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血液(2学时)_第1页
生理学 血液(2学时)_第2页
生理学 血液(2学时)_第3页
生理学 血液(2学时)_第4页
生理学 血液(2学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APTER3BLOOD1FunctionsofbloodBlood:(7-8%bodyweight,70-80ml/kg)

运输:

O2,CO2,营养物质,激素,代谢终产物

调节:

pH,体温

防御:

生理性止血,

吞噬,免疫2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3二、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组成一、体液与内环境稳态4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人:成年男性40%50%

成年女性37%48%

新生儿55%

意义:反应红细胞数量和血浆相对量5(二)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比重全血比重:1.0501.060(红细胞多,比重大)血浆比重:1.0251.030(蛋白质含量多,比重大)红细胞比重:1.0901.092(与Hb含量呈正比)血浆pH值

7.35-7.45血浆中的缓冲对:NaHCO3/H2CO3,比值为20。肺和肾的调节:排出过多酸碱物质6

血液的粘滞性(viscosity)

由液体分子的内摩擦形成。与水相比,血液相对粘滞性为45,血浆为1.62.4。红细胞数、血浆蛋白含量和血流速度等影响粘滞性

长期卧床→血循缓慢→血液粘滞性↑→静脉血栓↑7渗透压(osmoticpressure)

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吸水的能力。

与溶质颗粒数目成正比,与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8血浆渗透压(plasmaosmoticpressure)

300mmol/L(300mOsm/KgH2O,相当于770kPa)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组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80%为NaCl)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主要为白蛋白)压力大(99%以上)小意义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浆容量9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态的盐溶液。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溶质形成的等渗溶液。如1.9%尿素溶液为等渗溶液,但不是等张溶液∵尿素分子可以自由进出红细胞膜

0.85%的NaCl溶液和5%的葡萄糖溶液既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10第二节血细胞生理11脊椎骨、肋骨、胸骨、骨盆、四肢近端骨骼的红骨髓调节:造血生长因子:

造血抑制因子:起源: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部位:卵黄囊-肝、脾-骨髓造血微环境:造血干细胞一、血细胞的生成12多功能干细胞髓系淋巴系多系干细胞13双凹圆盘形主要功能:运输O2

和CO2,调节酸碱平衡

Fe2+碳酸酐酶形态特点表面积较大,利于气体扩散平均直径约8m无核、线粒体,含血红蛋白二、红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的数量与功能14生理性增多生理性减少数量:与红细胞数与年龄、性别及生活条件有关成年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男4.0×1012

~5.5×1012/L120~160g/L女3.5×1012

~5.0×1012/L110~150g/L新生儿6.0×1012~7.0×1012/L5天内达200g/L贫血(anemia):RBC、Hb或HCT低于正常。15可塑变形性(plasticdeformation)与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正相关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表面积/体积↓→变形能力↓(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6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stability)--血沉(ESR)RBC在静置分血计中第1小时内沉降的距离正常值:成年男性0~15mm,女性0~20mm意义:ESR大→悬浮稳定性小;辅助诊断指标决定因素:与RBC无关,与血浆成分变化有关风湿、活动性肺结核→红细胞叠连→ESR↑→悬浮稳定性↓球蛋白,FI和胆固醇↑→ESR↑;白蛋白,磷脂酰胆碱↑→ESR↓17渗透脆性(osmoticfragility)RBC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正常值:0.85%NS,保持形态0.42%NS,开始溶血0.35%NS,全部溶血意义:辅助诊断指标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18蛋白质铁:日需量为20~30mg,1.原料外源(食物):5%内源(Hb分解):95%

Fe3+需还原成Fe2+才能利用。铁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或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19缺铁性贫血

hypoferricanemia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了血红蛋白的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为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可发生于各年龄组,尤其多见于小儿及青壮年、妇女。贫血多缓慢发生,毛发、皮肤干燥,缺乏光泽。临床检查见Hb减低;成熟红细胞中空淡染,苍白区扩大;骨髓增生活跃;血清铁降低等。治疗:多用口服铁剂,疗效好,价格便宜,应用方便,无注射铁剂引起的过敏反应。20叶酸:转化需VitB12参与2.成熟因子体内过程:蝶酰单谷氨酸→经肠粘膜入血→四氢叶酸→多谷氨酸→参加DNA合成临床:叶酸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常在2~7个月内导致贫血)VitB12:在小肠吸收,需内因子21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anemia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DNA合成延缓,细胞分裂与成熟减缓,呈现大红细胞性贫血。临床表现以贫血和消化道症状为主。乏力心悸、皮肤粘膜苍白、舌炎、食欲不振、腹泻等,常有手足麻木和感觉异常、下肢强直、行走困难等神经系统表现。外周血象呈大红细胞性贫血,骨髓象呈红系细胞巨幼改变,细胞体积较大,核发育落后于胞浆。血清B12或叶酸含量减少。治疗:补充B12和叶酸。223.红细胞生成调节BPA:爆式促进激活物,促进早期红系祖细胞形成集落EPO: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皮质产生,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增殖、向前体细胞分化和幼红细胞成熟

受组织氧分压调控:PO2↓,EPO↑雄激素:增强EPO的作用雌激素:抑制EPO的作用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促进红细胞生成23动态平衡:寿命120天;每天更新1%;

4个月全部更新。老化RBC:代谢机能降低; 抗氧化能力降低:Fe2+→Fe3+

膜结构改变→可塑性↓,渗透脆性↑破坏途径: 血管外途径(脾、肝吞噬) 血管内途径(末梢循环,血红蛋白尿)4.红细胞的破坏破坏过程:血红蛋白与血浆触珠蛋白结合→→胆色素→经胆汁排出Fe2+重新利用24数量4×109/L10×109/L

正常成人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分类三、白细胞生理(一)正常值与分类25(二)白细胞的特性白细胞渗出(diapedesis)趋化性(chemotaxia)吞噬(phagocytosis)白细胞伸出伪足作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的过程。白细胞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的特性。趋化因子:细胞降解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细菌、细菌毒素具选择性26中性粒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防御感染炎症反应中:变形→渗出→趋化→吞噬WBC↑,中性粒细胞↑提示化脓性细菌感染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组织中)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吞噬作用)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等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三)白细胞的功能27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嗜碱性粒细胞释放肝素-抗凝血释放组胺等-参与过敏反应噬酸性粒细胞↑提示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限制28干细胞↓白系祖细胞

↓定向白系祖细胞↓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成熟白细胞骨髓

-集落刺激因子(CSF)

乳铁蛋白

抑制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直接抑制或抑制CSF释放)(四)白细胞生成调节29四、血小板生理(一)血小板的生成与正常值

生成: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正常值:(100~300)×109/L

<50×109/L→紫癜形状:两面微凸的圆盘状

直径2-4um30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粘附: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聚集: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松软血栓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等→促进纤维蛋白形成→网罗血细胞→扩大血栓收缩:Ca2+→微管环状带和骨架蛋白收缩

→血凝块回缩→坚实血栓↓↓↓↓(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损伤吸附凝血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吸附↓31聚集(aggregation):血小板彼此粘连成聚合体过程:第一聚集时相:可逆第二聚集时相:不可逆致聚剂:生理性(ADP、凝血酶、胶原、TXA2)病理性(细菌、病毒、药物等)受损血管释放ADP→第一时相,可逆血小板致密颗粒释放ADP→第二时相,不可逆小剂量Aspirin阻止内源性ADP释放→预防血栓性疾病32(三)血小板的功能参与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血小板、血管和凝血因子协同完成过程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血液凝固出血时间-血管破损,血液自行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时间,1~3min。反映生理性止血是否正常。332.促进凝血为凝血过程提供活性表面:增加活性,局限反应质膜表面结合多种凝血因子,加速凝血过程3.维持毛细血管的完整性34第三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35一、血液凝固(Bloodcoagulation)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本质:可溶性纤维蛋白原→不溶性纤维蛋白血清(serum):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36(一)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编号同义名编号同义名因子Ⅰ纤维蛋白原因子Ⅷ抗血友病因子因子Ⅱ凝血酶原因子Ⅸ血浆凝血激酶因子Ⅲ组织因子因子ⅩStuart-Prower因子因子ⅣCa2+因子Ⅺ血浆凝血激酶前质因子Ⅴ前加速素因子Ⅻ接触因子因子Ⅶ前转变素因子XⅢ纤维蛋白稳定因子按国际命名法编号的凝血因子前激肽释放酶(PK)高分子量激肽原(HK)37凝血过程:三个步骤,两条途径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可溶性)纤维蛋白(不溶性)PF3ⅩaCa2+Ⅴa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二)血液凝固的过程凝血酶原复合物38二、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作用:清除血凝块,防止永久血栓形成参与组织修复,血管再生纤维蛋白或FI分解液化的过程血浆纤溶的过程:纤溶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的降解39第四节血量与血型40一、血量7%-8%循环血量贮存血量一次失血少于10%:无大碍一次失血20%:血压下降、眩晕、恶心、乏力一次失血30%:危及生命41KarlLandsteiner

(1868-1943)1930NobelLaureateinMedicineforhisdiscoveryofhumanbloodgroups.二、血型(Bloodgroup)血型: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种类。红细胞血型白细胞血型:HLA血小板血型ABO血型系统(1901年)Rh血型系统(1940年)42

1.ABO血型系统的抗原: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或糖脂。

H抗原A抗原B抗原(一)ABO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A型,B型,AB型,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