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黄冈杯”一等奖_第1页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黄冈杯”一等奖_第2页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黄冈杯”一等奖_第3页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黄冈杯”一等奖_第4页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黄冈杯”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第1课时[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法令出一1.创立:秦始皇确立了________制度。2.特征:皇帝地位独尊,拥有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3.弊端:具有________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二、君权和相权1.君权与相权的矛盾(1)矛盾:中国古代王朝的宰相、丞相是帝王的政治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2)解决的措施:帝王采取__________的方式独揽行政大权。2.汉武帝限制相权(1)频繁更换丞相,使相权受到打击。(2)汉武帝建立“________”,在宫廷内对重要政事做出决策;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则称为“外朝”。3.唐朝分割相权:唐代中央设________、门下省和尚书省,________下设六部。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在门下省设________,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政的场所,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________,相权进一步分散。4.宋代分散相权:宋代有中书门下的设置,职务相当于宰相。为分散宰相权力,又增设“________”,作为副宰相。设________,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________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5.影响:历代帝王调整相权,有效地防范了宰相擅权;加强统治,提高了行政效率;弥补了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监察机构的沿革(1)秦代:在中央政府和____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2)西汉:①汉武帝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设________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御史大夫的地位仅次于丞相,__________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3)唐至清:历朝都有监察机构的设置,如__________、都察院等。2.评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但________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知识点一法令出一1.下列各项由秦始皇首创的是()①使用“皇帝”位号②实行郡县制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④修筑长城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2.右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A.龙是皇帝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B.龙有霸气,代表中国的强盛C.军机处建议,皇帝审批D.龙是中国最古老的图腾3.从本质上看,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的主要特征是()①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②皇权至上,地位不可逾越A.①正确,②不正确B.①不正确,②正确C.①②都正确D.①②都不正确知识点二君权和相权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D.皇权不断加强5.“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这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的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正确叙述应是()A.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B.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台权力C.虽置三公,事归台阁D.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6.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样做()A.交唐太宗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C.交兵部出兵 D.交内阁处理7.下图分别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秦朝三公九卿示意图唐朝三省六部示意图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唐代通过分权得以集权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8.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宋代相当于丞相的官职更多。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得到了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9.西汉监察制度与秦朝相比更为严密,主要表现为()A.刺史监察地方郡国B.刺史执掌州军政大权C.刺史监察中央官吏D.形成地方三级管理制度10.中国封建社会若有民告官,在秦朝、汉朝、唐朝、宋朝分别应由哪一中央机构受理()A.太尉、刺史、御史台、提点刑狱司B.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御史台、提点刑狱司C.丞相、三司使、御史台、军机处D.御史大夫、刺史、门下省、提点刑狱司题号12345678910答案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贞观政要》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上述制度实行的作用。12.我国古代监察制度、选官制度不断变化发展,对加强中央集权和澄清吏治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许多弊端。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结合史实说明西汉监察制度是怎样继承秦制,又有所变化的?就其作用而言,谈谈你对汉代监察制度的认识。

参考答案:(第1课时)知识清单一、1.皇帝3.独断性二、1.(2)限制相权2.(2)中朝3.中书省尚书省政事堂宰相4.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三、1.(1)郡(2)①刺史②御史大夫(3)御史台2.封建专制对点训练1.C[郡县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就陆续出现过。战国时期的秦、赵、燕为抵御匈奴骚扰曾修过长城。皇帝的称号是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而形成的,要注意与“黄帝”的区别。在全国范围推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秦始皇的贡献。]2.A[秦朝创立的皇帝制度被后世所沿袭,而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象征,代表了皇权至高无上,天下独尊。]3.C[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是皇帝制度的本质特征。]4.D[材料包括汉、唐两个时期的有关情况,A、B项只分别说了一个方面,故不选。由“首长制到委员制”,看起来宰相数量逐渐增加,但这只是表象,题目要求说出反映的实质问题,故应该思考为什么宰相数量逐渐增加?这种增加意味着什么?由此可以推断出是皇权在不断加强。]5.A[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设立“中朝”以削弱相权。]6.B[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批。]7.B[通过两幅图可以看出,隋唐时尚书省下设六部,有分工,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形成严密的体系,加强了皇权。A、C、D三项仅是表面现象。]8.A[B、D两项明显错误,C项是表象,A项才是实质。]9.A[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是西汉的一大特点,而刺史也是自西汉开始。]10.B[注意题干限制词“民告官”和“中央机构”。然后对应四个朝代找出其监察机构。]综合运用11.(1)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既相互牵制又相互补充;通过分散相权实现君权的集中;体现皇权之下的“民主性”。(2)有利于防止宰相擅权;提高了行政效率;弥补了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12.秦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武帝设刺史,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认识:汉代重视监察,有利于惩治腐败,因专制制度本质所决定,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

第2课时[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世官制:将官职限制在________范围内,由贵族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察举制(1)含义:是由地方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2)概况:①兴起于西汉时期。②演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____________,即九品官人法。(3)评价:①其考选对象、内容、方式、程序体现出封闭的特征;②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3.科举制(1)含义:隋唐以后实行的________选官的制度。(2)特点: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3)评价: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官员的来源和文化素质,为__________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________风气的形成;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__________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二、行省的设置1.秦汉至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划(1)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________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州。(2)唐代为____、____、____三级。(3)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则为____、____、____。2.元代行省的设置(1)设立:在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________”;一是__________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2)职责: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其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________;军政要务则需呈报________;行省官员不能擅自更改赋税征收制度和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要定期向皇帝述职。(3)中央对行省的控制: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还采取__________等形式加以控制。3.行省设置的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__________,较好地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知识点一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先秦的世官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D.世袭——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2.下图榜单中获得进士出身的人所通过的途径是()A.毛遂自荐B.立军功授爵C.凭才学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功名D.出洋留学,功成名就3.1855~1870年英国对文官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孙中山对此评价说:“现在世界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但究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世界上最早最好的制度。”孙中山肯定的是()A.科举考试的条件 B.科举考试的方法C.科举考试的内容 D.科举考试的目的知识点二行省的设置4.“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中的“州官”,其最早的职能是()A.管理地方行政 B.代表中央监察地方C.管理地方军事 D.代表中央节制地方5.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上是继承和发展了()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6.从下图看,元朝宣政院管辖的地方主要是今天的()A.台湾 B.河北C.西藏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行省的设置,其意义在于()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②加强了中央集权③有利于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8.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①行省制②州郡县制③郡县制④道州县制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9.“元起朔方,固己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C.理藩院 D.行中书省10.以下有关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都发生了行政方式的变化②都是一种制度的创新③都发生了管理原则的改变④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②④题号12345678910答案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三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视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12.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幅图:图一图二图三请回答:(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2)上述三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3)图二、图三所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参考答案:(第2课时)知识清单一、1.贵族2.(2)②九品中正制3.(1)考试(3)行政效率重学公平公正二、1.(1)郡、县(2)道州县(3)路州县2.(1)腹里宣政院(2)中书省枢密院(3)省官互迁3.中央集权对点训练1.D2.C3.B[解题时要注意题目中“考试制度是世界上最早最好的制度”,故判断孙中山肯定的是这种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制度。]4.B[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叫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东汉灵帝时(公元188年),又改刺史为州牧。自此以后,刺史就由中央派遣的视察官变为地方行政官,东汉的地方行政也由郡县的二级制变为州、郡、县三级。]5.B[元朝行省制度的实施属于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由此可排除A、D两项,而在元朝之前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故可排除C。]6.C[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观察《元朝疆域》。]7.D8.B[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推行行省制;东汉末年,州郡县三级制取代了郡县制;秦朝完成全国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唐肃宗时期的地方区划为道州县制。]9.A[根据题干的提示元朝设置统一掌管全国宗教事务的中央机构——宣政院,宣政院辖地是西藏,因此正确选项是A。]10.C[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属较难程度题。侧重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理解上。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演变可知:地方权力较大,都是制度的创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①②④正确;它们都要求地方服从于君主,排除③,选项C正确。]综合运用11.(1)血缘、门第、等级(任答两点即可)。(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3)影响:发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12.(1)周初分封制、唐代三省六部制、元代行省制度。(2)分封制影响:加强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三省六部制的影响:是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