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序列二政经后_第1页
05序列二政经后_第2页
05序列二政经后_第3页
05序列二政经后_第4页
05序列二政经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6。股份公司是发展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强大杠杆。37。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38。外资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39.社会主义还存在商品经济,因此,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是劳动价值沦.40。实行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表明一切生产要素都是价值的源泉。41。按生产要素分配就会导致两极分化。42。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存在着劳动力市场。因此,劳动力是商品.劳动者是雇佣劳动者.43.等价交换和公平竞争是规范的市场秩序的基本要求,因此,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不受信用约束。44.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45.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出现的。因此,经济全球化实质就是资本主义化.46.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之舟。四、分析题(每题约10分,共12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1.下面是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一段话含有等量劳动或能在同样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同样的价值。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它事实上只决定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因此,有用劳动成为较富或较贫的产品源泉与有用劳动的提高或降低成正比。相反地,生产力的变化本身丝毫也不会影响表现为价值的劳动。既然生产力属于劳动的具体形式,它自然不再同抽去了具体有用形式的劳动有关。因此,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摘自马克思《资本论》请结合上文,分析论述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2.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和资本周转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半个资本运动进行分析的理论,它揭示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因此,撇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对社会主义企业同样是适用的.请结合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分析论述保证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循环正常进行和加速资金周转的重要性和主要途径.3.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减缓,中西部一些地区特别是粮食生产区甚至出现负增长。这种状况不改变,农民的积极性势必受到严重损害,农业这个基础就有动摇的危险,不仅会影响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而且会影响国民经济全局。因此,2002年3月的《政府I作报告》指出:“要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经济I作的突出任务,把农民是否增加收入和减轻负担,作为检验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标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齐,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请结合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理论,分析论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民收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党的十六后三中全会把经济结构不合理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所存在的六大问题的首要问题。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请结合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分析沦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5.扩大再生产按其实现的方式划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外延扩大再生产是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要素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来扩大生产规模。马克思指出:“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涵上扩大.”结合上文,分析论述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两种方式的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6。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实行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因此,主体的分配方式是按资分配,即资本无论是投在哪一个领域和部门,等量资本通过竞争获得大体相同的等量利润.也就是平均利润.结合上文,分析论述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7.下面是一组关于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材料材料1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国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到2001年,全国国有资产总计109316。4亿元,比1995年增长91.4%,年均增长11%多。经营性国有资产总计73149.3亿元,其中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总量为59827.2亿元,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摘6《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材料2从1989年到2001年,虽然国有企业户数从10.23万户减少到4。68万户,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从3895亿元增加到14652亿元,年均增长11.67%,比GDP年均增长9.3%高出2.3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从743亿元提高到2389亿元,年均增长10.22%;平均每户实现税金从100万元提高到78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每年9115元提高到54772元;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由7033亿元提高到39588亿元。摘自《人民日报》2002年12月2日材料3截至2002年7月,国有经济在一些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按销售收入计算所占的比重分别为:石化69。3%,石油92.1%,电力90.6%,汽车72.0%,冶金64.4%,铁路83.1%,兵器99.5%,船舶与航空航天84.5%。摘自《人民日报》2002年12月2日材料4这几年国有企业进一步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推动了国有经济实力继续向大型企业集聚,一批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作用显著增强.2001年我国0.9万户国有大型和特大型企业资产总额为109643。8亿元,户均资产规模12.2亿元,占全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97.1%。2001年国有大型企业前50家的资产总额、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和上缴税金占全部国有企业的比重分别为37%、73.6%、34.4%和44.7%。摘自《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国有企业无论怎么改,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不会改的.到2002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缴税收占工业企业上缴税收的三分之二;196家中央企业实现的利润占全国15.9万家国有企业利润的64%。在今后的改革中,尽管国企数量舍减少,但大的企业会变得更大更强。摘自《中国青年报》2003年7月9日材料5集体经济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1/3,占公有制经济的1/2,集体企业就业人数为1437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9。7%,其中,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1291万人,乡镇集体企业从业人员13086万人。摘自《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材料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私经济年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个体工商户由1978年的14万户、15万人发展到2001年底的2433万户、4760万人,注册资金3436亿元.私营企业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起步,1992年以后一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01年底已达到203万户,从业人员2714万人,注册资本18212亿元.2000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共纳税1177亿元,占全国工商税收的9.3%.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30%,东部沿海省市更高达60%以上。1992年到2001年,个体、私营经济新增就业人员4774万人,2000年全国360万再就业的下岗职工中,有250万人在个体、私营企业就业。摘自《人民日报》2002年12月2日请回答:(1)结合所给材料,说明如何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根据材料1—5,说明如何理解和怎样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3)根据材料6,说明如何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8.下面是一组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材料材料1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是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摘自《十五大报告》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各种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摘自《十六后三中全会报告》材料2从1997年至2001年底,我国股份制企业就从7。2万家发展到近30万家:从业人员从643.7万人增加到2746.6万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从8311亿元增加到56733亿元。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4371家重点企业的跟踪统计调查,截止到2001年底,已有3322家实行了股份制改造。这些改制企业注册资本金合计11437亿元,其中国有资本7383亿元,占64。55%;包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外商资本在内的其他各类资本4054亿元,占35.45%。股份制企业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摘自《理论热点18题》国有资本通过股份制可以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劳动力。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摘《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请回答:1.结合材料1,说明如何理解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2。结合材料2,分析大力发展股份制,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作用。9.下面是一组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材料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党的十四后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战略部署。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2003牛党的十六后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作出的具体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决策。请结合材料,联系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回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10.下面是一组信用和加强信用制度建设的材料材料l到山西平遣的人多数都参观过日弄昌票号。这家被梁启超誉为“执中国金融界牛耳”的票号,所开的分店在鼎盛时期几乎遍布全国,而且其经营触角已经延伸到俄罗斯、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用“一纸之符信遥传,万两之白银立集"来形容它的业务运营,并赞赏它“汇通天下”、“九州利藕"。日弄昌票号所以成功,主要得益于它的信用好。信用是市场经济得以运行的一个重要基础。资本主义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早期不讲信用的现象有所改变,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愈发展,它愈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琐细的哄骗和欺诈手段”。近100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比较重视信用制度的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修正和弥补信用制度的缺陷和漏洞。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摘自《理论热点18题》材料2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培育和完善有了很大进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地方和单位信用观念薄弱,商业欺诈行为干扰经济社会秩序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信用危机。2004年4月.媒体披露的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致使171名婴儿出现营养不良综合症,其中固并发症死亡13人。类似的事件还有浙江金华的“毒火腿事件”,山东龙口的“掺假有毒粉丝事件",山西朔州的“毒酒案”等.金融市场也存在大量的失信行为,例如,骗取或故意拖欠银行贷款,伪造虚假上市材料,披露虚假财务信息,利用虚假信息操纵股票价格等现象不乏其例.信用缺失、秩序混乱的典型案例,教训极其深刻。前几年发生的“冠生园”用陈年馅做月饼事件,不但直接导致了这个名牌老店倒闭关门,而且也祸及无辜,使整个月饼行业大伤元气,许多月饼企业因此多年翻不过身来。—-摘自《理论热点18题》材料3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摘自《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请回答1.结合材料1~2,说明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信用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结合材料1~3,说明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和规范市场秩序过程中,加强信用制度建设的主要措施.11.下面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组材料材料12001年,全国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职工10802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3381万,领取失业救济金的失业人员312万。1998早至2002年6月,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累计2600多万,90%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在中心的下岗职工基本按时足额领到了生活费,并为其代缴社会保险费.城市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国93%以上地级统筹地区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人数达?920万。一些地区开始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国已有6000万农民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三条保障线"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重点的社保体系初步形成,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两个确保”基本实现。摘自《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材料2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仍在建立过程中,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管理服务社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社会保障供需失衡的矛盾显得十分突出。·摘自《理论热点18题》材料3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摘自《十六大报告》结合上述材料,联系我国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分析沦述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2.下面是一组关于跨国公司方面的材料材料1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之中,任何界限都表现为必须克服的限制。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90年代以来,伴随着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信息网络化的飞速发展,跨国公司有了新的发展.据联合国统计,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跨国公司总数为7276家,受其控制的国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为27300家;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跨国公司数量已增至l万多家,海外于公司和分支机构达10万多家;1996年,跨国公司数量及受其控制的海外于公司和分支机构分别迭4。4万家和28万家;而到了1999牟,这两个数字则分别达到6.3万家和70万家左右。目前,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1/3的生产总值,50%的国际贸易。1999年,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销售颇迭14万亿美元,是世界出口总额的2倍。摘自《世界经济学》2001年第7期材料2跨国公司以世界为市场,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极大地促进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融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车轮.近年来,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总额为3150亿美元,1996年为3500亿荚元,而到1999年,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已达s650亿美元,其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为2080亿美元.这些投资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增长,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繁荣,而且推动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从技术转移角度来看,目前,跨国公司控制着发达国家70%的技术转让、80%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是世界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获得新技术的主要来源。从投资领域来看,跨国公司投资更多地集中于高科技领域。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全球1000家最大公司排名表中,电信、医药、航空航天等高科技制造业大公司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新技术公司的快速发展及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扩张,客观上加快了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摘自《世界经济学》2001年第7期英国《金融时报》按公司市值计算的全球最大500家公司中,美国占219家、欧洲158家、日本77家。而在发展最快的信息产业和新技术领域,西方跨国公司更居绝对垄断地位,其前150家公司中,信息与新技术公司达50家,其中有48家属于西方国家。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家大公司中,1997年美国占175家,1999年为179家。美国跨国公司实力的增强,有力地支撑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霸权地位。以荚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借助了跨国公司实力的膨胀,在全球推行经济霸权,对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构成巨大的挑战。西方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触发经济殖民主义苗头,……。以荚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扩张,使荚欧大国重新控制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企业在西方巨型跨国公司强大竞争压力下面临生存危机。目前有40多个发展中国家囚债务负担沉重而潮临困境.近年来,西方跨国公司更试图控制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关键产业。如金融、通讯、能源等具有战略性的行业,以掌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保持技术垄断优势,跨国公司采取各种手段,限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开发和转让活动,其高高筑起的技术壁垒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企业短期内难以逾越的障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利用跨国公司作为其推动全球战略利益的重要工具,发展中国家面临“分化”、“西化”、“边缘化”的危险。长期以来,西方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将在本国已不具有竞争优势,或者对环境,生态有害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并通过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使“中心"与“外围"的地位相对固定,以维持对西方有利的国际经济秩序.摘自《世界经济学》2001年第7期材料3改革开放20多年来,西方跨国公司的对华投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到2000年7月,我国累计利用外资已达3277亿美元。《财富》杂志所提500强大企业中已有400多家来中国投资.自1993年以来,我国直接利用外资一直仅决于美国居第二位.处于发展中国家首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投资发展迅速,已出现一批颇具实力的大型跨国企业。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的数字,1998年,在发展中国家50家大跨国公司中,我国占16家(包括香港9家和台湾2家),其中大陆5家公司在国外资产为96.1亿羌元、国外销售收入为t17.3亿美元,分别占其总资产的40%和总销售收入的41%;1999年,我国有跨国公司母公司379家。其国外分支机构为364345家.到2001年底,我国的境外企业(不包括金融企业)已达6610家,协议中方投资金额83亿美元,占协议投资总金融的67%.我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的重要投资母国之一.摘自《世界经济学》2001年第7期2002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与省级主要领导干部“世界形势与世贸组织”专题研究班学员座谈时强调,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坚持实行对外开放,实施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对国外企业的吸引力;从长远看,要更有力地开展国际竞争,我们必须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摘自《求实》2002年第lo期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摘自《十六大报告》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摘自《十六后三中全会报告》请回答:(1)根据材料1说明资本国际化和跨国公司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2分析跨国公司发展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重要作用和时发展中国家的影响。(3)结合材料3说明我国面对跨国公司加速发展的基本对策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B2.A3.D4.B5。B6.D7.B8。D9.C10。C11.D12.B13.B14.C15。D16.D17.D18。C19.D20.A21。B22.A23.C24.D25.A26。D27.D28,C29.B30.C31.D32.D33.B34.D35.A36.A37.B38.B39.A40.A41.A42.C43.B“.A45。A46。A47.D4日.C49‘B50.B51.C52.A53。B54。D55.D56.D57.A58。B59.C60。A61.C62.D63.B64.A65.C66.B67.A68.C69。D70。D71,B72。C73.C74.D75.D,76.B77。A78.A79。B80.D81.A82.B83.A84.A85.D86.A87.D88。C89.D90.C91.A92.C93.A94.B95.D96.D97.A98.C99.D100.A101.C102.C103。B104。B105.C106.A107.D108.B109.A110.A111.C112.D113‘C114.B115.D116.D117.B118.A119.B120.C121。B122.A123.C124.D125.B126.D127。D128.B129.D130.D131.A132.D133.D134.D135.C136。B137.C138.A139.A140。A141。B142.C143.A144.D145.C146.B147.B148。B149.C150.D151.D152.D1S3.D154.D155.B156.C157.C158.C159。B160。C161。A162.D163.A164.B16S.C166.D167,D168.C169。D170.C171.A172.A173.C174.D175.C二、选择题Ⅱ1。ABCD2。BCD3.ABCD4.ABCD5.AD6.ABCD7.ABCD8.AD9.BD10。ABCD11.ABCD12.ABCD13。ABCD14.AD15。ABCD16.ABD17.CD18.AB19.ACD20。AC21.AD22.ABCD23.ACD24.BD25.BCD26。ACD27.ABCD28.BD29。ABCD30.ACD31.ABCD32。ABCD·33.ABCD34.ABC35.ABCD36.CD37。AD38。CD39.ACD40.ABCD41.CD42.ABC43.ABCD44.ACD45.ABCD46。ABCD47。ABCD48.ABCD49.AD50.ABCD51。BD52.CD53。ABCD54。ABCD55。ABC56.CD57.BCD58.AB59.ABCD60.ABCD61.ABCD62.ABCD63.AC64.ABC65.ABCD66.ABC67.ABCD68.ABCD69.BD70.BCD71.BCD72。BD73.CD74.AC7lACD76.AD77.ABD78.ABCD79.ABCD80.ABCD81.ACD82。ACD83.ABCD84.ABCD85.ACD86.ABCD87.ABC88.ABCD89.ABCD90.ACD91.CD92.BCD93。ABCD94.ABCD95.AD96.BCD97。AC98。ABCD99.ABCD100.AC101.ABCD102。ABCD103。ABCD104.CD105.AD106.ABD107.CD108.ABCD109。ABCD110.ABC111。AD112.ABD113.ABD114.BCD115。ABCD116.ABCD117.BCD118.ABCD119.BCD120.BCD121.ABD122.ABD123.ABD124.ABCD125.ABCD126。ABCD127.ABCD128.ABCD129.ABCD130.ABCD131.ABCD132.ABCD133.ABCD134。ABCD135,ABD136.ABCD137。ABCD138.ABCD139.ABD140.ABCD141.ABCD142.ABCD143.ABD三、辨析题1。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才能获得食物,衣服、房屋等基本生活资料,人类才能生存。只有物质资料生产发展了,社会才能发展.因此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因此,这一辨析题是一个错误性命题。2。答案要点:任何社会的生产力都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即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这是因为,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因此,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3.答案要点: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在生产力的构成中,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即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这是因为: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体,离开了劳动者的劳动,所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像—堆死的东西。特别是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它是劳动者制造出来,并且要由劳动者加以操作。因此,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力量。4.答案要点: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却不是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因为,劳动并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唯一要素。创造社会财富的不但有劳动这一要素,而且土地、设备、原材料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对社会财富创造做贡献.因此,劳动和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共同构成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马克思指出:“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5。答案要点:(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关系赋予劳动的一种社会形式,并不是劳动的永恒的自然属性.劳动产品作为商品具有价值,但并不是凡劳动产品都有价值.第一,用于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自然经济中的劳动产品便是如此。第二,有些劳动产品供别人使用,但不通过交换,也没有价值.如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2)本命题的错误在于把劳动形成价值看成是劳动的永恒的自然屑性.6.答案要点:(1)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来计量的,因此,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但是,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用劳动时间来直接表现,只能在交换过程中通过等于多少货币间接地表现出来。因此,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无非是商品价值的外在尺度,它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7.答案要点: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依据价值进行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成为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社会尺度。商品依据价值进行交换是因为凝结在商品中的价值,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在质L是相同的,而不是因为货币发挥价值尺度职能的结果。8.答案要点:(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难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而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并不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2)本命题的错误在于混淆厂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9.答案要点:价值规律的作用是借助市场机制实现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因此,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摆轮这一命题是正确的。10.答案要点: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智力劳动应该是创造社会财富和价值的生产劳动,智力劳动的技术成果作为知识性产品必然凝结着人类劳动,具有价值。11。答案要点: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而不是资本家手中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这是因为,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不但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这样,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才能在市场上购买到劳动力这一商品。在生产中工人的劳动在生产出商品使用价值的同时,创造出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之后就成为剩余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就转化为资本.12。答案要点: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这就决定了工人的工作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即必要劳动时间,这是价值形成过程;另一部分是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即剩余劳动时间,这是价值增殖过程。因此,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就是工人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使工人整个的劳动时间超过这个一定点,使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成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13.答案要点‘:(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社会现有的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应的是个别劳动时间。在资本主义社会,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所谓必要劳动时间,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对应的是剩余劳动时间。(2)本命题的错误是混淆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两个基本概念。14.答案要点:(1)根据预付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不同作用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而根据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价值周转的不同方式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2)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其价值在生产中不发生价值增殖,叫不变资本,而按照价值周转方式来讲,不变资本中的劳动资料部分,其价值是按照使用过程中磨损的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叫固定资本。(3)本命题的错误是混淆了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两个基本概念。15.答案要点:(1)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其方法称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2)成为剩余价值生产一般基础的不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而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因为只有把工作绝对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才能无偿产生剩余价值。同时,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又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因为只有在工作日已经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基础上,资本家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3)本命题的错误在于混淆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种方法及其相互关系。16。答案要点:(1)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或者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资本家把资本集中起来是资本集中,并不是资本积累。所谓资本集中,是把众多的中小资本合并成少数大资本。加速资本集中的两个有力杠杆是竞争和信用。(2)本命题的错误在于混淆了资本集中和资本积累两个基本概念。17.答案要点:(1)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积累的定义,并不是资本积累的实质.(2)本命题的错误在于混淆了资本积累的定义和资本积累的实质。18。答案要点:(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不是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资本家要进行扩大再生产,需要事先进行资本积累。(2)本命题的错误在于颠倒了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因果关系。19.答案要点:(1)外延型经济增长是指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数量实现的经济增长,粗放型经济增长是在不提高生产要素效能和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单纯增加生产要素数量实现的经济增长.(2)不能简单地把外延型经济增长类同于粗放型经济增长。外延型增长固然是数量上的扩张,即上新项目,铺新摊子,但外延型增长可以是简单的,单纯的数量扩张,没有质量效益的提高,即屑于粗放型增长,也可以是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提高质量效益的数量扩张,这种外延型增长则属于集约型增长。20。答案要点:(1)所用资本是指在生产中发挥作用的全部劳动资料的价值;所费资本则是指每次生产过程中耗费掉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劳动资料的价值.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部分,在生产中也发挥了作用但价值并没有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使用是无偿的,这个差额越大,生产产品的耗费越少,获得的剩余价值越多,从而增加资本积累。因此,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越大越有利于资本积累。(2)本命题的错误在于没有搞清楚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如何影响资本积累。21.答案要点:(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着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通常用c”表示。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一般叫做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价值之间尽管有一定的联系,但两个概念还是不同的。(2)本命题的错误在于混淆了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这两个基本概念.22.答案要点:(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着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通常用c"表示.(2)在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在竞争中取胜,不断采用先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可见,生产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之间,生产技术进步是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果。(3)本命题的错误在于颠倒了生产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因果关系。23.答案要点: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之比。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率是影响利润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唯一因素,除此外,影响利润率的因素还有;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变资本的节省等。这样,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和不变资本节省等的变化,也会引起利润率的变化。因此,不能一般地说利润率的变化就是剩余价值率的变化.24。答案要点:超额利润是一个部门内生产率高的企业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超额利润和垄断利润都是高于平均利润以上的利润,都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二者在形式上和社会结果却是不一样的,超额利润是部门内部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刺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垄断利润却是垄断的结果,阻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5.答案要点:银行资本家经营银行是为了获得银行利润,银行利润是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差额.银行资本家获得的银行利润在量上也要相当于平均利润,但这仅仅是针对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而言的,也就是说,银行资本家经营银行获得按自有资本计算的平均利润.因此,银行利润在量上小于平均利润的命题是错误的。26.答案要点:(1)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它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信用的发展而出现的,从历史的进程看,股份公司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2)股份公司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它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表明资本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即由社会资本代替了单个私人资本。但是,企业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性质并没有改变,股份公司仍然是资本家所有的建立在对雇佣劳动剥削基础上的资本主义企业.27.答案要点:(1)所谓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垄断利润的源泉归根到底仍然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所谓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仅仅是垄断资本家获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而不是垄断利润的来源。(2)本命题的错误在于棍淆了垄断利润的源泉和获得垄断利润的手段.28.答案要点: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虽然垄断价格是由垄断组织制定的,但是,垄断组织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无限抬高销售商品的价格或无限压低收购原材料的价格。垄断组织在制定垄断价格时,不能完全脱离开商品的价值,价值仍是价格的基础。另外,垄断资本家制定垄断价格时还必须对市场容量进行估测,然后再确定产量与价格的对比关系,而不能任意定价。29.答案要点:(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作的一次比较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调整。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而持续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产物.(2)本命题的错误在于没有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概念的正确内容。30.答案要点:(1)产业资本是投在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它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产业资本是能够发生价值增殖的职能资本,但不是实现剩余价值的职能资本。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商业资本是实现剩余价值的职能资本。(2)本命题的错误在于混淆了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两种职能不同的资本。31.答案要点:(1)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蜕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流动资本对应的是固定资本。流通资本是指在流通中发挥职能的资本,包括资本循环中所采取的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流通资本对应的是生产资本。(2)本命题的错误在于混淆了流动资本和流通资本两个基本概念。32.答案要点:(1)固定资本的磨损分有形(物质)磨掼和无形(精神)磨损两种。有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在生产中因正常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损耗,无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其使用期间,由于生产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2)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的,无形磨损所造成的固定资本价值的损失并不能完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当代科技进步的加快,竞争加剧,使无形磨损呈上升趋势。因此,可以看出,固定资本的无形磨损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33.答案要点:(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每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以后,就爆发经济危机.所以,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所谓固定资本更新,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等物质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由于磨损或其他原因而用新的物质形式来更新,固定资本更新只是周期性危机的物质基础,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2)本命题的错误在于混淆了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和物质基础。34.答案要点:(1)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超出国界而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国际生产专业化.国际分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第一次产业革命而迅速发展,到第二次产业革命后最后形成。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发生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以及80、90年代以来高科技的发展,将资本主义分工体系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国际分工的发展过程,同时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过程。因此,国际分工的发展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2)本命题的错误在于颠倒了国际分工发展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因果关系。35。答案要点:(1)战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垄断资本向外的扩张和渗透,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化.而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和表现是产业资本的国际化,产业资本同际化集中表现在垄断资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正是随着产业资本国际化的迅速发展,一种新的国际垄断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应运而生,得到广泛而迅速的发展,并成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2)本命题的错误在于颠倒了生产和资本国际化与跨国公司发展的因果关系。36.答案要点:股份公司是以招募股份或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本统一经营的企业.股份公司是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信用事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股份公司作为一种企业资本组织形式其本身不具有独立的所有制属性,它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行效率.股份公司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生产方式,首先,促进了资本集中,扩大了生产规模,建立个别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马克思说:“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其次,使私人资本采取了社会资本的形式,这虽然并没有改变财产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的性质,但它在相当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并成为通向一种新的生产形式的单纯过渡点,因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和社会力的发展。因此,马克思指出:股份公司、股份企业“是发展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强大杠杆”,“它们对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的影响恐怕估计再高也不为过的。”37.答案要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由多种所有制经济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统一的。因此,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部分,而非公有制经济则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构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础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而非公有制经济。38.答案要点:外资经济是指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外资经济的绝大多数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其资本属于资本主义性质。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外资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管理和调节下,同社会主义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外资经济不是一般的资本主义经济,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范围的资本主义经济,即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外资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9.答案要点:社会主义还存在商品经济,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依然形成价值。这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具有不同于马克思当年设想的特点。但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依据和经济前提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不是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并不排斥非按劳分配方式的存在,也不能保证按劳分配方式的必然贯彻实行.40。答案要点: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是指各种生产要素根据各自在商品和劳务生产服务过程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参与收益分配,获得相应的报酬,是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因此,按生产要素分配涉及的是分配领域,是分配领域的问题.价值的源泉是指商品价值是由人的活劳动创造的,它涉及的是生产领域,是生产领域的问题.不能把价值创造问题和价值分配问题相混淆。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只是说明各种生产要素为社会财富生产作出了贡献,并不表明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等都是价值的源泉.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41.答案要点:(1)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各种生产要素根据各自在商品和劳务生产服务过程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参与收益分配,获得相应的报酬,是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必然导致两极分化,这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国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2)我国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是主体的分配方式,国家又十分重视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因而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会导致两极分化。邓小平指出:“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42.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完备的市场体系,既包括消费资料、生产资料以及服务这种“无形商品”的市场,又包括金融、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商品市场上所交换的都是劳动产品即商品;要素市场上交换的生产要素只是当作商品、采取商品交易的形式流动,而有些本来就不是商品。(2)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劳动力是商品,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是雇佣被雇佣、剥削被剥削的关系。(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出现,并没有改变职工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职工,既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非公有制经济的企业职工,作为国家主人的政治地位依然不变。所以,在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力不是商品。一概而盲,劳动力是商品、劳动者是雇佣劳动者是不能成立的.43.答案要点:等价交换和公平竞争是规范的市场秩序的基本要求。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必须讲求信用。信用的基本解释是遵守诺言、实践成约,取信于人。信用既属于道德范畴,又属于经济范畴。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因此,整顿、规范市场秩序,要加强信用建设,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44.答案要点: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而不是实现共同富裕。本辨析题混淆了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45.答案要点: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出现的.因此,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和条件,又是巨大的挑战和风险。但是,经济全球化是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推动下,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其实质是资源的国际化配置。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代的明显特征,表明人类社会经济和交往形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所以,经济全球化不是资本主义化,不等于全球资本主义。46。答案要点: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推动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逐步走向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作为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有许多不同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标志。其中之一是:在生产和资本国际化条件下,国际经济联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除国家之外,现代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之舟。四、分析题1.答案要点:(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劳动生产率是具体劳动形式,它只决定和影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而不影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也就是说,无论劳动生产率的高与低,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不变。(2)但是,生产商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而每单位商品平均到的劳动量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也就越小;反之则相反。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引起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运动,这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对立运动的表现形式。2.答案要点:(1)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核心是分析和概括保证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保证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在时间上连续继起。资本周转理论主要是分析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二:资本周转时间和生产资本构成。而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和节省预付资本等。(2)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和资本周转理论包含着适用于一切社会化生产的共同规律,对改善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同样要保持企业资金循环的连续性,同样耍加速企业资金周转速度,这对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提高经济效益关系重大.(3)保证企业资金循环正常进行,加速资金周转速度,企业首先必须强化资金运动观念和市场意识,真正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减少产品积压,提高产销串,在此基础上,缩短生产和销售时间,加快流动资金周转.其次,要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机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效率,提高折旧率,加速企业固定资金的折旧和更新,使企业固定资金的更新周期跟上社会生产技术进步的周期,减少和避免固定资金的无形磨损.3.答案要点:(1)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社会要在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扩大再生产,就必须在社会总产品中,为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以及提供追加的劳动力所需要的消费资料。这就是社会要进行扩大再生产,社会经济系统内部所必须具备的两个前提条件,或者两个物质条件。这两个前提条件分别用公式表示就是:①I(v+m)〉Ⅱc,其含义是:第一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②Ⅱ(c+m一÷)>I(v十二),其含义是:第二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以外,也必须有——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求。(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表明:为了进行扩大再生产,必须同时具备扩大再生产所需要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如果仅仅具备扩大再生产所需要追加的生产资料,而没有所需追加的足够的消费资料,扩大再生产仍然不能进行(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粮食和农副产品等基本生活资料。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和作用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重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滞后,农民负担过重和农业投入不足等原因,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减缓。这种状况不改变,农民的积极性势必受到严重损害,农业这个基础就有动摇的危险,不仅会影响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而且会影响国民经济全局,从根本上制约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因此,保持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必须千方百计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邓小平强调指出:“农业摘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九十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4.答案要点:(1)马克思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主要是研究保证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顺利进行,社会经济体系内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为了说明这一问题。马克思把规模巨大,部门众多的整个社会生产部门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1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通过两大部类内部及其之间的交换和对保证社会资本再生产顺利实现所需条件的概括,说明,要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首先必须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而要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使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内部建立起合理的比例关系。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2)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而经济结构不合理又突出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的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没有随着经济发展实现整体优化和升级,这是造成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的根本原因之一。从而制约和影响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和整个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对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使国有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5.答案要点: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两种方式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扩大再生产按其实现的方式划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这一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是: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更多地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经济增长从总体上说是以产值增长为目标,以增加积累和投入为手段,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特点的粗放型增长。这种忽视经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当前经济生活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根据我国人均收入低下、资源稀缺、经济效益差的国情和现状,走一条速度又快、效益又好、比例协调的路子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日标的建议》明确地指出:实现今后十五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是把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所谓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来实现经济增长。这种增长方式实质就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由此可以看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求在今后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中,更多地走内涵扩大再生产或内涵型经济增长的路子,真正把经济建设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6。答案要点:平均利润是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在商品按照价值出售的条件下,由于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同,使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高低不同。资本家为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和更高的利润,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部门之间竞争。其结果使各部门生产规模和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以及价格与价值的背离。最终使各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实现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即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之间分配的过程。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理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启示:要有充分的、公平的竞争环境;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要有自主经营权;资本等生产要素能在不同部门之间合理流动;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等等。7.答案要点:(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根据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公有制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一是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二是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三要支持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3)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是充分认识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的重要内容;二是在政策上要清除各类歧视性规定,在市场准入、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各种所有制经济同等待遇。三是在政治上要关心帮助,在参与政治生活方面应当一视同仁;四是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