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基本功能4_第1页
细胞的基本功能4_第2页
细胞的基本功能4_第3页
细胞的基本功能4_第4页
细胞的基本功能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胞膜的分子排列结构,目前公认的是“液态镶嵌模型”(fluidmosaicmodel)。其基本内容为:细胞膜是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有不同分子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现在是1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组成:磷脂、胆固醇、糖脂特点:熔点低,体温下呈液态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胆固醇的含量;脂肪酸烃链的长度和不饱和度;膜蛋白的含量磷酸+碱基脂肪酸长烃链(一)脂质双分子层现在是2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

外周蛋白(peripheralprotein)

整合蛋白(integralprotein)1.两种形式(二)膜蛋白2.作用:胞膜的功能取决于所含的蛋白质(三)胞膜上的糖类1.组成:主要为寡糖和多糖链2.作用:细胞或所结合蛋白质的特异性“标志”现在是3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小分子物质或离子的跨膜运转根据其是顺浓度差还是逆浓度差,或消耗能量与否,分为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大类: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一)被动转运(passivetransport)

指物质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进出胞膜,且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转运过程。特点:①不需要消耗能量②顺电-化学梯度进行分类:①单纯扩散②易化扩散现在是4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1、单纯扩散(simplediffusion)

指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的脂溶性溶质分子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如人体内O2、CO2、NO、尿素、脂肪酸和类固醇等的跨膜扩散。现在是5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2、易化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

指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的过程。1)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载体蛋白:(结合位点)

转运的物质:葡萄糖、氨基酸

特点:结构特异性高;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现在是6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转运的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亲水物质现在是7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

2)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离子通道(ionchannel):(水相孔道)

转运的物质:Na+、K+、Ca2+、Cl-等带电离子现在是8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

离子通道的特性具有离子选择性(相对特异性)离子跨膜扩散的动力膜两侧离子浓度差和电位差(亦称电化学梯度)所形成的扩散势能。离子跨膜扩散的条件:离子通道必须是开放的。门控过程:

离子通道在未激活时是关闭的,在一定条件下“闸门”被打开,才允许离子通过,这一过程称为门控过程,时间一般都很短,为数个或数十个ms。现在是9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

门控离子通道的分类①电压门控通道—膜两侧电位差(Na+通道)②化学门控通道—化学物质(Ach)③机械门控通道—机械刺激(毛细胞)通道的功能意义:通过转运离子,完成跨膜信号传递现在是10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二)主动转运(activetransport)

指物质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出胞膜,且需要消耗能量的转运过程。特点:

①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分解ATP提供;②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离子泵)的“帮助”;③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分类:①原发性主动转运②继发性主动转运现在是11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1)钠-钾泵(钠泵):钠-钾泵是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本身具有ATP酶的活性,可以分解ATP获得能量,进行Na+和K+的主动转运,因此又称为Na+-K+依赖式ATP酶。

钠泵活动时,它泵出Na+和泵入K+这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耦联在一起的,称排钠摄钾。1、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activetransport)现在是12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图2-2钠泵主动转运示意图钠结合位点①、ATP磷酸化位点④以及ATP结合位点⑤位于α亚单位细胞内侧;钾结合位点②和哇巴因结合位点③位于α亚单位细胞外侧

现在是13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

维持细胞外高[Na+]o、细胞内高[K+]i的特殊分布状态将2K+泵至细胞内;3Na+泵至细胞外分解ATP获得能量当[Na+]i↑/[K+]o↑时被激活①钠-钾泵的作用现在是14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②钠泵活动的生理意义

①钠泵活动形成的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反应的必需条件;

②钠泵活动有效地维持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

③Na+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是其他许多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如葡萄糖、氨基酸的主动吸收。

④钠泵活动造成的膜内外Na+和K+的浓度差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前提条件。

现在是15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

(2)钙泵(Ca2+-Mg2+-ATPase)

钙泵主要分布在骨骼肌和心肌细胞的肌浆网上,通过分解ATP获得能量,逆着浓度差将肌浆中的Ca2+转运到肌浆网内。

(3)氢泵(H+-K+-ATPase)

氢泵又称质子泵,主要分布在胃粘膜的壁细胞上,与胃酸的分泌有关。

现在是16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同向转运(葡萄糖、氨基酸)协同转运反向转运(Na+-H+、Na+-Ca2+交换)2、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activetransport)ADPNa+K+ATPNa+Na+细胞H+H+钠泵图2-3葡萄糖、氨基酸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模式图Na+-H+和Na+-Ca2+交换的模式图现在是17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三)胞纳和胞吐胞吐(exocytosis):是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如:分泌

现在是18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胞纳(endocytosis):是指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或某些物质团块(如细菌、病毒、异物、血浆中的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的过程。如:吞噬;吞饮。现在是19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胞纳和胞吐特点:1.通过细胞膜的变形和破裂实现

2.均需消耗能量,故也属于主动转运现在是20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被动与主动转运方式的比较:

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通道~载体~原发性~继发性~转运方向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膜转运蛋白否需需需需饱和现象无有无有有化学特异性无有有有有消耗代谢能及来源不消耗消耗ATP消耗Na+离子浓差转运的物质O2、CO2脂肪酸Na+K+Ca2+葡萄糖氨基酸Na+、K+Ca2+、H+葡萄糖氨基酸现在是21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跨膜信号转导的过程:配体+受体生物效应(细胞外信号物质)(细胞接受信息装置)(靶细胞)跨膜信号转导主要涉及到:胞外信号的识别与结合、信号转导、胞内效应等三个环节。跨膜信号转导方式大体有以下三类:①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②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③离子通道介导的信号转导现在是22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一、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以cAMP信号通路为例:神经递质、激素等(第一信使)兴奋性G蛋白(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ATPcAMP细胞内生物效应激活蛋白激酶A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激活G蛋白现在是23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

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生长因子、胰岛素等与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细胞内生物效应通过酪氨酸激酶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膜受体与酶是同一蛋白分子,受体本身具有酶的活性,又称受体酪氨酸激酶膜外N端:识别、结合第一信使膜内C端: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现在是24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三、离子通道介导的信号转导化学性胞外信号(如递质Ach)递质与膜受体结合膜受体耦联的离子通道开放离子(Na+)内流产生局部电位总和后细胞兴奋或抑制现在是25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活的细胞或组织不论在安静时还是在活动时,都具有电的变化,称为生物电现象(bioelectricityphenomenon)。如: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等

第二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现在是26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生物细胞以膜为界,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跨膜电位,简称膜电位(membranepotential)。生物电现象的两种表现形式:安静状态——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

兴奋状态——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二、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现在是27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1.细胞的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静息电位: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静息电位的范围:-10~-100mV之间特点:①外正内负②为稳定的直流电(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现在是28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极化(polarization):外正内负的状态。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如-70→-90mV)去极化/除极(depolarization):膜内、外电位差向小于RP值的方向变化的过程。(如-70→-50mV)反极化/超射(overshoot):

细胞膜由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变为内正外负的极性反转过程。复极化(repolarization):

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现在是29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2.静息电位产生原理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安静时:K+>Cl->Na+>A-

兴奋时:膜对Na+的通透性突然增大(1)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离子分布现在是30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①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细胞膜外的主要是Na+、Cl-

细胞膜内的主要是K+、A-②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通透性:K+>Cl->Na+>A-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膜内:膜外:(2)静息电位的产生条件现在是31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现在是32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促使K+外流的动力:膜两侧[K+]的浓度差阻止K+外流的阻力:膜两侧的电位差当动力(浓度差)=阻力(电位差)

K+的跨膜净通量=零,此时的电位差值称为K+的平衡电位。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所造成现在是33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1.动作电位的概念: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是细胞兴奋的标志。2.AP的波形及组成

负后电位正后电位后电位动作电位锋电位去极化反极化或超射复极化去极相(上升支)复极相(下降支)现在是34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1)AP产生的条件①膜内外存在[Na+]的浓度差:

[Na+]i<[Na+]O≈1∶10;即细胞膜外Na+浓度比细胞膜内高10倍左右。②膜受到刺激时,对Na+的通透性突然增加:即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性Na+通道激活开放。3.AP产生的机制现在是35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2)AP产生的机制①去极相:

Na+通道开放,Na+快速内流形成。超射值相当于Na+平衡电位(ENa)促使Na+内流的动力:

Na+浓度差、电位差阻止Na+内流的阻力:

Na+内流造成的膜内正电位当动力和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Na+的净扩散通量为零,此时的电位差值称为Na+的平衡电位。Na+通道的阻滞剂:河豚毒(TTX)现在是36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②复极相:K+外流形成(Na+通道失活)

K+通道的阻滞剂:四乙铵(TEA)③后电位:

负后电位:K+蓄积于膜外而进一步阻止K+的外流所致正后电位:[Na+]i↑、[K+]O↑→激活Na+-K+泵,泵出3Na+泵入2K+,直至回复到静息电位现在是37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①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其幅度一般是固定的,即使再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度也不再因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这种特性被称为“全或无”定律(all-or-nonelaw);②动作电位在扩布过程中其幅度和波形不因传导距离的加大而改变,这种特性称为不衰减传导;③可扩播性:动作电位产生后并不局限于受刺激部位,而是迅速向周围扩布,直至整个胞膜都依次产生动作电位。4.单一神经或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性:现在是38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一)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刺激的种类:化学、机械、温度、光、电、声等。刺激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定的强度一定的持续时间一定的时间-强度变化率电刺激仪提供的电刺激操作方便、刺激的条件易于控制,对组织、细胞不易损伤且重复性好。三、兴奋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现在是39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日常应用中,最简便的方法是采用阈值(threshold)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即: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即为强度阈值,也称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阈值∝1/兴奋性达到强度阈值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现在是40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1)阈电位(thresholdpotential):膜电位去极化达到能触发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比RP的绝对值小10~20mV

神经细胞:RP(-70mV);TP(-55mV)心室肌细胞:RP(-90mV);TP(-70mV)(2)局部反应(localresponse):较弱刺激(阈下刺激)引起的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即局部电位),又称局部兴奋(localexcitation)。机制:少量Na+内流形成现在是41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局部反应的特点:①以电紧张方式扩布,随距离增加逐渐减小;②非“全或无”,一定范围内,幅度与刺激强度成正比;③具有总和效应。即可产生时间性和空间性总和。现在是42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项目动作电位局部兴奋刺激强度阈或阈上刺激阈下刺激钠通道开放数大量少量电位变化幅度膜去极化达ENa较小的膜去极化‘全或无’现象有无传导不衰减传导电紧张扩布总和无有局部兴奋与AP的区别:现在是43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二)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现在是44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分期与AP对应关系兴奋性刺激绝对不应期锋电位无任何强大刺激相对不应期负后电位前期渐恢复阈上刺激超常期负后电位后期>正常阈下刺激低常期正后电位<正常阈上刺激

细胞在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要经历一个周期性变化过程。(兴奋周期)绝对不应期的长短决定了组织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次数。现在是45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三)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传导(conduction):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播。神经冲动(nerveimpulse):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

现在是46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2)传导方式:无髓鞘神经纤维:依次传导(为近距离局部电流)现在是47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有髓鞘神经纤维:跳跃式传导(为远距离局部电流)现在是48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第三节

肌肉的收缩功能现在是49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一、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1、N-M接头的结构

接头前膜:囊泡内含ACh,并以囊泡为单位释放ACh(称量子释放)。接头间隙:约50-60nm。接头后膜:又称终板膜。存在ACh受体(N2受体),能与ACh发生特异性结合。属化学性门控性钠通道。现在是50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接头前膜)前膜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内流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ACh释放(量子释放)ACh与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终板膜对Na+、K+(尤其是Na+)通透性↑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EPP)EPP总和达到阈电位骨骼肌膜爆发动作电位现在是51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现在是52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3.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的特点

①化学性传递:兴奋传递依靠Ach②单向性传递:运动神经末梢→肌肉③时间延搁:兴奋通过一个神经一肌接头,至少需要0.5~1.0ms。④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肉毒杆菌毒素:抑制Ach释放;黑寡妇蜘蛛毒:促进Ach释放;箭毒、α-银环蛇毒:结合受体,阻断Ach传递;重症肌无力:自身抗体破坏Ach受体通道;有机磷农药:灭活胆碱酯酶活性,致Ach堆积。现在是53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二、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现在是54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肌小节(sarcomere)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肌小节M线现在是55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横管系统:T管将肌细胞膜上电的变化沿横管传入细胞内。纵管系统:L管通过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再积聚,触发肌小节的收缩和舒张。三联管把肌细胞膜上电的变化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衔接或偶联起来的关键部位。Ca2+是兴奋收缩偶联的因子(二)肌管系统现在是56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肌管系统现在是57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三、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兴奋-收缩耦联:肌细胞的兴奋肌细胞的收缩Ca2+(电变化)(机械变化)三个主要步骤:

①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②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③肌质网(纵管系统)中Ca2+的释放、再聚积Ca2+是兴奋收缩偶联的因子现在是58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骨骼肌的兴奋收缩偶联示意图

现在是59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三、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肌丝的蛋白质分子结构:粗肌丝:

肌凝蛋白(肌球蛋白)杆状部分————支架、球状部分————横桥横桥有两个主要特性:1.能与肌动蛋白呈可逆性结合,同时向M线方向扭动;2.具有ATP酶活性,作为横桥扭动和做功的能量来源。现在是60页\一共有67页\编辑于星期日细肌丝:肌动蛋白(肌纤蛋白):成为细肌丝主干,表面有与横桥结合的位点,原肌凝蛋白(原肌球蛋白):静息时掩盖横桥结合位点;起位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