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旅行社企业网络发展研究论文-毕业论文_第1页
广东旅行社企业网络发展研究论文-毕业论文_第2页
广东旅行社企业网络发展研究论文-毕业论文_第3页
广东旅行社企业网络发展研究论文-毕业论文_第4页
广东旅行社企业网络发展研究论文-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论文广州旅行社企业网络发展研究PAGEPAGE1广州旅行社企业网络发展研究TOC\o"1-3"\h\z摘要 3Abstract 5前言: 61.企业网络理论 71.1企业网络理论的渊源 71.2企业网络的概念 81.2.1相关概念的界定 81.2.2企业网络的定义 91.2.3企业网络的特征 101.3企业网络环境 111.4企业网络测量 111.4.1SK关系分析法 121.4.2本文所采用的旅游企业网络关系分析法——“一二三四”法 131.5企业网络组织形态 161.5.1企业集团 161.5.2企业集群 161.5.3企业战略联盟 171.5.4特许经营组织 171.5.5虚拟企业 181.6企业网络管理 181.6.1企业网络远景能力管理 181.6.2企业网络组合管理 191.6.3企业网络竞争力管理 191.6.4企业网络关系管理 192.广州旅行社企业网络环境分析 202.1制度环境 202.2经济环境 232.3社会环境 242.4技术环境 253.广州旅行社企业网络的特征 273.1广州旅行社企业发展概况 273.2广州旅行社企业网络发展特点 283.2.1外地大旅行社企业网络不断向广州扩张 283.2.2本土网络以大旅行社集结的企业网络为主 283.2.3根植性强,具有广东特色 303.2.4品牌拓展是企业网络联系和扩张的主要方式 303.2.5以强有力的电脑网络为支持,拓展虚拟网络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303.2.6各个企业网络之间嵌入性不强 313.3广州旅行社企业网络关系的现状分析 313.3.1一个选择上,替代关系多,互补关系少 313.3.2两个方向上,表面的横向和灰色的纵向 313.3.3三种地位上,等级明显,功能简单,所有制有待补充 323.3.4四种缘分上,地缘、亲缘关系明显,情缘、学缘关系微弱 333.3.5在旅行社与其它旅游企业的关系上,实现合作难度较大 344广州旅行社企业网络的组织形态 344.1企业集团 344.2企业战略联盟 354.3特许经营组织 364.4虚拟企业 365广州旅行社企业网络的管理——广之旅企业网络管理分析 365.1广之旅概况 375.2广之旅企业网络格局 375.3广之旅企业网络的目标定位——企业网络远景能力的管理 395.4广之旅企业网络的拓展策略——企业网络组合的管理 405.4.1合作伙伴的选择 405.4.2合作方式的选择 415.5广之旅企业网络的整体竞争战略——企业网络的竞争力管理 435.5.1集中一点战略 435.5.2品牌战略 435.5.3永争第一的战略 445.6广之旅企业网络关系的管理 455.6.1对网络成员伙伴态度的管理 455.6.2创造互信互惠的合作氛围 455.6.3新管理技术的应用 465.6.4权和利的平衡 465.6.5组织文化的协调和相互适应 465.6.6广之旅作为企业网络所应有核心能力的塑造和发展 476对广州旅行社企业网络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76.1政策和体制应适当调整,以利于旅行社企业网络化发展 486.2国内旅行社应立足国内市场 486.3大型旅行社进行网络扩张需要明确的目标定位和敏锐的市场分析能力 496.4既重视高科技又“以人为本” 496.5旅游产品的专门化 496.6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506.7深入顾客过程 506.8针对企业网络的动态关系建立动态的管理方法 506.9信任要素是第一要素 516.10中小旅行社:走AST网络化道路 51结束语 5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2参考文献 52后记 54

摘要以合作求竞争已经成为目前旅行社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文章从企业网络理论出发,选取广州旅行社企业为研究对象,以期阐述清楚客观事实,探索我国旅游企业发展的正确道路。第一部分为理论部分,主要是对企业网络理论体系进行构架。企业网络理论基于结构主义的方法,探讨导致企业间相互联结的网络安排及演进的各种要素,分析企业间存在的各种网络关系及其构造。在这种前提下,文章首先提出“企业人”的假定,将企业看作是像人一样,活生生的、行动着的、思考着的存在。然后以“企业人”假定为基础定义企业网络,分析企业网络特征、企业网络环境、企业网络测量方法及企业网络组织形态、企业网络的管理。理论部分的主要观点有:⑴企业网络概念应该包括六个要素:结构要素、资源要素、规则要素、空间要素、动态要素、工具要素。⑵基于SK关系分析法的原则和对旅游企业的肤浅认识提出旅游企业网络关系分析方法——“一二三四”法,即“一个选择,两个方向,三种地位,四种缘分”。⑶企业网络具有五种组织形态:企业集团、企业集群、企业战略联盟、特许经营组织、虚拟企业。⑷企业网络管理的四个方面:远景能力管理、组合管理、竞争力管理、网络关系管理。第二、三、四、五部分为实证分析,基于实地调查的方法,以广州地区的旅行社企业为研究对象,指出以合作为主要形式的企业网络是目前广州旅行社企业主要发展方向,并从企业网络环境、特征、组织形态、管理等方面对广州旅行社企业网络进行阐述。这部分的广州旅行社企业网络管理分析是全文重点,因此选取广州较具有代表性的旅行社——广之旅,并结合第一部分企业网络管理理论进行分析。对广州旅行社企业网络进行阐述的主要内容有:⑴用PETS法从正反两面分析广州旅行社企业网络的环境,得出:环境是促使广州旅行社进行企业网络扩张的重要因素。⑵从六个方面论述广州旅行社企业网络的发展特点,以及用“一、二、三、四”法对广州旅行社企业网络关系现状进行分析。⑶目前广州旅行社企业网络有企业集团、企业战略联盟、特许经营组织、虚拟企业四种组织形态。文章最后根据企业网络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对广州旅行社企业网络的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关键词:广州;企业网络;旅行社企业网络;网络关系分析AbstractRecently,thedirectionoftravelservicedevelopingiscooperation.Fromenterprisenetworktheory,thearticletakestheenterpriseoftravelserviceintheGuangzhouregionasresearchobjecttoexplicatethedevelopmentoftravelservice,andtogettherightway.Firstly,thisarticletrytoconstructthesystemofenterprisenetworktheory,whichstudiesmainfactoriestocausemutuallycouplingarrangementanditsevolutionamongenterprises,andanalysestherelationshipandconstructingamongtheenterprisesfromthewayofstructure.Thesystemofenterprisenetworktheoryis:concept,relationship,environment,characteristic,measuring,organizingandmanagementetc.allofthisisbasedinapremise:theenterpriseperson,whichtakesenterpriseashuman.Theopinionsinthispartis:⑴Theconceptofenterprisenetworkincludessixelements:structure,resource,rule,region,time,andinstrument.⑵BasingonthewayofSKrelationshipanalysisandtheknowledgetotravelenterprisethearticlegetstheway:“1234”,onechoice,towdirections,threelevels,fourconnections.Whichisusedintheanalysisoftravelenterprisenetworkrelationship.⑶Enterprisenetworkhavefiveconformations:enterprisegroup,enterprisecluster,enterprisealliance,franchising,virtualenterprise.⑷Fourwaysofenterprisenetworkmanagement:perspective,combine,competition,relationship.Then,asasupplytopractice,thearticletakestheenterpriseoftravelserviceintheGuangzhouregionasresearchobject,andpointsoutenterprisenetworkisthedirectionoftravelserviceinGuangzhouwhichhastheformofcooperation,andexplicatestheenterprisenetworkoftravelserviceintheGuangzhouregionfromenvironment,character,organizing,hepart,theemphasesisenterprisenetworkmanagementoftravelserviceintheGuangzhouregion,whichtakesCGZLInternationalTravelServiceLtdascase.ThepointsinexplainingenterprisenetworkinGuangzhoutravelservice:⑴EnvironmentiskeyfactortopromptGuangzhoutravelserviceadvancetowardnetwork,whichisconcludedformtheanalysisofenvironmentinGuangzhouwithPETS.⑵ThearticlediscoursesthecharactersofenterprisenetworkinGuangzhoutravelservicefromsixaspects,andanalysestheenterprisenetworkrelationshipofGuangzhoutravelservicewiththewayof“1234”.⑶TheenterprisenetworkconformationsofGuangzhoutravelservice:enterprisegroup,enterprisealliance,franchising,virtualenterprise.Atlast,thearticlebringsupsomesuggestionsindevelopingtheenterprisenetworktoGuangzhoutravelservice.Keywords:Guangzhou;Enterprisenetwork;Travelserviceenterprisenetwork;Theanalysisofnetconnection

前言:社会分工促使专业化企业出现,同时也形成企业在各种意义上的联系,这些联系构成企业网络,企业网络结合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又会导致分工重新进行和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因此企业网络被认为是除市场、国家之外的第三种资源配置形式。企业网络中关系联结的进一步表现就是企业间各种形式的合作。今天企业网络占主导地位的是大跨国公司集结的全球网络,例如总部位于荷兰的飞利浦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有800个战略联盟,350个全资或部分所有的分部,几千个技术服务合约以及下包合同[1]。中小企业在网络组织上也不甘落后,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硅谷和128号公路,以及我国的中关村。国际上旅游业作为发展不久的产业,企业网络的发展也正在经历这样的过程。在美国,1987年时3个主要的旅游集团InternationalThomson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LeisureGroup和HorizonHolidays已经控制竞争最激烈的航空包价旅游市场70%的份额;在加拿大,前10位旅游集团的销售额占全国旅游经营商销售总额的45%;在英国,近年来旅游市场份额迅速向5家最大的旅游集团集中:汤姆森假日公司、海外业主公司、航空旅游公司、宇宙假日公司和最佳之旅公司。为了与巨型旅游集团日益增长的市场力量相抗衡以维持自己的生存,中小旅游企业走上了联合的道路。在美国,1989年有38%的零售代理商组成多个度假和休闲旅游联合体(Vacationandpleasuretravelconsortiums),13%的零售代理商组成商务旅行联合体(Corporatetravelconsortiums)。1994年,据美国旅行代理商社团(ATSA)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有59%的独立旅行代理商属于一些大型零售市场营销组织;在英国,连锁经营成为近年来旅行代理商经营的主要发展趋势[2];在亚洲的新加坡,2000年6个中小旅行社结成SM(smallmedium)联盟,致力于推销各成员产品。我国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却与国际趋势有悖,特别是旅行社业。大企业不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中小企业采取以削价为主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彼此相互残杀,使整个旅游业陷入恶性循环中,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现象严重,行业利润逐年下降,企业生存困难。在加入WTO市场开放的要求下,这种矛盾日益突出。鉴于此,本文从企业网络理论出发,选取全国旅行社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广州,进行旅行社企业网络研究和分析,以期阐述清楚客观事实,探索发展我国旅游企业的正确道路。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城市,2001年在全国旅行社年检中,广东省各项指标上均处于全国前列,其中三项指标位居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而广州各项指标又占广东省三分之一以上,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近几年来,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为了更好地跟上国际化,旅行社的发展正在经历一些可喜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就是以合作求竞争的企业网络化。1.企业网络理论1.1企业网络理论的渊源网络作为结构主义的一种分析方法,最早起源于人类学家的研究。经济学家开始对网络的关注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张其仔,2001)[3],自80年代中期以来,企业网络理论在西方得到了很大发展,并逐步成为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从理论研究角度来看,目前的经济学家主要将企业网络作为市场、合作机制、资源、支配形式或分析工具来进行研究。80年代中期以前主流经济学家观点是将企业看作是市场的替代物,但是光研究企业不足以完全表达市场,因此经济学家开始注重企业的网络。一些经济学家研究发现,企业网络对经济发展有很大作用,有人提出将企业网络等同于市场的观点(瓦尼·贝克WayneE.Baker,1987)[3],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批评过去将市场看作毫无生气的平台,认为市场是不同质的,且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构成一定的结构,而这种结构与企业网络结构密切相关。另外,许多经济学家则将企业网络作为一种合作机制研究,此时主要把企业网络与市场、等级并列。这种研究所针对的主要是交易成本经济学中的市场——等级二分法。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企业网络如何与企业及市场竞争。因此此处的企业网络主要是企业和市场相互作用与相互替代而形成的企业契约关系或制度安排,它是存在于企业组织之间的“联结经济性”范畴。除了主流经济学家的关注而外,企业网络在社会经济学中也得到了很大的重视,研究的也是角度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分为三大类:将网络作为企业资源或资本,如网络即社会资源(林南)、网络资本(EndreSik)[4]。张其仔在其著作《社会资本论》中将企业网络看作是企业的社会资本,且是与经济资本并列的不可缺少的资本要素;将企业网络作为分析工具。如米切尔(DavernMichael,1997)认为企业网络是描述企业组织结构的方法,而波特则用网络的结构空洞(RonaldS.Burt)[4]来对市场进行分析;将网络作为支配形式,即影响行动决策的力量。这体现在企业的战略管理受网络的影响上。就目前来说,主流的观点是将企业网络与市场和企业并列来进行研究,主要探讨导致企业间相互联结的网络安排及其演进的各种要素,把分析的重点从原来企业理论注重对企业活动边界的界定、企业与市场相互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以及对企业内部科层组织形式的选择等转向对企业内部或外部能够诱导和实际存在的各种各样交互作用的网络关系及其构造的研究上,并提出市场和企业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观点,且这种相互渗透最终导致企业间复杂多变、丰富多样的制度安排,实现市场“看不见的手”和企业“看得见的手”之间的握手。就研究领域来说,企业网络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和管理学等四个学科,各学科不是独立进行研究的,相反,各个学科的学者都是在借鉴其它学科基础上进行研究的。由于网络的复杂性,目前主要还停留在个案或区域的研究上,这些研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企业网络的管理和发展特征,但是其普遍意义还有待于检验。另外,根据很多学者的观点:网络分析还是一个不成熟的研究范型(何梦笔,1996),但是用网络分析的思想分析现实中的企业联系却有一番引人入胜的景象(王辑慈,2001)[5],本文在这方面力求有所突破。可以肯定的是,对企业网络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还需要采用各个学科的不同方法进行综合研究。1.2企业网络的概念1.2.1相关概念的界定什么是企业——本文企业人的假定现代企业理论在近一二十年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前沿和热门领域。而其中企业的概念和性质界定作为企业行为分析的前提和基础一直是企业理论的首要内容。对于企业的界定长期以来由于角度不同概念也有所不同,可以概括为两种:一是将企业作为生产单位。早期对企业的关注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这也是在所有教科书中都可以见到的标准观点,即企业作为生产单位把土地、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转化为一定的产出。企业这种生产关系通常用生产函数来表示,因此这种概念表达的是一种技术关系。二是将企业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机制。罗纳德·科斯于1973年在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中指出:“既然自由价格制度已经被公认为最有效的制度,为什么还有企业的存在”,“企业是什么”这一本质问题才真正引起经济学家的重视,并围绕这一问题,发展了经济学最主要的流派之一——交易成本经济学派。这种主流思想认为,企业可以替代市场实现交易,因此“企业是价格替代物”[6],这种替代的原因在于可以减少交易成本。目前这一企业的界定基本上是经济学家们都认可并遵循的。除了以上两种经济学对企业的经典界定外,还有将企业作为经济制度[6]、契约关系的联结点[6]、空间现象[6]等,这些界定都是为了相关的研究目的而进行的。本文在吸收各种理论的基础之上,本着为本论文服务的观点,界定企业主要是从企业网络的角度进行。由于本文的企业网络主要涉及企业之间的关系,而企业关系和企业行为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权衡之下,做出企业人的假定,企业的概念也相应即是企业人概念。企业人的假定是在经济人的假定注①:“经济人”注①:“经济人”的假定最先由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提出,后由约翰·穆勒进行充实和修改,经济人定义为会计算、有创造性,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企业目标来说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对消费者目标来说是实现效用最大化。注②:“社会人”假定由张其仔1999年在其著作《社会资本论》中提出,相对经济人来说,社会人加入了社会资本的概念。即对企业而言,是使用社会资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对消费者而言,是使用社会资本达到最大化。注③:“契约人”假定指人具有有限理性以及机会主义,因此导致了交易活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有限理性最早由西蒙定义,指人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和不完全信息的限制,其理性往往是有限的。机会主义指用各种投机取巧的办法提供歪曲的信息来实现自我利益。⊕企业人的目标并非利润最大化,也非企业经理人的目标,而是复合目标,即涵盖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目标利益的综合注①注①:事实证明,企业并不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很多学者将经理人的目标看作企业的目标,但是这种方法把企业看作是经理支配一切的单一利益集团,夸大了经理的作用,因此现在对企业目标较为统一的观点是企业目标是复合的。⊕企业人是具有结构理性的存在者。这种结构理性是指不同企业人具有不同理性,同一企业人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具有不同理性。⊕依照系统的观点,企业人不仅是单个企业,也指一定条件下的企业网络,单个企业是其最低层次。企业关系以及企业网络关系目前对企业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依据和企业所产生联系的领域来进行,一般分为六个关系领域:顾客、供应者、竞争者、同盟者、政府以及公众。因此企业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和这六个方面的关系。同样,企业网络是企业形成的组织,企业网络关系也应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但由于本文篇幅有限,且研究目的和重点不同,因此本文的企业网络关系仅指企业网络中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网络关系是企业网络研究的出发点和基本点,企业网络关系的存在和变动不仅影响企业行为和企业网络行为,引起企业界限或组织界限的变动,还影响并构成企业网络环境的部分,并直接导致企业组织形态的产生及变动,影响企业网络的管理。1.2.2企业网络的定义目前的文献对企业网络并没有明确和统一的定义,戴尼斯·迈拉特、奥利费·克莱瓦塞和布鲁诺·莱克格等认为,企业网络是一种超越了传统的关于市场和企业两分法的复杂社会经济组织形态或者组织制度,是一个动态的、依照一定路径而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8]。马耶等人则从多维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分析[8]。第一,经济维度,即企业网络是超越市场和企业两分法的一种杂交组织形态;第二,历史维度,即企业网络组织是各企业之间基于信任、相互认同,互惠和优先权行使等所组成的长期关系系统;第三,认知维度,即企业网络允许集体学习过程得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展开;第四,规范维度,所有企业网络都是由旨在确定每个成员义务和责任的一套规则所定义的。陈守明则认为,企业网络是由一组自主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具有长期性的、指向性的、企业间的组织联合体[9]。但是,作者认为,由于企业网络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遵循一定的规则,并不停地发生改变,应该从六个方面进行理解,或者说企业网络概念必须包括六种要素:a.结构要素。企业网络具有结构性,即企业以不同的方式构成大小、功能、类型不同的企业网络,而一个企业网络可能也是其它企业网络的环境。b.资源要素。即企业网络作为企业的一种资源是和企业资本、人才、技术等并列的,这种资源除了企业间常规的经济关系外,社会联系也是最重要的方面。c.规则要素。企业网络同时也包含影响企业行为的各种规则,即网络环境。d.空间要素。指企业网络应该根植于一定的空间环境中,区域地理条件对企业网络有着深刻的影响。e.动态要素。指企业网络的形成和变化有各种机会和限制,总是处于变动之中,因此任何网络模型都可以描述这种变化。f.工具要素。由于企业网络是除国家、市场而外的第三种资源配置方式,因此可以将企业网络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综上所述,作者认为,企业网络应该定义为:企业网络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两个以上企业依据自身资源状况组织起来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地域特征并遵循一定规则、动态发展的经济组织形态或组织制度。1.2.3企业网络的特征外部性外部性是产权学派的重要概念,是指一个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的效应,但这种效应并没有通过市场交易反映出来,属于市场失灵的范畴。任何经济现象都存在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因此外部性也是企业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并成为企业网络环境的重要组成。网络经济外部性主要是外部正效应,这种现象在传统的电力、铁路、电话、广播电视等网络系统中早就存在,和互联网一样,假如一个网络只有一个用户,那么这个网络是没有意义的,相反随着用户的增加网络效用就会因此而增加,这种效应对每一个属于网络的成员都有好处,产生外部正效应。嵌入性嵌入性概念来源于社会学,是指经济过程嵌入社会制度中,反映了经济和社会的关系。就作者理解,企业网络的嵌入性主要指三个方面:企业个体嵌入企业网络中;一个企业的网络嵌入其它企业的网络中;各种企业网络关系彼此相嵌。嵌入的形式和嵌入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经济和社会过程的结合是主要驱动机制。由于嵌入的形式和程度不同,对企业和企业的网络以及其它企业的网络影响不同。根植性本文的根植性表达了空间的一种观点,企业网络的根植性即企业网络的地方化、地域化或者区域化。任何企业网络都离不开企业扎根的区域环境,尽管全球化是企业网络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地方化的特征并没有消失,连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力量的代表所进行的全球战略都是与各国各地区的区域差异有关。全球化并没有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空间分布上均匀,区域发展仍然呈现高度不平衡状态,因此企业网络是根植于区域中的。结构空洞结构空洞即是两个个体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或有排他性联系,使其它有联系的个体占据有利位置,这个有利位置就是结构空洞。理解结构空洞可以先假定三个企业,它们构成一个封闭的网络,每一企业都与其它两个企业有联系。假定出现了一种情形,三个企业中有两个之间的联系断了,只有一个企业同时与其它两个联系,这个企业明显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它所处的位置即网络中的结构空洞。1.3企业网络环境企业网络环境指影响企业网络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因素总和。任何企业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必然要和其它企业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同样,一个企业网络也不可能独立存在,必然要与其它企业网络彼此渗透。因此,企业网络环境包含的因素多种多样,是一个多主体、多层次、发展变化的多维结构系统,对企业网络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分析企业网络的环境,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进行。从尺度来说可以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从要素组成角度可以分为政治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经营环境等。本文主要采用了时下流行的PEST分析方法注①注①:PETS即是political、economic、social、technical。引自[7]。制度环境的内涵较为广泛,既有上层建筑,也有经济基础,归纳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政策支持、法律规范、行业制度等等;经济环境不仅是金融支持的体现,也是经济大环境的体现,主要包括市场开放、区域国民经济发展、金融支持等等;社会环境是非常复杂的方面,包括民族特征、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教育水平、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等,综合起来主要有几个:消费者、教育、地方文化、社会舆论等等;技术环境范围也较为广泛,主要有管理技术、营销技术、产品开发技术、信息技术等等。1.4企业网络测量企业之间的关系研究犹如人与人之间关系,难以全面概括。几个世纪以来,经济学家一直认为企业间的合作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对竞争的压抑,因此他们认为合作的形式是非常规的组织安排,甚至在企业合作重要性已昭然若揭的时候仍然认为网络现象过于杂乱,不足对其进行严肃的分析。因此经济学界对企业间关系进行研究的文献不多,企业网络的测量也还没有成熟的方法可借鉴。而在社会学中,网络测量很早就已开始,主要以结构分析为主,其方法是将社会网络中的人看作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看作线,依此来建立数学网络并运用一定公式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可以用于企业网络的测量。但是,由于实际情况中企业网络的关系远远复杂得多,结构分析不能很好地描述这些关系,因此本文在此主要引用另一种方法——SK关系分析法。1.4.1SK关系分析法SK关系分析法是StaneyWasserman和KatherineFaust注①注①:见StaneyWassermanAndKatherineFaust:SocialNetworkAnalysi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4,pp.565.引自[3]。关系分析法基础是三元模型,三元模型是描述网络中所有三个企业人所构成的关系类型。对于任何一组有三个企业人的三元模型都具有以下四种关系:第一种关系M是三个企业人中具有二元对称关系(mutualdyads)。二元对称是指两个企业人中每一个企业人既是关系的发出者,也是关系的接受者。第二种关系A是指三个企业人具有二元非对称关系(asymmetricdyads)。二元非对称关系是指两个企业人中一个是关系出发者,另一个是关系接受者。第三种关系N是指三个企业人具有零二元关系(nulldyads)。即两个企业人中既非关系出发者,也非关系接受者,两者不存在关系联结。第四是进一步的三元关系类型,用字母表示。如果三者关系是循环的,用字母C表示;如果是可以传递的,用T表示;U则表示向上关系;D表示向下关系注②注②:三元模型中循环关系是指关系模型的关系可循环,且这种循环方向是单向的,如图1中的030C。这意味着三者中的每一个体都可以作用于其它两个个体,但必须要通过关系的单向循环;传递关系是关系模型的关系可传递,且传递方向也是单向的,与循环关系所不同的是传递关系有所中断,如图1中的021T;向上和向下关系则是指在既非循环又非传递关系的情况下,根据三者中关系作用的方向来区别关系类型。如果关系是由位于三元模型顶端的个体发出,即这一个体是关系的出发者,则关系向下。如果位于顶端的个体是关系的接受者,则关系向上。根据这四种关系,可以对三个企业人的三元关系进行区分,表述上通常记为M-A-N-其它,例如012T表示三个企业人中存在0个二元对称关系,1个二元非对称关系,2个零二元关系,关系具有可传递性。在三元模型中,通常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三个企业人归为一种类型,属于同一类型的三元模型中二元对称关系和非对称关系以及零关系的数量都相等。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和零关系的数量存在四种选择的可能,即0、1、2、3,把他们组合起来可以得到16种三元形式的关系,如图1所示:003012U102021D021U021T111D111U030T030C201120D120U120C210U300图1三元模型关系类型图来源:StaneyWassermanAndKatherineFaust:SocialNetworkAnalysi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4,pp.565.引自[3]。就不同企业网络来说,这16种形式中每种形式出现的次数是不同的。出现不同形式的次数可以表示为:T=(T003,T012U,…,T300)(公式1)1.4.2本文所采用的旅游企业网络关系分析法——“一二三四”法由于在实际分析上的一些困难以及照搬前述SK关系分析法的旅游企业网络关系类型并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本文在此主要基于SK关系分析法的原则以及对旅游企业的肤浅认识采用“一二三四”法即“一个选择,两个方向,三种地位,四种缘分”的旅游企业关系类型分析方法对旅游企业网络关系进行分析。“一个选择”“一个选择”的企业网络关系即零或非零、是或否的关系。在旅游企业网络的关系分析中,一个选择主要是指替代与互补关系的选择,即非替代即互补,非互补即替代。替代与互补是由于产品相似性和差异性而产生的,因此也是旅游各部门之间基本关系的表现。整个旅游全过程的行、游、住、食、购、娱等环节由各个部门承担不同职责,发挥不同功能,且每一部门效益的提高都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它部门效益,从而各部门形成互补关系。同时,由于旅游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功能相同的部门和部分,从而形成功能和职责上的互代关系。这也反映不同部门或同一部门由于存在同种产品或同种功能设施而产生的竞争性,因此互代和互补关系是旅游企业网络中普遍的关系,且是时常转化的。“二个方向”“两个方向”的旅游企业网络关系即横向和纵向关系。横向关系是指处于同一经营层次、经营范围相同或相似的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纵向关系是指经营范围不同、经营层次不同的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作为最终组合旅游产品的旅行社可以依据分工形成横向关系,也可以形成纵向关系,纵向关系即目前学术界流行的垂直分工提法:按旅游经营商、旅游批发商、旅游代理商进行分工。“三种地位”“三种地位”是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旅游企业关系的划分方法。等级地位:等级地位指旅游企业等级划分情况,是政府制度的表现。由于地位等级的不同,企业旅游产品生产经营的路线各不相同,规模不同,导致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各不相同。旅游企业之间等级关系主要是旅行社国际国内社划分和旅游饭店星级评定。这种等级关系对行业影响非常大,例如国家旅游主管部门1985年对旅行社类别的划分和对旅行社业务范围的规定,其初衷或许在于通过这种形式的分工来起到规范市场和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二类社比例失调造成二类社业务量明显不足,致使许多二类社为谋求生存而违反国家规定超范围经营,直接在海外招揽客源。而部分一类社贪图蝇头小利,通过为二类社代办签证赚取不义之财的做法无疑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致使许多三类社也开始从事外联和国际旅游接待业务,旅行社市场呈现混乱局面。功能地位:由于社会分工、制度原因、资金纽带、技术因素或其它原因导致旅游企业之间功能的不同而形成的关系。旅游企业各个部门承担不同职责,体现不同的功能,成为旅游产品生产、销售不可缺少的环节,共同组成旅游产品的产业链。在旅游企业中,由于适应市场需求和灵活的机制,功能关系应该是复杂的。例如饭店业由于消费市场不同,推出产品不同,体现的市场功能也不同。大型饭店以综合功能为主,除了住宿、餐饮、娱乐而外还主要承担了会议会展功能,小型饭店则以专业功能或承担一般住宿功能为主,另外还有特殊功能的饭店例如青年旅馆、绿色旅馆、汽车旅馆等等。所有制地位:所有制地位指由于经济类型不同使旅游企业在经营管理、业务范围、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地位不同而导致企业关系的不同,体现了企业之间关系来源以及因此造成的企业网络关系结果。从目前来看,我国三大旅游行业企业经济类型特点各不相同,饭店业是开放最早的行业,企业经济类型比较复杂多样,非公有制经济类型企业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所占比重较大;旅行社业表面是开放程度高的行业,实际上经济类型单一,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的国际旅行社仍然是国有经济,只有少量的集体经济、股份制公司。国内旅行社在所有制方面控制比较松;我国旅游交通行业垄断程度最高,例如航空业是完全国有垄断行业,在旅游企业网络中的经济地位很高,以至于有的学者提出要实现中国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应该以民用航空企业为主导(杜江,2001)[10]。“四种缘分”“四种缘分”即地缘关系、亲缘关系、情缘关系、学缘关系。地缘关系:地缘关系是指同一地域或区域内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企业网络来说,长期体制下地方保护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地缘关系对旅游企业网络发展起着矛盾的作用。另外也由于各地区域条件不同以及地缘关系的紧密性,使我国旅游企业网络呈现地区不平衡性和旅游业的多中心性增长。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包括辽东半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南等地区旅游企业众多、旅游收益高、旅游企业发展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山东、江苏、浙江、辽宁、广东、上海等九个省市区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旅行社,是我国旅游企业网络的主体。中西部相对来说企业网络水平较落后,但是发展很快,并有云南、四川等发展前景较好的增长中心带动。对于广东地区来说,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旅游业发展的中心,其中广州是主要中心城市。亲缘关系:旅游企业间亲缘关系指由于旅游企业所属不同而形成的关系。亲缘关系在旅游企业网络中比其它类型的企业网络突出,这是因为旅游业发展时间短、产业关联度高的缘故。在旅游企业中,特别是饭店和旅行社业,是许多部门或企业的分支,构成了这些旅游企业与原有部门和企业在亲缘上的关系,例如航空公司所办的旅行社、旅游部门所办的商业零售点、各大部委办的饭店等等。据相关资料分析,在1992年的5214家旅游企业中,旅游系统外企业就占了73.3%,其中旅游系统外旅行社占84.8%,旅游系统外饭店占79.67%[11]。这些性质不同或相同部门之间的种种亲缘关系使产品的互补向替代转化,改变了竞争和合作的形式。情缘关系:旅游企业之间的情缘关系来源于许多方面,有长期交易关系形成的情缘关系、各企业领导之间的良好关系、企业员工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及企业之间稳定的社会关系等等。事实上,企业之间的经济交易并不像市场理论所描述的一样是发生在相互陌生的企业之间,交易双方常常有多年合作的经历,彼此信赖,在固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发生互动。当经济交易发生冲突和纠纷时,企业也更倾向于通过社会关系来协调和解决。学缘关系:学习被公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工业化的关键所在,根据企业网络理论中有关学习及创新的思想,可以认为整个企业网络的学缘关系是企业创新以及发展思路的来源。在企业合作过程中,要进行相关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交流的形式包括正式或非正式学习,由此建立企业之间学缘关系。企业员工之间非正式交流形成的学缘关系常常是企业创新思想的来源。目前中关村兴起了一种club文化,平时忙碌的企业经理、软件工程师以及一些海外归来人士喜欢下班后聚会于club中畅谈,营造了特有的中关村文化,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想走在新经济前列,club文化体现的中关村精神以及学习创新环境的营造与中关村软硬件建设同样重要。而在日本筑波科学城中,几乎天天有研究交流会举行,学习创新已成为IT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旅游企业来说,企业之间学缘关系还比较薄弱,IT业发展的模式是新经济下旅游业发展参考。1.5企业网络组织形态1.5.1企业集团企业集团之所以是企业网络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由其性质决定:企业集团是一个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企业联合体;企业集团由多个法人组成,作为一个整体的企业集团并不具有法人的资格;企业集团各成员之间主要是由持股、控股所产生的产权关系为基本的联系纽带,另外辅以生产、销售、技术等方面联系,因此是具有多种联系、实施多样化经营的多层次组织。由于企业集团存在核心,此种形态的企业网络中各非核心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关系无疑比非核心企业之间关系紧密,如果将非核心企业之间的关系忽略不计,则根据ST关系分析法的三元模型公式(公式1)可以将企业集团的关系类型表述为:T1=(T021D,T021U,T021T,T111D,T111U,T201)(公式2)如果以“一、二、三、四”法来分析旅游企业集团关系,则可以认为,旅游企业集团关系主要是互补关系;纵向关系为主;等级明显,表现为核心和非核心企业的区别,功能多样,所有制较为单一;亲缘关系为主,兼有地缘、学缘、情缘关系。1.5.2企业集群企业集群是由于集聚经济效应(包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速度经济、共生经济等方面)导致企业在一定地域上的集中而行成的。通常来说,企业集群中的企业是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转变的具有弹性专精注①注①:弹性专精起源于丰田汽车公司倡导的一种新生产方式——即时生产(Just-in-time),专家们将这种新的生产方式称为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或者弹性生产(Flexibleproduction),由于其专业化特征,又称为弹性专精(Flexiblespecialization)。企业集群是中小企业的集群,没有大型企业作为核心,因此以ST关系分析法的三元模型公式可以将企业集群的关系类型表述为:T2=(T012U,T102,…,T300)(公式3)此处如以“一、二、三、四”法进行旅游企业集群关系分析则可认为,旅游企业集群可能是互补,也可能是替代关系;横向或纵向关系兼有;等级不明显,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功能地位较为多样,所有制形式上主要为私有企业;地缘关系是主导关系,由此产生的学缘关系次之。目前企业集群形态主要集中在IT业中,旅游企业一直未有此种形式。1.5.3企业战略联盟通常企业间会出于战略要求而实现合作,从而形成非单一企业的战略联盟体,组织方式有合作、合资、或以生产等目的结成联合体,当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后,企业间的关系也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参与战略联盟的各个企业仍然保持独立法人地位,其优点在于减少交易成本和组织变动成本,实质就是企业间用比较稳定的契约关系代替市场上的契约关系或企业内部上下级组织关系。企业战略联盟通常没有核心,可以公式3表述其关系类型。如果以“一、二、三、四”法来分析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的关系,可以认为旅游企业战略联盟可能是替代,也可能是互补关系;既有横向关系,也有纵向关系;等级地位、功能地位、所有制地位都有体现;地缘、亲缘、学缘、情缘关系都可能存在。1.5.4特许经营组织特许经营是一种营销产品、服务或技术的体系,特许人将其开发的商号、商标、服务标记、经营诀窍、技术方法或知识产权转让给受许人,受许人根据特许人的授予进行经营,以特许合同的形式来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特许经营组织的关系基本上是基于法律和财务上相互独立的特许人和单个受许人之间紧密和持续的合作关系。特许经营具有快速占领市场、获得规模经济、低风险等特征。但是,特许经营也有其弊端,经营方式特许实质上是一种企业克隆,接受方在产品、服务以及设计方面几乎没有发挥独创性的余地。目前,特许经营形式在连锁企业中比较常见,因此学术界对特许经营组织和连锁经营组织之间的关系也有争论,存在三种观点:特许经营组织不是连锁组织;特许经营组织属于连锁企业;特许经营组织等于连锁企业。由于本文中实例涉及到的连锁组织都具有一定特性经营性质,因此本文的特许经营组织和连锁企业是相同的。由于特许经营组织是以特许人为核心,受许人之间的关系同样也可忽略,则同样可以公式2表述其关系类型。对于旅游企业的特许经营组织来说,互代关系和横向关系占据主导地位;等级地位体现在特许人和受许人之间,功能地位相同,所有制地位可以多样;地缘、亲缘、情缘都有体现,但由于特许人企业模式的可复制性,学缘关系更显重要。1.5.5虚拟企业虚拟企业正如计算机的虚拟内存,运行起来似乎比实际真正拥有的存储容量要大。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虚拟企业中的任何一个企业看起来好像拥有某些资源,可以使用这些资源,但实际上并不真正拥有,因此虚拟企业总是表现出比自身拥有的资源更大的能力。通常虚拟企业主要是由独立公司、供应商、顾客甚至是竞争对手组成的临时网络,各个体之间通过信息技术的连接来分享技术、分摊成本或进入对方的市场。虚拟企业的重要特征有:不稳定的形态、追求速度经济、没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没有垂直一体化。互联网下的企业联合是虚拟企业的重要形式。由于虚拟企业的不稳定性和规模性,以各种方式发生的联系都可能在虚拟企业中出现,因此ST关系分析法表述的关系类型和“一、二、三、四”法中的关系类型都有可能出现。1.6企业网络管理企业网络中的不同成员在获取资源方面存在非对称性,这会妨碍或提高成员企业的行为和绩效,因此,网络的安排和管理是提高各个成员绩效的关键。企业网络的管理不同于单个企业,也不同于市场或层级制的管理模式,而是一种混合模式,不同网络的模式有所不同,多种管理模式则意味着企业网络有不同的组织安排。另外,企业网络的管理还应注重嵌入性问题,嵌入性意味着信任的重要性,且网络成员关系的持续互动所形成的各种关系也会影响企业网络的管理。1.6.1企业网络远景能力管理网络远景能力是指企业网络能预测其潜在演化方向的管理技术能力,即企业网络的战略目标定位。这是管理企业网络的一种核心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就很难发现嵌入于企业网络结构中的价值和机会。远景能力与组织学习能力紧密相关,这可以通过组织系统地生产和评估与企业网络现在和未来运作发展有关的不同信息而得到体现。由于网络并非透明,所以只有参与网络的活动或通过与网络中其它有密切关系行动者的交流才能生产或获取深层次的信息和知识。企业的网络远景能力越强,企业预测竞争者、主要客户、供应商、政府机构等的行动所带来的反应能力就越强越准确。同时企业网络远景能力也可以使企业预先评估其自身行动对网络带来的影响。1.6.2企业网络组合管理组合管理是在企业网络目标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组合成为企业网络的过程。组合管理的过程需要企业网络的组织者具有两个方面的能力:分析能力,即对合作伙伴的评估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即对网络成员进行组织以形成一定结构企业网络的能力。1.6.3企业网络竞争力管理许多学者在进行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后一致认为企业网络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其竞争优势来自于以下因素:创新、效率、制度、组织型学习、充分利用、积聚性经济效应、企业网络对个体效率的放大作用、专业化活动的作用、社会网络的交互作用、嵌入性关系等。因此企业网络竞争力的维持和提高对企业网络持续发展有着关键作用,企业网络竞争力的管理也应成为企业网络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网络竞争力的管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动态企业网络整体竞争战略的制定、动态企业网络各个成员竞争战略的制定、企业网络的创新机制、企业网络竞争力的分析、企业网络竞争力的运用等等方面。1.6.4企业网络关系管理关系管理是指如何建立、维持、发展企业网络成员关系。这种管理和组合管理很相似,但前者注重的是企业网络关系的发展,在企业网络发展前期意义重大,后者注重的是稳定企业网络关系的维系以及管理,在企业网络发展成形后意义重大。目前企业网络的关系管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模式可循,就笔者理解,博亦论是提供企业网络关系管理最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本文在此不加以赘述,但要明确指出的是,在进行企业网络维系过程中,企业网络关系管理始终是围绕信任和承诺进行。承诺是信任的基础,信任则是各个网络成员合作态度的体现。2.广州旅行社企业网络环境分析注①:广州地区有关统计资料均是按照10区2市的行政区划进行。注①:广州地区有关统计资料均是按照10区2市的行政区划进行。如前所述,企业网络环境是企业网络存在的基础。目前,广州市旅行社的企业网络环境主要有制度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等几方面。2.1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广州旅行社在各方面指标一直居于全国前列的原因在于广州市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九五”期间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十五”规划更是将工作重点放在旅游业上。由于政府的重视以及思想认识的统一,有力地促进了广州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格局的形成,使广州旅游业各项指标均占全省各项指标三分之一以上,旅行社发展具有优良的外部环境。政府还引导各个旅行社借助2001到2003年这一时间空档,整合渠道,梳理市场格局,发展旅游企业集团。据了解,从1999年底,成立广州旅游集团的设想已经开始酝酿,广州市旅游局形成了一个跨行业整合广州旅游企业的方案。在这个方案中,提出将原市旅游局直属的七个企业联合其它相关企业形成一个规模约50亿的旅游集团。目前共向市政府提交了三套方案进行审议。方案一是进行跨行业的联合重组,包括食、宿、行、游、娱、购等旅游六要素相关的旅行社、饭店、汽车公司等市直属企业;方案二是成立一个新的旅游经营管理机构,相当于一个旅游企业的托管中心,不直接干预经营活动;方案三则是在旅行社业、饭店业、旅游汽车业、咨询公司业内分别进行集团化管理。但是,由于改革的渐进性,目前的体制环境仍旧限制旅行社企业网络的成长空间。我国对旅行社的分工体系主要遵循水平分工的标准划分为国内社和国际社。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在国际社、国内社分类的基础上,又存在中央社、省级社、地方社、市级社等不同系统、不同级别的区分。这些旅行社据不同分类而享有不同的政策优势,不同的经营范围,不同的经营条件,往往出现有政策保护的缺乏竞争性、进取性,改革和创新显得不紧迫,而有市场压力、积极改革创新的却难以得到政策扶持,或者说难有公平、开放的发展环境。这种不尽合理的分工体系,极大地限制了民族旅行社通过网络化发展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旅游业按照国家、集体、部门、个人和外资“五个一起上”的基本方针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多元化投资模式。旅行社作为广州旅游业对外开放的最后一道壁垒,也将于不到三年的时间完全对外开放。但是政府对合资旅行社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使进入旅游市场的合资旅游企业数量受到限制,而合资旅行社的稀少是旅行社经营管理落后的原因之一。中方社申办合资条件是3年平均每年外联人数超过3万人,3年平均每年旅游业务销售总额超过5000万元,合资社注册资本不少于500万元,中方出资比例不少于51%等。这些条件使大多数旅行社对合资只好“望洋兴叹”,这种高进入门槛与通常情况下旅行社进入的低门槛形成了鲜明对比,是一种典型的政府干预。作为开放前沿的广州,目前也只有广之旅、广东国旅(本文也称国旅假期)成立了合资社。另外,广东省旅游局于2001年取消了招标制,意味着旅行社形式上准入门槛降低,但还有一个无形的栅栏挡在新进入的旅行社面前:许可经营权,表现在各旅行社经营业务范围的限制上。以前在广州地区只有广东省中旅、广之旅、国旅假期3家大社以及各个中央大社在广州的分社如广东省中国青年旅行社、中国康辉广东旅行社、广东铁道中国青年旅行社等6社拥有出境游业务经营权,出境游经营权成了旅行社业门槛外的门槛。对此,广东省旅游局、广州旅游局在2002年7月1日生效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指导下实施放宽经营的政策,对旅行社出境游组团业务重新进行审批,广州地区可以经营此类业务的旅行社现增加到24家。而在广东省旅游业“十五”规划中,预计国际社数量将增长到350家,占预计总量的50%,体现了旅行社准入门槛放低的渐进性。最后,体制对旅行社的限制还表现在经营业务上。国内现有产业定位和社会分工使团体观光旅游和包价旅游成为旅行社主要业务,而国际旅游经营商的产品和业务范围更为广泛和多元化,例如美国团体闲暇观光旅游方式仅占美国旅行社营业总收入的不到6%,但闲暇观光散客方式和商务旅行方式则分别占了41%和53%。国际大型旅行社如美国运通和日本交通的主要业务还包括经营旅行支票和银行卡,发行购物券、旅游券等等,这些却是中国旅行社不能涉足的。再如我国由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5年有效因私护照的发放,因私出国服务将是一个很可观的市场,但是许多具有这方面专长的旅行社受到严格管制,不能经营此项业务,却由很多新成立的没有经验的公司经营。有的大旅行社尽管开始经营此业务,但由于我国财政、税务及纪检部门的规定和制度,仍然步履艰难,受到诸如现有旅行社经营范围以及旅行社发票就是旅游发票不得报销等有关规定的约束。法律规范:广州旅行社业发展的法规环境主要来自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即是旅行社行业的法律大环境,包括与旅行社有关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等国家大法,以及直接针对旅行社行业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旅行社经理资格认证管理规定》、《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保险暂行规定》、《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等国务院和国家旅游局所颁布的相关法令和规章制度。微观方面主要是广东省和广州市对于旅行社发展的有关法令、规章制度以及对于以上法律和条例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主要有2001年12月广东省旅游局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的《旅游质量投诉等级划分及处理制度(试行)》,以及《广东省旅行社营业部管理工作意见》、《广东省旅行社旅游广告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实行国内旅游组团合同制的通知》、《广东省国内旅游报名须知及实施细则》、《广东省出境游报名须知及责任细则》、《广州市旅游管理条例》、《广州市旅游业统计规定》、《广州“一日游”管理规定》、《广州市社会导游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广州市服务质量奖惩制度》等等。行业制度:行业制度是行业自律的表现,旅行社的发展离不开本行业及其它相关行业的支持。旅行社行业制度除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规范而外,合法的行业组织是行业制度的体现。广州地区目前还没有旅行社协会,相关合法行业组织主要有广州地区旅游协会,目前共有55个旅行社加入该会,并遵循《广州地区旅游业行业诚信公约》。另外在行业标准上,主要以国家及当地政府制定的行业标准为主。目前与广州旅行社业直接有关的国家行业标准主要有:GB/T15731-1995《导游服务质量》、GB/T16766-1997《旅游服务基本术语》、LB/T004-1997《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以及《旅行社资质与等级划分与评定》。在旅行社行业管理上,广州市政府着力清理私营挂靠企业,清查无证无照经营旅游业务的“野马”旅行社,定期开展旅游合同检查。同时加强导游管理工作,在2002年3月份先后成立了广州翔旅导游服务管理公司和广州南星导游服务管理公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