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拔罐法)解析_第1页
《中医护理学》(拔罐法)解析_第2页
《中医护理学》(拔罐法)解析_第3页
《中医护理学》(拔罐法)解析_第4页
《中医护理学》(拔罐法)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护理学》(拔罐法)解析第一页,共24页。

【拔罐法】

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止疾病的方法。古称“角法”、“吸筒法”、“火罐气”。一常用罐具

(一)传统罐具

第十一章第四节第二页,共24页。竹罐陶瓷罐玻璃罐第十一章第四节第三页,共24页。(二)新型罐具

1挤压排气罐(1)挤压排气橡胶罐(2)挤压排气组合罐2抽气排气罐(1)连体式抽气罐(2)注射器抽气罐3多功能罐器第十一章第四节第四页,共24页。连体式抽气罐注射器抽气罐第十一章第四节第五页,共24页。(一)良性物理刺激作用1.机械刺激作用2.温热作用

(二)体内生物学效应1.促进血液循环5.调节大脑功能2.促进新陈代谢6.调节肌肉功能3.提高免疫能力7.双向调节效应4.缓解机体疼痛【拔罐的作用原理】第十一章第四节第六页,共24页。一、适应证外感风寒头痛、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腰背疼痛脘腹胀满、咳嗽气喘、腹痛泄泻及肿痛疮疡等。第十一章第四节第七页,共24页。

1.内科病感冒、发热、中暑;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面神经麻痹、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中风后遗症;呕吐、便秘、胃肠痉挛、慢性阑尾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尿潴留、尿失禁。

2.妇科病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带下、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病症、更年期综合征、乳腺炎。

3.儿科病发热、厌食症、腹泻、消化不良、遗尿、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

4.外科病疖、疔、痈、疽、丹毒、痔疮、脱肛、虫蛇咬伤。

5.皮肤病痤疮、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白癜风、带状疱疹、养颜美容。

6.五官科结膜炎、鼻炎、牙痛、口腔溃疡、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具体适应症第十一章第四节第八页,共24页。二、拔罐前准备备齐物品核对医瞩合理体位选择火罐第十一章第四节第九页,共24页。第十一章第四节第十页,共24页。【吸拔方法】

(一)火罐法

系借燃烧火力排出罐内空气成负压,将罐吸附于体表的吸拔法。1闪火法2投火法

三、操作方法第十一章第四节第十一页,共24页。3贴棉法4架火法(二)水罐法

指拔罐时用水热排出罐内空气的方法。1水煮法2蒸汽法(三)其他拔罐法挤压排气第十一章第四节第十二页,共24页。【单罐与多罐】

(一)单罐法

(二)多罐法

单罐法多罐法适宜于病变范围广泛或选穴较多的病症。用于病变部位明确、范围局限,或有固定压痛点的病证。第十一章第四节第十三页,共24页。(一)闪罐法

适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后遗症、以及肌肤麻木、肌肉痿弱等。(二)留罐法

又名坐罐法,拔罐后将罐留置5-15分钟。多用于深部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拔罐方法】第十一章第四节第十四页,共24页。(三)走罐法

又名“推罐法”、“拉罐法”。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肌肉丰厚而平整的部位。用于治疗急性热病、瘫痪麻木、风湿痹证、肌肉萎缩等。第十一章第四节第十五页,共24页。(四)针罐法

适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注意不能用于胸背部,以免引起意外。第十一章第四节第十六页,共24页。

(五)刺络罐法:拔罐与刺血疗法配合应用的治法。适用于热证、实证、实寒证、瘀血证及某些皮肤病等。(六)药罐法

拔罐配合药物的罐药并用法。包括药煮罐法、药蒸汽罐法、贮药罐法。第十一章第四节第十七页,共24页。

亦名“起罐”,即将吸拔牢稳大留罐取下的方法。【启罐方法】第十一章第四节第十八页,共24页。(一)施罐前的注意事项1治疗室要求:2选择适当的体位与罐的规格;3老年、儿童与体质较差者施罐数量宜少,留罐时间宜短。(二)施罐中的注意事项1施罐手法要娴熟,动作轻、快、稳、准。拔罐数量宜少,罐间距离应适中。2注意询问患者感觉,观察其局部和全身反应。

(1)正常反应

(2)异常反应

(3)晕罐四、拔罐法护理及注意事项第十一章第四节第十九页,共24页。

1治疗效应:

启罐后吸拔部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瘀块,或兼微热痛感,称为罐斑或罐印,为正常反应,1-2天后即自行消失。

2病理反应:

(1)湿盛或寒湿:罐斑如显水泡、水肿与水气状;

(2)湿热:若水气色黄;

(3)久病湿盛血瘀:水泡呈红色或黑色;

(4)瘀血:罐斑色深紫;

(5)热毒瘀结:罐斑色深紫黑触之痛、伴身热;

(6)虚寒证: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三)效应观察第十一章第四节第二十页,共24页。

(7)风邪为患:罐斑微痒或出现皮纹;

(8)虚证:罐斑或血泡色淡;

(9)其他:拔针罐后,血色深红为热,青色为寒凝血瘀。(四)善后处理

启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拔罐部位紫红色罐斑上的小水珠,若罐斑微觉痛痒,不可搔抓,数日内自可消退。如现小水泡可任其自行吸收,不需处理;水泡较大,应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水液,涂上龙胆紫。若出血应用棉球拭净。若皮肤破损,应常规消毒,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其上。若系拔罐治疗疮痈,启罐后应拭净脓血,并常规处理疮口。

处置停妥后,嘱患者休息片刻才离开治疗室,并嘱1日或2、3日再作治疗,视病情与反应而定。第十一章第四节第二十一页,共24页。1.急性严重疾病、慢性全身虚弱性疾病及接触性传染病。2.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及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4.急性外伤性骨折、严重水肿。5.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经质及不合作者。6.皮肤高度过敏、传染性皮肤病,以及皮肤肿瘤(肿块)部、皮肤溃烂部。五

、禁忌症第十一章第四节第二十二页,共24页。7.心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