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重点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重点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重点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重点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重点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重点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ㅤㅤ孟子说:“人恒有言,皆曰‘天下家国’,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国家的兴旺,要靠每一位有爱国之心的人去奉献;国家的强大,需要靠每一位有志向的人去建设。为更好地激发同学们的心志,陶冶同学们的心灵,启发同学们的心智,学校将开展“天下国家”主题学习活动,请跟随班长小文一起参与活动。【颂民族脊梁】ㅤㅤ在华夏五千年浩瀚无穷的历史长河中,家国情怀感人至深。随意掬起一抔,足以让人心潮澎pài():花木兰代父从军,深明大义,妇rú()皆知;端木蕻良不忘国耻,铮铮誓言,落地有声;闻一多直面枪口,正气凛然,气冲斗()牛………读着这些激荡人心的故事,不仅能使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更能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阅读文段,根据语境回答问题。(1)给加点字注音。

气冲斗______牛(2)根据拼音写汉字。

心潮澎pài______

妇rú______皆知(3)划线处的“浩瀚无穷”可以与下列哪个词语替换。______

A.滔滔不绝

B.波澜壮阔

C.惊心动魄(4)划线句表述不妥当,请你修改。2.根据提示完成古诗文默写。(1)万里赴戎机,______。(《木兰诗》)

(2)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2)独坐幽篁里,______。(王维《竹里馆》)(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韩愈《晚春》(4)家园之思是游子永远的背囊。《春夜洛城闻笛》中李白在静谧的夜晚,听到了悠扬的笛声,不禁感慨“______,______”;《逢入京使》中岑参在西行途中,偶遇回京的使者,行色匆匆之下也不忘叮咛“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正由于英雄具有这些崇高的品质,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对国家而言,英雄是国家的符号,每个国家都需要有引以为豪的英雄。

②可以说,正是千千万万的英雄,才使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于危亡中展现生机,由积贫积弱走向繁荣昌盛。

③对个人而言,英雄为我们树立起精神的标杆,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④英雄们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质,正是构筑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元素之一。A.③①④②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4.七年级拟开展“家国情•校园行”活动,请你参加。(1)请你依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以对联的形式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两弹元勋”邓称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租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______(2)班级拟围绕主题讨论本班朗诵比赛的篇目,现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你将推荐朗诵下面哪一篇呢?说出你的理由。

①《土地的誓言》②《木兰诗》③《黄河颂》5.圈点批注读书法可以提升同学们阅读文本细节的能力。下面是《骆驼祥子》的节选片段,请根据要求完成批注。

ㅤㅤ①不幸,那个女的和那点钱教他不能安心;【A]他的心像一个绿叶,被个虫儿用丝给缠起来,预备作茧。为这点事,他自己放不下心;对别人,甚至是对曹先生,时时发愣,所答非所问。这使他非常的难过。

ㅤㅤ②不过,对于钱的处置方法,【B】他可不敢冒儿咕咚的就随着她的主意走。她的主意,他以为,实在不算坏;可是多少有点冒险。他很愿意听她说,好多学些招数,心里显着宽绰;在实行上,他还是那个老主意——不轻易撒手钱。

ㅤㅤ③被撤差的巡警或校役,把本钱吃光的小贩,或是失业的工匠,到了卖无可卖,当无可当的时候,咬着牙,含着泪,上了这条到死亡之路。【C】这些人,生命最鲜壮的时期已经卖掉,现在再把窝窝头变成的血汗滴在马路上。(1)波浪线表示重要语句。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给A句批注______(2)圆点表示精警之处。老舍的语言独具特色,充满浓浓的“京味儿”。请赏析B句中的加点字。______(3)横线表示需要领会的句子。请说说你对C句的理解。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唐)李白

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③古曲有《梅花落》。(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四两句的内容。(2)本诗和《春夜洛城闻笛》都是借笛声来表情达意,但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卖蒜叟

袁枚ㅤㅤ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挪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军,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旁睨而揶揄之______

②陷入尺许______

③老人鼓腹纵之______

④卒不肯告人姓氏______(2)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A.能以一死成君之名公亦以此自矜B.垂死之年以我酌油知之C.老人自缚于树乃取一葫芦置于地D.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康肃笑而遣之(3)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4)班长小文想将《卖蒜叟》作为《卖油翁》的拓展性材料推荐给同学们。请你从内容、写法、主旨等角度比较两篇文章,帮她简述推荐理由。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代大师的家国情怀ㅤㅤ①“我是炎黄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全部献给我亲爱的祖国。”虽然李四光先生已经离开40余年了,但是他的这些话仍像星辰一样熠熠生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正如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评价的那样,“李四光同志是一面旗帜”。

ㅤㅤ②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农村的一个贫寒家庭,原名李仲揆。他勤奋好学,13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城武昌高等小学,为振兴海军,15岁的他东渡日本学习造船机械。在日本,他接受了革命思想教育,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创始会员。孙中山赞赏李四光:“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8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李四光用他的一生践行着这8个字。

ㅤㅤ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政府。李四光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改为实业司司长。不久,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李四光愤然辞去实业司司长职务。1913年,他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先学采矿,后改学地质。1919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920年2月,李四光应邀在巴黎留法勤工俭学会做学术报告时提出“学术问题,不能人云亦云,凡遇着新境象、新学说,要分析它,看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搞科学研究的,心只管细,胆只管大。掌握逻辑思维,天经地义的学说,也不能吓倒我们,要知真正科学的精神,就是为真理而奋斗。对于西方先进的学说,可以为我所用,但决不能受它束缚。”同年,李四光接受蔡元培的聘书回国,到北京大学地质系先后任教授、系主任等职。在北京大学,他一面教书,一面进行科学研究。他把备课、讲课、带学生实习当作实践的极好机会,不断积累资料,不断思考和研究问题。他一生中在地质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如古生物蜒科的鉴定方法、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和地质力学的创立,都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1934年~1936年,他先后在伦敦、剑桥、伯明翰等8所大学讲授《中国地质学》,受到英国学术界的欢迎和赞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李四光闻讯欣喜若狂。他克服了一系列艰难险阻,终于在1950年春天,化名回到了祖国。他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ㅤㅤ④李四光毕生研究地球科学,写下了数百万言的科学著作。他的科学成就,大致可分两个阶段:解放前,由于受旧中国历史条件限制,他侧重地质基础学科的研究;解放后,在继续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根据国家需要,集中精力积极开拓应用研究领域。在基础研究方面,1923年他提出了虫筳鉴定方法,创立了10项标准,将虫筳主要特性用若干曲线表示出来,使之既有定性概念,也有定量概念,并可以减少文字描述的烦琐,从而提高了鉴定的标准性和科学性。这10条标准,一直被国内外虫筳学者所采用。李四光用这个方法,鉴定了大量的化石标本,写成了他的第一部科学巨著《中国北方之虫筳科》,获得了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博士学位。

ㅤㅤ⑤在北京大学教书期间,李四光就开始对中国第四纪冰川进行研究。他以很大的兴趣关注中国东部有关第四纪冰川作用问题,在上世纪30年代,完成了《冰期之庐山》一书,引起国内外地学界的很大兴趣和探讨。上世纪40年代,他又对贵州高原、川东、鄂西、湘西、桂北等地做了调查,发表了不少有关我国冰川的文章,为中国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增加了新的重要篇章。

ㅤㅤ⑥李四光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打破了“中国贫油论”的错误论断。长期以来,中外地质学家一致认为“中国贫油”,这是因为在当时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大油田的地层都是海相地层,因此认为只有海相地层才有生油的条件。而中国的地层大多是陆相地层,所以断定中国是个贫油的国家。李四光不同意这个观点,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考察,认为不论是海相地层还是陆相地层,只要具备了生油的条件和储油的地质构造,就能找到大油田。后来,国家陆续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李四光为我国的地质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ㅤㅤ⑦纵观李四光先生一生,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科学遗产,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他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坚持真理的科学品格,强烈执着的创新意识,诲人不倦的师表风范,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ㅤㅤ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李四光精神在新时代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新时代的地质工作者要更加注重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注重加强野外地质研究,注重加强地质基础科学研究。新时代要继承和发扬李四光精神,以李四光精神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每一位地质人都能在这种感召下收获一种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

ㅤㅤ本文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突出人物的特点,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一代大师李四光的家国情怀。小语对此做了探究,请你根据提示,帮她完成表格。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举例人物形象特点(1)______1911年,李四光愤然辞去实业司司长职务。

1913年~1919年,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

1920年,(2)______

1934年~1936年,赴国外讲学并受欢迎和赞誉。

1950年,(3)______(10)______介绍人物突出贡献例1:提出了虫筳鉴定方法,并一直被采用。

例2:致力于我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留下《冰期之庐山》等研究成果。

例3:(4)______(5)______例1:“我是炎黄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全部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例2:“学术问题,不能人云亦云,凡遇着新境象、新学说,要分析它,看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搞科学研究的,心只管细,胆只管大。掌握逻辑思维,天经地义的学说,也不能吓倒我们,要知真正科学的精神,就是为真理而奋斗。对于西方先进的学说,可以为我所用,但决不能受它束缚。”引用他人评价例1:正如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评价的那样,“李四光同志是一面旗帜”

例2:(6)______(7)______长期以来,中外地质学家一致认为“中国贫油”……李四光不同意这个观点,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考察,认为不论是海相地层还是陆相地层,只要具备了生油的条件和储油的地质构造,就能找到大油田。运用副词例1:他以很大的兴趣关注中国东部有关第四纪冰川作用问题,在上世纪30年代,完成了《冰期之庐山》一书,引起国内外地学界的很大兴趣和探讨。

运用副词【两个“很”,体现了(8)______】

例2:他克服了一系列艰难险阻,终于在1950年春天,化名回到了祖国。

【“终于”一词,体现了(9)______。】9.学有榜样,行有方向。鞠躬尽瘁的邓稼先、潜心学问的闻一多是我们的榜样,他们的成就光彩照人;英勇孝顺的木兰、勤劳坚韧的“父亲”是我们的榜样,他们的精神令人钦佩。相信在同学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他们虽平凡却也有闪耀之处,让我们或感动,或佩服……他们就像一颗颗闪耀的星,引领着我们追梦前行。

ㅤㅤ请以“你是我心中最闪耀的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ㅤㅤ要求:

①作文时,要注意细节描写的运用,写出人物的品质;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

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dǒu【小题2】湃【小题3】孺【小题4】B【解析】答案:

(1)dǒu

(2)澎

(3)B

(4)这些激荡人心的故事,不仅能使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更能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1)本题考查子音。根据积累可知,“气冲斗牛”的“斗”应读作“dǒu”。

(2)本题考查字形。根据积累可知,“心潮澎pài”应写作“心潮澎湃”,“妇rú皆知”应写作“妇孺皆知”。

(3)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浩瀚无穷”的意思是形容水势盛大;形容广大、繁多。

A.滔滔不绝的意思是意思指像流水一般不间断,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B.波澜壮阔的意思是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C.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

故选:B。

(4)本题考查句子修改。此句缺主语,可以把“读着”去掉。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答案】【小题1】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小题2】弹琴复长啸【小题3】惟解漫天作雪飞【小题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解析】答案:

(1)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注意“柝”的书写)

(3)弹琴复长啸

(4)惟解漫天作雪飞

(5)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四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揭示英雄的作用”,按照逻辑层次关系来写,所以确定③是首句,紧接介绍国家①,最后总结英雄所起的作用④②.所以顺序为③①④②,据此可知答案为A。

故选:A。

本题考查语句的排序。解答此题,要在对文段意思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排序,首先确定首尾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

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

1.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

2.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3.把握关联词的搭配。

4.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4.【答案】【小题1】让中国变强盛奉献毕生。【小题2】【解析】答案:

(1)示例:让中国变强盛奉献毕生。

(2)示例:我推荐《土地的誓言》。理由:《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在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件十周年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对沦丧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正在倍受蹂躏的家园的深深眷恋,发出了热血男儿誓死为家乡的

解放战斗到底的铮铮誓言。文章一气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倾泻,在结构上有如双峰对峙,又宛若对仗工整的一副长联。

(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按要求将青春座右铭补充完整,根据“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可补充为:让中国变强盛奉献毕生。补写的语句,要和文段的语言风格一致,句式对照,语意连贯,简明得体即可。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与主题的理解。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简要概括诗歌内容及主体即可。

①《土地的誓言》这是当代作家端木蕻良创作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文章中作者抒拨了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此文的结构看似复杂,实则线索清晰,结构简单。两段文字一气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倾泻,在结构上有如双峰对峙,又宛若对仗工整的一副长联。

②《木兰诗》这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是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③《黄河颂》这是现代诗人光未然于1939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抒情诗,此诗亦是诗人对黄河唱出的颂歌,诗人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全诗语言奔放,意境开阔高远,气势磅礴,充满力量,读来-气呵成,激情澎湃,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写宣传标语应注意:①内容具体,指问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表述必须具体明确。②语言简洁,朗朗上口。标语是面向大众的,太长不容易记住,一定要做到语言简洁,还应该适当运用修辞,力求语句生动活泼,易记易诵。③构思新颖,富有创意。标语是用创意来说话的,要用艺术的手法把话说到人的心上。④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好的标语都尽可能用“美”和“善”进行人格诱导,激起人们的崇高情感。

5.【答案】【小题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祥子保管在刘四爷手上的买车钱因与虎妞产生的纠葛,而无法要回的痛苦和纠结的心情。【小题2】“冒儿咕咚”是“鲁莽”的意思,运用北京方言,更具有生活气息。【小题3】【解析】(1)本题考查作批注的能力。本题要求从修辞角度着手,“他的心像一个绿叶”把“他的心”比作“绿叶”,是比喻手法,写出了祥子保管在刘四爷手上的买车钱因与虎妞产生的纠葛,而无法要回的痛苦和纠结的心情。

(2)本题考查赏析语言特色。“冒儿咕咚”是“鲁莽”的意思,充满口语色彩,富有生活气息,充满着浓浓的京味儿,形象而传神地写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被撤差的巡警或校役,把本钱吃光的小贩,或是失业的丁匠等这类到中年的人,已经毫无退路,只能靠拉车来赚钱,写出了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表达作者对他们的同情。比如老马一生忠实要强,但是到了晚年,贫困如洗,为了养活孙子只能拼命干活。

答案: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祥子心里被虎妞的事和自己在刘四爷存放的钱牢牢地占据着,使他开心不起来,很是烦闷。

(2)“冒儿咕咚”是“鲁莽”的意思,运用北京方言,更具有生活气息。

(3)车夫很艰辛,无休止的劳动榨干了他们的青春,他们逐渐老去,但依然需要为生计奔波。

《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阅读名著,要记住作者姓名、生活年代等文学常识,还要记住情节,深入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注人物的语言、行动,积极探究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认识名著写作上的特点。

6.【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述。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三、四句的意思是黄鹤楼中传来阵阵《梅花落》笛声,如怨如诉,仿佛五月江城落满梅花,令人倍感凄凉。据此描写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黄鹤楼闻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便仿佛看到了梅花满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答案:

(1)在黄鹤楼中传来阵阵《梅花落》的笛声,听上去如怨如诉,仿佛是五月江城梅花满飘落的景象,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

(2)“玉笛”吹奏《折柳》曲,“留”“柳”谐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表达了诗人客居洛阳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中“落梅花”,运用通感,听到笛声眼前仿佛梅花飘落,给人凛然生寒之感,抒发了流放途中悲愁凄凉之情。

译文: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世事难料,我竟一下就成为贬官,远谪长沙。西望长安,云雾迷茫,何处才是我的家乡?黄鹤楼中传来阵阵《梅花落》笛声,如怨如诉,仿佛五月江城落满梅花,令人倍感凄凉。【小题2】【解析】《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诗写作者游黄鹤楼时听笛的经历,抒发了诗人满腔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全诗四句,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两句点题,写在黄鹤楼上听吹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7.【答案】【小题1】斜眼看,多,表约数,放开,最终【小题2】C【小题3】略【小题4】略【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他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睨:斜眼看。

②句意: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许:多,表约数。

③句意: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纵:放开。

④句意: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卒:最终。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用/凭借;

B.的/代词,这个道理;

C.在;

D.表顺承/表修饰。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但,只是;颔,点头。句意为: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只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头。

②中重点词语有:故,特意;击,击打。句意为: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

(4)本题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题干要求从内容、写法、主旨等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从“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挪揄之”可见内容与《卖油翁》相似,杨二也是因为有一点功夫就骄傲自得,然后遭到老人的鄙视后,被老人的实力折服。写法上都采用了对比,将两人的技艺进行对比,突出了老人的技艺更胜一筹,《卖油翁》体现的主旨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能因为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卖蒜叟》通过对老人武艺的刻画,也体现了这样的主旨。据此组织语言即可。

答案:

(1)①斜眼看

②多,表约数

③放开

④最终

(2)C

(3)①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只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头。

②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

(4)示例:《卖蒜叟》通过写杨二与老人武艺的较量,突出了老人的技艺更胜一筹,内容与《卖油翁》相似,杨二也是因为有一点功夫就骄傲自得,然后遭到老人的鄙视后,被老人的实力折服。写法上都采用了对比,将两人的技艺进行对比,突出了老人的技艺更胜一筹,体现的主旨和《卖油翁》相似,都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启示我们不能因为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

参考译文: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天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观看的人十分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咳嗽不断,他看了杨二的武艺后讽刺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傲然对老人说:“老头你能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怪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声,死而无撼。”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自己错了。”杨二想拔出拳头,但是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8.【答案】记录人物主要经历,李四光接受蔡元培的聘书,回北大任教。,克服险阻回到祖国,为国效力。,志向远大、坚持真理、执着创新、具有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打破了“中国贫油论“的错误论断。,直接引用人物话语,孙中山赞赏李四光:“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和中外地质学家的观点对比,李四光研究兴趣之浓厚著作反响之强烈。,李四光回国的不容易【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提炼。

(1)结合第一行举例部分的内容可知,列举了李四光从1911年到1950年的五项主要经历,对应文章第三段内容,这是按照时间的顺序,用记录人物的主要经历的方法来表现人物,故第一空为“记录人物主要经历”。

(2)由“李四光应邀在巴黎留法勤工俭学会做学术报告”“李四光接受蔡元培的聘书回国,到北京大学地质系先后任教授、系主任等职。在北京大学,他一面教书,一面进行科学研究”可知,李四光接受蔡元培的聘书,回北大任教。

(3)根据文章第②段内容“他克服了一系列艰难险阻,终于在1950年春天,化名回到了祖国”可知,第二空可填“克服险阻回到祖国,为国效力”。

(4)第四空要求概括人物的突岀贡献。根据第⑤段中的“李四光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打破了中国贫油论的错误论断。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考察,认为不论是海相地层还是陆相地层,只要具备了生油的条件和储油的地质构造,就能找到大油田”可知,第四空应填“打破了中国贫油论的错误论断”。

(5)根据第①段内容“我是炎黄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全部献给我亲爱的祖国。虽然李四光先生已经离开40余年了,但是他的这些话仍像星辰一样熠熠生辉”以及第②段写明的他在巴黎做学术报告时提出的观点可知,第三行“举例”部分的内容是直接引用了李四光说的话,故第五空应填“直接引用人物话语”。

(6)“在日本,他接受了革命思想教育,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创始会员。孙中山赞赏李四光:‘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8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可知,孙中山赞赏李四光:“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

(7)“长期以来,中外地质学家一致认为‘中国贫油’……李四光不同意这个观点,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考察,认为不论是海相地层还是陆相地层,只要具备了生油的条件和储油的地质构造,就能找到大油田”可知,和中外地质学家的观点对比。

(8)“他以很大的兴趣关注中国东部有关第四纪冰川作用问题,在上世纪30年代,完成了《冰期之庐山》一书,引起国内外地学界的很大兴趣和探讨”可知,两个“很”字体现李四光研究兴趣之浓厚著作反响之强烈。

(9)“他克服了一系列艰难险阻,终于在

1950年春天,化名回到了祖国”可知,“终于”李四光回国的不容易。

(10)第五空要求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第①段内容“我是炎黄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全部献给我亲爱的祖国”可以看出李四光志向远大;根据第②段内容“学术问题,不能人云亦云,凡遇着新境象、新学说,要分析它,看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搞科学研究的,心只管细,胆只管大。掌握逻辑思维,天经地义的学说,也不能吓倒我们,要知真正科学的精神,就是为真理而奋斗”可以看出李四光坚持真理、崇尚科学、具有创新精神;根据第②段内容“他克服了一系列艰难险阻,终于在1950年春天、化名回到了祖国”可以看出他的爱国热情。

答案:

(1)记录人物的主要经历

(2)李四光接受蔡元培的聘书,回北大任教。

(3)克服险阻回到祖国,为国效力。

(4)打破了“中国贫油论”的错误论断。

(5)直接引用人物话语

(6)孙中山赞赏李四光:“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

(7)和中外地质学家的观点对比

(8)李四光研究兴趣之浓厚著作反响之强烈。

(9)李四光回国的不容易

(10)志向远大、坚持真理、执着创新、具有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文章写了一代大师李四光的家国情怀。文章列举了李四光从1911年到1950年的主要经历,1950年春天,他克服种种困难回到祖国,为国效力。他为中国的地质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提出了虫筵鉴定方法,并一直被采用;致力于我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留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