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谱-1课件_第1页
可见光谱-1课件_第2页
可见光谱-1课件_第3页
可见光谱-1课件_第4页
可见光谱-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紫外-可见光谱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三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第四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1.概述紫外-可见光谱(ultraviolet-visibleabsorptionspectra)是利用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10-800纳米)的分子吸收光谱,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的方法。(分子价电子的跃迁基态→激发态)分为三个区域:远紫外区10-200nm(真空紫外区)近紫外区200-400nm可见区400-800nm

一般紫外仪包括近紫外区和可见区两部分(200-800nm)溶液颜色与吸收光颜色的关系5分子轨道的能级和电子跃迁

2.基本原理: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σ电子、π电子、n电子。相对能量大小次序为:*>n*>*>n**跃迁:所需能量最大;σ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生跃迁;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吸收波长λ<200nm;例:甲烷的λmax为125nm,乙烷λmax为135nm。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作为溶剂使用;电子跃迁类型*跃迁: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ε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于强吸收。最大摩尔吸光系数max很大。n*跃迁:最大摩尔吸光系数max

比较小。电荷迁移跃迁:当外来辐射照射某些化合物时,电子从体系具有给予体特性的部分转移到该体系具有电子接受体特性的部分所发生的跃迁。其谱带较宽,吸收强度大,max>104。3.紫外光谱仪工作原理示意图:光源:提供一定波长范围的连续光;

分光系统:由单色器和狭缝,反射镜和透射镜组成,

将光源发出的连续光色散成单色光;

检测器和记录仪:检测透过样品的光强度和记录检测信号。1.光源一、基本部件功能:提供能量激发被测物质分子,使之产生电子光谱谱带(提供宽带辐射)。连续光源: 紫外光区

氘灯、氢灯(气体放电光源)) 可见光区 钨丝灯、卤钨灯(热辐射光源)4.检测器

功能:检测光信号

类型:(1)光电池:硒光电池(可见) 硅光电池(紫外可见)(2)光电管:

紫(蓝)敏光电管铯阴极

红敏光电管银和氧化铯阴极(3)光电倍增管:放大倍数106~107。(4)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5.讯号处理与显示器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缺点:受电源波动的影响较大,误差较大。(一)单波长单光束分光光度计(三)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优点:消除光谱干扰,可获得微分光谱和进行系数倍率法测定。具有快速扫描的特点(四)多道分光光度计以512个高灵敏度检测器同时测定(190~800nm扫描0.1秒)。操作简单,只需将样品放入无盖开放式样品室,并点击“开始”即可。MultiSpec-1500型紫外可见光电二极管阵列分光光度计4.紫外光谱图 用不同波长的光依次透过待测物质,并测量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就可以得到该物质在测量波长范围内的吸收曲线。这种曲线体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也称为吸收光谱。

(遵守Beer-Lambert定律)图3-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示意图末端吸收最强峰肩峰峰谷次强峰maxmin

A

0102030405060708090100T%

T=I

/I0

A=lg(I0/I)=lg(1/T)=-lgTT=10-A=10-ECl1.00.70.60.50.40.3

0.20.10.050A∞透光率T与吸光度A的关系E值及单位与c和l采用的单位有关当l以cm,c以g/L为单位时,E称为吸光系数,用a表示,即:A=acl当l以cm,c以mol/L为单位时,E称为摩尔吸光系数,用表示,它比a更为常用,的单位为Lmol-1cm-1,即:A=cl当l以cm,c以百分浓度g/100mL为单位时,E称为比吸光系数,用E1cm1%表示

=0.1ME1cm1%吸光度具有加和性:A总

=A1+A2+…An吸收曲线的讨论: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②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③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④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A有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A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⑤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紫外光谱(图)的特点:吸收谱带少;吸收谱带宽;通常以谱带吸收最强的波长表示谱带位置,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是分子的特征常数,与分子电子结构相关,可推测化合物中生色团类型和共轭大小;吸收强度以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εmax)表示,也是分子特征常数和鉴定化合物的重要依据。常用术语发色团(生色团):具有π电子的不饱和基团,即可能在紫外-可见光区产生吸收的原子团。如C=C,C=O等;助色团:有些基团本身没有生色作用,但却能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即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其吸收带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并且增加其强度。通常是带有非键电子对的基团,即带有孤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NH2、-OR、-SH、-SR、-Cl、-Br、-I等。红移和蓝移:由于取代基或溶剂的影响使吸收峰向长波或短波方向移动。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移动,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紫移。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使吸收强度增加或减弱的效应。吸收带:吸收峰在紫外区域中的位置;

R带(基团型):由n*跃迁引起的吸收带,处于较长波长范围(~300nm),弱吸收,一般在100以内。λ>270nm;

K带(共轭型):共轭双键中*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其特点是一般大于104。

B带(苯型):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苯在230~270nm处出现的多重吸收带。在极性溶剂中,苯的B带重心在256nm附近,为200左右。E带(乙烯型):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是由苯环中三个乙烯的环状共轭体系的*跃迁所产生,分为E1带(180nm,为4.7×104)

E2带(200nm,为7000左右)。产生于π→π*,可看成苯环中π电子相互作用而导致激发态能量裂分得结果。小结:

R带n→π*弱吸收K带π→π*强吸收共轭B带π→π*中吸收E带π→π*强吸收苯环优点:快速,灵敏度高,应用广泛,对全部金属及大部分有机化合物进行测定缺点:只提供分子中共轭体系和一些基团的结构信息,不能推知分子结构。5.有机物的紫外光谱1.饱和烃及其取代衍生物*、n*2.不饱和烃及共轭烯烃*、*3.羰基化合物n*、*和n*4.苯及其衍生物E1带、E2带、B带5.稠环和杂环5.1饱和化合物烷烃:饱和烃只有电子,产生σ→σ*跃迁,所需能量高,不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在远紫外区;含杂原子饱和化合物:含有σ→σ*及n→σ*跃迁,只有部分含硫,氮及卤素化合物在近紫外有弱吸收;化合物λmax(nm)εmax溶剂5.2非共轭的不饱和化合物非饱和的烯烃和炔烃:孤立π→π*仍在远紫外区;含不饱和杂原子的化合物:如C=O,NO2

等,含有四种跃迁方式,只有n→π*在近紫外区(R带),270-300nm,εmax在100左右。5.3共轭的脂肪族化合物LUMOHOMO共轭后的电子运动范围增大,跃迁所需的能量变小,所以吸收峰波长值变大,吸收强度增大。共轭的不饱和健越多,红移现象就越显著。

1,3—丁二烯(己烷中) max=217nm,max=21,000;

1,3,5—己三烯(异辛烷中) max=268nm,max=43,000;

1,3,5,7,9—癸五烯(异辛烷中) max=334nm,max=121,000。Woodward-Fieser规则:共轭烯烃π→π*跃迁(P77)当有多个可供选择的双烯母体时,优先选择较长波长的母体;交叉共轭体系只能选取一个共轭键,分叉上的双键不算延长双键,其取代基也不计算在累;共轭体系的所有取代基及所有的环外双键均应考虑在内。I

IIIIIIVIII同环双键母体253两个延长双键60三个环外双键15五个取代烃基25—————————353nmIV

具有四个以上双键的共轭体系,K-带λmax和εmax值按规则计算:

λmax=114+5M+n(48.0-1.7n)–16.5Rendo-10Rexo

εmax=(1.74x104)n

n:共轭双键数;

M:共轭体系上取代烷基(类烷基)数;

Rendo:共轭体系上带环内双键的环数;

Rexo:共轭体系上带环外双键的环数。β-胡萝卜素共轭羰基化合物:(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存在n→π*(R带)和π→π*(K带)跃迁,较孤立生色团红移。其中,n→π*

跃迁300nm左右弱吸收,π→π*跃迁220nm左右强吸收。共轭不饱和醛酮π

→π*

λmax值经验计算参数(Woodward-Fieser规则)

Note:环上羰基不作为环外双键;当共轭体系有两个羰基,其中之一不作为延长双键,仅作为取代基。VVI计算举例4个环残基取代

+5×4计算值

234nm(238nm)

(1)共轭双烯基本值

2144个环残基或烷基取代

+5×4环外双键

+5计算值

238nm(243nm)(2)非骈环双烯基本值

2145个烷基取代

+5×53个环外双键

+5×3延长两个双键

+30×2计算值

353nm(355nm)(3)同环共轭双烯基本值

253计算举例(1)六元环α、β-不饱和酮基本值215

2个β取代12×2

1个环外双键

5计算值

244nm(251nm)

(2)六元环α、β-不饱和酮基本值2152个烷基β取代12×21个烷基α取代102个环外双键

5×2计算值259nm(258nm)

直链α、β-不饱和酮基准值215延长1个共轭双键301个烷基γ取代181个烷基δ取代

18计算值281nm(281nm)

5.4芳香族化合物

a.苯及取代苯:苯分子有三个共轭双键,因此有三个成键及三个反键轨道,π→π*跃迁较复杂,可以有不同的激发态。苯有三个吸收带。

取代苯烷基取代苯:影响小,由于超共轭效应,导致红移,降低B-带的精细结构;助色团取代苯:n电子与苯环形成p-π共轭,导致红移,增强B-带的强度,降低B-带的精细结构连有推电子基团的红移强弱顺序为:

CH3<Cl<Br<OH<OCH3<NH2<O-

乙酰苯紫外光谱图羰基双键与苯环共扼:K带强;苯的E2带与K带合并,红移;取代基使B带简化;氧上的孤对电子:R带,跃迁禁阻,弱;CCH3On→p*

;

R带p

→p*

;

K带红移紫移可用于辅助鉴别化合物是否含有胺基或酚羟基取代苯的λmax值经验计算参数λmax=203.5+取代基位移值(误差有时较大)Scott规则多核芳香族化合物:总体红移。多联苯以及苯并多环杂环芳香族化合物六元环:较苯的吸收加强;并产生n→π*跃迁;五元环:类似双烯。6.影响紫外光谱的因素:外部因素:溶剂:纯度极其重要;极性影响复杂;溶剂效应溶剂的极性由非极性改变到极性时,精细结构消失,吸收带变向平滑。当溶剂极性增大时,n*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发生紫移,*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发生红移。

溶剂效应对丙酮紫外吸收的影响

1-己烷2-95%乙醇3-水

浓度:控制吸光度为0.7-1.2范围;样品池:应不影响样品对紫外的吸收;

温度温度增高,分子碰撞频率增加,谱带变宽,谱带精细结构消失(热变色效应)。5.pH

苯酚的紫外光谱苯胺的紫外光谱

位阻:通常情况下,反式异构空间位阻小于顺式异构,其共轭体系共平面性比顺式结构好,跃迁能量较低,max较大。平衡体系的紫外光谱:一些极性化合物,在极性或pH不同的溶剂中光谱有较大的变化,如互变异构平衡及酸碱平衡:

中性碱性第四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应用 吸收光谱比较简单,特征性不强,并且大多数简单官能团在近紫外光区只有微弱吸收或无吸收,所以应用有一定局限性。但可用于鉴定共轭生色团,以此推断未知物的结构骨架,在配合其它结构分析方法时,是有用的辅助方法。一、定性分析定性方法1.比较吸收光谱曲线 形状、峰数、max位置与相应的max2.用经验规则计算max,然后与实测值比较 例如,Woodward规则可以计算共轭二烯、多烯烃、共轭烯酮类化合物*跃迁最大波长。纯度检查

如果一化合物在紫外区没有吸收峰,而其杂质有较强吸收,就可方便的检出该化合物中的痕量杂质。例如要鉴定甲醇和乙醇中的杂质苯,可利用苯在254nm处的B吸收带,而甲醇或乙醇在此波长范围内几乎没有吸收。又如四氯化碳中有无二硫化碳杂质,只要观察在318nm处有无二硫化碳的吸收峰即可。

220~280nm无吸收饱和碳氢化合物、含助色团的饱和有机化合物、不含共轭体系、没有醛酮等基团。

210~250nm有吸收带可能含有两个共轭基团。

260、300、330nm左右有强吸收带可能含有3~5个共轭基团。

270~300nm有弱吸收带可能有羰基存在。

250~300nm有中等强度吸收带,并含有振动结构,表示有苯环存在化合物有颜色,共轭基团一般在5个以上。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异构体的推定例如,乙酰丙酮存在酮式和烯醇式两种异构体在极性溶剂水中,以酮式异构体为主,形成分子间氢键,max为277nm;在非极性溶剂己烷中,以烯醇式异构体为主,形成分子内氢键,max为269nm。化合物骨架的推定未知化合物与已知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一致时,可以认为两者具有同样的发色团,据此可以推断未知化合物的骨架。(A)(B)α—沙倬酮紫外吸收为252nm(一)单组分的定量方法1.吸光系数法

A=ECl2.校正曲线法3.对照法(标准对比法)

AS=ECSlAX=ECXlCX=CSAX/AS

二、定量分析7.紫外光谱解析缺点:只提供分子中共轭体系和一些基团的结构信息,不能推知分子结构。D无共轭体系B259nm(214+30+5x2+5)A239nm(215+12x2)C268nm(253+5x3)(一)配位体场跃迁

镧系和铜系元素的离子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是基于内层f电子跃迁而产生的,其吸收光谱是由一些狭窄的特征吸收峰组成,且这些吸收峰不易受金属离子所处的配位环境的影响。(1)f-f

跃迁氯化镨溶液的吸收光谱二、无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

过渡金属离子的d轨道在受到配位体场的作用时产生分裂。d电子在能级不同的d轨道间跃迁,吸收紫外或可见光产生吸收光谱。这种光谱的吸收带比较宽,吸收峰强烈地受配位环境的影响。(2)d-d跃迁按晶体场理论,金属离子与水或其它配体生成配合物时,原来能量相同的d轨道会分裂成几组能量不等的d轨道,d轨道之间的能量差称为分裂能,配合物吸收辐射能,发生d-d跃迁,吸收光的波长取决于分裂能的大小;配位体的配位场越强,d轨道的分裂能就越大,吸收峰波长就越短。例:H2O的配位场强度<NH3的配位场强度[Cu(H2O)4]2+吸收峰在794nm浅蓝色[Cu(NH3)4]2+吸收峰在663nm深蓝色一些配位体配位场强度顺序I-

Br-

SCN-

Cl-F-OH-C2O42-=H2O吡啶=NH3乙二胺联吡啶邻二氮菲NO2-CN-d—d跃迁概率较小,很小,一般只有0.1~100L.mol-1,定量分析价值不大,可用于配合物的结构研究例:某些金属离子的吸收光谱 由于配位体的分裂能一般较小,配位场跃所产生的光谱吸收波长较长,一般位于可见光区,而且吸收强度较弱,摩尔吸光系数较小,通常max<102。 可用于研究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质,并为现代无机配合物键合理论的建立,提供有用的信息。

在金属络合物中配位体具有电子给体的性质,金属离子为电子受体。电子从配位体轨道跃迁到中心原子的外层轨道,就可以产生电荷迁移光谱。(二)电荷迁移跃迁

[Fe3+(SCN-)]2+

[Fe2+(SCN)]2+hv

SCN-电子亲和力比Cl-小,Fe3+-SCN-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大于Fe3+-Cl-络合物。Mn+—Lb-M(n-1)+—L(b-1)-h[Fe3+CNS-]2+h[Fe2+CNS]2+电子给予体电子接受体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104Fe2+与邻菲罗啉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属于此。测定平衡常数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