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ppt课件 尿液检测 诊断学_第1页
实验诊断学ppt课件 尿液检测 诊断学_第2页
实验诊断学ppt课件 尿液检测 诊断学_第3页
实验诊断学ppt课件 尿液检测 诊断学_第4页
实验诊断学ppt课件 尿液检测 诊断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尿液常规检查浙江省人民医院检验中心夏骏

你了解检验科吗?5.2阴性+++120尿(urine)是人类和脊椎动物为了新陈代谢的需要,经由泌尿系统及尿路排出体外的液体排泄物排出的尿液可调节机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以及清除代谢废物,尤其是退化变性的蛋白质和核苷酸所产生的含氮化合物。正常人的尿液大多数为淡黄色液体。尿液检查可以揭示出许多的疾病“蜜尿”能招引蚂蚁公元前400年,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就指出查尿对健康人和病人的重要性波斯名医依斯梅尔在公元1000年就曾对尿的颜色、粘稠度、量、透明度、臭味、泡沫及沉淀物进行了观察中医的尿常规检查,即通过医生的望、闻、问来把握尿液在量、色、质、味、形态、排便感觉等方面发生的异常变化,结合病症辨证治疗女,25岁,产后第4天出现寒战、高热、腰痛、尿痛、下腹痛,肾区叩击痛,耻骨压痛。病例1女性,38岁。尿频、尿急、尿痛2天。体温38.5℃,右肾区明显叩痛。病例2女性,28岁。间隙浮肿5年。查:血压:190/110mmHg,贫血貌。病例3女性,35岁。黄疸,贫血伴关节酸痛3个月。体检:巩膜黄染,肝未及,脾肋下2cm。病例4请问上述病例如何做实验诊断?用哪些实验室检查?会出现哪些结果,如何解释?如何作鉴别诊断?1、泌尿系统的诊断和疗效判断泌尿系统的炎症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肿瘤泌尿系统结核尿液常规检查的主要用途2、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糖尿病(尿糖)急性胰腺炎(尿淀粉酶)黄疸鉴别(尿三胆)乳糜尿尿崩症(极低比重尿)多发性骨髓瘤(本-周蛋白尿)溶血(血红蛋白尿)3、用药的监护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多粘菌素、磺胺药、抗肿瘤药等,常可引起肾损害用药前和用药过程中观察尿液的变化,有利于用药监护包括①物理学检查:尿量、气味、颜色、透明度、比重测定等②化学检验:尿酸碱度、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血红蛋白、尿胆红素、尿胆原等③尿沉渣(显微镜)检验:尿液细胞、管型、结晶等尿化学检验已基本被尿液干化学试纸条取代,但不能缺少尿沉渣镜检尿液一般检验实验室检查的基本步骤与质量保证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医生申请标本测定报告单审查病人准备室内质控体系报告单发送标本采集或数据传送标本运送标本处理与贮存尿标本的收集与保存

尿标本收集和保存常用以下几种方法:(1)清晨首次尿用途:作尿常规检查、化学检验以清晨首次尿(即过夜尿)为好,可获较多信息,能反映肾浓缩功能(比重),也可检测细胞及管型方法:新鲜尿液最好半小时内及时送检,搁置过久易致成分降解,影响尿沉渣检查结果(2)随意尿用途:门诊病人的临时检查,(3)餐后尿一般餐后2小时留尿,对病理性糖尿、蛋白尿检查较敏感(4)24小时尿用途:用于肌酐、尿糖、尿蛋白、尿酸、尿17-羟皮质类固醇、尿17-酮皮质类固醇、电解质等定量检查以及记录24小时尿量方法:早晨排空膀胱并计时,以后尿液全部留下直至次日晨同一时间,最后一次排空膀胱,留下尿液,准确收集所有尿液并记录尿量,混匀后取50ml送检。留尿时适当加防腐剂,尤其在气温高的季节与地区选择防腐剂参考37%-40%甲醛溶液(0.5ml/100ml尿):有利于固定细胞、管型,抑制微生物,但影响蛋白检测甲苯(0.5-1ml/100ml尿):适宜化学成分的检测,防止微生物生长盐酸(10ml/24小时尿):用于尿17-羟皮质类固醇、尿17-酮皮质类固醇、儿茶酚胺等测定(5)清洁中段尿用途:用于尿细菌培养(必要时尿沉渣)等检验方法:用1%新洁尔灭清洁外阴及消毒尿道口,留取中段尿于消毒容器中尿液一般性状(物理学)检查

尿量正常人尿量为1000~2000ml/24h,平均1500ml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称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称为无尿24小时尿量多于2500ml/24h,称多尿

临床意义(1)少尿(oliguria)或无尿(anuria)①肾前性:休克、创伤、严重脱水、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等液体分布异常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②肾性:肾实质性改变③肾后性:各种原因所致的尿路梗阻,如肿瘤、结石、尿路狭窄等;(2)多尿(polyuria)暂时性多尿:可见于饮水过多或应用利尿剂后或输液病理性多尿见于: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尿崩症,因下丘脑-垂体损害,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或缺乏,或由于肾小管上皮对ADH敏感性降低(肾源性尿崩症)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衰早期、急性肾衰竭多尿期精神性多尿,常伴尿频尿液一般性状(物理学)检查

颜色新鲜正常尿多无色澄清至淡黄色或琥珀色尿颜色受尿色素(urochrome)、尿胆红素(urobilin)尿胆原(urobilinogen)及尿卟啉(porphyrin)等的影响,尤以尿色素关系最大,因其仅由肾脏产生尿色改变可食物、药物和尿量的影响病理性尿色改变常见的有(1)血尿(hematuria)尿内含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血尿出血量不多时可呈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出血量多时呈红色,可混有血凝块肉眼血尿: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显微镜下血尿:镜检时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平均>3个临床意义血尿多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外伤结核(2)血红蛋白尿(hemoglobinuria)血管内溶血时,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中形成血红蛋白血症当红细胞大量破坏时,若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所能结合的量,则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大量存在,当超过肾阈值(约1.3g/L)时,由于其分子量较小,可经肾小球滤过,若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即形成血红蛋白尿呈浓茶色或酱油色,隐血试验阳性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尿见于

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蚕豆病

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等(3)脓尿(pyuria)和菌尿(bacteriuria)尿内含有大量的脓细胞或细菌等炎性渗出物,排出的新鲜尿液即可混浊临床意义:脓尿、菌尿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4)乳糜尿(chyluria)因乳糜液逆流进入尿中所致,外观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作尿乳糜试验可阳性如含有较多的血液则称乳糜血尿(5)胆红素尿(bilirubinuria)尿内含有大量结合胆红素,震荡后泡沫呈黄色。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疸。

尿液一般性状(物理学)检查

气味气味来自尿内的挥发性酸和酯类尿长时间放置后尿素分解可出现氨臭味若新鲜尿即有氨味,见于慢性膀胱炎及慢性尿潴留等苹果样气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机磷中毒患者尿常带蒜臭味尿液化学检查

一.pH

测定方法指示剂法PH试纸法PH计用试纸条法测PH正常新鲜尿液多呈弱酸性,尿PH约6.5(5-6),波动在4.5-8.0间【临床意义】尿PH降低(酸性尿):见于酸中毒、发热或服用氯化铵等药物时,其他如糖尿病、痛风、低钾性碱中毒等尿PH增高(碱性尿):见于碱中毒,肾小管酸中毒(I、II、III型)尿PH也作为用药的一个指标:如溶血反应时,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促进溶解及排泄血红蛋白;尿路感染时多种抗生素需碱化以加强疗效尿液化学检查

二.比密(SG)尿比密指在4℃条件下尿液与相同容积纯水(作为1.000)重量之比,因此是一种水中溶质量的测定。如尿比重1.010,表示比水重1.0%。检测方法有比重计法尿试纸条法测尿比重(SG),检测范围1.000~1.030正常成年人在普通膳食下尿比重约为1.015~1.025之间,晨尿约1.020左右,婴幼儿尿比重偏低【临床意义】尿比重可粗略判断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尿比重增高(晨尿>1.020):高热、脱水、出汗过多、周围循环衰竭等致血容量不足的肾前性少尿,尿少而比重高;糖尿病因含有大量葡萄糖,其尿量多而比重清蛋白尿、放射性造影剂均可使尿比重增高;因此高比重尿不一定都是病理性的低比重尿(<1.015):低比重尿总是反映低渗透压尿(<220mOsm/kgH2O)可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慢性肾衰竭、肾小管间质疾病等,尿比重常固定在低值(1.010±0.003)尿崩症时呈严重低比重尿(常<1.003)尿液化学检查

三.尿蛋白尿蛋白量增高可有4种机制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断裂或电荷屏障改变,使大量高分子量蛋白漏出,超过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出现于终尿中肾小管功能损害,抑制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血浆中小分子量蛋白或阳性电荷蛋白的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肾小管分泌T-H糖蛋白增加尿蛋白检测的方法有:①尿蛋白定性试验:随机尿样定性检测总蛋白,方法有:磺基水杨酸法、加热醋酸法、尿蛋白试纸条法(Pro)②尿蛋白定量试验:反映24小时尿蛋白排泌量,比定性检测更客观。测定的方法有双缩尿法、染料结合法等尿蛋白定性及定量试验有一定的相关性粗略供参考的相关性是:

定性尿蛋白±~+,定量约0.2~1g/24h;+~++常为1~2g/24h;+++~++++常>3g/24h,多者>10g/24h.

【参考值】

尿蛋白定量:0~80mg/24h尿白蛋白:0~30mg/24h定性试验:阴性大于100mg/L或大于150mg/24h,称蛋白尿(proteinuria)蛋白尿多数为病理性的,最常见于肾小球疾病,其次为小管间质疾病或一些全身性疾病少数也可以是功能性、体位性、假性蛋白尿蛋白尿的成分、多寡以及演变对肾脏病尤其是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分型、预后判断极为重要各类蛋白尿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1)肾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proteinuria)选择性蛋白尿(selectiveproteinuria)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小分子量蛋白(β2-M),尿中无大分子量的蛋白(IgG、IgA、IgM、C3),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非选择性肾小球性蛋白尿(non-selectiveproteinyuria)尿蛋白可呈现出血循环中蛋白的成分,以大分子量的蛋白为主,如补体C3、IgG、IgM,同时存在中分子量的清蛋白可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病提示治疗反应常常不佳,因此预示预后不良(2)肾小管性蛋白尿(tubularproteinyuria)在感染、中毒所致肾小管损害后,对小分子量蛋白重吸收能力减低尿蛋白组分特点是:尿圆盘电泳图型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有尿β2-M、溶菌酶增高;尿清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加。尿蛋白定量常1~2g/24h,很少>2g/24h,定性+~++【临床意义】肾小管间质病变: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等中毒性肾间质损害:重金属中毒,抗生素肾毒性一些中草药如马兜铃、木通过量(3)混合性性蛋白尿(mixedproteinuria)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时产生的蛋白尿,具有上述两种蛋白尿的特点①各种肾小球疾病后期,先侵犯肾小球,后累及肾小管,使肾小球和肾小管均受损害②各种肾小管间质疾病,先侵犯小管间质,后累及肾小球,使两者均受损害③全身性疾病同时侵犯肾小球和肾小管。(4)溢出性蛋白尿(overflowproteinuria)

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重吸收均正常,但由于血中有异常蛋白质产生增多,如Ig轻链或急性溶血时的游离血红蛋白、肌肉损伤时的肌红蛋白、急性白血病血溶菌酶增高等。这些小分子蛋白质,可经肾小球滤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在尿中出现而产生蛋白尿,称为溢出性蛋白尿浆细胞病:如MM,巨球蛋白血症、轻链病、重链病等急性血管内溶血急性肌肉损伤其他,如急性白血病时血溶菌酶增高致尿溶菌酶升高、胰腺炎时的血淀粉酶增高致尿淀粉酶升高,均属溢出性性质(5)组织性蛋白尿(histicproteinuria)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和组织破坏分解的蛋白质,以及由于炎症或药物刺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称组织性蛋白尿以T-H糖蛋白为主要成分,正常人每日排出量约为20mg。定性试验常为±~+,定量试验可为0.5~1g/24h尿(6)偶然性蛋白尿(accidentalproteinuria)或假性蛋白尿由于尿内混有大量血、脓、粘液等成分而导致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称为偶然性蛋白尿一般并不伴有肾本身损害,经治疗后很快恢复正常肾以下泌尿道疾病如膀胱炎、尿道有炎症、出血及尿内掺入阴道分泌物时,尿蛋白定性试验可阳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当血糖浓度超过8.88mmol/L(160mg/dl)时,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临床上称此时的血糖水平为肾糖阈值葡萄糖尿(glucosuria)可因:①糖代谢异常使血糖升高超过了肾糖阈所致②血糖虽未升高但肾糖阈降低致肾性糖尿尿液化学检查

四.尿糖导致糖尿的原因

1.血糖增高性糖尿

①糖尿病②甲状腺功能亢进③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如肢端肥大症,可因生长激素分泌过盛引起血糖升高④嗜铬细胞瘤⑤Cushing综合征2.肾性糖尿(renalglucosuria)(血糖正常性糖尿)①家族性糖尿,是先天性近曲小管对糖的重吸收功能缺损所致②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伴肾小管受损时3.暂时性糖尿:见于下列情况①超过“肾阈值”的生理性糖尿,如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或静脉注射大量葡萄糖后可一时性血糖上升,尿糖阳性②应激性糖尿,于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心肌梗塞时,肾上腺素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或延脑血糖中枢受到刺激,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糖尿酮体:β-羟丁酸(78%)乙酰乙酸(20%)丙酮(2%)三者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脂肪酸氧化不完全产生,在某些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如剧烈运动、饥饿、妊娠剧吐、应激状态和糖尿病时,由于脂肪运动员加速,肝对脂肪酸氧化不全,酮体生成增加,引起血酮过多而出现酮尿尿液化学检查

五.尿酮体【临床意义】①糖尿病性酮体,糖尿病患者一旦有酮尿出现,即应考虑到酮症酸中毒(ketoacidosis),并为发生酮中毒性昏迷的前兆②非糖尿病性酮尿,在婴儿或儿童可因发热、严重呕吐、腹泻、未能进食等出现酮体,在妊娠妇女可因严重妊娠妇女可因严重妊娠反应、剧烈呕吐、重症子痫不能进食、消化吸收障碍等尿酮体阳性。此外,饮酒过量可造成以β-羟丁酸明显升高为特征的酸中毒游离胆红素(又称非结合胆红素或间接胆红素),后者为非水溶性,不能从肾小球滤过,故正常尿中无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进入肝后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用下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能溶于水。部分从尿中排出尿胆原、尿胆素:结合胆红素排入肠道转化为尿胆原,从粪便中排出为粪胆原,大部分尿胆原从肠道重吸收经肝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再排入肠道,小部分尿胆原从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排出后即为尿胆原。尿胆原与空气接触变为尿胆素尿液化学检查

六.尿胆红素、尿胆原尿三胆:尿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尿二胆:尿胆红素、尿胆原正常人尿胆红素含量为≤2mg/L,定性为阴性;尿胆原含量为≤10mg/L,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尿胆红素见于①急性黄疸性肝炎、阻塞性黄疸;②门脉周围炎、纤维化及药物所致的胆汁淤滞;③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Dubin-Johnson综合征和Rotor综合征。尿胆原阳性:溶血性黄胆、肝细胞性黄疸。阴性:阻塞性黄疸尿中革兰阴性杆菌把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但阳性结果表示细菌数量在105/ml以上尿路感染多为大肠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引起,可呈阳性反应变形杆菌有时呈弱阳性其他如粪链球菌、淋病双球菌、葡萄球菌、结核分支杆菌则为阴性反应正常人尿液中存在亚硝酸盐,肠肝菌科细菌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尿液化学检查

六.尿亚硝酸盐

尿液化学检查

八.尿隐血(urineoccultblood,BLD)

根据血红蛋白接触活性法原理:对少量红细胞(1~3个/HP),就可显示阳性.假阳性:输血反应、尿中出现强氧化剂可能呈,肌红蛋白也会呈阳性反应假阴性:维生素C浓度超250mg/L时会造成尿液化学检查

九.尿白细胞(Leukocytes,LEU)

根据酯酶法的原理,将尿中的白细胞转化为酯酶的测定假阴性:高比重尿、淋巴细胞尿、高葡萄糖尿(10~20g/L以上)及室温较低时(20℃以下)、清蛋白、维生素C、头孢菌素等显微镜检查尿沉渣作显微镜检查可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这是试纸条不能取代的主要检查细胞、管型及结晶等各类细胞计数:常以+、++、+++、++++表示,即高倍镜下:大于5个为+、大于10个为++、大于15个为+++、大于20个为++++管型:观察20个低倍视野内所见到的最低数和最高数1.细胞-红细胞(血尿)非均一型红细胞(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在肾小管中受到不同PH和渗透压变化的影响,因此形态变形、畸形,呈多行型均一型红细胞(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若类似外周血中的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通过相位差显微镜或尿液流式细胞仪检测描述:细胞圆滑,这为一急性膀胱炎的病例.描述:有两种细胞类型:红染和未染色的,红染细胞发生溶血。

描述:图见芽形和裂口形畸形红细胞,这为一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

描述:图见扭曲和双环状细胞,这些细胞形态改变较明显。这为一原发性高血压伴有慢性肾功能损伤的病例。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红细胞0~偶见/HP平均>3个/HP,称镜下血尿多形型红细胞>80%时,称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多形型<50%时,称非肾小球源性血尿【临床意义】

①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②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见于肾结石、泌尿系肿瘤、肾盂肾炎、多囊肾、急性膀胱炎、肾结核或血友病等1.细胞-白细胞和脓细胞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白细胞不超过5个/HP若有大量白细胞:

多为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或尿道炎等

成年妇女生殖系统有炎症时,常有阴道分泌物混入尿内,除有成团脓细胞外,并伴有多量扁平上皮细胞描述:细胞呈圆球形,这为一急性尿道感染病例。描述:这与上图为同一标本,细胞核未着染。

描述:图见各种形状细胞有球形、不规则形、柱形、拖尾形细胞。

描述:白细胞的胞核呈蓝色,在图正中可见一圆形鳞状上皮细胞。1.细胞-上皮细胞(epitheliarcells)

尿中所见的上皮细胞,可由肾、尿路等处细胞脱落而混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又称小圆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或移行上皮深层,此种细胞在正常尿中见不到,如在尿中出现,常表示肾小管有病变移行上皮细胞:这类细胞是由肾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近膀胱段等处的移行上皮组织脱落而来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来自尿道前段与阴道表层描述:细胞染色性好,胞核小且浓缩。鳞状上皮细胞(表层)

(未染色×400)

2.管型(casts)是蛋白质、或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远曲)、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形成管型的必要条件是:①尿中少量的清蛋白和由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T-H糖蛋白是构成管型的基质②肾小管有使尿浓缩和酸化能力,浓缩可提高蛋白质含量、盐类的浓度,尿液酸化后使蛋白质沉淀③有提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处于休息状态的肾单位,尿液在肾小管内有一定的滞留时间,使蛋白质浓缩、凝结2.管型-细胞管型(cellularcasts)

按其所含细胞命名为:①肾上皮细胞管型(renaltubularepithelialcellcasts)此种管型,可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淀粉样变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红细胞管型(erythrocytecasts)因泌尿系统出血,几乎总合并肾小球血尿,主要见于肾小球疾病,如急进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狼疮性肾炎等。③白细胞管型(leukocytecasts)提示肾实质有活动性感染,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上皮细胞管型(染色×400)

描述:当标本未染色时,这种上皮细胞管型很容易报告为颗粒管型。上皮细胞管型(未染色×400)

描述:在这管型中可见许多肾小管上皮细胞。描述:在这管型中大约的10个核染得很深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描述:在管型中间的红细胞很难鉴别,那些围绕在管型周围的细胞可以被鉴别,管型呈棕黄色。描述:管型中有许多白细胞。描述:这个管型中有许多白细胞,包括破裂的中性细胞。2.管型-颗粒管型(granularcasts)

①粗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或某些原因(药物中毒等)引起的肾小管损伤;②细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描述:整个管型中全为粗糙的颗粒。

描述:颗粒也占了整个管型的三分之一,但是它里面的颗粒跟上图不同。2.管型-透明管型(hyalinecasts)

健康人可有0~偶见/高倍视野老年人清晨浓缩尿液中也可见到在运动、重体力劳动、麻醉、利尿剂、发热时可一过性增多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及心力衰竭时可见增多透明管型

(染色×400)描述:在管型中没有内含物。

透明管型

(未染色×400)描述:在透明管型中有少量的细小颗粒2.管型-蜡样管型(waxycasts)由细颗粒管型继续衍化而来,是细胞崩解的最后产物,也可由发生淀粉样变性上皮细胞溶解后逐渐形成出现于尿液中提示局部肾单位有长期梗阻性少尿,说明肾小管病变严重,预后较差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晚期、慢性肾衰竭及肾淀粉样变性,偶见于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描述:这个蜡样管型有个特殊的裂缝,这管型跟周围的细胞相比显得非常大。描述:这管型也有一个裂缝,但是它的宽度不是很宽。2.管型-脂肪管型(fattycasts)

脂肪尿及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中毒性肾病等,偶见于长骨骨折

脂肪管型

(未染色×400)3.结晶体

结晶尿(crystalluria)为尿在离心沉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含有形态各异的盐类结晶的尿尿液中盐类结晶的析出,决定于该物质的饱和度及尿液的PH、温度和胶体物质(主要指粘液蛋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