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一等奖创新教案-1_第1页
《大自然的语言》一等奖创新教案-1_第2页
《大自然的语言》一等奖创新教案-1_第3页
《大自然的语言》一等奖创新教案-1_第4页
《大自然的语言》一等奖创新教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大自然的语言》一等奖创新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该单元以“自然”为主题展开。《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普文章,以生动形象,清丽典雅的用词介绍物候学知识,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教学时,适当引导学生从中学到一些读、写说明文的方法,积累科学知识,学习文章语言,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教学目标

1.熟读、识记本课重点字词。

2.了解物候、物候学的含义,明白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性。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物候、物候学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说明顺序,分析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背景介绍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

竺可桢,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

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他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作品背景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的。竺可桢长期坚持物候观测,掌握了翔实的资料,为我国物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定义:事理说明文就是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理说明文。也就是说,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说明文”文体知识回顾

1.说明文:说明文从总体上讲,说明文分为两大类型:说明事物特点的事物说明文和阐明事理说明文。

2.说明文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说明对象

(2)说明对象的特征

(3)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

下定义等。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说明的语言:准确、简明、周密、平实、生动。

·文题解读

“大自然的语言”是指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来去等,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标题“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浅显易懂,新颖别致,同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第二板块【预习检测疏通字词】

·字词正音

翩然()孕育()风雪载途()

炎热()簌簌()物候()

农谚()连翘()悬殊()

纬度()经度()销声匿迹()

明确:piān/yùn/zài/yán/sù/hòu/yàn/qiáo/shū/wěi/jīnɡ/nì

·词语解释

次第:

翩然:

孕育: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载途:

周而复始:

荣枯: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抽青:

明确:

次第:依次。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荣枯:草木的茂盛与枯萎。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是模拟布谷鸟的叫声,赋予它这样的意义。禾,这里指稻秧。

抽青:(草、木)发芽变绿。

第三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提示:找中心句,关键性的词语。几个段落之间要找联系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3.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4.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5.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这几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

6.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7.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2.本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从四季的自然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四季为序,从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说起,自然地提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4.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单,容易掌握。

5.(1)纬度的差异;

(2)经度的差异;

(3)高下的差异;

(4)古今的差异。

影响:(1)纬度对物候的影响(三四月间):南京桃花盛开时,北京桃花含苞待放。

(2)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济南苹果树四月中或谷雨节开花,烟台苹果树开花要到立夏。

(3)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山顶和山下的差异。

(4)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这几个因素不能调换顺序,因为这四个因素是: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

6.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7.本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大丰收。

第四板块【拓展知识提升素养】

·物候

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主要指动植物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之为物候或物候现象;与之相适应的树木器官的动态时期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为物候期。

·物候学

研究自然景观与季节关系的学科。这些自然景观(如星象、气象、水体的融冻、生物的生长发育阶段等)的特征出现,往往能表示季节的进度。狭义物候学称为“生物气候学”。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重视自然季节现象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以其指导农、林、渔、牧业等生产。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夯实基础】

1.搜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简要说说你所见过的物候差异。

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2.赏析文本并举例说明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

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用语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复习巩固新课导入】

·检测字音

翩然()孕育()风雪载途()

炎热()农谚()连翘()

悬殊()纬度()销声匿迹()

明确:piān/yùn/zài/yán/yàn/qiáo/shū/wěi/nì

·解释词语

次第:

翩然: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周而复始:

荣枯: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抽青:

明确:

次第:依次。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荣枯:草木的茂盛与枯萎。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是模拟布谷鸟的叫声,赋予它这样的意义。禾,这里指稻秧。

抽青:(草、木)发芽变绿。

第二板块【赏析文本归纳方法】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作者对物候的介绍引起我们的兴趣,那么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语言也非常独特,让我们一起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作简要说明。

明确:1.句子:“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作用:承上启下,点出自然现象规律性变化和气候的关系,点明这种关系对农事的影响,透露出物候学的内涵,并引出下文。

2.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

①第七自然段: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②第八自然段: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③第九自然段:作比较,举例子,作诠释。

④第十自然段: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①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明确:下定义。

②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明确: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③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明确: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3.回顾上节课所学,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能否调换顺序来进行说明?

明确:不能,因为这四个因素是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第三板块【精读课文分析特点】

1.第2段作者举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例子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拟人。形象生动地写活了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作比较。说明物候观测的重要特征是使用活生生的生物进行观测,并且这种观测要更复杂、更灵敏。

3.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明确:不好。《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侯现象说得更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启发性。

4.科普说明文通常是深奥难懂的,本文却简单轻松地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科普知识。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本文有哪些语言特点?

明确:一、用词严密,生动形象

(1)准确,严谨

例如:①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②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③3.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此外,文中的确数,确切的例子,例子间的比较等也体现了上面的特点。

(2)准确、生动、典雅

“萌”准确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

“次第”一个接一个。帖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的气息。

“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

“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

“载”充满的意思,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二、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本文的谋篇布局很讲究条理性。课文从具体现象入手,清晰而有条理地说明了有关物候学的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