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一轮复习部编(通史)版 第51课时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课件(34张)_第1页
2024届一轮复习部编(通史)版 第51课时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课件(34张)_第2页
2024届一轮复习部编(通史)版 第51课时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课件(34张)_第3页
2024届一轮复习部编(通史)版 第51课时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课件(34张)_第4页
2024届一轮复习部编(通史)版 第51课时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课件(34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1课时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备考分析·顶层设计看高考课标要求学习目标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1.从时空观念出发,掌握历史上农业、手工业生产工具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掌握近代以来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及现代科技进步的概况和影响。2.立足唯物史观,分析生产工具的变化与主要劳作方式之间的关系。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经验,推动生产工具的进步。明确劳动实践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3.认识工业革命及现代科技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辩证地理解现代科技的双刃剑属性。必备知识·自主梳理落实基础一、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一)农业工具的变化1.耕作工具石器旧石器时代:打击新石器时代:

.青铜器①世界:最早出现在

地区②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小件青铜器。青铜农具数量有限铁器①世界:公元前15—前14世纪,

率先掌握冶铁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②中国:

时期,铁制农具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以

制作农具磨制西亚、北非赫梯人战国灌钢法2.灌溉工具(1)原始社会末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利用

原理进行灌溉。(2)东汉末期:

,三国时期马钧革新。(3)唐代:

,借助水力汲水灌溉。3.畜牧业生产工具:圈厩、马槽。(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1.纺织工具古代中国约3万年前骨针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纺轮汉朝纺车、

.元朝以后

.古代西方纺车杠杆翻车筒车提花机纺织机2.陶瓷工具:坯车(新石器时代晚期)、匣钵(南朝)、支钉(唐宋时期)。3.冶炼工具:锻打工具(锤、锉等)、铸造工具(坩埚、范)。(三)劳作方式的发展1.农业(1)家庭式劳作①条件:

逐步推广。②概况中国

,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

为单位的

生产模式古希腊罗马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劳作日渐普及铁犁牛耕战国时期家庭男耕女织(2)庄园式劳作①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庄园②概况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大型奴隶制庄园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

中服劳役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点拨]庄园制特点:在生产力不够发达,国家权力弱而割据权力强的背景下产生;经济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低;劳动者对庄园主存在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坞堡2.手工业(1)方式:

、民营和官营作坊。(2)特点:世代传承,统治者管理(手工业家庭与作坊中的手工业者)。二、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1.机器大生产: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

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2.工厂制度(1)背景:工厂出现。手工业家庭改良蒸汽机(2)特点工作时间实行

.规章有严格的

,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强化纪律意识生产生产

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3)影响: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

,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倒班制规章制度流水线生产效率3.工厂制度引入中国(1)产生:19世纪中后期,洋务派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2)初步发展: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

,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1.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1)问题: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2)解决: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2.交通运输业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形成水陆运输网,促进了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管理经验3.促进了乡村的改变:农业机械日益普及,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大量人口从乡村走出,开阔了眼界。[点拨]工业革命对英国等欧洲国家乡村的影响(1)使有限的土地面积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刺激了人口的增长。(2)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现代化水平。(3)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大量劳动力,促使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4.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生活节奏加快,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文化素质逐渐提升(1)原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对广大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2)表现西方国家通过

推行初等教育,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中国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

,大量中小学堂出现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6.消极影响(1)问题: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2)应对:

兴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经过斗争产业工人待遇有所改善。立法“癸卯学制”社会主义运动三、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1.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在

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2.表现:在计算机、人工智能、航天技术、海洋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3.影响(1)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

,依靠技术革新促进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发展起来。(2)人类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通过网络了解世界,电子商务发展,认识世界视角丰富。(3)人类视野产生新的变化。丰富人类知识,推动社会进步。计算机集约型主题探究·多情境创设寻突破视角1古代社会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材料一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上图为1950年江苏徐州睢宁双沟出土东汉墓室画像石拓片。反映的是合家辛勤耕作情景。主题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变革对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影响[问题](1)观察材料一东汉画像石,从中可以获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结论](1)信息:生产方式:铁犁牛耕。空间角度:两汉时期先进的农耕技术由中原地区推广到淮河流域。劳作方式:画像石中心为农夫驱牛犁地,少年在身后提篮播种,女子弯腰挥锄劳作,老妇挑担送饭到田头,反映出以家庭为基本的单位进行生产。材料二

在庄园中,农奴是最主要的劳动者,他们处于庄园体系中的最底层,是被剥削的对象;领主是庄园的所有者,他们在庄园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是庄园经济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此外,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阶层——自由民,他们更多的是通过租种领主的土地,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同样是处于被剥削的地位,但其境况在一定程度上要好于农奴……领主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庄园法庭上的胜诉,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剥夺农民的利益了,这是领主获得财富的一种有效的渠道。另一庄园领主的生财之道是收取诉讼者的罚金,这一罚金为庄园法庭的主持者所拥有。……经济学家托尼曾经估算,“农民每交给领主1个便士,就往自己口袋放进6个便士”。很显然,如果没有庄园法对农民的保护,这是很难做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摘编自[英]贝内特《英国庄园生活》[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对中世纪欧洲庄园经济进行阐释。[结论](2)性质: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组成:庄园的居民均为庄园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管理机构:庄园法庭是维护庄园领主利益的重要机构,其主要处罚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但是庄园法庭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农民可以通过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一些权益。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造成地方上不同程度分裂割据的经济根源。视角2近代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材料三

1814年,美国波士顿商人弗朗西斯·卡波特·洛厄尔,建立了美国第一家把棉纺织业中“纺纱”与“织布”两种基本工序结合在同一个厂房中的工厂,而且在工厂中确立了新的规章制度。工厂有奖惩措施,委派监督人员执行。工厂提供住宿,安排夜校培训课程和音乐会,在厂区实行宵禁,禁止工人喝酒,要求工人到教堂做礼拜,高度重视卫生状况的改进。工厂的生产采用全日制机器生产,有严格的作息制度(时间),这种纺织厂的产品直接面对市场。这种工厂模式,极大地推进了美国纺织工厂的现代化进程。——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问题](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工厂模式的特点。[结论](3)生产过程集中,确立了工厂规章制度;注重对工人工作和身心健康的管理;注重技能培训;生产效率高,面向市场进行生产。材料四[问题](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围绕“工厂和工厂制度”对人类社会某一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4)示例:论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论述:工业革命后,由于工厂制度需要大量劳动力,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加快;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交通、居住环境改善,大量新兴城市出现;以农业与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变成以工业与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如人口拥挤、城市环境污染加剧等。视角3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材料五

社会信息化,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一部手机即可全部解决。“一部手机走天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时选择的方式。但是,社会信息化也带来种种弊端。它使保障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诸如美国政府甚至通过监听计划窃听美国民众及其他国家领导人的信息;它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的工具;它让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以及英语的冲击。[问题](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社会信息化”进行阐释。[结论](5)背景: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网络体系的发展推动了知识共享;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快速增长。认识:一方面,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使世界各国更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另一方面,影响个人信息和生命财产安全,传播不良信息;使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及英语的冲击。总之,“社会信息化”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正确对待,合理利用。[深化拓展]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的演变1.农耕文明阶段(1)工具: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2)劳作方式:经历氏族公社集体劳动到奴隶制集体耕作,再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家庭式劳作。2.工业文明阶段(1)工具:18世纪中后期,开始工业革命。蒸汽机和电动机、内燃机的先后出现,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成为重要劳动工具。(2)劳作方式:手工工场被近代化工厂制度所取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与资本的集中,产生垄断,出现垄断组织。机械化的使用推广也使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可能,粗放式经营转变为集约化经营。3.信息文明阶段(1)工具:二战后,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传统产业逐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人类进入“信息时代”。(2)劳作方式:互联网出现后,电子商务在改变传统贸易方式的同时,也改变当代企业的生产方式,订单式生产、远程办公及智能控制使现代企业纷纷出现。随堂训练·达标练习即时巩固1.(2022·天津南开一模)考古工作者在关中地区的富平、陇县、扶风、咸阳、长安、渭南等地,先后发现大批的汉代铁制农具,其中有铧、犁、锄、铲、镰等。据此,这能够说明当时(

)A.冶铁技术得到发展B.铁农具在全国普及C.个体劳作开始出现D.犁耕技术日趋成熟解析:A材料表明在关中地区发现的汉代铁制农具量大且种类多,能说明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故选A项;关中地区不代表全国,排除B项;个体劳作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产生,排除C项;“铧、犁、锄、铲、镰等”这些物品代表的是生产工具,不能说明犁耕技术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2.《管子·小匡》载:“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旦夕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A.家庭手工业 B.私营手工业C.庄园式劳作 D.官营手工业解析:D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以看出由官府统一管理,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工匠职业世袭,这符合官营手工业的特点,D项正确;家庭手工业以家庭为单位,与“今夫工群萃而州处”不符,排除A项;私营手工业以赚取利润为目的,但其工之子未必为工,排除B项;庄园式劳作指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一种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生产组织形式,排除C项。3.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其著作中写道:“韦奇伍德在制陶厂中首创计时系统……早晨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用一名监工……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一定次数,将停发工资。”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工厂主制定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B.工业革命促使工厂制度建立C.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D.工厂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解析:D材料中韦奇伍德首创计时系统,制定并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这种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对于提升陶器产量具有一定的作用,从而提升生产效率,D项正确。4.19世纪以来,欧洲许多城镇兴建大型图书馆,以营利为目的的流行书籍和报纸大量增加,在被调查的200个工人家庭中至少有60个妇女有固定阅读的习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繁荣促进了教育完善B.工业革命消除了教育隔阂C.经济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D.教育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解析:C

19世纪以来,欧洲图书馆的兴建,流行书籍和报纸的增加,工人家庭中有阅读习惯的妇女数量增多等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