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新教材-整合教材的实践与探究 论文_第1页
高中历史统编新教材-整合教材的实践与探究 论文_第2页
高中历史统编新教材-整合教材的实践与探究 论文_第3页
高中历史统编新教材-整合教材的实践与探究 论文_第4页
高中历史统编新教材-整合教材的实践与探究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21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统编新教材下——“整合教材”的实践与探究

摘要:高中历史统编新教材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推广,给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内容多,容量大,难取舍,要求多,难把控等

等,给实施新教材地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惑。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整合教材方面着手,进行教学思路的设计,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统编新教材,教学困惑,教学实践,整合教材2017年12月,教育部组织修订并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

准》即我们所说的新课程标准。之后便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陆续组织编写修订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即我们所说的新教材。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开

始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并规定2022年秋季开学时期,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我省于2020年9月秋季学期开始使用高中历史统编新教材。

我恰巧担任新一届高一学生教学任务,接下了我校新教材教学实践、探索的第一棒。高中历史统编新教材自2019年9月秋季学期开始,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山东海南等

六省市先行使用,之后就有不少一线教师普遍反映新教材容量大、材料多、难取舍,要求高,操作起来显得茫然又困难。我校高一备课组老师经过半年多对新教材的教学实践,

把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汇总,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教什么”即教材内容太多,该怎么取舍,哪些在课堂上教,哪些在课下让学生自学;“怎么教”即课堂时

间不足,哪些内容详讲,哪些内容略讲;“怎么评”,即怎么才算教到位,这样教考试出不出效果?我认为要想处理好这三个问题,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对教材内容进

行有效整合。只有对教材内容做到有效整合,才能做到内容上重难点突出,时间上游刃有余,考试效果上优良。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应如何做到对教材的有效整合

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整合的前提:对新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精准

把握(一)在2020年秋季开学初,为进一步配合高中新教材教学的实施,教育部下发

了2017版2020年修订版本的最新版本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新课标)。在新课标里明确规定,学生要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

12021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

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这些规定要求就为接下来的整合材料、筛选材料指明了方向,定了调调,奠定了基础。哪些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这些能力,

发展这些素养,弘扬这些精神,哪些材料就可以拿来所用。哪些材料可以重点培养这些能力这些素养,哪些材料就要重点分析,重点挖掘。

(二)新课标还对课程结构做了进一步的优化,高中历史新教材把课程类别调整为

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对这三种不同的课程类型做了不同的功能定位,使之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我现在所任教的高一历史使用的教材属于第一类必修

课程,在新课标中有如下规定: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必修课程分为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册,主要课程是以通史的叙事框架,展示中国历史和世界

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共有24个专题,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新课标里明确列出了每个专题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能力要求。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在备每一堂

新课时,都要首先参考课标对这节课提出的这些具体要求,根据这些具体要求去备教材,备教参,去通过各种途径查找相关的各种形式的课外资源,然后去筛选材料,整合材料,

看看哪些材料能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要考查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要求。(三)新课标,新教材,虽然我省还没有开始实行新的高考考查模式,但是两年后

我们这一届的高考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及考查方式,一定会在新教材中有所体现。为此教育部下发了最新版的高考评价体系及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我校也积极践行这一方针,

组织全体高考考查科目教师认真学习,深入领会相关精神要领,并以此为导向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有些教师认为,这些内容理论性太强,和我们一线教师的具体教学关系不

大,所以就忽视了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研究。但实际情况是: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这才是教育的

本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作用,我们培养的是人才,是能体现自身价值、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不至于在自己的课堂

中引用一些所谓的被遮盖的隐藏的“历史的真相”,实则是一些稗官野史,来向学生传递一些负能量,从而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理论是什么,科学的理论就是正确的

方向,前行的灯塔,不断指引着我们教育教学前行的道路。高考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一核”“四层”“四翼”,具体内容在这里就不作论述,只是希望我们一线的教学老师,

始终把这一评价体系熟记于心,在选择材料整合材料时,把握住方向,不要偏离教育的22021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本质和教学的主题。二、整合什么内容,怎么算有效整合

新教材使用以来,各地都在进行新教材新教法的实践、研究与交流学习活动,在一次我校联合周边省市开展的一次市级同课异构公开课活动中,在评课环节中点评一位年

轻教师的课时,一位老师当时非常不满的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就想问问在坐的各位,什么是整合教材,难道把教材内容的顺序颠倒一下就是整合教材吗?当时我就感觉一头

雾水,难道改变教材内容的授课顺序不是整合教材吗?带着这个疑问,课下马上去查找资料,对于如何整合教材也有了更深的认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于如何整合教材

主要有以下这些设想:(一)首先要以每课内容为切口,认真落实教材,认真落实教参

走在新教材教学实践第一线的教师们,估计都有这样的感觉与体会。这个新教材要备的内容,要看的材料,要找的相关史料真是太多了,每天都要抓紧时间备课,把教材,

教参给我们的材料先研究透,琢磨透,吃透彻才谈得上进行教学设计。就连有着将近二十年教龄的老教师也感觉,上起新教材有点吃力。的确,新教材里的知识容量太大了。

新教材每一课内容的构成,主要包括文字材料,又具体包括:导言部分、学习聚焦、思考点、史料阅读、历史纵横、学思之窗以及课后的探究与拓展,项目多达七八项;此外

还有地图资料,各种历史现象分布图;还有大量考古发现的实物图片。新课标里就提到,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

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增强实证认识;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

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这些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而教材里给我们提供的这些史料真实,客观,权威,丰富,是我们教学应该运用的第一

手资料。所以整合教材,应该整什么,首先就是整合这些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材料。而不要一味的从别处下课件,找所谓的材料,有些我们找的材料只是他人对原始史料的

一种个人解读,它的真伪性还有待辨析,怎比得上这些材料。不仅如此,对于新教材如何教,教育部还给广大一线教师配备了专门编制的配套教参。教参的编写就是以新课标

为基本依据,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因此实用性非常强。教参首先对每一单元进行了课标解读与单元导语的分析。然后对教科书内容进行综合性的解读

和阐释,有效地帮助教师理解教科书,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专业帮助。还对课文所引资料32021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进行了阐释与解读,并对教材中所引史料提供了相关参考资料目录。教材和教参已经给了我们大量的材料,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消化。史料太多了,我们肯定不能完全展示在

课堂上,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充分利用教材所给史料,还要做到大胆整合,合理设计,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去取舍,去整合,整合利用典型史料,从而达成课标要求的教学效

果。(二)其次以单元主题为线索,对整个单元内容做一个大整合

新教材采用通史的叙事框架,把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政策等等都罗列进一课内容或两课内容里,内容多,容量大。但新教材的必修课程是按专题划分的,

共24个专题,每一个单元包括一个或两个主题。所以我们在熟悉把握每一课教材、教参内容的基础上,即做好上面第一步的基础上,再更进一步整合教材。因此再进行教学

设计时,就可以尝试着不再拘泥于一课一课的分开教学,不再拘泥于一个个细碎的知识点,而是以一个单元大主题为主线,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这样整合就

要把单元下每课内容打乱,抓住这单元内容历史发展的一条大主线,再设计一个或几个小主题。但教师在设计主题时不能强拉硬拽随意拼凑,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和学

科内在的逻辑规律,对教材内容的顺序和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建构新的,主题更为明确的更适于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的教学路径。所谓学科内在的逻辑规律,即在唯物史观引领

下呈现的历史发展基本规律和趋势,以及由史到论,由表及里的历史研究逻辑。例如,《纲要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标要求是: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

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及世界形势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教材的单元标题为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下设三课内容,通过对比第14课和15课的课题,教材

内容的连续性强,从明朝到清军入关再到清朝前中期,内容主要涉及政治制度方面,有制度变化、国家治理、边疆经营、对外关系等,在这里就把它设计为一个单元里的两个

小主题:一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二是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危机。为了使学习的主题更为集中,凸显目标任务和主题内容,在单元大主题的基础上,再把第13课和第14

课的主干知识整合为两个主题:一、君主专制的强化主题,二、版图奠定与对外关系,第15课内容不变,但呈现的主题是:三、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受制,而其中贯穿整个单

元的主题是盛世与危机。盛世的表现是:明清之际,封建专制达到顶峰,制度建设、版图扩张、外交政策、边疆治理、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科技等均有创新和发展,甚至达到

一定的高度或集大成。但由于封建传统的闭关自守政策,使得这一时期的中国与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形势变化相比渐渐落伍,其中的君主专制强化、文字狱、小农经济、闭关锁

42021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国等处处体现繁荣盛世中孕育着危机这一主题,通过这样重新整合教材,就比较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按照一个封建王朝兴衰的逻辑关系展开,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

域有序地铺陈展开,把握认知的层次和角度,在唯物史观的引领下,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看待事物的发展,推导出繁荣中孕育着危机,从而达成历史理解和历史认识,从而

最终做到有效整合教材内容。(三)最后达到高屋建瓴,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程度

当你对新教材内容的了解、研究非常透彻的时候,或者对新教材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的时候,就像现在已经学完纲要上册,即中国历史的学习结束后,进行世界历史

的教学时,你会发现在设计教学思路,把握课堂基调的时候,对教材的整合已经远远超过以上两点讲的,仅仅对每课内容与单元内容的整合,而是跨越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

元之间,甚至册与册之间的局限,而进行“随意”的组合。例如,当我讲到纲要下册第4课,中古时期亚洲的时候,看到课后习题学习拓展里关于中国蒙古西征的范围及影响这

个问题,并分析了解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时,我豁然开朗,突然明白了之前所听到的上海李惠军老师上的一堂新教材的示范课,纲要上册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所给出的

设计思路主题——农耕文明的扩展,而蒙古西征的一个最重要的客观影响就是农耕文明的扩展。这一主题不仅把整个课堂贯穿起来,而且还体现了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体现

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这不正是历史课堂要培养的学科能力,学科素养嘛。只可惜,我到现在才发现才明白,教材还可以这样用,细细想来,还是自

己没有对新教材进行一个完整的通透的理解与把握。所以才达不到名师教学的这种高度,这种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对教学内容主题思想设计的高屋建瓴。这就是自己欠缺的

地方,需要自己不断学习的地方。只有对教材的把握程度,驾驭教材的能力达到一个高度,才能做到对教材整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再例如,在今年我校举行的市级同课异构

公开课活动中,两位老师在设计纲要下册第六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时,在设计如何看待欧洲“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双重影响时,一方面是欧洲的崛起,人类文明的进步;另

一方面却是带给美洲非洲的罪恶。现在看来这是一种不可取的文明发展方式,反观中国提出的一种新的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中国发展方案——“一带一路”的文明发展方案。

不同时期,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国家发展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孰优孰劣,孰好孰坏,一目了然。这不正是对学生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最好的培养吗!“一带一路”既是我

国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文明发展方案,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