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冀教版习题四十七_第1页
2019年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冀教版习题四十七_第2页
2019年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冀教版习题四十七_第3页
2019年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冀教版习题四十七_第4页
2019年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冀教版习题四十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精选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冀教版习题精选四十七

第1题【单选题】

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有()

①前提都是维护现有制度

②都是成功的探索,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

③都未改变社会性质

④都为本国和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①②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

【答案】:

D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目的都是维护现有制度,所以没有改变社会

性质。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是成功的探索,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并且都为本国和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对比掌提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特

点一

第2题【单选题】

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在①⑵两处应分别填入,

战时共产斯大林

主义政策模式形成

苏维埃政权苏联硝立

渡过球关社会主义制度

A、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解体

B、①以工代赈②苏联解体

C、①农业集体化②苏联解体

D、①1936年新宪法②苏联解体

【答案】:

A

【解析】:

【分忻】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经济发展的认识,考查题目的结构示意图,时间是1921年-1925年,苏俄面临着国内的政治和经

济危机,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因此①处填写新经济政策,后来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暴露出来,苏联进

行了改革,到2旭纪末,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用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因此,②处

填苏联解体,本题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S济体制对苏联社会

的影响很大,它造丽联农重轻比例严重失调,严重影响了苏联人民的生产生活,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社会

主义运动遭到巨大挫折,这给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教训,所以我国的改革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取

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

>第3题【单选题】

《全球通史》记载:“我在西雅图看到许多妇女在超市的弃货堆里找寻剩余的食物......我在纽约和芝加

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有()

①增加农业产量

②兴办公共工程

③进行社会救济

④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②③

D

【答案】:

D

【解析】:

【分析】通过阅读题意可知经济大危机导致人民生活陷入极端的贫困,为了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罗斯福忌统着手建立社会保

障体系,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和社会救济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所以②③是罗斯福解决人民生活问题的措施,①©不符

合对人民救济采取的措施.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提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以及新政的特点.

>第4题【单选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

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材料中的“创造”在历史上被称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B

【解析】:

【分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由此可知国家计划参与经济生产.结合课本

所学,1928——1937年斯大林制定了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但是导致国展济比例失调,导致

苏联最终的衰落.B符合题意;根据关键词•1对于苏联而言”,1922年苏联成立.191眸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不合题

意;实行农业集体化不是计划制定,C不合题意;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正确的,但是斯大林模式测重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

失调,影响未来几十年的兴衰,D不合题怠.由此分析可知,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学。仔细分析题或靛㈱司.学林脸的内容和影响.

>第5题【单选题】

1932年2月,一美国人在国会委员会上陈述他近三个月的见闻:数以千计的羊羔被牧羊人杀了,因

为羊在市场上卖的钱还不够支付运输它们的费用。一箱苹果200个卖40到50美分。与此同时,数以百万

计的孩子却因父母的贫穷今年冬天吃不到一个苹果。他的见闻反映了当时美国的何种现象?()

A、生产相对过剩

B、人民流离失所

C、物价普遍上涨

D、物资供应不足

【答案】:

A

【解析】:

【分忻】依据题意羊羔卖不出去,苹果很便宜卖不出去.俗语是‘物以稀为贵",说明这一时期商品生产的过多.结合课本所

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产政府状态.垄断资产阶级盲目扩大生产,大量产品生产.由于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相应

的提高,产品销售不出去,引起产品积压.工A失业,工厂倒闭,引发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资本家为了促进商品流

通,销毁了大量商品.由此可知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生产相对于人民购买力过剩,A符合题怠;BCD材料中不能体现.由以上

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拿侬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第6题【单选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都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掀起过巨大的浪花。“浪花"的主要不同主要

表现在()

A、建立的社会制度

B、革命进行的方式

C、人民群众的参与

D、旧统治的结束

【答案】:

A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掀起过巨大的浪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

封建专制制度,确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性质的制度;俄国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I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因此

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异同点,需要比较两次革命的相关史实,难度适中.

>第7题【单选题】

1929年发生的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首先发生于()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答案】:

B

【解析】:

【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929年,由于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垄断资产阶级革命盲目扩大生产导致大量商品积压,工A失1k,工

厂倒闭.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终于在美国爆发,B符合题意;

经济危机爆发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英国、法国、日本都发生了经济危机,但是不是最早发生的.ACD不合题

意.由以上分析,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基本史实,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第8题【单选题】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苏联成立

②协调美日矛盾的华盛顿会议召开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④十月革命爆发

A、④③①②

B、④①③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答案】:

D

【解析】: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①^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②协调美日矛盾的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21年;③第一次

世界大束的时间是191阵;④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是1917年.所以正确的封陟」顺序是④©@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本题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第9题【单选题】

赫鲁晓夫说:"一些部长坐镇在莫斯科,而他们的下属企业却远在萨哈林岛,要从莫斯科来管理这些

企业是很困难的.”为此,苏联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大力推广玉米种植

B、重点发展重工业

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扩大企业自主管理权

【答案】:

D

【解析】:

【分析】1953年,赫鲁晓夫主要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改革.在经济上,他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推行一系列

发展农业的措施,同时,对工业也施行改革.在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没有从根本

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济体制.针对题干材料“一些部长坐镇在莫斯科,而他们的下属企业却远在萨哈林岛,要从莫斯科来

管理这些企业是很困难的.”,赫鲁晓夫实行的改革是扩大企业自主管理权.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社会相坳识的美.结合所糊中的邮”一峻长,而

他们的下属企业却远在萨哈林岛"可知,赫鲁晓夫实行的改革匙T大企业自主管理权.

>第10题【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三个"R",即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A、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B、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C、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

D、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答案】:

C

【解析】: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特点的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罗斯福新政四项内容,第一项,国家举办公

共工程,减少失业人数,属于救济的范畴.其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美国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开始对

□k进行调整.对工业的调整既是复兴,也是改革.所以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这是新政的特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以及新政的特点.

>第11题【单选题】

下图是苏俄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实施了(

苏俄(联)粮食产珏变化曲线

A、农奴制改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答案】:

C

【解析】:

【分析】依据题干所给时间“1921—192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的时间是1861年,不符合题意;B项的时间是俄国十

月革命后,苏俄在1918~192眸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怠: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

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

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大提高,C项符合题怠;D项是1925

年之后的事,是在193网的苏联新宪法的颁布形成的,不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经济政策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区S1L

>第12题【单选题】

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国记者发回电文说:“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昨已起事,夺国

库,占车站…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命党掌握。"材料中的"城"指的是()

A、彼得格勒

B、莫斯科

C、纽约

D、斯莫尔尼宫

【答案】:

A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17年11月8日"地点是俄国,结合所学姿势可知,该事件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也叫做彼得格

勒起义,起义的地点在彼得格勒.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十月革命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拿握十月革命的发生的时间、过程和意义.

>第13题【判断题】

史实与推论:判断正误。

史实: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一一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他们,

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推论:新经济政策通过有限地发展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说明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经济模式可以相

互借鉴,互相交融。

A、正确

B、错误

正确

史实:罗斯福称"产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有深远意义的立法。”美国的工业产值

1935年比1933年几乎翻了一番。

推论:罗斯福新政创造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彻底避免了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A、正确

B、错误

史实:美国实行"新政"期间,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

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推论:此举的目的是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相对过剩。

A、正确

B、错误

正确

史实:丘吉尔在1941年6月22日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英国的灾难,

我们要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

推论:当英国、苏联面临着共同的敌人时;英国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调整政策。

A、正确

B、错误

正确

史实:一位德国军事历史学家说:“敌军在火炮的数量上占强大的优势,发射了数百万发炮弹,敌机

机群完全控制了天空,当代不可战胜的大象一一坦克的出现,这一切,使作为德军核心力量的步兵受到极

大的震动。”

推论:科技用于战争,使战争变得更为残酷。

A、正确

B、错误

正确

史实:雅尔塔协议同意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三个条件:维持外蒙古的现

状;苏联恢复1904年日俄战争前俄国的权益,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推论:雅尔塔会议维护了中国的既得利益,有利于迅速打败日本法西斯。

A、正确

B、错误

正确

【答案】:

【解析】:

【分析】(1)依据课本所学,1921年苏俄在列宁的领导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高品经济.所以

出现了商业、〃经齐、小企业、资本主义,故(1)的史实是新经济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利用

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耍走向社会主义.说明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经济模式可以相互借鉴,互相交融.故(1)是正确

的.

(2)依据史实中“产业复兴法”,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史实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中,谢施是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调

黎丁业;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力解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但是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

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故(2)的推论错误的;

(3)依据课本所学,美国实行"新政"期间,通过一项法令.中,。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工

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目的是防止盲

目竞争引起生产相对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整.故(3)的史实和推论表述正确.

(4)依据课本所学,慕尼黑会议是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的侵略,想祸水东引对付苏联.1940年10月,德国空袭英

国,英国开始抗战;材料三的史实中1941年6月,苏联战争爆发后,"要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表明英国要援

助俄国.由此可知英国、苏联面临着共同的敌人时,英国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调整政策.故(4)的史实和推论表述正确.

(5)依据史实“敌机机群完全控制了天空",••坦克的出现",这些是用于战争的新的科技成果.结合课本所学,这些新式武

器的出现了,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可以得出科技用于战争,使战争变得更为残酷的结论.(5)的表述是正确的.

(6)依据史实中“维持外募古的现状;苏联饮宴1904年日俄战争前俄国的权益,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结合课本所学,推

尔塔会议期间,美国背着中国同意: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i够条件,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

害.故推论是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仔细亩题,判断史实与推论的是否正确.

>第14题【问答题】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和地位?

【答案】: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工业化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1937年,苏

联工业总产值跃居跋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馆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永恒的历史主题,是现代人类面临的最大课题,20世纪上半期的时代主题是“战争

与革命“;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未以来,时代主题逐渐演变为"和平与发展”。今天的世界是一

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及盟国应承

担战争罪责”它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条约。一一高中人教版《20世纪战争与和平》二战期

间,纳粹德国在波兰建立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共有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

解放了该集中营。一1996年,德国也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告诫人们要永远记住

这段惨痛的历史。材料二: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

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

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一《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随着东欧剧

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

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

平。一一人教版九年级下近5年全世界贫困人口从10亿增加到13亿.......在发展中国家,有近1/3的

人处于赤贫状态。如果发达国家不改变目前的政策,世界贫困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20亿。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和约》对欧洲国际秩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维

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用意何在?

暂时维持了战后欧洲秩序的和平稳定,但也埋藏了可怕的矛盾,战争一触即发.

警醒后人勿忘历史,警惕法西斯主义复活.

材料二"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是什么?列举事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探索;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攻克柏林.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材料三反映的主题是什么?人类应该怎样有效地解决这

些问题?

经济多极化;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等.和平谈判,避免战争.

【答案】:无

【解析】:

【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凡尔赛和约》的正确评价.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二战后,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签订的

《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但它没有从根本肖除帝国主义国家

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奥腌辛集中营代表着德国法西斯,我们纪念它,是为了记住教训.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及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重要贡献的的识记.从材料二中:1917年11月7日,震

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可以看出20世纪的这场革命指十月革命,而十月革命最大的成就就是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和斯大林又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二十年间,一个苣夯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苏联红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苏联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做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准确识记及对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性质的认识.依据学过

的已知,两极格局,世界联力,唳格局的多极世界朝•呈现多极冷4gsM

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

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等就是典型事例.为了避免战争,人类应和平相处.

【点评】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

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人数新

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科索沃战争

>第16题【材料分析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世界历史风云突变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以前的几年是充满希望的几年,欧洲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

端。相反,1929年以后的几年充满了忧虑和失望,危机一个接一个,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

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大国崛起》

材料三: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

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

性疗法。

一一(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四: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希特勒按照准备已久的侵略计划("白色方案"),向波兰发

动突然袭击。......英法两国政府向德国提出停止军事行动的照会遭到拒绝......于9月3日先后对德宣战

一一吴于度、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材料一中欧洲通过建立什么新秩序"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充满了忧虑和失

望”主要是因为哪一事件的打击?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票;经济大危机或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材料二认为"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是如何安排的?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

国家计划;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材料三认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美国的"试验性疗法"其中心措施是什么?罗斯福新政和斯大林

模式对二战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侬国&本亚社领;对Zblk的调整;为二战的蝴霞了物质基础.

材料四反映的事件标志着哪一场战争的全面爆发?这场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支持.

结合材料和所学,说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资本钗世界爆统济砌;资本或制度不腼整;法西斯势力猖獗;爆发了世界口5£^.

【答案】:

【解析】:

【分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束后,为调和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帝国

主义国家之间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确立

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构成战后资本主义国而秩序,使资本主义20年代进入相对

稳定时期。但并没有消除各大国间矛盾,相反埋下更大的冲突的种子。第二问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192昨以后的几年充满了

忧虑和失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摆建济危机各国

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曰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2)第一问依据称国二所给信息“在刃外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7可知,"在月阶时代,所有

的生产、运输、销售"都是国家计划翊F的.第二问畸所学知识可知,193阵苏蝴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

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特点)的形成.

(3)第一问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但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可知,材料三认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设法

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苜时疾病.但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使美国避

免新的危机。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试验性疗法”是指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4k的调整,制定了

《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第三问,依据所学知识可在,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度过了危机,经济开始好转,斯

大林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两者都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4)第一问依据材料四所给信息“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希特勒按照准备已久的侵略计划(“白色方案”),向波兰发动

突然袭击英法两国政府向德国提出停止军事行动的照会遭到拒绝……于9月3日先后对德宣战"可知,这是德国法西斯突袭

波兰,标看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美中苏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

宣言》.内容: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曲8和。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

志,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依据以上材料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呈现出如下特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通过制定两个五年计

划,经济发展迅速;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为了挽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不断调整,美国实施了罗

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法西斯势力猖獗;1939年9月f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等。

【点评】本题存了三十年母响国际台的件,中。学生要在20世H三十年代的事件:华

盛顿会议、经济大危机及其影响、罗斯福新政等。

>第17题【材料分析题】

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永恒的历史主题,是现代人类面临的最大课题,20世纪上半期的时代主题是〃战争

与革命〃;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未以来,时代主题逐渐演变为〃和平与发展〃。今天的世界是一

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及盟国应承

担战争罪责”它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条约。一一高中人教版《20世纪战争与和平》二战期

间,纳粹德国在波兰建立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共有110万人在这里被杀害。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

解放了该集中营。1996年,德国也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告诫人们要永远记住

这段惨痛的历史。材料二: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

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

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一《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随着东欧剧

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

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

平。一一人教版九年级下近5年全世界贫困人口从10亿增加到13亿,在发展中国家,有近1/3的

人处于赤贫状态。如果发达国家不改变目前的政策,世界贫困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20亿。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和约》对欧洲国际秩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维

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用意何在?

暂时维持了战后欧洲秩序的和平稳定,但也场箴了可怕的矛盾,战争一触即发.

警醒后人勿忘历史,警惕法西斯主义复活.

材料二"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是什么?列举事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探索;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1」、攻克柏林.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材料三反映的主题是什么?人类应该怎样有效地解决这

些问题?

经济多极化;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等.和平谈判,避免战争.

【答案】:无

【解析】:

【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凡尔赛和约》的正确评价.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二战后,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签订的

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但它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

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奥斯维辛集中营代表着德国法西斯,我们纪念它,是为了记住教训.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及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重要贡献的的识记.从材料二中:“1917年11月7日,京

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可以看出20世纪的这场革命指十月革命,而十月革命最大的成就就是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和斯大林又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二十年间,一个苴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在第二;欠

世界大战中,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苏联红军攻克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苏联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做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准确识记及对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性质的认识.依据学过

的知识已知,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变化,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决定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呈现多极化趋势.冷熠束

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

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等就是典型事例.为了避免战争,人类应和平相处.

【点评】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

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人教新

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科索沃战争

>第18题【材料分析题】

美国的崛起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奇迹,其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独立与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一一图说天下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一份法令。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

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法令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

了。“

一一摘自马丁"路德"金1963年8月演说

材料三:“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

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和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

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一一富兰克林•罗斯福

材料一所述的"美利坚与母邦兵戎相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母邦"是指哪个国家?

美国独立战争;英国.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伟大的美国人"为美国的崛起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

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什么?据材料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

的。

罗斯福新政;挽救(稳定)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纵观美国崛起的历史,你认为大国崛起应具备哪些条件?

国家独立、国家统一,制度创新、国家干隧济.发展科技与教育.

【答案】:

【解析】:

【分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利坚与母邦兵戎相见”的历史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母邦”是指英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伟大的美国人”为美国的崛起做出的重要贡献是林肯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

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奠定基础.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罗斯福新政;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

的摆脱经济危机,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等.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国喊起应具备的条件有:国家独立、国家统一、制度创新、国家干婕济、发展科技与教育等.

[点评]本题从纵向考查美国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适中,适合初三复习使用.

>第19题【材料分析题】

用历史启迪甩维.计历中照亮未来,电国人研究《大国法则》,探寻发展之道。data-

TheRulesFor

Gr<*atNations

filtered="filtered">'data-filtered="filtered">【思想解放】data-filtered="filtered">

新的思想观念往往产生于社会发展之先并引导社会转型;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

力量。data-filtered="filtered">【制度创新】data-filtered="filtered">国与国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国

家制度的竞争,政治制度上的改革或者创新对于国家的兴盛有着重要作用。data-filtered="filtered">【民

主法制】data-filtered="filtered">民主、自由、平等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

果。data-filtered="filtered">【领袖引航】data-filtered="Kltered">每当一位杰出领袖的政治生涯开始或

结束时,人们的生活往往就SS了变件.历中的讲程也可能会随^•牛帝依,data-filtered="filtered">data-

图1图2

filtered="filtered"〉data-filtered=Mfiltered">

【历史启示】data-filtered="filtered">世界大国的版图变化没有结束也不可能结束,但世界大国的价值是

恒久永存的。

请写出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先进思想。

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理性主义)

19世纪,俄日为实现制度的创新而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改变阻碍资本主义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俄:农奴制,日:幕府统治.

第一部宣扬资本主义"自由、平等"的文献是什么?法国体现上述思想的文献是什么?

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

请写出下图两位“引路人"促进国家发展的史实。

俄国: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实行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实行新政,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纵观大国的发展历程,这对当今的中国有何启发?

先进的思想引领;国家独立,祖国统一是强国的基础;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创新、依法

治国是国家走向富强的保证等.

【答案】:无

【解析】:

【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推动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先进思想最

早的是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中提倡的人文主义;再就是兴起于18世纪的法国的启蒙运动.

第(2)问,主要考查19世纪的俄国和日本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的俄国,由于受到农奴制的阻碍,资

本主义发展十分缓慢;而同一时期的日本则是受到本国幕府统治的影响,面对这一现状,俄国和日本都进行了改革,并取得成

效.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的历史文献的准确理解与认识,的S已学知识可知,发表于177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是

世界上第一部宣扬资本主义"目由、平等"的文献;而发生于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中,体现上述思想的文献是《人权宣言》.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图一中的人物是列宁,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握济的恢复和发展;国二中的人物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经济大危

机时,罗斯福实行新政,力解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第(5)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纵观俄国、日本、美国、苏联的国家发展历

程,不难得出,进行建设离不开先进的思想引领;国家独立,祖国统一是强国的基础;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显示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创新、依法治国是国家走向富强的保证等.

[点评]人数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资本主义时代的暗光■文艺复兴•美国的诞生•《独立宣言》的发表和独立战争的胜利•法国的革命

和拿破仑帝国・法国大革命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俄国废除农奴制•科学和思想的力量•思想启蒙的火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对社会主义以道路的探索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第20题【材料分析题】

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情境一:在一次宴会上,一位贵妇人问达尔文:"您看我也是猴子变的吗?”达尔文微笑着说:”是

的,不过,您是一只漂亮的猴子变的!”

情境二: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

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

"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

高呼:"斯大林万岁!”

与上述对话有关的是达尔文的什么理论?此理论出自他的哪一著作?这一理论的提出有何意义?

生物进化论;《物种起源》;推翻了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该笑话反映的是苏联哪一体制?有何特点?根据情境二说出这一体制的弊端?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

【答案】:

【解析】:

【分忻】(1)依据情境一中关键词"达尔文”•1猴子变的”等信息可知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认为人是由猿候进化而来,

提出进化论.这T论源于达尔文科学巨著《物种起源>,这T论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蓟了神造论

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量神权统治的根基.

(2)依据情境二的文字“没油、没锅、没柴""斯大林万岁”,农夫对老婆这么说,是因为家里曾经有油、有锅、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