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中国的水文灾害考试题_第1页
高二地理中国的水文灾害考试题_第2页
高二地理中国的水文灾害考试题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中国的水文灾难考试题地理中国的水文灾难考试题一、选择题1.有关暴雨洪涝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B.南美洲是每年全球洪水灾难发生最多的地区C.我国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东北和西北地区D.暴雨形成过程中伴有气流的剧烈下沉运动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回答2~3题。2.淮河多水灾的缘由是()①支流多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③流域内落差小④气候异样⑤湖泊淤积⑥季风活动的年际改变大⑦下游河道淤塞,泄洪实力小A.②④⑤⑥⑦B.①③⑤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⑦3.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峻,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输河水道排泄洪水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4.2019年1月5日上午11点25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凌汛从壶口上游奔腾而来,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退去。关于黄河凌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B.多发生在初春季节C.由于低纬度河段开冻早,高纬度河段开冻晚,往往导致水位猛涨,形成凌汛D.凌汛期发生于黄河枯水期,不会造成决口灾难5.读图,分析杭州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峻的缘由()①地理位置特别,受台风影响显著②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太平洋③沿岸地势低平④人口密集⑤海底地震⑥地壳运动A.③④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读下图,回答6~8题。6.图中的风暴潮类型为()A.热带风暴潮B.温带风暴潮C.寒带风暴潮D.季风风暴潮7.下列关于风暴潮及其特点的组合,正确的是()A.热带风暴潮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B.温带风暴潮来势强、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C.热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D.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8.热带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危害都比较严峻的区域有()A.欧洲北海沿岸B.美国东海岸C.我国东部海区沿岸D.南亚印度洋沿岸题号12345678答案二、综合题9.下图为我国黄河下游和荆江河段及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荆江河段和黄河下游河段河床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缘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都是防汛重点地段,荆江河段汛期在________季,成灾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黄河沿线常常发生凌汛,请在图中圈出简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