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兰亭集序 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兰亭集序 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兰亭集序 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兰亭集序 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1兰亭集序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兰亭集序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了解掌握相应文化常识。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了解书序的特点。掌握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体会行文的巧妙。背诵全文。

2、思维发展与提升: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

3、审美鉴赏与创造: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

自读预习,教师讲解,学生探究,教师引导总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预习】

【任务一】阅读资料,了解课文。

作家作品。

字子厚,祖籍河东,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永贞革新”——以王叔文为首的官僚士大夫为打击宦官势力而进行的斗争,历时146天以失败告终。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柳宗元被一贬再贬,年仅47岁死于柳州任上。

柳宗元与韩愈在政治上属于对立的派别,但共同提倡“古文运动”,维持了良好的个人关系。柳宗元死后,韩愈写了著名的《祭柳子厚文》和《柳子厚墓志铭》。合称“韩柳”。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并作了序。

代表作:《永州八记》小石潭记》《三戒》《黔之驴》

2、写作背景。

在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安史之乱,成为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此后,虽出现过“永贞改革”、“元和中兴”、“会昌中兴”,但不过昙花一现,作为中晚唐政治痼疾的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相争(后演变为宦官、朝官之争,宦官、藩镇之争)却愈演愈烈,民不聊生。而且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现象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立足之居”。苛捐杂税繁重,“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针对当时这种官吏烦政扰民现象,作者巧妙地借郭橐驼有关种树的议论进行指斥,想要启发上层统治者要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的正常发展。

3、文学常识。

(1)序:序,作为一种文体,分赠序和书序两种。

赠序:文人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言辞恳切而意味深长。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书序:可以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也可以附在后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多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书序又有自序和他序之分。

自序偏于说明著作宗旨、撰写经过、编写体例等,还可就书中的重点和难点,做简要的阐述。自序有时也称前言。他序则常常要对作者、作品做介绍和评论,或对书中的观点做引申和发挥。

岁在癸丑

癸丑: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50年称“癸丑年”。干支纪年中有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3)修事也

楔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4)若合一契

契:用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流觞曲水”的习俗资料

“流觞曲水”之俗,溯其源流,得从夏历三上已这一古老节日说起。上巳,是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也是我国古代一个被除祸灾、祈降吉福的节日。远在秦汉以前的周朝,已有于水滨祓楔之俗。朝廷会指定专职的女巫掌管此事。祓楔是通过洗濯身体,以除去凶疾的一种祭祀仪式。在《诗经郑风溱洧》中,就涉及了当时郑国的人们每逢三月上巳日便手执兰草,招魂续魄,祓除不祥的习俗。

到了汉代,三月上巳才被确定为节日。每逢该日,官民都去水边洗濯。这种风俗不仅在民间风行,连帝王后妃也去临水除垢,祓除不祥。后来,此习俗又进一步演变为临水宴饮。三国魏以后,人们将上巳节正式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作为岁时节令中的重要节日。所有临水祓楔及水滨宴会活动都在这天进行。

“流觞曲水”是从上巳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那时,人们在举行祓楔仪式后,坐在曲水之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酒杯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彼此相乐,故称为“流觞曲水”。

【任务二】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生字注音。

第1段郭橐(tuó)驼,不知始何名。病偻(lóu),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第2段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fán)。他植者虽窥伺(sì)效慕,莫能如

第3段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zī)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shì)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第4段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xù)尔植,督尔获,早缫(sāo)而绪,早织而缕(lǚ),字而幼孩,遂而鸡豚(tún)。’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chuò)飧(sūn)饔(yōnɡ)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第5段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解释加点词,口头翻译全文。

第1段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第2段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答案①始(当初,原来)②名(称呼,命名)③固(本来,确实)④业(以……为业)⑤养(用、使)

⑥实(结果实)⑦以(而且)⑧蕃(多)⑨如(比得上)

第3段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答案①舒(舒展)②培(培土)③故(旧,指原来培育树苗的土)④筑(捣土)⑤密(结实)⑥顾(照看)⑦莳(栽种)⑧置(放下)⑨性(本性)⑩害(妨害)拳(拳曲,伸展不开)已(不久)爪(指甲,用作动词,用指甲抠、掐)验(检验,察看)

第4段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第5段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答案①道(方法)②官理(做官治民。理,治)③长人者(做官的。长,统治、治理;人,民)④烦(繁多)⑤勖(勉励)⑥督(督促)⑦获(收割)⑧缫(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⑨而(你们的)⑩绪(丝头)缕(线)字(养育)遂(成、养好)豚(小猪)病(困苦)怠(疲倦)其(大概)传(作传)

第二课时

【导入】

【分析课文】

第1段郭橐(tuó)驼,不知始何名。病偻(lóu),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第2段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翻译本段。

郭橐驼,不知道(他)原来(叫)什么名。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高高突起,弯着腰走路,好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的人称他为“驼”。驼听说了,说:“很好。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就很恰当。”于是舍弃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西边。驼以种树为业,

凡是长安有钱有势的人(种树)作为观赏游览的以及卖果的,都争着迎接和雇用(橐驼)。察看驼所种的树,即或移植,没有不活的;而且硕大茂盛,结果早并且多。其他种植的人虽然暗中观察,效仿羡慕,没有能赶得上的。他(原来)的名,也自称起“橐驼”了。

概括本段大意。

介绍人物身世。点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

第3段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有(人)问他(种树的方法),回答说:“橐驼并不是能使树木长寿而且茂盛啊,(而是)能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以使它的本性发展而已。大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根应该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它的)土要旧的,(它的)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不要(再)动,不要忧虑,离开后就不再去看。(那)种植(小心得)像对待孩子,(那)栽好放在一边(不管)像抛弃掉了,那么它的天然(品质)保全而它的本性(就)不会丧失了。所以我不妨害它长而已,(并)不是有能使它硕大茂盛的(本领)啊;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而已,(并)不是有能使它早并且多(结果)的(本领)啊。其他种植的人则不是这样。(树的)根拳曲而土常换,他为树培土啊,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假使有能不这样的,则又爱它太情深,为它担忧太过分。早晨察看,晚上抚摸,已经离开而又回来看。严重的,用指甲划破树皮来检验它的生死,摇晃树干来看它(栽得)是疏松还是密实,而树木的本性一天一天地丧失了。虽说是爱它,那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为它忧虑,那实际上是仇恨它:所以不如我啊。我又能做(别的)什么呢?”

郭橐驼谈种树经验。

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如故,其筑欲密。其莳也若子。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置也若弃。

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番之也。

其他种树人怎样做的?结果如何?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3、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正面描写郭囊驼种树技艺高超的一项是

C

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②驼业种树

③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

④且硕茂

⑤早实以蕃

⑥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④⑤

第3段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wù)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翻译本段。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2、概括本段大意。

抒发人生感慨,一痛情随事迁,二痛生命有限。

3、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全能表现作者认为人生"痛"的观点的一组是(D)

①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②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③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⑤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⑤

2\3一个是说生活方式,一个是表达快乐

第4段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qì),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àn),齐彭殇(shānɡ)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这两段。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概括这两段的大意。

批判当前士大夫的虚妄,交代做序的原由。

3.对本段中作者情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作者紧承上段感伤的结尾,从古人遗留下来的文章看到:古人为人生变化而兴叹生悲,和今人完全不相同,(相同)甚至比今人更加伤感。这使作者的心情久久不得开解。

B.作者推测未来人的感情变化也必和古人一样,等到现在的一切成为历史遗迹,未来人也会像我们一样临今人之文而感叹,如此无情的变迁再次引起作者的感慨。

C.最后一步作者点出写作此序的目的:既然人生变化如此迅速,此次宴集的情况就该记录下来,以免湮灭不彰,同时也使将来之人了解作者心中的感触。

D.随着感情变化的步步推进,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这与上文的乐生之意恰好相合。

第三课时

【赏析课文】

诵读1-2,思考:兰亭聚会,俯仰之间,乐在何处?填写下表。

所乐之处文中语句

前来聚会的朋友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印带左右

聚会时的活动高雅有趣流觞曲水,畅叙幽情

聚会时天气晴朗,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第三段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转“痛”的?

作者由“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忽然感到“不知老之将至”,因此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

3、“故知一死殇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你是如何看待生死的呢?

作者认为,不管人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长短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

正因为人生匆匆,所以必须“只争朝夕”;正因为人生苦短,所有我们才刻意追求生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