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演示文稿_第1页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演示文稿_第2页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演示文稿_第3页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演示文稿_第4页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演示文稿目前一页\总数二十六页\编于十五点(优选)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目前二页\总数二十六页\编于十五点社会心理学简史

美国学者霍兰德的“三阶段理论”,即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及实证分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识记)一、哲学思辨阶段(古希腊开始-----19世纪上半叶)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二、经验描述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达尔文进化论

2、德国民族心理学①拉扎鲁斯②谢夫勒③冯特。3、法国群众心理学①塔尔德《模仿律》②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规则》③列朋《群众心理学》4、英国本能心理学(麦独孤)5、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三、实证分析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特点:①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②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③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研究学者:①瑟斯顿、李科特。②谢里夫;③莫里诺。④勒温)目前三页\总数二十六页\编于十五点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1.价值中立原则(客观公正)2.系统性原则(动态、整体、有序、反馈原则)3.伦理原则(重点识记)①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②研究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其同意。在特殊情况下的欺瞒须经严格程序获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者说明,求得理解;③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的措施和步骤;④被试有退出研究的自由;⑤对被试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其同意。⑥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

目前四页\总数二十六页\编于十五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应用)(领会)①自然观察: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其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干预。

②参与观察:观察者作为被观察者群体的一员进行的观察(存在互动关系)

2.调查法(应用)①访谈法-----通过口头交谈来收集资料的方法

结构访谈(标准化)与非结构访谈(灵活掌握与调整)。结构访谈的优点是结果易于统计分析但灵活性较差。

直接访谈(面对面)与间接访谈(通过一定的中介)

访谈过程与技巧

:准备工作、接近被访谈者、

应对拒绝的技巧、谈话和提问的技巧、

追问技巧。

②问卷法

标准化程度较高,能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主观性及盲目性;收效快,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信息。

问卷设计的原则(识记):目的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非歧义性原则

、非暗示性原则

、适度规模原则3.档案研究法(识记):优点:心理干扰小,适用跨文化及时间较长的研究,适用于对历史人物的研究;缺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分析数据难度较大。

4、实验法(P102表)目前五页\总数二十六页\编于十五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社会学习论(识记)

:起源于行为主义:1、社会学习论简史①巴甫洛夫、华生是早期代表②霍尔、斯金纳发展了行为主义③20世纪60年代米勒、多拉德用学习的原则研究人的社会行为④班杜拉、沃尔特斯提出了社会学习论。

2、学习机制三种:①联想:经典条件反射。②强化:奖赏(正),惩罚(负)③模仿3、观察学习(班杜拉):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目前六页\总数二十六页\编于十五点二、社会交换论(识记)(20世纪50末--60年代初霍曼斯----创始人)五个命题(理解):①成功命题、②刺激命题、③命题价值④剥夺—满足命题、⑤侵犯---赞同命题。中心:趋利弊害核心:互利互惠三、符号互动论(20世纪30年代源于美国詹姆斯、米德)最早使用符号互动术语------布鲁默符号----语言、文字、记号等主要观点:心智、语言是心智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等七点(P106)4、精神分析论(19世纪末,识记)1、弗洛伊德:①意识与潜意识②力必多③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④生本能与死本能⑤人格结构2、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分析心理学创立者,“集体潜意识理论”)治疗目的: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善人格。3、新精神分析论:①霍妮的“文化因素论”②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目前七页\总数二十六页\编于十五点社会化与自我

社会化概念(识记)

------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它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按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

有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继续社会化(成人期)。

现代观点则主张,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即终生社会化。

再社会化(识记)(如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

社会化的内容(识记)

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3.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

4.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化的基本条件(识记)

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是社会化的基础);

2.人类的遗传因素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个体社会化的载体(识记)

1.家庭、2.学校、3.大众传播媒介、4.参照群体

目前八页\总数二十六页\编于十五点社会化的分类1、语言社会化(识记)

个体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2、性别角色社会化(识记)

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的。3、道德社会化(领会):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过程。它有三个方面:

①.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这是道德中的认知成分。皮亚杰认为,道德判断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

②道德情感:伴随道德观念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的内容是指爱国情感、劳动情感、集体荣誉感、正义感等。

③道德行为:个人对他人与社会有道德意义的行动。高水平的道德行为来自道德习惯的养成。4、政治社会化:培养公民的爱国意识是社会化的核心内容。爱国意识发展有三个连续的阶段(P111)目前九页\总数二十六页\编于十五点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社会角色的概念(识记)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社会角色的分类:P112

角色扮演过程(识记)

1.角色期待

个体承担某一角色,首先遇到的是他人与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待,即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如个体偏离角色期待可能招致他人的异议或反对。

2.角色领悟

对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是按他人的期待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来进行的。

3.角色实践

角色期待与角色领悟的发展是个体实际表现的角色。

角色失调(领会)

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效。常见的角色失调有四种: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目前十页\总数二十六页\编于十五点三、自我、身份和自尊

(一)自我1.自我的概念(识记)----亦称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镜我(领会)----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2、自我的结构

(识记)①.物质自我(其它自我的载体)------是个体如何看自己身体的层面;②心理自我

-----是个体态度、信念、价值观念及人格特征的总和,是个体如何看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③社会自我

-----是处于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与社会资格中的自我,即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是自我概念的核心,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又被其意识到)的层面;④理想自我

-----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往往是个体行动的原因。⑤反思自我

-----个体如何评价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反馈的层面)。目前十一页\总数二十六页\编于十五点3.自我概念的功能(三方面)保持个体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4.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三个阶段—由低级---高级)生理自我(8个月---3岁)---社会自我(3---13、14岁)---心理自我(从青春期---成年)5.自我概念的测量(P114)(二)身份身份----是由个人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身份的特点(识记)①.客观性

(是他人与公众认可的)②.主观性

(个体对自己身份的意识)③.多重性

(有一个以上的社会地位)④.稳定性

(相对,当个体的社会地位有较大改变,个体可能失去自我)⑤.契约性

(是一种社会契约,它所规定的权利、义务个体应予履行)。目前十二页\总数二十六页\编于十五点(三)自尊的概念(识记)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成功/抱负

(19世纪末詹姆斯经典公式)影响自尊的因素

(识记)

1.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影响

2.行动表现的反馈

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4.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在社会比较中如何选择坐标系是极重要的)自尊的测量:

罗森伯格发展了一个自尊量表。

目前十三页\总数二十六页\编于十五点社会知觉与归因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社会知觉(识记)----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

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为基础的。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1.认知者的经验

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符合其动机的事物往往成为注意的中心与认知的对象。

3.认知者的情绪(积极情绪赋予积极品质)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图式的主要作用:

1.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2.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3.影响记忆

4.影响自我知觉

自我图式是个体在已往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认知。

目前十四页\总数二十六页\编于十五点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一、印象形成的效应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识记)

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称为首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也较大,因为它在时间上离认知者最近故称近因效应。光环效应(识记)

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有良好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类现象叫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

刻版印象与定型(识记)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版印象。刻板印象与定型的积极作用是使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其消极作用是容易形成偏见。目前十五页\总数二十六页\编于十五点: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1.加法模式2.平均模式

3.加权平均模式4、中心品质模式印象管理(印象整饰)(领会)

------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印象整饰与印象形成的区别:印象形成对认知者来说是信息输入,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而印象整饰是信息输出,是对他人印象形成施加影响。

2.印象整饰的作用(P121)

3.印象整饰的策略:①按社会模式管理自己;②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③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④投人所好。目前十六页\总数二十六页\编于十五点归因(领会)-----归结行为的原因。海德是归因思想的创始人。行为原因的分类(识记)

1.内因与外因

2.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稳定---人格、能力,易变—情绪等)

3.可控性原因和不可控性原因控制点理论(个体归因倾向理论)(20世纪50、60年代罗特)归因原则:①不变性原则②折扣原则③协变原则(最全面的归因原则)凯利归因理论三维理论:刺激客体、行为主体以及背景根据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三种信息:

①.特异性信息

②.共同性信息③

.一致性信息

影响归因的因素:

①.社会视角的影响②.自我价值保护

③观察位置④时间因素目前十七页\总数二十六页\编于十五点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由人的自然需要引起的动机----自然动机;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动机过程---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状态转换到满足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的过程。社会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

3.维持与调节功能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识记):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活动效率最高,动机水平过低与过高,均导致活动效率下降。目前十八页\总数二十六页\编于十五点主要社会动机

(一)、亲合动机(领会)---是人际吸引最低的层次。

1.亲合起源于依恋(识记)

2.亲合的作用

①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②获得信息③减轻心理压力④避免窘境

3.影响亲合的因素

影响亲合的因素(识记)

1.情境因素

2.情绪因素

3.出生顺序

(二)、成就动机(领会)----是习得的社会动机

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即个体在广泛背景下,追求成功与成就的动机。

1.成就动机的重要性(P128)

2.抱负水平(与成就动机成正比)

3.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P129)培养儿童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识记)家庭教育方式,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三)权力动机(温特认为存在两种):①积极的权力动机②消极的权力动机。

引起权力动机的因素:(识记)①社会控制需求②对无能的恐惧目前十九页\总数二十六页\编于十五点侵犯行为(一)侵犯的构成(领会)-----由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三方面的因素构成。(广义)狭义的侵犯专指反社会的侵犯。(二)侵犯的原因(识记)洛伦茨(侵犯理论)原因:1、侵犯是一种本能,具有生物保护的意义,其生存意义很重要。2、挫折—侵犯学说(多拉德)挫折---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景。(P132学说三个要点)3、社会学习论观点(班杜拉):侵犯行为的学习机制是联想、强化和模仿。影响侵犯的因素:(P132--133)去个性化和侵犯行为(P133二级必看)目前二十页\总数二十六页\编于十五点利他行为-----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又不期待任何回报的行为。(领会)1.利他的性质、原因(P134)2.利他产生的条件

3.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①外部因素:自然环境、社会情景、时间压力、②利他者的心理特征:心境、内疚、人格、利他的对象的特点。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理解)社交焦虑(紧张、恐惧、不自然等)嫉妒(特点: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普遍性)羞耻(痛苦的情绪体验)与内疚(不安、羞愧和负罪的体验)目前二十一页\总数二十六页\编于十五点态度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客体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它具有评价性。(领会)

特点:内在性

、对象性

、稳定性

态度的成分(识记,领会)(态度的A、B、C模式)1.认知成分C----个体对态度对象的知觉、理解、判断与评价;2.情感成分A----

个体在评价基础上对态度对象产生的情感反应或情感体验3.行为倾向成分B

-----个体对态度对象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倾向。

三种成分一般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占有重要地位,往往决定行为倾向。态度与行为:态度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