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八篇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八篇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八篇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八篇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八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关于小学数学教案八篇关于小学数学教案八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认识11~20各数教材分析^p:11~20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体进展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两个局部:一是数一数,摆一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历,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摆一摆,想一想,这局部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同时,学习本局部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二是数的认识的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学情分析^p:10~20各数学生能数出来,但是对于它们的组成不理解。还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简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0个的数的简便性,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但是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才能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教学目的: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2、经历观察、操作、考虑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才能。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学重点: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教学难点:建立初步的数位概念。教具学具:10根一捆的小棒和10根散开的小棒。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主题图〕师:我们来做个游戏:火眼金睛,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中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有多少?生1:图中有水果、小棒、正方体、圆球。生2:水果有11个,小棒有10几根,正方体也有10几块师:说的真不错,那到底它们的数量是多少呢?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物体的个数超过10的时候,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老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程度,进步课堂教学的效果。二、教学新知1、认识计数单位十师:张老师这里有一些铅笔,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有多少根?师:指名学生来数一数。师:你猜对了吗?师: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大家一下子看出铅笔有多少根?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先数出10根,十个一是10;捆成一捆,一个十是10。因此,10个一就是1个十。学生操作:自己先数出10根小棒,再捆成一捆。设计意图:通过猜想根数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圈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凑10法作准备。2、数的组成〔1〕师:如今,您能不能一眼看出来老师手里的铅笔有多少根?〔11根〕你是怎么知道的?〔一捆是10根,还有1根,合起来就是11根〕,这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假如如今让你自己摆15根小棒,你会怎样摆?谁来说一说?学生自己开场摆小棒,并考虑: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如今再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根?〔16根〕有几个十和几个一?〔4〕如今摆出19根小棒,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说一说再添加1根有几个十?是几根?设计意图:老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数的顺序〔1〕补充上面没有涉及到的11~20的各数,并齐读一遍。〔2〕看着直尺上的数,从0数到20,20倒数到0。再从7数到13,20倒数到11。〔3〕13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4在15的〔〕面,14小于15;15在14的〔〕面,15大于14。〔4〕看着直尺上的数,你还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络和区别,通过学生把1~20各数连起来。既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空间。三、练习延伸1、数一数73页的学具各有多少?2、读一读。20131518113、翻书游戏:比一比,看谁翻得快。找出数学书的第7页、12页、18页、20页。介绍好的方法,如今往前翻还是往后翻。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数出20张,看看有多厚。四、小结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11~20各数的认识,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些数?你能用从这之间选一个数,说一句话吗?你今天学会了什么?五、布置作业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11~20以内的数?找一找。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4~36页的内容。【教学目的】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识别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2.通过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拟和概括抽象的才能。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教学重点】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识别四边形。【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不规那么形状纸假设干,剪刀,三角板,直尺,钉子板,水彩笔,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教学过程】一、导入局部多媒体课件播放同学们放学时的情景〔主题图〕。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场景,你都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小组反响,汇报结果。〔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出各种图形〕师:你能将这些图形进展分类吗?各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分一分,看哪组分得合理。〔小组合作,分一分〕小组反响,汇报结果。〔课件同步显示分类情况〕二、讨论、抽象出四边形的概念1.课件隐去其他图形〔三角形,圆形〕,抽象出四边形。问:这些图形是一类的,叫什么名字呢?〔四边形〕〔板书课题〕为什么叫四边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反响: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课件在图形下闪现相应文字〕2.引申。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两个不规那么四边形。师:它们都叫四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师: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们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你们能发现什么?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是特殊的四边形。三、动手理论,寻找四边形〔活动中配以音乐〕1.围一围。活动内容:请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想象的四边形,老师参与活动。反响展示〔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那么四边形〕2.涂一涂〔教材35页例1〕。活动内容:〔课件〕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反响展示,适当评价。3.剪一剪。活动内容:拿出准备好的纸、剪刀,每个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四边形。〔1分钟,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又多〕反响展示,老师评价。〔边要求直直的〕4.说一说。活动内容;现实生活中,在哪儿见过四边形?5.找一找。活动内容:在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到四边形吗?〔允许下位寻找〕四、教学拓展――生活中的`四边形师小结:同学们活动得开心吗?你们和四边形成为好朋友了吗?〔配以主题图放学场景〕今天放学后,请你们在回家的路上和家中,找出我们的好朋友──四边形,并请爸爸、妈妈一起认识它,好吗?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5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节的内容。教材简析:“圆柱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本节课的知识目的是认识圆柱,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圆柱的高与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才能目的是通过操作,看懂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才能和兴趣。学情分析^p: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局部内容。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圆柱又是一种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形体,因此教学时老师应从直观人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时指导学生看书、观察圆柱实物图,采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展讨论,探究圆柱的特征,并利用课件的演示,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教学目的:1.认识圆柱,理解圆柱的各局部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局部的关系。3.通过操作、观察、比拟、探究,进步分析^p、推理、判断才能。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教学设想: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我们设计本节课的根本思路为:1.情趣导入。诱发新知。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中,我们创设了3个学习情境,即创设理论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探究情境。力争到达感知圆柱特征,突出重点,打破难点的教学效果。3.练习反响,稳固新知。新课后,我们设计了针对性和开展性的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根底。下面,就第一点、第二点作以简要介绍:第一,情趣导入,诱发新知。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因此,上课伊始,创设学习情境,在游戏中自然引出课题。第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让学生学会考虑,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有效考虑,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以及分析^p、比拟,可以概括出圆柱的特征。通过学生的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理解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不同情况及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在学生充分讨论的根底上,老师随机演示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有的学生会剪出不规那么的图形,我们也做了相应准备。在整个教学中,以师生共同讨论“圆柱”的特征为主线,表达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的合作意识,力争促进学生的互相认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和团结协作,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严密联络,真正理论新课程中所提到的“人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那我们就做一个摸一摸的游戏好吗?瞧,老师手里有一个魔袋,里面装了几种物体,其中有我们学过的,也有我们没学过的,看看准能把我们没学过的物体摸出来?师:(一个学生摸出几个圆柱体。)你能说一说为什么没摸出其他的物体吗?生:因为那些物体的面都是平平的,这几个圆柱有一个曲面,可以滚动。师:你可真聪明。像这样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可以滚动的物体,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圆柱。[反思:采用游戏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摸一摸的游戏中初步感受圆柱的特征。然后通过比照、辨析强化对圆柱的认识,使课堂自然、真实、生动。]2.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师: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想法吗?生:我想知道圆柱是由几局部组成的。生:我想知道圆柱弯曲的那个面终究是什么形状的。生:我想知道圆柱有什么特征。师:从大家的问题当中,老师看出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孩子。我听说咱们班级的同学都很聪明,自学才能也很强,所以老师想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到书中去寻找答案,你们能行吗?……二、认识圆柱1.自学并观察圆柱形状的实物。师: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行!如今就请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独立阅读数学书74页和75页的内容,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假如有不理解的地方要结合你手中的圆柱体,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来感知圆柱的这些特征。[反思:概念教学要求严密性和准确性,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边看书边观察实物,使知识得到整合。]2.汇报并认识圆柱的几何图形。师:看完书的同学请把你理解到的知识和同伴交流一下,好吗?(小组交流汇报读书体会。)师:通过刚刚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介绍你们所理解的圆柱呢?生:我知道了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圆。生:我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能准确地概括出圆柱各局部的名称来。底面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圆,你是怎样理解完全一样呢?生:我认为一模一样就是完全一样。师:那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这两个底面是完全一样的呢?生:可以测量底面直径或半径来验证。生:可以用卷尺或线绳测量周长来验证。[反思:让学生学会数学的考虑,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学生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只是于对圆柱的生活感受,而当他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学具,采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了自己的发现时,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兴奋的行为状态,就更容易参与到下面的问题解决中去。]师:你们的方法可真多啊!如今通过课件演示,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大家的发现好吗?(课件演示:圆柱体上下底面重合图。)师:(出示课件。)老师在圆柱的上下底面之间画了4条线段,这4条线段是否都是圆柱的高呢?假如不是能说出你小学数学教案篇4分与和〔一〕2—5的分与和一、教学目的:1、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2、培养初步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动手的才能。二、教学过程:〔一〕激趣铺垫:1、设疑——提问——讲述〔老师拿3朵花拿在一只手上,假如用两只手来拿,每只手都不能空,你打算怎么办?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吗?讲述:通过自己动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在自己动手拿一拿、摆一摆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与合〔二〕理论操作:1、教学4的分与合:依次出示4只桃、2只盘子操作:这里有4只桃,假如要把他们放在2只盘子里,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放?引导考虑:根据你的摆法,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4有不同的分法。提问讨论。你知道几和几合成4?2、教学5的分与合,让学生自己发现。提问:5可以分成几和几?一共又几种分法?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可以一个不漏的找出5的所有分法。〔1〕通过摆圆形,探究5得分合。〔2〕让学生四人一组交流得出的结论。〔3〕小组内推荐一名组长说出探究结果。〔4〕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记住5的分合。〔三〕想想做做:1—5题。三、总结评价。教后记:1学生可以掌握数字的分合,但是对于按顺序的分合有些学生比拟难掌握。2小组之间的讨论效果不太好,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显得有点乱。〔二〕6、7的分与合一、教学目的:1、经历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2、开展动手才能。二、教学过程:1、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32页例题中的空格。2、动手操作尝试练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3、活动游戏:想想做做1—5题。①连一连。②说一说。③对口令。④吃螃蟹。4、小结: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5、独立完成6—8题。〔三〕10的分与合一、教学目的:通过动手理论、合作、交流自己得出并掌握10的组成。二、教学过程:1、学具操作:10个玻璃球分一分,有几种分法?怎样分?2、教学例题:①观察上面画了几串珠子,数一数每串有几颗?②检查涂色情况。③小结。3、稳固深化:①做一做第1题,承受鲜花,谁对把花送给谁?②做游戏,火车钻山洞。③找朋友。〔同桌之间开展活动〕4、练习一独立完成。教后记:110是在5、6的分合继续深化,因为学生有一定的根底,所以,学生能很快掌握这个内容。2但是对于10的分合有些学生不能很快反响过来。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拟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拟的才能及操作、表达才能和合作交流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教学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教学用具: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分。〕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展了平均分板书。〕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二〕探究新知,不断探究:1.认识。T:刚刚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老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说:〕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意一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的例子?〔学生交流。〕2.自己再想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折出来,画出来。请学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纸,折出自己想出的一个分数,用画阴影局部的方法表示好,并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朋友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写上你所表示的分数。〔老师选取局部,一起评价,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学生语言的表达〕〔三〕应用迁移,稳固进步:1.一口气来说一说:2.用手势来判一判:3.根据分数在图中涂阴影,仔细观察,比拟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4.它是一个长方形,把它这样对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块上涂上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吗?〔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1.今天,你收获了多少,能一起来分享吗?2.课外,请你再去折一折,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小学数学教案篇6教学内容:教科书P89-90练习十三第4-10题教学目的:1.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特征,能纯熟地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理解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大小之间的联络,会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拟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进步操作理论的才能,培养比拟、抽象及概括等思维才能,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理论等活动,体验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相关属性教学难点:理解、归纳圆的相关属性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这节课进展圆的有关练习二、练习指导1.判断。〔1〕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3〕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4〕要画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间隔是4厘〔〕〔5〕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2.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生口算,校对得数3.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1〕学生先独立在书上画圆,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的圆大?〔2〕小组讨论: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是多少?怎么确定最大圆的半径?〔3〕学生试画最大的圆。〔4〕全班交流①展示学生画的正方形内最大的圆。②指名说一说怎么确定正方形内最大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和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③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4.完成练习十三第6题。〔1〕学生先独立考虑,再和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比拟圆的大小,其实就是比圆的半径或直径的大小。5.完成练习十三第7题。生填空,交流填法问: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三、拓展练习1.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生考虑,说说自己的发现交流:为什么这样测量圆的直径?2.完成练习十三第9题。生考虑,小组讨论指出:因为同一个圆的所有半径都相等,所以车轴装在圆心位置上,无论车论怎样滚动,车轴到地面的间隔都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以使行驶的车辆始终保持平稳状态。3.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先说出对称轴的条数,再画一画四、总结延伸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小学数学教案篇7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进展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才能,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展示场景〕水果贸易市场,一箱箱,一袋袋水果,一个苹果重200〔〕一箱苹果重15〔〕〔分别填上适宜的单位名称〕〔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请学生估计这一车的苹果的重量〔如:3吨〕2,请学生说说对"吨"的认识〔同时提醒课题:"吨的认识"〕〔二〕,在理论体验中认识"吨"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1〕请同学们找出教室中有没有可以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如:桌,椅,电视机,书本等用什么作单位比拟适宜〕〔2〕那么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请同学举例〕〔3〕媒体展示:大象,汽车〔轮船〕的载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吨"作单位比拟适宜2,认识吨〔1〕请出4个同学站在一起,让学生说说他们的重量。A,4个三年级学生的重量大约是多少千克〔约100千克〕B,8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C,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2〕为了简便计量1000千克规定为1吨联络班中40个同学,想象一吨的重量。〔3〕媒体展示:看一看,算一算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的重量是1吨B,100块砖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块的重量约是1吨〔4〕想一想,填一填〔小组合作〕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1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