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一)班级姓名1.竹里馆(唐)王维,。,。【了解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命笔成篇的。【理解诗句意思】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高歌。深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理解思想感情】此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2.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答案: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伴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伴2.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了解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理解诗句意思】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谁又能不生出思乡之情呢?【理解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客居洛阳城的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默写】1.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去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语是:,。2.《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答案: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3.逢入京使(唐)岑参,。,。【了解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理解诗句意思】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在马上与你相遇没有纸笔,请转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理解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入京使,托带平安口信安慰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浓烈的思乡之情,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默写】1.《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2.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答案: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4.晚春(唐)韩愈,。,。【了解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诗估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所见后感悟而作,同时又是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时期,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理解诗句意思】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理解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的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默写】1.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句子是:,。2.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