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3课-地球的公转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3课-地球的公转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3课-地球的公转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3课-地球的公转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3课-地球的公转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地理一轮(yīlún)复习-第二章-第3课-地球的公转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一页,共54页。第二页,共54页。考点1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1.运动轴心(zhóuxīn)及其轨道轨道为黄道面,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tàiyáng)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公转位置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第三页,共54页。第四页,共54页。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shàngkōng)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shàngkōng)看呈顺时针。(1)从北极上空(shàngkōng)看——逆时针(如以下图):2.方向(fāngxiàng)第五页,共54页。(2)从南极上空(shàngkōng)看——顺时针(如以下图):第六页,共54页。(1)恒星年:公转360°,365日6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zhōuqī)。(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zhōuqī),365日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zhōuqī)。3.周期(zhōuqī)第七页,共54页。(1)位于(wèiyú)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位于(wèiyú)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2)平均角速度每日约1°,平均线速度约为30千米/秒。4.速度(sùdù)第八页,共54页。【真题1】(2019·重庆(zhònɡqìnɡ))以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答复(1)~(2)题。第九页,共54页。(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正值(zhènɡzhí)极夜C.开普敦炎热枯燥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BC第十页,共54页。【思维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是地球公转的近日点,时间为1月初,从甲自西向东到乙,地球距太阳越来越远,但并没有到远日点(7月初)。第(1)题,地球从甲1月初开始到乙,太阳直射点一直北移,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增大(zēnɡdà)。第(2)题,当地球在甲位置(近日点)时,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应选C项。

第十一页,共54页。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及地球位置的判断(pànduàn)技巧(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是一致的,即“北逆南顺〞。(2)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运行到近日点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最慢。规律技巧(jìqiǎo)总结第十二页,共54页。(3)地轴北极朝上的二分二至图中,地轴左倾,那么可判定椭圆轨道长轴的左侧端点为冬至;地轴右倾,那么长轴的右侧端点为冬至。然后(ránhòu),再根据二至点的位置来寻找近、远日点的方位。规律技巧(jìqiǎo)总结第十三页,共54页。1.黄赤交角(jiāojiǎo)及太阳直射点的产生考点2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其影响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①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因此,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chìdào)平面不重合,它们之间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是23.5°。第十四页,共54页。②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而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就引起(yǐnqǐ)了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第十五页,共54页。用表解法记忆(jìyì)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如下:第十六页,共54页。2.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分析(fēnxī)(1)黄赤交角与五带第十七页,共54页。图中α为黄赤交角,等于23.5°,γ为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等于66.5°,二者之间的关系互为余角。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běihuíɡuīxiàn)之间的范围大小,也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第十八页,共54页。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假设黄赤交角变大,那么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极昼(jízhòu)极夜范围扩大。假设黄赤交角变小,那么反之。第十九页,共54页。(2)黄赤交角与四季(sìjì)变化黄赤交角是形成地球上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这是因为:假设黄赤交角等于零,就没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也就没有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zhòuyè)长短的周年变化,那就更不可能形成四季的变化。第二十页,共54页。具体归纳(guīnà)如以下图所示:第二十一页,共54页。(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问题:假设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匀速的,那么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故太阳直射点每个月的移动纬度大约(dàyuē)为8°,每移动1°大约(dàyuē)需要4天。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guīlǜ)与应用第二十二页,共54页。利用太阳直射点移动(yídòng)速度推测极圈内任一纬线的极昼、极夜天数。极圈上极昼极夜天数为1天,极点出现极昼极夜天数约为半年,极圈内其他纬线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那么依据太阳直射点大约每个月移动(yídòng)纬度为8°加以计算。(2)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guīlǜ)的应用第二十三页,共54页。【真题2】(2014·江苏)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假设(jiǎshè)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l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答复(1)~(2)题。图l图2第二十四页,共54页。(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rìchū)方位相同DD第二十五页,共54页。【思维过程】第(1)题,春分为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夏至为每年的6月22日。6月初应该位于(wèiyú)春分以后、夏至以前,而且比较接近夏至点,应选答案D。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发生在冬至日前后,甲、乙两位置关于冬至点对称,太阳都直射在同一条纬线上,所以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第二十六页,共54页。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其影响在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解题过程(guòchéng)中,首先要明确的是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太阳直射点位置确实定,就要根据其移动过程(guòchéng)及其规律来分析。其移动的方向及所在的半球可用以下图来表示:规律技巧(jìqiǎo)总结第二十七页,共54页。规律(guīlǜ)技巧总结第二十八页,共54页。假设黄赤交角增大,那么太阳直射点范围变大,极昼、极夜范围变大,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增大,反之那么变小。黄赤交角的变化又导致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范围的变化,进而影响地中海气候、热带(rèdài)草原气候、热带(rèdài)季风气候等范围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地球的地理环境。规律(guīlǜ)技巧总结第二十九页,共54页。歌诀记忆黄赤交角(jiāojiǎo)对五带及极昼(夜)范围的影响:角大寒热大,角小寒热小。角大极昼(夜)范围大,角小极昼(夜)范围小。不管角变大或变小,两极极昼(夜)天数不动摇。规律(guīlǜ)技巧总结第三十页,共54页。考点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tàiyáng)高度及其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bùtónɡ)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第三十一页,共54页。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cúnzài),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他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局部(赤道除外)。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那么白天长;夜弧长,那么白昼短。2.昼夜(zhòuyè)长短及其变化。第三十二页,共54页。【真题3】(2013·四川)以下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tèsè)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答复(1)~(2)题。第三十三页,共54页。(1)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tūchū)特点有()A.昼夜温差大B.秋雨绵绵C.气候湿热D.台风频繁(2)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AD第三十四页,共54页。【思维过程】由“屋顶为平顶(pínɡdǐnɡ)〞可知该地降水较少,“厚度很大的墙体〞可以保温,可推知该地昼夜温差大,故第(1)题选A。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应位于正南方天空,正午前后应位于偏南方天空,地方时15时,太阳应位于偏西方天空,应选D。当然,此题也可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进行直接选择。第三十五页,共54页。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zhòuyè)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下表〕规律技巧(jìqiǎo)总结第三十六页,共54页。日期12月22日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次年12月22日节气(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公转位置ABCDA直射点的季节移动第三十七页,共54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第三十八页,共54页。第三十九页,共54页。以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其中图中心位置为极点,外圆为赤道(chìdào)。读图完成第1~2题。第四十页,共54页。1.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A.aB.bC.cD.d

2.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a地正值夏季B.b地昼短夜长C.c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D.d地出现(chūxiàn)极昼现象BC第四十一页,共54页。【解析】左图为南半球图,b→a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南回归线,时间从秋分(qiūfēn)(9月23日前后)到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d点是北半球夏至日,a点正值冬季,b点昼夜平分,d点不可能出现极昼。第四十二页,共54页。以下(yǐxià)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答复3~4题。第四十三页,共54页。3.当地球公转到①地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B.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C.一年中海口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D.一年中长沙市此时的白昼(báizhòu)时间最长A第四十四页,共54页。【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图中①位置太阳(tàiyáng)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③位置太阳(tàiyáng)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②为春分日,④为秋分日。当地球公转到①地时,时间为12月22日。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第四十五页,共54页。4.当地球(dìqiú)公转到②地时()A.华北平原暴雨频繁来袭B.四川盆地的油菜花盛开C.大兴安岭树木开始落叶D.太湖平原腊梅竞相绽放B第四十六页,共54页。【解析】当地球公转到②地时,时间为3月21日,华北平原暴雨频繁来袭为北半球夏季,四川盆地的油菜花盛开为北半球春季;大兴安岭(dàxīnɡānlǐnɡ)树木开始落叶为北半球秋季;太湖平原腊梅竞相绽放为北半球冬季。第四十七页,共54页。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chíxù)观测与记录,绘成以下图。完成5~6题。第四十八页,共54页。5.图中a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A.端午节B.劳动节C.国庆节D.元宵节

6.在图中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xiànxiàng)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