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华诗词之美网络课课后练习答案_第1页
2015年中华诗词之美网络课课后练习答案_第2页
2015年中华诗词之美网络课课后练习答案_第3页
2015年中华诗词之美网络课课后练习答案_第4页
2015年中华诗词之美网络课课后练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中华诗词之美网络课答案

配乐填词与《花间集》

1关于市井俗曲,描述不正确的是(c)。

A被人忽视,无人整理

B言辞低俗,错字百出

C当时传唱度低

D无人刊刻流传2《花间集》是当时诗人文士所作配合宴乐而唱的歌词。(t)3小词源于当时民间宴乐曲调的流行。(t)4《花间集》中大部分的作品是描写(d)。

A田园生活

B志向、理想

C山河美景

D美女、爱情5宴乐的构成要素不包括(b)。

A清乐

B雅乐

C胡乐

D法曲小词与性别文化

1“衣锦尚褧”出自古书(d)。

A《诗经》

B《论语》

C《花间集》3长门宫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冷宫”。(t)4温庭筠的《菩萨蛮》中只有两三首是写美女追求爱情的。(f)5《长门赋》最早见于南朝文人编著的(c)。

A《文心雕龙》

B《诗品》

C《昭明文选》

D《文赋》小词中的《离骚》传统

1《离骚》中“进不入以离尤兮”的“离”是指预见、遭遇。(t)2小词都是写的怨妇和思妇。(t)3《史记》中“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是司马迁对(d)的描述。

A汉武帝

B司马相如

C太史公

D屈原4对石声汉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c)。

A是农业教育家和植物生理学家专家

B晚年完成《齐民要术今释》等著作

C去世于文化大革命结束的那一年

D是中国农史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5词学家刘永济在晚年的号是(b)。

A弘度

B知秋翁

C宏度

D诵帚赏析温庭筠之词

​1南唐词的代表词人有一冯二李,其中不包括(b)。

A冯正中

B李昪

C李璟

D李煜2《花间集》集中收录了晚唐至五代(d)位词人的作品。

A10.0

B13.0

C15.0

D18.03《花间集》中的作品并不都是由男性写作的。(f)4关于词的理解,错误的是(c)。

A可以称为曲子词

B可以称为长短句、诗余

C词本来是一个文学体式

D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5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编成的词集是《花间集》。(t)赏析韦庄之词

1《菩萨蛮》,词牌名,又名(d)。

A《浣溪沙》

B《西江月》

C《永遇乐》

D《子夜歌》2《花间集》中没有收录南唐词。(t)3韦庄共写了(c)首《菩萨蛮》。

A1.0

B3.0

C5.0

D8.04南唐词的风格与《花间集》中词的风格相同。(f)5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的文人是(a)。

A韦庄

B温庭筠

C王建

D冯正中冯延巳其人

1“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是对(b)作品的评价。

A温庭筠

B冯正中

C韦庄

D李煜2“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为李璟所作。(f)3南唐作为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中主是指(d)。

A李煜

B李昪

C李寿

D李璟4冯正中曾官至宰相。(t)5“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这句话出自(c)。

A《论语》

B《史记》

C《礼记》

D《春秋》赏析冯延巳之词

1“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是(c)的词句。

A李煜

B温庭筠

C冯正中

D李璟2每一个牌调的平仄声调是不一样的。(t)3中国诗词中“一晌”的意思是指(c)。

A长久

B田亩单位

C短暂

DA和C4冯正中的词表现的是官能的感觉。(f)5《鹊踏枝》词牌名,又名(a)。

A《黄金缕》

B《卷珠帘》

C《一箩金》

D以上都对赏析李璟之词

1下列文人中不属于建安七子的是(d)。

A孔融

B王粲

C应玚

D曹丕2《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t)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传统的妇女注定了是思妇的命运。(t)4关于词牌名“浣溪沙”,说法错误的是(a)。

A只有仄声调

B本唐代教坊曲名5《摊破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上片是(c)。

A有二十一个字

B四句两平韵

C四句三平韵

D四句三仄韵赏析李煜之词

1词句“小楼昨夜又东风”中“东风”呼应的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中的(d)。

A秋月

B往事

C秋月和春花

D春花2评价李后主之词是“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大家是(b)。

A曹丕

B王国维

C冯正中

D王水照3苏轼的号是(c)。

A子瞻

B和仲

C东坡居士

D苏东坡4李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是有心而为之。(f)5《虞美人》整首词前六句两两对比,永恒与无常的对比。(t)叶嘉莹的诗词人生

1对李霁野先生描述不正确的是(d)。

A民进成员

B中共党员

C著有小说集《影》

D江苏人2《向晚二首》中“向晚幽林独自寻”中用“寻”字而不用“行”字是为了押韵。(f)3“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这句诗出自《隋宫》。(t)4《向晚二首》写于(c)年。

A1948.0

B1949.0

C1978.0

D1979.05被界定为导示未来的词论著作是(a)。

A《人间词话》

B《蕙风词话》

C《词选序》

D《清代词学》王国维其人

1“东文学社”由(b)主办。

A王国维

B罗振玉

C田岗佐代治

D汪廉年2在王国维18岁时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b)。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中英天津条约》

D《中法天津条约》3《静庵文集》中大部分是考证的。(t)4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大欲。(t)5王国维的文学评论受哲学家(c)的影响。

A黑格尔、康德

B黑格尔、叔本华

C叔本华、康德

D黑格尔初探王国维“境界说”

1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明清时期的代表是(d)。

A曲

B词

C小说

D戏曲小说2王国维认为词有了境界,词的格调自然会提高。(t)3文学作品中所造的意境,一定要合乎自然。(t)4“上不似诗,下不类曲”出自(c)之评论。

A王国维

B谭献跋

C李笠翁

D王水照5王国维认为“写境”是(a)派。

A理想

B写实

C自然

D想象关于“境界”内涵的争议

1最早的词学来源于(b)。

A上古诗经

B宋人笔记

C唐代诗歌

D唐代小说2佛教中认为人有“六根”,包括(d)。

A色声

B香味

C触法

D身意3诗词中的境界是依靠外在景物来表现的。(f)4关于黄山谷的介绍,不正确的是(d)。

A号山谷道人

B其诗书画号称“三绝”

C与苏澈并称“苏黄”

D晚号涪翁5早期的词是给歌伎酒女歌唱的流行歌曲。(t)张惠言与王国维的词学思想比较

1小词的妙处是在于它有一种超乎外表语言文字所写的情事以外的意思。(t)2清朝各词派中常州词派的影响最大,时间最久。(t)3《词选序》的作者是(d)。

A王鹏运

B王水照

C王国维

D张惠言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张惠言所指与“小词”大概相近的是(b)。

A诗之比兴

B乐府之音

C变风之义

D骚人之歌5清代王鹏运所带领的词派是(c)。

A常州词派

B教外别传

C临桂词派

D以上都不是王国维对词的解读

1中国旧诗只是指传统的五七言绝句诗。(f)2《离骚》诗句“众女嫉余之峨眉兮”中“峨眉”指(a)。

A眉毛

B美女

C美貌

D才德美好的贤士3王国维认为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独绝是因为当时的词中有一定境界。(t)4曹丕写过的文学专论有(c)。

A《文心雕龙》

B《文赋》

C《典论·论文》

D《文选》5王国维的“三境界”说,第二境界是(b)。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D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词与诗的差异待做1《花间集》问世于西元九百四十年。(t)2认为“士要志于道”的是(d)传统。

A道家

B法家

C史家

D儒家3王国维认为词可以表达出诗所不能表达出来的一种意念。(t)4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著于(c)年。

A1907年至1908年

B1908年

C1908年至1910年

D1910年5关于燕乐,说法不正确的是(b)。

A集合了清乐、胡月和法曲

B是宋代以来的一种新兴音乐(是隋唐以来)

C供娱乐欣赏的歌舞音乐

D艺术性很强词的美感特质

1“为政必先放郑声”中“放”指放逐。(t)2诗与词的区别是:词之言长,诗之境阔。(t)3关于秦观,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苏门四学士之一

B“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是王国维对他和欧阳修作品的评价。

C别号太虚居士

D被尊称为婉约派一代词宗4“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出自(d)。

A《冷斋夜话》

B《东轩笔记》

C《典论·论文》

D《人间词话》5《东轩笔记》是由(b)所作。

A释惠洪

B魏泰

C王安国

D吕惠卿王国维对欧阳修、秦观之词的解读

1“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写得女子是(c)。

A阿娇

B庄姜夫人

C杨贵妃

D歌伎2词可以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t)3欧阳修的《蝶恋花》被收录在《花间集》中。(f)花间集他们是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顾敻、牛希济、欧阳炯、孙光宪、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18位词人都是男性,《花间集》是后蜀人赵崇祚编辑的一部词集。集中搜录晚唐至五代18位词人的作品,共500首,分10卷4曹丕在《与吴质书》中为(b)美志不遂而叹息也。

A屈原

B王粲

C李煜

D应玚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词牌名的是(a)。

A天净沙

B蝶恋花

C永遇乐

D西江月词之高下的判断标准

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出自司马迁之口。(t)2“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出自(b)。

A《人间词话》

B《文赋》

C《礼记》

D《文选》3“生而愿为之有家,良人者,所以望以终身者也”指的是(d)。

A男子

B父辈

C成年男女

D女子4中国古代男子的“三不朽”不包括(c)。

A立德

B立功

C立志

D立言5王国维说南唐后主的词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f)“词别是一家”与“词自是一家”

1苏轼认为词是可以诗化的。(t)2王国维认为最早将词诗化的文人是(d)。

A温庭筠

B韦庄

C苏轼

D李煜3周济是常州词派的继承人。(t)4“词别是一家”是(c)的观点。

A苏轼

B吴思道

C李清照

D王国维5李清照认为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句读不整齐的诗,而不是词。(t)6“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是对(d)作品的评价。

A晏殊

B欧阳修

C宋景文

D吴思道7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带着理论性的论词的文章是(b)写的。

A张惠言

B李清照

C胡仔

D周济王国维的“三境界”说

1“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出自(a)。

A《离骚》

B《人间词话》

C《诗经》

D《文赋》2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可见他对“境界”二字理解地非常透彻。(f)3“欲寄彩笺兼尺素”中“兼”字的使用是符合逻辑的。(f)4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有(c)种境界。

A1.0

B2.0

C3.0

D4.05“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d)时期的作品。

A南唐

B五代

C清代

D北宋读词之法与孔子说诗的传统

1孔子讲诗注重来自诗歌中的丰富联想,而且联想与诗本意要完全相合。(f)2词表现的是一种感情的本质。(t)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d)。

A《论语》

B《诗品》

C《昭明文选》

D《诗经》4“意内而言外也”是(c)对“词”的解释。

A张惠言

B王国维

C许慎

D李清照5“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是(c)请教孔子提出的。

A子路

B子由

C子贡

D子夏联想式的读词之法待做1“新帖绣罗襦”中“罗”是指长裙。(f)指短袄2认为温庭筠的《菩萨蛮》有屈原《离骚》中“初服”之意的是(c)。

A王国维

B王水照

C张惠言

D曹丕3诗歌的表现手法有(d)种。

A6.0

B5.0

C4.0

D3.04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兴”是由物及心。(t)5《离骚》中可用来喻托美德、才能的有(d)。

A鲜花

B漂亮衣服

C蛾眉

D以上都是联想与文化语码

1“菡萏”在《尔雅》中是对荷花的称呼。(t)2中国诗歌中经常会用到“菡萏”二字。(f)3“近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出自(c)的作品。

A李清照

B曹丕

C苏轼

D欧阳修4“学际天人”是李清照对(d)的评价。

A温庭筠

B韦庄

C李璟

D苏轼5《花间集》是(c)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

A北宋

B南宋

C五代十国

D唐代赏析苏轼之词

1《咏柳絮词》“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出自(c)。

A《冷斋夜话》

B《蕙风词话》

C《红楼梦》

D《文赋》2“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b)。

A王之涣

B纪晓岚

C苏轼

D杜甫3《水龙吟》是苏轼次韵他的朋友(d)的作品。

A欧阳修

B王安石

C司马光

D章质夫4《水龙吟》是苏轼在汴京做官时所作。(f)黄州5苏轼只能写出诗化的词,而无法写出完全是词的美感的词。(f)词之发展历程

1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具有婉约低回的词的美感特征。(f)2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上片中出现了(b)个典故。

A1.0

B2.0

C3.0

D.03关于苏轼的《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是一篇抒情写志的作品

B作品具有词的美感

C上片体现了婉约低回的情致

D是一首诗化的词4“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此句运用了典故。(t)5柳永的《定风波》是一首(d)。

A小令

B中调

C单调

D长调赏析辛弃疾之词

1《水龙吟》是一首豪放词。(t)2“就词论,则非高调”是(c)对陈亮《水调歌头》的评论。

A张惠言

B王国维

C陈廷焯

D王水照3“倚天万里须长剑”一句引用了(c)的赋。

A宋玉

B曹丕

C司马相如

D杜牧4“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中“张公”是指(d)。

A张载

B张协

C张良

D张华5“举头西北浮云”此处是指现实中真的浮云。(f)辛弃疾词的特点待做1在中国一向认为“斜阳”是一个朝廷衰败的现象。(t)2辛弃疾的“西北浮云”句所用典故出自(a)。

A曹丕

B司马相如

C庄子

D张华3“平生塞北江南”出自辛弃疾的作品,其词牌名是(c)。

A《鹧鸪天》

B《水龙吟》

C《清平乐》

D《永遇乐》4“燃犀下看”这一典故出自(d)。

A《史记》

B《诗经》

C《汉书》

D《晋书》5王国维由“懒起画蛾眉”、“照花前后镜”等句联想到屈原的《离骚》。(f)词的演变

1《兰陵王·柳阴直》这首词压入声韵。(t)2关于柳永的词,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形式上由小令开拓出长调

B内容上由伤春转变为悲秋

shi把伤春的感情转为悲秋

C带给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D写出小令之中的幽微婉约的好词3长调作为诗调体式之一,字数大概是(b)。

A59至90个字

B91个字以上

C91至120个字

D121个字以上4关于周邦彦的《六丑》,说法错误的是(d)。

A是一首“中吕调”曲

B共有一百四十字

C是用六种不同的曲调拼在一起

D前片九仄韵,后片八仄韵

qianbahoujiu

5长调在敦煌曲子词里就已出现。(t)赏析周邦彦之词待做1古人有“折柳送别”的说法,是因为柳树有(d)的寓意。

A相思的感情

B可以代表故乡

C“留”的谐音字

DA和C2周邦彦的《兰陵王·柳阴直》体现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f)3诗是体物写志。(f)4对周邦彦词的评论“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出自(c)。

A《冷斋夜话》

B《蕙风词话》

C《白雨斋词话》

D《人间词话》5关于周邦彦的词,评论不正确的是(d)。

A声音拗折

B前后句子好像不相干

C有出人意表之妙处

D直抒胸臆周邦彦对长调的突破待做1“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这句话出自(b)。

A《人间词话》

B《乐府指迷》

C《典论·论文》

D《文选》2王沂孙著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t)3周邦彦是带着思志的笔法来写词的。(t)4张惠言认为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是一首描写(c)的词。

A山川

B怨别

C当时的党争

D闺中思妇5“详味词意,殆亦碧山黍离之悲也!”是端木埰对(d)作品的评价。

A柳永

B辛弃疾

C周邦彦

D王沂孙《迦陵诗词稿》之咏荷

1《尔雅》曰:荷,芙蕖,其华(b)。

A茄

B菡萏

C蕸

D莲2“采莲复采莲,莲叶何田田”是拟(d)的句子。

A《上山采蘼芜》

B《江南》

C《暮秋独游曲江》

D《江南曲》3荷花的每一部分都有特殊的名字。(t)4周敦颐认为“自李唐”以来,世人都比较偏爱(c)。

A菊花

B莲花

C牡丹

D梅花5《拟采莲曲》是仿乐府诗而作。(t)忧患中的诗词人生待做1《妙法莲华经》是一部佛家经书。(t)2《木兰花慢》是一首(d)。

A小令

B乐府诗

C长调

D中调3“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是李义山的诗句。(t)4《木兰花慢》作于(d)。

A1943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83年5“向西风愁听佩环声”一句中引用(b)的诗句“如鸣佩环”。

A欧阳修

B柳宗元

C温庭筠

D周敦颐叶嘉莹的创作生涯待做1《南溟》这首作品,诗名典故出自(d)。

A《法华经》

B《山海经》

C《老子》

D《庄子》2《浣溪沙·又到长空过雁时》一词作于1950年。(f)50年被关了3叶先生2007年“口占绝句二首”,首章用了作品(b)的诗韵。

A《鹧鸪天》

B《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

C《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D《夜雨寄北》4“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出自(c)。

A《九歌》

B《九章》

C《九辩》

D《九问》5“前因未了非求福”中“福”是入声字。(t)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质与诗歌传统

1“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出自(b)。

A《人间词话》

B《诗品》

C《典论·论文》

D《文赋》2“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出自(c)。

A《毛诗序》

B《诗言志辨》

C《笠翁对韵》

D《诗品》3中国语言文字的特质是(d)。

阴平,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