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设计_第1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设计_第2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设计_第3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设计_第4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总复习·化学[单选经典版]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复习目标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4.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6.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物质的组成1.物质组成的相关概念(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①元素:具有相同eq\x(\s\up1(01))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②物质:宏观上物质是由eq\x(\s\up1(02))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eq\x(\s\up1(03))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③元素eq\o(→,\s\up9(组成))eq\b\lc\{(\a\vs4\al\co1(单质:由eq\x(\s\up1(04))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eq\x(\s\up1(05))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元素以eq\x(\s\up1(06))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化合态:元素以eq\x(\s\up1(07))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3)微粒与物质的关系(4)同素异形体①同种元素形成的eq\x(\s\up1(10))性质不同的单质叫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a.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b.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eq\x(\s\up1(11))化学变化。(5)混合物和纯净物①纯净物:由eq\x(\s\up1(12))同种物质组成。②混合物:由eq\x(\s\up1(13))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③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eq\x(\s\up1(14))有固定的熔、沸点eq\x(\s\up1(15))无固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2.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二、物质的分类1.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如:2.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示例如下: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1)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错因:例如FeCl2与FeCl3混合。(2)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是阳离子。错因:AlOeq\o\al(-,2)是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3)冰水混合物属于混合物。错因: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4)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错因:不一定,比如NO2、Na2O2。(5)已知NaH2PO2属于正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则H3PO2属于三元弱酸。错因:H3PO2属于一元弱酸。1.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中的特殊情况(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2)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如CuSO4·5H2O、KAl(SO4)2·12H2O等物质。(3)由同位素的不同原子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纯净物,如H2与D2、H2O和D2O。(4)分子式为C5H10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5)有机高分子属于混合物,如聚乙烯、淀粉等。2.氧化物的类型(1)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的氧化物,如SO2、CO2、SO3、N2O5、P2O5等。(2)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2O、CaO、CuO、Fe2O3、FeO等。(3)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4)不成盐氧化物:如CO、NO等。(5)特殊氧化物:如Na2O2等。角度一物质的组成1.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①冰水混合物②爆鸣气③铝热剂④普通玻璃⑤水玻璃⑥漂白粉⑦二甲苯⑧TNT⑨溴苯⑩C5H10⑪含氧40%的氧化镁⑫花生油⑬福尔马林⑭密封保存的NO2气体⑮王水A.①⑧⑨⑪ B.②③④⑥C.⑦⑩⑫⑬⑭ D.①④⑧⑨⑪⑫答案A2.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臭氧(O3)④盐酸⑤铁⑥碳酸钠⑦空气⑧氢氧化钠⑨冰水混合物⑩乙醇⑪甲醚(1)其中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有________。(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有________。(3)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有________。(4)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5)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6)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7)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8)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答案(1)①②③⑨⑩⑪(2)⑤(3)⑥⑧(4)①③(5)①③⑤(6)②⑥⑧⑨⑩⑪(7)④⑦(8)⑩⑪常见的混合物(1)气体混合物:空气、水煤气(CO和H2)、爆鸣气(H2和O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焦炉气(主要成分是H2和CH4)、裂解气。(2)液体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硬水、福尔马林、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盐酸、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植物油、液溶胶。(3)固体混合物:碱石灰、漂白粉、煤、玻璃、水泥、合金、铝热剂。角度二物质的分类3.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戊是包含关系。序号甲乙、丙、丁、戊①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石灰石、碱石灰、五氧化二磷②常见合金不锈钢、青铜、硬铝、生铁③基本营养物质油脂、蛋白质、纤维素、无机盐④腐蚀品盐酸、浓硫酸、烧碱、硝酸⑤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铁⑥弱电解质次氯酸、一水合氨、水、醋酸正确的组合是()A.①② B.④⑤⑥C.②④⑥ D.①⑤⑥答案C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选项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Na2CO3H2SO4NaOHSO2CO2BNaOHHClNaClNa2ONOCKOHHNO3CaCO3CaOMn2O7DNaOHHClCaF2Na2O2SO2答案C有关氧化物中的“一定”和“不一定”(1)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SiO2、Fe2O3。(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3)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与转化1.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eq\x(\s\up1(01))颜色、eq\x(\s\up1(02))状态、eq\x(\s\up1(03))气味、光泽、密度、eq\x(\s\up1(04))熔点、eq\x(\s\up1(05))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挥发性等。(2)化学性质: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eq\x(\s\up1(06))还原性、酸碱性、金属性、eq\x(\s\up1(07))非金属性等。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宏观有eq\x(\s\up1(01))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微观有eq\x(\s\up1(02))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或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和溶液中晶体的析出3.化学反应的分类eq\a\vs4\al\co1(化学反应)eq\b\lc\{(\a\vs4\al\co1(\o(→,\s\up9(据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个数))\b\lc\{(\a\vs4\al\co1(eq\x(\s\up1(01))化合反应,eq\x(\s\up1(02))分解反应,eq\x(\s\up1(03))置换反应,eq\x(\s\up1(04))复分解反应)),\o(→,\s\up9(据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b\lc\{(\a\vs4\al\co1(eq\x(\s\up1(05))氧化还原反应,eq\x(\s\up1(06))非氧化还原反应)),\o(→,\s\up9(据反应的热效应))\b\lc\{(\a\vs4\al\co1(eq\x(\s\up1(07))吸热反应,eq\x(\s\up1(08))放热反应)),\o(→,\s\up9(\a\vs4\al(据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b\lc\{(\a\vs4\al\co1(eq\x(\s\up1(09))离子反应,eq\x(\s\up1(10))非离子反应)),\o(→,\s\up9(据反应进行的限度))\b\lc\{(\a\vs4\al\co1(eq\x(\s\up1(11))可逆反应,eq\x(\s\up1(12))不可逆反应))))4.单质、氧化物、酸(或碱)和盐的转化关系应用实例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①eq\x(\s\up1(01))Fe+2HCl=FeCl2+H2↑,eq\x(\s\up1(02))置换反应;②eq\x(\s\up1(03))Fe2O3+6HCl=2FeCl3+3H2O,eq\x(\s\up1(04))复分解反应;③eq\x(\s\up1(05))CaCO3+2HCl=CaCl2+CO2↑+H2O,eq\x(\s\up1(06))复分解反应;④eq\x(\s\up1(07))NaOH+HCl=NaCl+H2O,eq\x(\s\up1(08))复分解反应。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1)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错因:如焰色试验属于物理变化。(2)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错因:原子核内部的变化属于核变化。(3)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错因:如NaHCO3和NaHSO4反应只生成Na2SO4一种新盐。(4)C、S在O2中燃烧均生成最高价氧化物。错因:C在O2不足时燃烧生成CO,S在O2中燃烧生成SO2。(5)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错因:蛋白质的盐析属于物理变化。1.物质变化的归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蒸馏、分馏干馏两色焰色试验显色反应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十五化熔化、汽化、液化氧化、钝化、皂化、硝化、磺化、酯化、裂化、氢化、风化、炭化、煤的气化和液化2.物质的转化与转化规律(1)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转化①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金属单质eq\o(→,\s\up9(O2))碱性氧化物eq\o(→,\s\up9(H2O))碱eq\o(→,\s\up9(酸))盐如:Naeq\o(→,\s\up9(O2))Na2Oeq\o(→,\s\up9(H2O))NaOHeq\o(→,\s\up9(H2SO4))Na2SO4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金属有Na、K、Ca、Ba等,但Mg、Fe、Al、Cu等不符合上述转化。②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非金属单质eq\o(→,\s\up9(O2))酸性氧化物eq\o(→,\s\up9(H2O))酸eq\o(→,\s\up9(碱))盐如:Seq\o(→,\s\up9(O2))SO2eq\o(→,\s\up9(H2O))H2SO3eq\o(→,\s\up9(NaOH))Na2SO3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非金属有C、S、P等,但N、Si等不符合上述转化。(2)常见物质的转化规律①“易溶制难溶”规律如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Ba2++SOeq\o\al(2-,4)=BaSO4↓。②“难挥发制易挥发”规律如浓磷酸与NaBr固体反应:H3PO4+NaBreq\o(=,\s\up9(△))NaH2PO4+HBr↑③“强制弱”规律分类实例离子方程式酸CH3COONa+HClCH3COO-+H+=CH3COOH碱FeCl3+NaOHFe3++3OH-=Fe(OH)3↓氧化剂Cl2+KICl2+2I-=I2+2Cl-还原剂Fe+CuSO4Cu2++Fe=Cu+Fe2+角度一物质变化类型的判断1.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C.烧结黏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答案D2.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D.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答案C有关物质变化的几点误区(1)电解质的电离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2)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如:O2与O3的相互转化),结晶水合物形成(如:CuSO4+5H2O=CuSO4·5H2O),结晶水合物失水(如:CuSO4·5H2Oeq\o(=,\s\up9(△))CuSO4+5H2O)是化学变化;原子核的裂变、聚变不是化学变化。(3)蛋白质的变性属于化学变化;蛋白质的盐析属于物理变化。角度二物质的转化关系3.已知X和Y能发生如下反应:X+Y=H2O+盐,下列有关物质X和Y所属种类的判断中一定不正确的是()A.X为酸、Y为碱B.X为碱性氧化物、Y为酸C.X为盐、Y为碱D.X为碱性氧化物、Y为酸性氧化物答案D4.下表各物质中,A、B、C、D、E均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其中A是单质,B常温下是气态氢化物,C、D是氧化物,E是D与水反应的产物,则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转化的是()物质编号物质转化关系ADE①SiSiO2H2SiO3②SSO3H2SO4③NaNa2O2NaOH④N2NO2HNO3A.②③ B.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物质间转化的几个常见误区(1)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2)Al2O3、SiO2、Fe2O3与水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H2SiO3、Fe(OH)3。(3)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而是生成NO。(4)Fe分别与Cl2、Br2反应生成FeCl3、FeBr3,Fe分别与S、I2反应生成FeS、FeI2,Cu与S反应生成Cu2S。(5)Fe与H+、Cu2+反应不能生成Fe3+。

考点三分散系胶体1.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eq\x(\s\up1(01))粒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混合物。(2)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eq\x(\s\up1(02))直径大小。(3)常见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巨大数目的分子或离子集合体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性质稳定性eq\x(\s\up1(06))稳定eq\x(\s\up1(07))介稳性eq\x(\s\up1(08))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eq\x(\s\up1(09))能eq\x(\s\up1(10))能eq\x(\s\up1(11))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eq\x(\s\up1(12))能eq\x(\s\up1(13))不能eq\x(\s\up1(14))不能鉴别有无eq\x(\s\up1(15))丁达尔效应静置eq\x(\s\up1(16))分层或沉淀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Fe(OH)3胶体泥水、油水混合物2.胶体(1)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eq\x(\s\up1(01))1~100__nm。(2)Fe(OH)3胶体的制备①反应原理eq\x(\s\up1(02))FeCl3+3H2Oeq\o(=,\s\up9(△))Fe(OH)3(胶体)+3HCl。②操作步骤③注意事项a.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加热时间过长导致聚沉)。b.不能用自来水,不能搅拌。c.书写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的胶体不加沉淀符号“↓”,应注明“胶体”二字。(3)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会出现一条eq\x(\s\up1(03))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应用:鉴别溶液和胶体。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1)直径为20nm的纳米碳酸钙属于胶体。错因:将纳米碳酸钙分散到某种分散剂中所形成的混合物属于胶体。(2)溶液和胶体都可以通过滤纸和半透膜。错因: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3)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错因:生成的是Fe(OH)3沉淀。(4)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错因:胶体不带电,胶粒带电。(5)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错因:溶液、胶体与浊液的本质区别为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6)胶体都呈液态,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变化。错因:胶体不一定是液态,如气溶胶、固溶胶。1.胶体的分类按分散剂状态气溶胶雾、云、烟液溶胶Fe(OH)3胶体、蛋白质溶液固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1)聚沉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做聚沉。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①加入电解质溶液;②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③加热。应用:三角洲的形成;明矾、铁盐溶液净水;盐卤制豆腐。(2)电泳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如带正电荷的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应用:工厂静电除尘。(3)渗析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可以透过半透膜。应用:提纯胶体;血液透析。3.对胶体性质的理解(1)胶体粒子可以是多个微粒形成的聚集体[如Fe(OH)3胶体粒子]或大分子(如蛋白质胶体粒子、淀粉胶体粒子)。(2)胶体属于分散系,是混合物,而很多纳米级物质的微粒直径也是在1~100nm之间,但不属于胶体,属于纯净物,如纳米铜等。(3)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4)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呈电中性。(5)胶体聚沉属于物理变化,如蛋白质的盐析就属于胶体聚沉现象。但蛋白质的变性不属于胶体的聚沉,此过程属于化学变化。(6)不是所有胶体都有电泳现象,如淀粉溶液,因其胶体粒子不带电荷而无电泳现象。有电泳现象的胶体是因为胶粒吸附带电的粒子而带电。角度一胶体的性质与制备1.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烟、雾属于胶体B.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后者具有丁达尔效应,而前者无此现象C.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D.利用过滤的方法能将Fe(OH)3胶体从FeCl3溶液中分离出来答案C2.500mL2mol·L-1FeCl3溶液和500mL2mol·L-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甲、乙两种分散系,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B.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沉淀,后溶解”C.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D.蒸干、灼烧FeCl3溶液和明矾溶液会得到对应的固体盐答案C角度二胶体的性质与应用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排放气体中的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C.一束光通过长时间保存的Na2SiO3溶液时出现光亮的“通路”D.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沉答案B4.关于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而加以除去B.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C.从颜色上无法区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D.由于胶粒之间的排斥作用,胶粒不易聚集成大的颗粒,所以胶体的性质相对比较稳定答案C常见净水剂及作用原理(1)常见的净水剂:KAl(SO4)2·12H2O、FeCl3·6H2O等。其净水原理是Al3+、Fe3+水解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而起到净化水的目的。(2)明矾不能用作水的消毒剂,因为对水消毒,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不能使海水淡化。

高考真题演练1.(2022·浙江6月选考)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A.高锰酸钾溶液 B.过氧乙酸溶液C.双氧水 D.医用酒精答案A2.(2022·湖北高考)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加入明矾后泥水变澄清B.北京冬奥会用水快速制冰C.炖排骨汤时加点醋味道更鲜D.切开的茄子放置后切面变色答案B3.(2022·湖南高考)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答案D4.(2021·湖南高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蛋白质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B.FeO粉末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被氧化成Fe3O4C.SO2可漂白纸浆,不可用于杀菌、消毒D.镀锌铁皮的镀层破损后,铁皮会加速腐蚀答案B5.(2021·广东高考)劳动成就梦想。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选项劳动项目化学知识A社区服务:用84消毒液对图书馆桌椅消毒含氯消毒剂具有氧化性B学农活动:用厨余垃圾制肥料厨余垃圾含N、P、K等元素C家务劳动:用白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制备D自主探究:以油脂为原料制肥皂油脂可发生皂化反应答案C6.(2021·浙江高考)下列物质的化学成分不正确的是()A.生石灰:Ca(OH)2B.重晶石:BaSO4C.尿素:CO(NH2)2D.草酸:HOOC—COOH答案A课时作业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清华大学的科学家将古老的养蚕技术与时兴的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结合,发现通过给蚕宝宝喂食含有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桑叶,可以获得更加牢固的蚕丝纤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蚕丝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石墨烯像烯烃一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C.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D.碳纳米管具有丁达尔效应答案C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盐A盐酸NaOH溶液石墨食盐B生理盐水KNO3晶体O3纯碱C氢氧化铁胶体澄清石灰水铁石灰石DCuSO4·5H2OCaCl2水银CaO答案B3.下列有关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的运动无规律B.溶液呈电中性而胶体带正电荷或负电荷C.CuSO4溶液中通过一束光没有特殊现象,蛋白质溶液中通过一束光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D.向Fe(OH)3胶体中滴入足量稀硫酸,胶体聚沉产生红褐色沉淀答案C4.(2022·皖南八校高三摸底联考)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D.铁能与冷的浓硝酸反应,可用于制备氢气答案B5.(2022·吕梁市高三一模)下列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正确的是()A.Seq\o(→,\s\up9(O2))SO3eq\o(→,\s\up9(H2O))H2SO4eq\o(→,\s\up9(C))SO2B.Naeq\o(→,\s\up9(O2))Na2O2eq\o(→,\s\up9(H2O))NaOHeq\o(→,\s\up9(NO2))NaNO3C.Feeq\o(→,\s\up9(O2))Fe2O3eq\o(→,\s\up9(H2O))Fe(OH)3eq\o(→,\s\up9(HCl))FeCl3D.N2eq\o(→,\s\up9(O2))NO2eq\o(→,\s\up9(H2O))HNO3eq\o(→,\s\up9(Cu))NO答案B6.已知氢氧化铁胶体和碘化银胶体混合后,出现了氢氧化铁沉淀和碘化银沉淀,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碘化银胶体中的胶粒与氢氧化铁胶体中的胶粒所带电荷相反②该实验说明了这两种胶体是带电的③在这两种胶体中分别加入蔗糖也可以生成沉淀④生成的沉淀不能透过滤纸A.①和② B.②和③C.③和④ D.①和④答案B7.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但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以下是稳定的。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①蛋白质的变性②蛋白质的盐析③胶体聚沉④盐类水解⑤焰色试验⑥氧化还原反应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答案B解析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起到杀菌的作用,①⑥正确;高铁酸根离子被还原得到的Fe3+能水解,产生Fe(OH)3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发生聚沉形成沉淀,③④正确。8.分类思想是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纯净物:水玻璃、干冰、液氯B.电解质:BaSO4、NaCl、NH3·H2O、盐酸C.胶体:烟、淀粉溶液、果冻D.酸性氧化物:NO2、SO3、SiO2答案C9.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没有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B.长途运输鱼苗时,人们常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固体C.用过氧化氢溶液漂洗衣服上的污渍D.夏天超市用干冰给物质降温答案D10.(2022·黑龙江省八校高三期末联考)如图的每一方格中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C、D、E为无色气体,F为红棕色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F与水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可以检验C气体是否收集满C.M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D.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C发生置换反应答案A解析F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A错误。11.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甲乙丙丁AH2SO4Na2SO4NaOHNaClBKClK2CO3KOHHClCO2COCuOCDFeFeCl2ZnHCl答案C解析A项,甲和乙、乙和丙、丙和丁、丁和甲均不能反应;B项,甲和乙、乙和丙、丁和甲均不能反应;C项,各反应分别是甲和乙:O2+2COeq\o(=,\s\up9(点燃))2CO2,乙和丙:CO+CuOeq\o(=,\s\up9(△))Cu+CO2,丙和丁:2CuO+Ceq\o(=,\s\up9(高温))2Cu+CO2↑,丁和甲:C+O2eq\o(=,\s\up9(点燃))CO2,丁→乙:2C+O2eq\o(=,\s\up9(点燃))2CO;D项,Fe与FeCl2不反应。二、非选择题12.(2022·郑州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某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为金属单质。完成下列问题:(1)若C为淡黄色固体,D为厨房常见的调味品,则C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由D制备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A为紫红色固体,C为黑色固体,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写出由D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NaCl(熔融)eq\o(=,\s\up9(通电))2Na+Cl2↑(2)Cu2(OH)2CO3CuCl2+Fe=Cu+FeCl2(合理即可)如图转化关系中,①B、E、F、Y通常条件下均是气体;②E、F相遇会产生白烟;③A、B、G、Y都是常见的主族元素组成的单质,其余均是化合物;④A、C、H的焰色均呈黄色。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化合物C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2)以上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填反应编号)。(3)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加热条件下C溶液与D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G与C的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①②③(3)HCl+NH3=NH4ClOH-+NHeq\o\al(+,4)eq\o(=,\s\up7(△))NH3↑+H2O(4)2Al+2OH-+2H2O=2AlOeq\o\al(-,2)+3H2↑解析A、C、H的焰色均呈黄色,说明均含有Na元素,由于A为单质,则A为Na,能与无色液体X反应,得到C与气体单质B,且C能与金属单质G反应也得到B,则X为H2O、C为NaOH、B为H2、G为Al;黄绿色气体单质Y为Cl2,与B(氢气)反应得到E为HCl,E、F相遇会产生白烟,则F为NH3、D为NH4Cl,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得到氯化钠、氨气与水,则H为NaCl。

高考题型专项突破化学与传统文化&化学与STSE(2022·辽宁高考)北京冬奥会备受世界瞩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冰壶主材料花岗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火炬“飞扬”使用的碳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冬奥会“同心”金属奖牌属于合金材料D.短道速滑服使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解题思路分析]碳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错误。[答案]B(2021·广东高考)广东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广东剪纸、粤绣、潮汕工夫茶艺和香云纱染整技艺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B.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体现了分子是运动的C.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纯净物[解题思路分析]纯碱水溶液属于混合物,D错误。[答案]D一、明确考查方式1.化学与传统文化:常借助古典文籍中的材料或诗词以选择题型考查有关物质的成分、性质、制取方法、实验操作及物质的变化、反应类型和化学现象等。2.化学与STSE:一般是以最新科技成果、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材料(药物、食品、新材料等)及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等为载体,以选择题型考查所提供物质的用途、特性、类别等。二、掌握解题策略1.(2022·海南高考)《医学入门》中记载我国传统中医提纯铜绿的方法:“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其中未涉及的操作是()A.洗涤 B.粉碎C.萃取 D.蒸发答案C解析“水洗净”涉及的操作是洗涤;“细研水飞”是指将固体研成粉末后加水溶解,涉及的操作是粉碎、溶解;“去石澄清”涉及的操作是过滤;“慢火熬干”涉及的操作是蒸发;因此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萃取,故选C。2.(2022·全国乙卷)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B铅笔芯的成分为二氧化铅B.碳酸氢钠可做食品膨松剂C.青铜和黄铜是不同结构的单质铜D.焰火中红色来源于钠盐灼烧答案B解析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A错误;青铜和黄铜均为合金,属于混合物,C错误;钠盐灼烧显黄色,D错误。3.(2022·海南高考)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B.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Na2CO3C.可用食醋除去水垢中的碳酸钙D.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降低食品本身营养价值答案B4.(2022·全国甲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漂白粉与盐酸可混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B.温室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C.棉花、麻和蚕丝均为碳水化合物D.干冰可用在舞台上制造“云雾”答案D解析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次氯酸钙与盐酸混合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两者不能混合使用,A错误;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而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SO2、氮氧化物等,B错误;棉花、麻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为碳水化合物,但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不是碳水化合物,C错误。5.(2021·全国乙卷)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A.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作为燃料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D.研发催化剂将CO2还原为甲醇答案D专项作业建议用时:40分钟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9·海南高考)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的记载,其中石胆是指()A.CuSO4·5H2OB.FeSO4·7H2OC.ZnSO4·7H2OD.KAl(SO4)2·12H2O答案A2.防治大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A.开发使用清洁能源B.田间焚烧秸秆C.积极鼓励植树造林D.养成低碳生活习惯答案B3.(2022·江苏高考)我国古代就掌握了青铜(铜-锡合金)的冶炼、加工技术,制造出许多精美的青铜器;Pb、PbO2是铅蓄电池的电极材料,不同铅化合物一般具有不同颜色,历史上曾广泛用作颜料,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石墨能导电,可用作润滑剂B.单晶硅熔点高,可用作半导体材料C.青铜比纯铜熔点低、硬度大,古代用青铜铸剑D.含铅化合物颜色丰富,可用作电极材料答案C4.(2022·湖北高考)武当山金殿是铜铸鎏金大殿。传统鎏金工艺是将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涂在器物表面,然后加火除汞,使金附着在器物表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鎏金工艺利用了汞的挥发性B.鎏金工艺中金发生了化学反应C.鎏金工艺的原理可用于金的富集D.用电化学方法也可实现铜上覆金答案B5.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四·烧酒》中记载:“……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麴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糯米、粳米、大麦等谷物中均含有淀粉B.古法酿酒工艺中有多种酶参与催化反应C.酒化酶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D.该过程中涉及蒸馏操作答案C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冠状病毒粒子直径约为60220nm,介于溶液和胶体粒子直径之间B.装有无水硫酸铜的透气袋可以用作食品干燥剂C.二氧化硅可用作计算机芯片D.免洗手消毒液的成分活性银离子、乙醇均能使蛋白质变性答案D7.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NaOH能促进油脂水解,可用含NaOH的洗涤剂去除人体皮肤表面的油性物质B.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使用的干雾过氧化氢空气消毒机,利用了过氧化氢的氧化性C.工业生产中常把原料粉碎成小颗粒,可以提高原料的平衡转化率D.增大氮肥、磷肥、钾肥使用量,不会改变生态平衡且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答案B8.(2022·山东烟台、德州高三一模)北京冬奥会彰显了我国的科技实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冬奥会采用氢能源保障车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B.速滑馆“冰丝带”用CO2做制冷剂制冰发生化学变化C.冬奥礼仪服装用到的石墨烯材料既能导热又能导电D.制作“飞扬”火炬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新型材料答案B9.(2022·河南信阳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唐代赵蕤所题《嫘祖圣地》碑文记载:“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弼政之功,殁世不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丝绸制品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高温烫熨B.“抽丝编绢”涉及化学变化C.蚕丝和棉纤维都是天然高分子,用灼烧法无法鉴别D.蚕丝水解可以生成葡萄糖答案A10.(2021·天津高考)近年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下列成就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的判断错误的是()A.北斗三号卫星搭载了精密计时的铷原子钟,铷(Rb)是金属元素B.奋斗者号潜水器载人舱外壳使用了钛合金,钛合金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把天和核心舱送入太空,火箭动力源于氧化还原反应D.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过程中使用了芳纶制作的降落伞,芳纶是高分子材料答案B11.(2022·黑龙江省八校高三期末联考)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总结了我国古代的许多科技成就,堪称“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下列关于书中记载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以磁石磨针锋,则锐处常指南”(《杂志一》)中磁石的主要成分为FeOB.“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技艺》)中的胶泥主要成分为Al2O3、SiO2、CaO,均属于金属氧化物C.“古方言云母粗服,则著人肝肺不可去”(《药议》)中云母的主要成分为铝硅酸盐D.“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沈卢、鱼肠》)中“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答案C12.(2022·天津市和平区高三期末考试)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航天领域使用的碳纳米管与石墨烯互为同素异形体B.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表面使用的高温结构陶瓷为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C.载人飞船结构材料主要是铝合金、镁合金和钛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D.火箭发射靠偏二甲肼[(CH3)2NNH2]和四氧化二氮反应提供能量,其中N2O4是氧化剂答案B解析高温结构陶瓷为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错误。13.(2022·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化学与生活、生产及科技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于铝电解槽、铜熔化炉内衬的SiC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核酸是一种生物大分子,核酸检测可用于判断人体是否感染新冠病毒C.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采用的高强度新型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D.纳米铁粉主要通过物理吸附作用除去污水中的Cu2+、Ag+、Hg2+答案D14.我国古代科技在造纸、纺织、陶瓷、冶铸等方面都有引以为傲的发明创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造陶瓷、玻璃、水泥的原料都相同B.以树皮、稻草等植物原料所造纸张的主要成分属于糖类物质C.不同金属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是因为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不同D.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精炼丝绸,可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它可能是明矾答案B15.中国诗词博大精深,精彩纷呈,下列诗词分析错误的是()A.“弄风柳絮疑成雪,满地榆钱买得春”中的“柳絮”和棉花均含纤维素B.“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中的“蜡烛”是高级脂肪酸酯,也是高分子C.“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中的“炎炎”体现自然界中太阳能与热能的转化D.“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中的“漉菽”涉及的基本操作是过滤答案B

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复习目标1.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发生的条件。4.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考点一电解质及其电离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eq\x(\s\up1(01))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eq\x(\s\up1(02))导电的eq\x(\s\up1(03))化合物。(2)非电解质:在eq\x(\s\up1(04))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eq\x(\s\up1(05))导电的eq\x(\s\up1(06))化合物。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eq\x(\s\up1(01))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eq\x(\s\up1(02))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存在形式eq\x(\s\up1(03))离子和水分子eq\x(\s\up1(04))离子、水分子和弱电解质分子电离过程不可逆,不存在电离平衡可逆,存在电离平衡常见物质类别强酸、强碱、绝大部分盐弱酸、弱碱、H2O、极少数盐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4.电离(1)概念: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产生了eq\x(\s\up1(01))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2)电离条件:酸等共价化合物的电离条件是eq\x(\s\up1(02))溶于水,盐和碱等离子化合物的电离条件是eq\x(\s\up1(03))溶于水或受热熔化。(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①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eq\x(\s\up1(04))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②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eq\x(\s\up1(05))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③盐:由eq\x(\s\up1(06))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eq\x(\s\up1(07))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eq\x(\s\up1(01))eq\a\vs4\al(=)表示。如H2SO4、NaOH、(NH4)2SO4的电离方程式分别为eq\x(\s\up1(02))H2SO4=2H++SOeq\o\al(2-,4)、eq\x(\s\up1(03))NaOH=Na++OH-、eq\x(\s\up1(04))(NH4)2SO4=2NHeq\o\al(+,4)+eq\a\vs4\al(SOeq\o\al(2-,4))。(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eq\x(\s\up1(05))eq\a\vs4\al()表示。①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电离程度逐步减弱,电离方程式分步写,一般只写第一步。如H2S的电离方程式为eq\x(\s\up1(06))H2SH++HS-。②多元弱碱分步电离,但一步写出。如Cu(OH)2Cu2++2OH-。③两性氢氧化物双向电离。如Al(OH)3的电离方程式:eq\x(\s\up1(07))H++AlOeq\o\al(-,2)+H2OAl(OH)3Al3++3OH-。(3)酸式盐①强酸酸式盐完全电离,一步到底。如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eq\x(\s\up1(08))NaHSO4=Na++H++SOeq\o\al(2-,4),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eq\x(\s\up1(09))NaHSO4=Na++HSOeq\o\al(-,4)。②多元弱酸酸式盐,第一步完全电离。如NaHCO3的电离方程式为eq\x(\s\up1(10))NaHCO3=Na++HCOeq\o\al(-,3)。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1)NaCl溶于水时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错因:NaCl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成阴、阳离子。(2)液氯不导电,氯水导电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电解质电离而导电,故氯气是非电解质。错因:Cl2为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3)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错因:HCl是强电解质,但属于共价化合物。(4)CaCO3、AgCl难溶于水,所以是弱电解质。错因:CaCO3、AgCl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5)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错因:导电性与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1.关于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几个注意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Cu、NaCl溶液等,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2)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如固态NaCl、液态HCl等。(3)自身电离生成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而CO2、SO3、S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能电离出离子,故它们属于非电解质。(4)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如BaSO4难溶于水但却是强电解质,CH3COOH、NH3·H2O均易溶于水,但却是弱电解质。(5)溶液的导电性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只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大小及所带电荷的多少有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弱,如稀盐酸的导电能力弱于浓醋酸的导电能力。(6)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能电离出OH-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Mg(OH)Cl;盐的构成不一定仅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如铵盐。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原子守恒:电解质电离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2)电离方程式要遵循电荷守恒规律,即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3)连接符号: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4)多元弱酸分步书写,多元弱碱一步完成。角度一电解质类别的判断1.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选项ABCD强电解质FeNaClCaCO3HNO3弱电解质CH3COOHNH3H3PO4Fe(OH)3非电解质蔗糖BaSO4酒精H2O答案C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O2溶于水部分电离,故CO2是弱电解质B.NaCl是电解质,故NaCl晶体能导电C.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多答案C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两个要点①必须是化合物;②看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能否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2)判断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两个要点①必须是电解质;②看溶于水是否完全电离。角度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HCO3是强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eq\o\al(2-,3)B.室温下,0.1mol·L-1的BOH溶液的pH=11,则BOH的电离方程式为BOHB++OH-C.25℃NaA溶液的pH>7,则HA的电离方程式为HA=H++A-D.CaCO3的饱和水溶液导电性很弱,故CaCO3的电离方程式为CaCO3Ca2++COeq\o\al(2-,3)答案B解析A项,NaHCO3完全电离生成Na+和HCOeq\o\al(-,3);C项,HA为弱酸,部分电离;D项,CaCO3难溶,但属于强电解质,全部电离。4.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1)H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H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NH3·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NaHS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CH3CO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HNO3=H++NOeq\o\al(-,3)(2)H2CO3H++HCOeq\o\al(-,3)(3)NH3·H2ONHeq\o\al(+,4)+OH-(4)NaCl=Na++Cl-(5)NaHSO3=Na++HSOeq\o\al(-,3)(6)CH3COOHCH3COO-+H+电离方程式书写的思维模型

考点二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1)概念: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eq\x(\s\up1(01))离子之间的反应。(2)本质: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浓度eq\x(\s\up1(02))发生改变。2.离子反应类型(1)复分解反应型①生成eq\x(\s\up1(01))难溶性的物质,如Al(OH)3、BaSO4等;②生成eq\x(\s\up1(02))难电离的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③生成eq\x(\s\up1(03))挥发性的物质,如CO2、SO2、NH3等。(2)氧化还原反应型如FeCl3溶液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eq\x(\s\up1(04))2Fe3++Cu=2Fe2++Cu2+。(3)络合反应型生成稳定的配合物或配离子。如向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eq\x(\s\up1(05))Fe3++3SCN-=Fe(SCN)3。(4)水解反应型(见盐类的水解)3.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eq\x(\s\up1(01))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2)书写步骤(以CaCO3与盐酸的反应为例)(3)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强酸、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通常可用eq\x(\s\up1(07))H++OH-=H2O表示。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1)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离子反应。错因:如2NaHCO3eq\o(=,\s\up7(△))Na2CO3+CO2↑+H2O不是离子反应。(2)Zn和浓硫酸反应:Zn+2H+=H2↑+Zn2+。错因:Zn与浓硫酸反应产生SO2气体。(3)向AlCl3溶液中通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eq\o\al(-,2)+4NHeq\o\al(+,4)+2H2O。错因:Al(OH)3溶于强碱而不溶于弱碱。(4)碳酸氢钙溶液加到醋酸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a(HCO3)2+2CH3COOH=Ca2++2CH3COO-+2CO2↑+2H2O。错因:Ca(HCO3)2应拆为Ca2+与HCOeq\o\al(-,3),反应为HCOeq\o\al(-,3)+CH3COOH=CH3COO-+CO2↑+H2O。(5)MnO2和浓盐酸混合加热:MnO2+4H++4Cl-eq\o(=,\s\up7(△))Mn2++2H2O+2Cl2↑。错因:应为MnO2+4H++2Cl-eq\o(=,\s\up7(△))Mn2++2H2O+Cl2↑。(6)NH4HSO3与NaOH等物质的量反应:NHeq\o\al(+,4)+HSOeq\o\al(-,3)+2OH-=NH3·H2O+SOeq\o\al(2-,3)+H2O。错因:当NaOH与NH4HSO3物质的量1∶1时,只能与HSOeq\o\al(-,3)反应,HSOeq\o\al(-,3)+OH-=H2O+SOeq\o\al(2-,3)。1.离子方程式中物质的“拆分”(1)一般规律①能拆分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是易溶的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②不能拆分的物质包括难溶电解质、弱电解质、气体、单质、氧化物,写成化学式。(2)微溶物的处理①微溶物作为产物视为沉淀,不拆分。②作反应物时,澄清溶液拆分为离子,浑浊液不拆分。(3)产物NH3·H2O的处理(4)酸式酸根离子的处理强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硫酸氢根离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能拆分,如HSOeq\o\al(-,4)=H++SOeq\o\al(2-,4);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完全电离不能拆分,如HCOeq\o\al(-,3)、HSOeq\o\al(-,3)等。2.“五看”突破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1)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Fe和非氧化性酸反应应生成Fe2+,金属和氧化性酸反应不生成H2,忽略隐含反应,不符合配比关系,“=”“”使用是否正确以及反应条件等。(2)看拆分是否正确氧化物、弱电解质、沉淀、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均不能拆分。在复习时,应熟记常见的弱电解质、溶解性表及常见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3)看是否符合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如Cu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能写成Cu+Ag+=Cu2++Ag,而应写成Cu+2Ag+=Cu2++2Ag。(4)看是否漏写参加反应的离子如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不能写成SOeq\o\al(2-,4)+Ba2+=BaSO4↓,应写成Cu2++SOeq\o\al(2-,4)+Ba2++2OH-=Cu(OH)2↓+BaSO4↓。(5)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角度一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①NaOH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aOH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FeBr2溶液中通入Cl2。①Cl2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FeBr2与Cl2等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Cl2足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H++OH-=H2O②NHeq\o\al(+,4)+H++2OH-=NH3·H2O+H2O(2)①2Fe2++Cl2=2Fe3++2Cl-②2Fe2++2Br-+2Cl2=2Fe3++Br2+4Cl-③2Fe2++4Br-+3Cl2=2Fe3++2Br2+6Cl-2.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a(OH)2溶液与(NH4)2SO4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a(OH)2溶液与(NH4)2CO3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Fe2O3溶于HI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a2++2OH-+2H++SOeq\o\al(2-,4)=BaSO4↓+2H2O(2)Ba2++2OH-+2NHeq\o\al(+,4)+SOeq\o\al(2-,4)=BaSO4↓+2NH3·H2O(3)Ca2++2OH-+2NHeq\o\al(+,4)+COeq\o\al(2-,3)=CaCO3↓+2NH3·H2O(4)Fe2O3+6H++2I-=2Fe2++3H2O+I2多重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时的注意事项(1)防止离子反应方程式出现丢失现象,如FeBr2与Cl2反应,只写了Br-与Cl2的反应,忽略Fe2+与Cl2的反应。(2)防止离子方程式各微粒比与物质组成不相符,Ba(OH)2与H2SO4反应,H+、OH-和生成物H2O的化学计量数均为2,但不能同时约去这个化学计量数。角度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3.下列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将少量Na投入水中:Na+2H2O=H2↑+Na++2OH-B.向NaClO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2溶液:ClO-+2Fe2++2H+=Cl-+2Fe3++H2OC.向盐酸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2H++COeq\o\al(2-,3)=CO2↑+H2OD.向Mg(OH)2沉淀中滴加乙酸:Mg(OH)2+2H+=Mg2++2H2O答案C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将铁粉投入浓盐酸中:2Fe+6H+=2Fe3++3H2↑B.常温下铜与浓硝酸反应:3Cu+8H++2NOeq\o\al(-,3)=3Cu2++2NO↑+4H2OC.将四氧化三铁投入稀硝酸中:Fe3O4+8H+=2Fe3++Fe2++4H2OD.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2Fe(OH)3+6H++2I-=2Fe2++I2+6H2O答案D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突破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素养要求]能根据离子方程式的反应特点进行归类并分析,正确书写与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形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1.连续反应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反应特点:反应生成的离子因又能与过量的反应物继续反应而导致其离子方程式与用量有关。(2)书写方法根据反应条件先分析反应物是否存在过量,再根据反应原理书写。若无过量,则发生第一步反应,若过量,则反应物发生两步反应,写离子方程式时则不必写出第一步反应的中间产物,按终态产物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如多元弱酸或酸酐(如CO2或SO2)与强碱溶液反应,若多元弱酸或酸酐少量,产物为正盐;若多元弱酸或酸酐过量,产物为酸式盐;多元弱酸正盐与强酸反应,先生成酸式盐,酸式盐再进一步与强酸反应,生成强酸盐和弱酸。2.先后反应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反应特点:某种反应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成离子,都能跟另一种反应物的组成离子发生反应,但因反应顺序不同而跟用量有关,又称为竞争型。(2)书写方法①复分解反应型依据“竞争反应、强者优先”的规律明确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再按反应原理书写,如向含有OH-、COeq\o\al(2-,3)、AlOeq\o\al(-,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因结合质子的能力OH->AlOeq\o\al(-,2)>COeq\o\al(2-,3)>Al(OH)3,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OH-+H+=H2O、AlOeq\o\al(-,2)+H++H2O=Al(OH)3↓、COeq\o\al(2-,3)+2H+=H2O+CO2↑、Al(OH)3+3H+=Al3++3H2O。②氧化还原反应型强氧化剂遇到两种还原性离子时,应注意氧化剂是否过量,若氧化剂不足,将还原性离子按还原性强弱排序,谁强谁先反应。如将少量的Cl2通入FeBr2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若Cl2过量,则离子方程式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3.配比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反应特点:当一种反应物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离子参与反应时,因其组成比例不协调(一般为复盐或酸式盐),当一种组成离子恰好完全反应时,另一种组成离子能不能恰好完全反应(有剩余或不足)而跟用量有关。(2)书写方法配比型离子反应按照“以少定多”的原则进行书写,即先根据题给条件判断“少量物质”,以少量物质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充分反应)确定所需“过量物质”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如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为1.按用量要求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1)SO2通入NaOH溶液中:碱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碱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a2CO3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盐酸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盐酸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铝盐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强碱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碱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Fe与稀硝酸反应:Fe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SO2+2OH-=SOeq\o\al(2-,3)+H2OSO2+OH-=HSOeq\o\al(-,3)(2)COeq\o\al(2-,3)+H+=HCOeq\o\al(-,3)COeq\o\al(2-,3)+2H+=CO2↑+H2O(3)Al3++3OH-=Al(OH)3↓Al3++4OH-=AlOeq\o\al(-,2)+2H2O(4)Fe+4H++NOeq\o\al(-,3)=Fe3++NO↑+2H2O3Fe+8H++2NOeq\o\al(-,3)=3Fe2++2NO↑+4H2O2.按用量要求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1)向含有H+、Al3+、NHeq\o\al(+,4)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I2溶液与Cl2反应:Cl2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l2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H++OH-=H2OAl3++3OH-=Al(OH)3↓NHeq\o\al(+,4)+OH-=NH3·H2OAl(OH)3+OH-=AlOeq\o\al(-,2)+2H2O(2)2I-+Cl2=I2+2Cl-2Fe2++4I-+3Cl2=2Fe3++2I2+6Cl-3.按用量要求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1)KHCO3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KHCO3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HCO3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加Ba(OH)2溶液至SOeq\o\al(2-,4)恰好沉淀完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Ba(OH)2溶液至溶液呈中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HCOeq\o\al(-,3)+OH-+Ba2+=BaCO3↓+H2OBa2++2OH-+2HCOeq\o\al(-,3)=BaCO3↓+COeq\o\al(2-,3)+2H2O(2)H++OH-+SOeq\o\al(2-,4)+Ba2+=BaSO4↓+H2O2H++2OH-+SOeq\o\al(2-,4)+Ba2+=BaSO4↓+2H2O

考点三离子的检验与推断1.阳离子的检验常见阳离子试剂或方法现象Na+焰色试验eq\x(\s\up1(01))黄色火焰K+焰色试验eq\x(\s\up1(02))紫色火焰(透过eq\x(\s\up1(03))蓝色钴玻璃)Mg2+NaOH溶液eq\x(\s\up1(04))白色沉淀,eq\x(\s\up1(05))不溶于过量的碱Al3+NaOH溶液eq\x(\s\up1(06))白色沉淀,eq\x(\s\up1(07))能溶于过量的强碱Fe2+NaOH溶液eq\x(\s\up1(08))白色沉淀→灰绿色→eq\x(\s\up1(09))红褐色先加KSCN溶液,再加氯水先无明显现象,再变eq\x(\s\up1(10))红色K3[Fe(CN)6]溶液eq\x(\s\up1(11))蓝色沉淀Fe3+NaOH溶液生成eq\x(\s\up1(12))红褐色沉淀K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