岛殖民扩张。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控制着欧洲与中国之间的最短航线”得出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新加坡优越的地理位置;根据“成立于1600年的特权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也推动了英国向这一地区扩张”得出是东印度公司的推动。(2)原因:根据“19世纪的辉煌过后,大英帝国逐渐衰落,新加坡当地的政治力量在战后逐渐发展壮大,它们要求自治和独立的倾向日益加强,全球范围内的民族独立浪潮也在冲击着英国的地位,使得英国的殖民统治更是雪上加霜”得出是英国自身的衰落;新加坡当地政治力量发展壮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