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1页
第三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2页
第三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3页
第三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4页
第三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1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本章进入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介绍——第2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同自然界的运动发展一样,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也有其自身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深刻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等一系列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趋势,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提高了科学的指导原则。第3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内容第4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一二三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第5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柏林马克思-恩格斯广场

第6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心史观

否认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

否认人民群体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7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宿命论(“成事在天”)梁启超“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胡适: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儒家: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道家:“委天知命”;徐志摩: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唯心史观主要表现第8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明确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第9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首次系统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容,其要点是:⑴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所构成的社会经济结构是一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的现实基础。⑵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⑶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现存的生产关系相矛盾。而一旦这些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将发生社会革命;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上层建筑也将相应地发生变革。简而言之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特别强调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33页)这就是所谓“两个决不会”,是相对于“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来说的。恩格斯对这一原理进行解释时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同上,第3卷第617—618页)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第10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唯物史观主要表现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1、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第11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地理环境决定论”

孟德斯鸠是18C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认为

,

地理环境对于一个民族的性格、风俗、道德和精神面貌及其法律性质和政治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孟德斯鸠特别强调气候的影响作用。认为居住在寒带地区的北方人体格健壮魁伟,但不大活泼,较为迟笨,

对快乐的感受性很低;

居住在热带地区的南方人体格纤细脆弱,但对快乐的感受性较为敏感。北方人精力充沛,自信心强,象青年人一样勇敢,刻苦耐劳,热爱自由;而南方人则心神萎靡,缺乏自信心,

像老头子一样懦弱,懒惰,不动脑筋,可以忍受奴役。第12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土地贫瘠,使人勤奋、俭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丰腴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懈怠、贪生怕死。”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

土地不太肥沃的国家则常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民族居住的地域大小也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关——小国宜于共和政体,

大小适中的国家宜于由君主治理,大帝国则宜于由专制君主统治。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政治法律第13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孟德斯鸠从社会历史领域排除了神意的干扰,把人的自然本性看作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他试图从自然因素中寻找决定社会制度的因素,这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但这种理论毕竟是错误的,其理论缺陷在于:其一,方法上的局限。地理环境作为外部条件,虽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不可缺少的和经常的条件,但它既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只有进入社会生产才能实际地发生影响,也即地理环境起作用需要社会生产方式的中介。其二,材料上的局限。由于选择了部分国家与地区,而没有也不可能看到更多无法用地理环境解释的社会面貌的差异。例如在德国合并之前的东西两德条件相当,但社会生产力大不相同。其三,没能辩证地看问题,把地理环境看成静态不变的事物,没有看到环境也是人类实践的结果,尤其是当代人类对环境的影响逐步加深,科技进步帮助人超出原有地域的局限,环境的变迁越来越受到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左右。评价第14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人口决定论”ThomasRobertMalthus(1766-1834)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人口学家

在马尔萨斯生活的年代里,英国产业革命所引起的工人失业和贫困现象日益严重,与此同时,人口迅速增加。法国革命在英国激起了改革浪潮,出现了主张社会改革的W.葛德文(1793《政治正义论》)孔多赛(1794

《人类精神进化论》)等人的著作,这些著作在群众中引起巨大反响。为了反对法国革命和消除葛德文等人的理论对英国人民的影响,马尔萨斯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于1798年匿名发表了《人口原理》第15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两个前提①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②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第一版中(1798年)增长规律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长贫困和罪恶限制人口增长三个命题人口增加必然受生活资料的限制;生活资料增加,人口必然增加;占优势的人口增加率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致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第16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①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②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坚定不移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显著的抑制;③这些抑制全部归纳为道德的节制、贫困和罪恶。在《人口原理》第二版中(1803年)抑制人口增长的措施贫困罪恶道德抑制晚婚、独身、不育、禁欲原先的3个命题改为失业、疾病、饥荒、瘟疫、战争暴行等积极抑制消极抑制第17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马尔萨斯根据上述基本观点引申出几点结论:①贫穷和罪恶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造成的。废除私有制度不但不会消除贫穷和罪恶,反而会刺激人口增长,带来更大的贫困和痛苦。因为在平等制度下,实行婚姻自由,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必然剌激人口增加,最终使这一制度趋于瓦解。②只有私有制度才能消除人口的过快增长。私有制使人们担负起养育子女的责任,为保持自己的私有财产,他们必然会自制,不致于生育更多的子女。③工人的工资受人口规律的支配,工资水平随人口的增减而变动。维持工人的生活资料是有限和固定的,如果工人人口增加,工资就下降;反之,工资就上升。④济贫法促使人口增长。他竭力反对当时实行的济贫法,认为济贫法使那些不能维持家庭生活的人结婚,生育子女,增添人口,实际上是供养贫民再养贫民。第18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马尔萨斯人口论的错误在于它抛开社会制度,抽象地从生物属性和脱离现实的假设来说明人口规律。实际上,人口规律是受社会生产方式制约的。Marx:“每一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抽象的人口规律只存在于历史上还没有受过人干涉的动植物界”——《马恩全集》第23卷,第692页)第19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2)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3)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第20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按高低层次: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2、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主要指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科学和哲学等形式的观点和思想)按主体:个体意识群体意识

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

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思维科学、语言学和逻辑学等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社会意识形态、宗教和哲学等(意识形态)按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第21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思考:1)下列精神产品中对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有:A.《本草纲目》B.《国家与革命》C.《反杜林论》D.《企业法》E.《西游记》2)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第22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反映、具相对独立性决定(产生、变发、性质)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唯物史观※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第23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如:灾荒中问:“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之子司马衷即位(晋惠帝)后在“八王之乱”中被赵王司马伦篡夺了帝位西晋皇帝晋惠帝第24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现:A.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Engles第25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巴黎郊区的圣丹尼教堂如,艺术与宗教的相互影响——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第26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哥特式大教堂的建筑已经在灵性上提升了数以百万的基督徒:“它深不可测的高度表达了人性向往以为被爱和被寻求的上帝的热望,无论是在白天日光中的教堂中殿,还是在黄昏烛光摇曳的小礼拜堂里”11C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的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各个城市显示其强大蓬勃生机的反映。第27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先进——促进落后——阻碍第28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社会意识?一名63岁收废品老太踩着一辆三轮车,拉着60余斤废纸盒,不小心将一名20来岁的骑电动车的小伙牛仔裤刮破,小伙硬是要老太赔偿150元,而老太身上仅有120元,两人相持一小时,在众目睽睽之下,小伙硬是“逼”着老太磕了三次头。第29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如何正确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A.有赖于社会实践活动。

※一种社会意识发挥作用的程度及范围大小、时间久暂,同它实际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密切相连。B.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思考:

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2)“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第30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A.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B.两个“划分”、两个“归结”的思想,破解了“历史之谜”。第31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生产力

——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1)特征:客观现实性、社会历史性第32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构成:生产力实体要素智能要素劳动者生产资料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工具是衡量各经济时代的指示器第一自然第二自然科技、管理等"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第33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1)构成:广义上:狭义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2)类型:公有和私有第34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为什么?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思考: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第35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形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决定反作用于物质内容(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第36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国富民强的质疑;网购消费;异地换房旅游;)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适合→促进;B.不适合→阻碍第37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案例: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经济增长:三架马车※协调拉动,更加强调消费的重要作用——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以往,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不惜一切代价”投入资源能源,片面地强调增长,大量依赖廉价劳动力追求GDP增长,现转为更加强调了消费的重要性。——“国内消费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难以明显提高说明收入分配机制中还有问题尚待解决。”关建中(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总裁)说,只有理顺收入分配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中国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支出角度看,GDP是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种需求之和,所以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第38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是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即,构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内容上过程上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发的方向和形式;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不适合的情况)生产力:基本的适合→基本不适合→基本适合……生产关系:相对稳定→新旧更替→相对稳定……二者的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前进。第39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这一规律的意义:P104——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水平低层次多不平衡(既有城市经济的现代化大生产又存在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农业和手工业)1)计划经济—市场经济;2)单一的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生产力生产关系国富民?十二五:分配不公第40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实质:基本经济制度;

2)经济体制的选择是否得当对于经济制度(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和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极为重大作用。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第41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自学部分:国家的产生、职能、国体和政体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政法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上层建筑:政法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核心:国家政权上层建筑指导保障第42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思考: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就推动和促进生产力以及社会的发展吗?※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能动反作用(保护自己、排除异己)决定(产生、性质、变革)第43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案例1:上层建筑的迟缓转型不利于社会稳定

近年来,中部地区的社会矛盾凸显:官民矛盾,警民矛盾,城管与商贩的矛盾,经常引发激烈的社会冲突——湖北石首市一个普通厨师的坠楼,导致数万人上街要求公布真相;荆州英勇救人的大学生牺牲,却成为皮包打捞公司“挟尸要价”的筹码;河南栾川大桥垮塌死伤惨重,县委县政府却向上级市委、市政府发道歉信,忽视了几十具冰冷的尸体和破碎的家庭;山西的高温疫苗、地震恐慌,乃至矿难救援,一再暴露出政府公信力的低迷……——这些基层乱象,提示中部地区在经济大踏步前进的同时,政府公共治理的理念和技巧还严重滞后。——分析:经济基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一些地方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转型迟缓。有些地方政府惯用排斥社会参与的权力机制来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例如:将政府必须接受媒体和民众的监督美化为领导干部的“雅量”;通过正常渠道上访民众遭恶意阻拦;围观市民“被精神病”;——“在互联网时代,官员和百姓台上台下的位置换了个儿,老百姓坐主席台讲述自己的苦与忧,官员需要在台下站起来解释政策、表态怎么解决。”(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微博)的看法)遗憾的是,某些领导干部仍然习惯于高高在上,遇事就试图让台下的百姓噤声,不能容忍民众和媒体七嘴八舌议论公权力的得失,不能容忍社会力量尝试与政府一道参与社会管理。这种权力观的扭曲,导致种种社会进步中的冲突增生事件。第44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了二者的矛盾运动

1)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

2)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

3)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时期,……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二者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此规律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4、这一规律的意义:P108

对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第45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案例:美国《侨报》:塞车的政治经济学(2010-10-31)——中国的塞车也有中国特色,塞车集中在大都会,或通往大都会的道路上。人们可以归因为城市规划的不合理,道路建设的滞后等。但政治学原因不容忽视:权力的过度集中导致资源的集中。例如,北京已经拥有了中国最好的大学、医院、剧院、研究院等,但官方并不满足。毛泽东说北京还要成为工业中心,现在他如愿以偿了。这种偏好从上到下。政府不断举“全国”、“全省”、“全市”之力,给大都会锦上添花。奥运、世博,动辄数千亿,尽管为国增光,但客观上造成资源向北京、上海这些大都会高度集中,代价必然是其他地区资源的相对不足,如农村的凋敝、城乡二元结构的恶化。而且,大都会得到的未必都是好处:房价飙升,拥挤,空气污染,等等。在美国,政治中心是华盛顿,经济中心是纽约,科技中心是硅谷,就连联邦政府,也并不是所有部门都在华府。小政府理念和分权主义的实践,不仅使得美国政治体制运作,也使得经济布局、城市布局、交通布局相对合理。在美国,城市不是一个权力、地位的象征,城市人,不是荣耀和地位的代名词,也不是经济利益和便利的拥有者。中国的问题是,现代化被误解为城市化,城市化被误解为大都市化。在此理念引导下,政府运用权力,将资源向这些地方集中。——《南方周末》2010.11.4思考:如何合理定位城市化理念并引导其发展?第46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社会形态

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三者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47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统一性多样性某一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会跳跃式发展;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也会出现不同的特点……由低到高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规律和过程。基础前提表现第48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三)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辩证统一1、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性。

2、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1)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的空间。2)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3)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3、二者的辩证统一第49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单选:“在历史转折时期,只要充分认识历史的必由之路和自己的历史责任,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可以在历史进程中大有作为。”这一观点:A.简化了个人在历史中发挥作用的过程性B.否认了个人在历史中发挥作用的条件性C承认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D.是“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第50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四)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的辩证统一1、前进性、渐进性: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2、曲折性、跨越性:一种新社会制度取代旧社会制度,往往并不是从旧社会制度发展较为充分的典型国家开始,而更易于在旧制度发展不很完善或者很不充分的地方突破。3、二者辩证统一第51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二、三、四、五、第52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2、为什么?(P112-113)第53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2)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前一对矛盾与后一对矛盾之间:决定;影响和制约)

3)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第54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1)阶级:

2)阶级是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3)阶级斗争围绕经济利益展开第55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社会形态更替的量变中;

2)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中。第56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对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既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又要纠正“阶级斗争熄灭论”阶级分析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1)2)第57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1)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也是社会形态的质变。

2)实质: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3)根源: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4)条件:客观:经济和政治条件;主观:革命阶级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和群众的发动程度等。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58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历史的火车头;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1)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2)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

3)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

3、马克思主义肯定改良对社会革命的补充作用,但反对“改良主义”。第59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改革是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是同一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2、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第60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改革的直接对象——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中的旧体制和陈旧思想观念等;第61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粮满仓、鱼满塘、处处盖新房;生活城市化,饮食多样化,青年有文化”,成为安徽凤阳新生活的生动写照。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思考:我国农村改革方向——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第62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63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五、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活动或精神活动主要是一种生产实践活动科学活动技术活动相互支撑共同促进区分联系1、科学与技术的辩证统一第64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1)对生产方式产生深刻影响;生产力构成、劳动形式、经济结构(第三产业日高)——就业结构

2)对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网购、宅男宅女)

3)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思维主体、客体、工具)。第65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案例: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水利服务业和水利业,公路、内河(湖)航道养护业等。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军队和警察等第66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案例:京沪高铁——第67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010年11月15日,京沪高铁全线铺通,可预见的未来:1)就交通而言,京沪高速铁路建成后,将有效地打通京津沪之间的运输瓶颈。(以前是限制型运输,每天开行车辆只能达到货物运输总需求量的35%左右)2)两地时空距离的进一步拉近,将会推动两大经济圈的优势互补;(京津地区集聚了大规模的国内外资金,IT产业、制造业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而长三角在产业基础、科技实力、消费需求和市场潜力等方面领先优势明显)3)先进理念的互融。(京沪高铁的开通将促进旅游、商贸、人才等方面的交流,而长三角地区一些发展的先进理念也将随着交流的深入不断向京津辐射,从而有助于促进京津等地区的快速发展)第68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手机辐射使验钞机失灵

科技是把“双刃剑”过渡:第69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科技的社会作用具有双面性科技既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因为科技作用的实现既受一定客观条件(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受一定主观条件(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等)的影响。科技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第70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科技应用不当源自两种情形因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科技消极后果之强有力的控制手段缺失。与一定社会制度有关科技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关注“全球问题“及其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第71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关心人的本身,应该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Einstein“我们时代为其在人的理智发展中所取得的进步而自豪。……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却没有人性。……理智对于方法和工具具有敏锐的眼光,但对于目的和价值确实盲目的。”第72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案例:我国科研及科研人员现状————2010年11月14日,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说,中国的公务员平均年薪比事业单位人员平均年薪高出一万元,而企业人员的平均年薪又低于事业单位人员。吴江批评道,这样的收入现状不再体现人才价值,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口号喊了三十年,但还是没有落在地上,“相关体制机制基本没有突破,还在空中飘着。”——吴江说,现在科技人员的地位仍然比较低。中科院组织的一项针对科学家子女的调查说,有19%的受访科学家子女愿意做科学研究,而51%的受访科学家子女明确表示不愿意再从事科学研究,其中不少科学家子女宁做公务员不愿做科学研究。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第73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目前中国的科研经费分配状况:“有钱开会没钱过日子”。中国目前的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是个很大的问题,2008年的投入总量为4570亿,虽然处在前列,但人均经费很低。并且科研经费的投入结构也是个问题,“劳务成本太低”。在美国科研经费投入中,劳务成本占45%,而中国的劳务成本却只有23.5%,结果造成了“有钱开会,没钱过日子”的局面,科研经费就是到不了人头,自己把自己捆死。——科研人才结构失衡是最困扰决策部门的一个问题,人才“不在企业、不在一线”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科研院所和公共服务行业,而在农村、企业和基层却缺乏科研人才。据介绍,60%的博士毕业生进入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中国的工科博士进入企业的仅占20%。在吴江看来,这其中有政策的导向等因素。吴江称,中国也较缺乏高端科研人才,目前1万高端科研人才却要承担着1.5万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虽然留学归国人员比例在上升,但“工程人才缺口太大,回来的博士比重在下降”。——中国专利转化率只有20%。2003年到2009年中国的专利数年均增加26.1%,明年中国的专利数将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专利国。但却无法掩盖中国科研创新产出不足、科研转化能力不足的现实。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的科研转化率达到60%,而中国只有20%,每年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只有10%-15%得到转化,每年7万多专利中得到实际应用的只有10%左右。第74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第75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史观英雄史观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一)两种历史观立第76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英雄史观1)主要观点: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无数个‘零’,只有前面添上英雄人物的‘实数’时,他们才能变成有效的数字”

第77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俄国社会学家、政治家,自由主义民粹派的著名代表。他长期编辑《祖国纪事》和《俄国财富》杂志,政治上主张在俄国维护和恢复小生产经济,阻遏资本主义的发展,理论上反对马克思主义。主要哲学著作有:《什么是进步?》、《社会科学中的类比方法》、《英雄与群氓》等。

他是俄国主观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为历史是自由意志作用的产物。他把自由和必然绝对对立起来,指责唯物史观是宿命论,并在主观上制造"英雄"与"群氓"的对立,鼓吹"英雄"主宰历史。

在19C90年代,普列汉诺夫在《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等著作中,对他进行了有力的批判。第78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尼采“超人”决定一切,人民群众是一块需要雕刻家加工的石头。

——尼采第79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奴隶主贵族是神用金子做的,具有统治能力;农民和手工业者是神用铜和铁做的,只能被人统治——Plato第80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产生根源:

认识根源;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2、群众史观:哲学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81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1、现实的人: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且具有能动性的人。2、劳动发展史是理解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也是理解社会历史创造过程和历史创造者的关键。第82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哲学家们从两个相互孤立的方面来理解人的本质:费尔巴哈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把人规定为单纯自然的存在物,或者把人理解为趋乐避苦的“饮食男女”,或者把人理解为受外力支配的机器;A.第83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B.

从人的“理性”出发,把人理解为抽象的、纯粹精神性的存在者。

康德第84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的理解:1)人作为“类”不仅与动物有本质区别,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存在本质区别;

2)人的本质是社会属性,而非自然属性;

3)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尤其是经济关系中;

4)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具体的、历史的),而非永恒不变的;

5)方法论: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第85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案例思考:“官二代”、“富二代”、“酷二代”的标签化解读————“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野蛮“人性遗传学”逻辑,导致了一代又一代人被舆论外化:

——“官二代”标签化解读:“爸爸李刚”;——“富二代”标签化解读:“大小恋”难修正果;

——“酷二代”标签化解读:“郑亚旗的成功背后”;第86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的原则:

1、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合力论”)

2、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考察;(符合)

3、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第87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1、人民群众:

1)从质上说,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2)从量上说,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

3)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或各个国家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对其具体含义需作历史分析。其中包括劳动阶级,也包括某些剥削阶级。如,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也属于人民群众范畴。

4)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第88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创造社会变革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第89页,共100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