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同步练习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练习及答案

目录

11.1《林黛玉进贾府》同步练习

11.2《祝福》同步练习

4-1.3《老人与海》同步练习

4.2.4《蜀道难》同步练习

12.5《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12.6《琵琶行教案》同步练习

工2.7《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

43.10《过秦论》同步练习

13.11《师说》同步练习

4-3.8《寡人之于国》同步练习

13.9《劝学》同步练习

14.12《动物游戏之谜》同步练习

14.13《宇宙的边疆》同步练习

工4.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三

1.1《林黛玉进贾府》同步练习1

•作业导航

1.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学习欣赏中国古代小说的具体方法。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出场、语言、行动、肖像和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一、基础部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蓝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阜盛(fu)敕造(chi)规矩(ju)

B.两眉(y6)忖度(cun)钗钏(chai)

C.怯弱(que)纳罕(han)盥沐(guanj

D.憨顽(hdn)嬷嬷(mo)惫懒(bei)

2.选出蓝色词解释全对的一组()

A.阜盛(盛、多)放诞(欺诈)

不经之谈(常理)

B.忖度(揣度、思量)恍若(忽然)

宸翰(北极星,代指皇帝)

C.乖张(偏执、不驯顺)韶光(美)

玷辱(白玉上的污点)

D.轩昂(高)敕造(帝王的命令)

东施效颦(皱眉头,代指黛玉)

3.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顶力相助粘惹撕混轩俊

B.脍炙人口璀灿暮蔼内帏

C.无与论比牍职翠幄虎门

D.功名利碌宫绦盘螭瓒珞

4.下列各句中蓝色的虚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可记叙,可说明,可议论,可抒情,然而这几种方式经常交替出现,杂处于一

起。

B.这些文明成就积淀在文化中,又通过教育传授给新一代,从而使新一代获得比前代

更高的新的起点。

C.一个人的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D.所谓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它不只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再现事物各

部分或方面的本质联系。

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处游览胜地的环境脏乱差到了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B.他在敌人的监狱中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体无完肤。

C.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的题目,这种

喧宾夺主的做法不可取。

D.北京十家大医院准备联合推出电话及网上预约挂号的消息不胫而走,两天内向有关

方面问讯的人难以数计。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全厂职工认真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B.暑假大学生勤工俭学招聘市场在武汉华师一附中举行,万名大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

应聘。

I

人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练习及答案

C.我这个人是有度量的,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志也能交朋友。

D.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学史上能朴素地歌咏人生安稳的作品很少,,但好的作品常常是以人生的安

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许多作品,,就是失败在不懂得把握好这

底子。

①大多数的作品强调人生飞扬

②倒是强调人生飞扬的作品很多

③有了这底子,飞扬不会是浮沫

④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

⑤只给人以兴奋,不能给人以启示

⑥只给人以启示,不能给人以兴奋

A.①③⑤B.②④⑤

C.①③⑥D.②④⑥

二、阅读部分(27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1题。(8分)

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

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

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8.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宝玉的。①是描写,用的是的手法;②是

描写,用的是的笔调,突出宝玉的;③是模拟的口吻写的,突

出宝玉的性格,这是宝玉的特点,用的是的手法。

9.“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

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

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

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

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

10.“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是说()

A.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

B.性格孤僻,不肯服从管教

C.桀鹫不驯,追求与众不同

D.固执任性,我行我素

11.对这三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段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B.②③两段都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C.除对偶外,②段还用了排比、比喻。

D.③段作了反语。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2题。(5分)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日:“画孰最难者?”日:“犬、马最难J"孰最易者?”日:

“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

故易之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5分)

(1)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

(2)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

2

人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4分)

和平年代的奉献

那是一片神秘的土地,荒凉的地表掩藏着曾经辉煌的古代文明,令所有钟情文物考古的

学子们神往不已。

然而那只是来去匆匆,真正勇于生活的那地方能有几个?大地也是守口如瓶的,对于只

想来此搞点儿学术本钱的人,它绝不会向他们吐露什么。

只有一个年轻人在三十年前毅然前往,直到今天还留在那儿,如今已是研究成果卓著的

老教授。年轻人是被那片土地迷住了。

三十年后的今天,有个临近毕业的女大学生也想去,她曾听过老教授的课,她非常想去

接他的班。女大学生是被老教授迷住了。

老教授确也想物色一个传人。他自己驾车,带着女学生在那片他无限热爱的土地上奔驰

了整整一个月,试图唤起她对这片土地的同样的情感。他曾以为自己成功了,因为女学生已

决定留下来。然而他很快又发现这不过是个海市蜃楼,因为女学生根本分不清她所热爱的究

竟是这片土地,还是热爱这片土地上的教授。

一个月的考察之后,教授特意带女学生去了自己的家。他的家就安在那片土地的边缘的

小镇上,一个现代文明远未到达的边陲小镇。她认识了师母以及他们的两个孩子。

她看到师母高大而粗悍,模样及脾性都是狂风飞沙历练过的。教授说,当年跟着自己来

到这儿的是一个柳叶般纤弱的写诗的女孩,在此安家后,环境的艰苦及生活的磨难消蚀了她

所有的温柔、甜蜜与浪漫,唯有这样她才能伴着他在这个地方待到今天。

她看到教授的两个均已成年的孩子,很明显是因为自小没有良好的教育条件,变成了与

父辈完全不一样的人。儿子买了车跑运输,跑累了回家喝酒吃肉倒头大睡。已出嫁的女儿,

从外表到内里已与当地女人无异。

只有教授本人,尽管时间过去了三十年,他仍如刚来到这里时一样,激情满盈,精力充

沛,面对永远开掘不尽的宝库,始终睁大了天真而好奇的孩童般的眼睛。

当然,他十分清楚自己失去了什么,或者说牺牲了什么。如果说战争年代最大的牺牲是

为祖国和平事业牺牲了宝贵的生命,那么和平年代一个人最大的牺牲便是,为祖国建设事业

牺牲了深爱着他的、同时他也深爱着的亲人。

战争年代的牺牲轰轰烈烈,和平年代的牺牲了然无痕。谁又会说教授妻儿这样的生存一

定不好呢?边陲小镇上的人不都这样活着吗?

战争年代的牺牲在瞬间完成了,和平年代的牺牲却要人承载一生。

当女学生看到这一切后,理智完全战胜了情感,她再也没有勇气接老教授的班,确切点

说,她怀疑自己能否作出如此巨大的牺牲。权衡再三,她离开了这片被深深诱惑过的土地,

回到出生的沿海城市,坐进了现代化的写字楼。

和平年代的牺牲,谈何容易!

13.文中说老教授“年轻人是被那片土地迷住了",说女大学生“她离开了这片被深深

诱惑过的土地”,说说“迷住”和“诱惑”这两个词的含义。(4分)(不超过40字)

14.简要分析老教授这一人物的形象。(4分)(最少写出四点)

15.为什么说“和平年代的牺牲,谈何容易!”?(4分)(不超过70字)

16.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老教授扎根荒凉的土地,研究成果卓著,而那些来去匆匆的人,大地对他们守口如

瓶,说明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全身心投入,来不得半点花巧。

B.“女大学生被老教授迷住了",是被他的学识和成就所迷,进而对他产生了爱情,要

做他的接班人;后来看到他有妻子儿女,于是清醒了。

C.老教授的牺牲,一方面是牺牲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是使妻子消蚀了温柔、

3

人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练习及答案

甜蜜和浪漫,使后代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

D.“谁又会说教授妻儿这样的生存一定不好呢?边陲小镇上的人不都这样活着吗?”

这句话说明教授妻儿并不认为这是牺牲,表现了他们生活上向下层人民看齐的崇高境界。

E.本文歌颂了和平年代为了祖国各项事业贡献青春、默默无闻、艰苦奋斗、勇于牺牲

的千千万万无名英雄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F.本文构思巧妙,通过多种形式的对比衬托,把老教授在和平年代为了祖国的建设所

作出的巨大牺牲,写得震人心魄,感人至深。

三、语言运用(12分)

17.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以“热爱”为话题仿写一段话。(4分)

兴趣是什么?兴趣是帆,兴趣是桨。因为兴趣,我们甘于风餐露宿;也因为兴趣,我们

敢于五洋捉鳖。

18.将下面的文字概括为“一句话新闻”。(26字以内,含标点)(4分)

本报讯“绿色需要你的呵护”“爱护绿色就是爱护生命”,昨日,园林部门在已绿化完

毕的淮海路分车带绿岛内设置了40个“绿色警示牌”,时刻提醒市民关注生态、爱护绿化成

果。

为增加淮海路的绿化量,提高道路绿化覆盖率,市园林部门上月对淮海路有分车带的路

段进行了重点绿化,栽植了350多棵直径10厘米以上的银杏树,1万余株构骨球及龙柏树。

由于绿化带里是1米多深的营养土,土质十分松软,希望市民不要摇晃树木、踩踏绿草。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①〜②题。(4分)

百货大楼于元月10日上午10时将举行开奖仪式。这次开奖仪式在百货大楼举行,开出

的是金奖。

星不改变原意、不增减内容的前提下把上面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单句,并分别强调开奖重

要性和开奖时间。

①强调开奖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强调开奖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素材积累

1.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军队需要严明的纪律,这样才会有战斗力;社会需

要合理的道德行为规范,这样它才能正常运转。另一方面,陈规陋习又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阻

力,而新思想、新科学的产生正是建立在打破这些过时的规矩的基础上的。规矩时时刻刻参

与着我们的生活,它是社会生活中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2.“右侧站立,左侧急行”是乘坐传送式电梯的国际惯例,目前大多数中国人还不了解

这一国际约定俗成的规则。北京为保证地铁有序有效的动作秩序,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今

年1月5日开始推行这一文明乘梯规则,与国际接轨。中国加入“世贸”后,有很多“约定

俗成”是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与不断学习的。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交往中,也有许多的规则

是需要我们不断了解,不断学习的。“不断了解,不断学习”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

族、一个国家成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答案

一、1.解析:“阜”读缸“矩”读我,“怯”读qiG,“嬷嬷”读md。

答案:B

2.解析:“诞”,狂妄;“恍”,仿佛;“颦”,皱眉头而无代指黛玉一说。

答案:C

3.解析:A.鼎力相助、沾惹、厮混、轩峻;B.璀璨、暮霭;C.无与伦比、渎职;

D.功名利禄。

4

人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练习及答案

答案:A

4.解析:A.“而且”;C.“由”;D.“不是”。

答案:B

5.解析:不胫而走:形容消息传播得快,用在此正确;A.应为“匪夷所思”,删“令

人”;B.应为“遍体鳞伤”;C.应为“本末倒置”。

答案:D

6.解析:A.词序不当,改为“听取和讨论”;B.句式杂糅,可改为“招聘活动在……

举行”,或“招聘市场在武汉华师一附中”;C.残缺,在“和”字前再补上一个“同”字

或“与、跟”即可。

答案:D

7.解析:要考虑作者说,话的重点及句式的前后一致。

答案:B

二、(一)8.①侧面欲扬先抑②肖像赞赏美貌多情③封建卫道者叛逆本

质寓褒于贬(或似贬实褒)

9.解析:文中用反语的修辞概括了宝玉的性格。

答案:C

10.解析:文中用反语的修辞概括了宝玉的性格。

答案:A

11.解析:①③均无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A

(-)12.(1)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它们早晚都完全显现在人们面前,不容易画得像。

(2)鬼魅是无形的,不显现于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它)。

三、13.“迷住”是说老教授对这片土地十分热爱而沉醉入迷;“诱惑”只是被吸引,还

谈不上“爱”,更谈不上“热爱”。

14.①对祖国无限热爱,对事业无比执著;②勇于牺牲个人利益;③坚毅顽强,艰苦奋

斗;④激情满怀,富有朝气,勇于探索。

15.牺牲亲人比牺牲自己感情上更难接受,了然无痕比轰轰烈烈,心理上更不平衡,承

载一生比瞬间完成,坚持下来更不容易,因此和平年代的牺牲更难,所以说“谈何容易”。

16.解析:B项,不是因为爱情;D项不能说其妻儿并不认为是牺牲。

答案:BD

17.示例:热爱是什么?热爱是风,热爱是雨。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也因为热

爱,我们敢于九天揽月。

18.淮海路上40个“绿色警示牌”提醒市民爱护绿化成果。(答案应突出“绿色警示牌”)

19.①元月10日上午10时将在百货大楼举行的开奖仪式开出的是金奖。②这次将在百

货大楼举行的开奖仪式时间是元月10日上午10时。

《林黛玉进贾府》同步练习2

一、字词

1.选出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

A.阜盛(f£i)里造(chi)规处(ju)

B.两府(yd)恸度(c口n)锲划(chaichuan)

5

人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练习及答案

C.怯弱(qug)纳罕(hdn)盥沐(guan)

D.憨顽(hdn)嬷嬷(m6mo)惫懒(b&i)

2.选出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组()

A.阜盛(盛、多)放诞(欺诈)不经之谈(常理)

B.忖度(揣度、思量)恍若(忽然)宸翰(北极星,代指皇帝)

C.乖张(偏执、不驯顺)韶光(美)玷辱(白玉上的污点)

D.轩昂(高)敕造(帝王的命令)东施效颦(皱眉头、代指黛玉)

3.找出错别字,并在括号里写出正字

粘惹()撕混()轩俊()璀灿()暮蔼()

牍职()无与论比()顶力相助()功名利碌()脍炙人口()

4.下列字①木、②沐、③本、④体,其构字特点依次是()

A.会意字象形字指事字形声字B.象形字形声字指事字会意字

C.指事字会意字象形字形声字D.象形字指事字形声字会意字

二、语言运用

1.在括号处填入适当的标点

①王夫人道:“()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庙里还

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

②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

③他也不问王老师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④只有一张票,是你去()还是我去()

2.根据人物性格特点,为空缺处选填恰当的语句。

①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A.“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比老祖宗的亲孙

女儿还要大气、漂亮,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B.“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

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C.“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和她的母亲

老祖宗的亲闺女一模一样,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②黛玉一见(宝玉),便吃一大惊.

A.说道:“这人我好像见过,何等眼熟!”

B.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C.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待我过去问问他,便可知。”

6

人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练习及答案

3.下列句子中;只有一句关联词语用得正确,这句是()

A.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掌握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

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他无论是写什么,总爱用大白话,即使说明比较高深的道理,他也很少用术语。

C.古老的中国气功己经运用于竞技体育,不但它可以有效地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

且还可以调节赛前运动员经常出现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

D.这位老作家写的文章虽然内容很精彩,但是语言朴实无华,平易近人.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

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

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

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1.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宝玉的。①是—描写,用的是的

手法;②是_—描写,用的是_______的笔调,突出宝玉的

③是模拟的口吻写的,突出宝玉的性格,这是宝

玉的——特点,用的是—_的手法。

2.“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

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

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

3.”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他人诽谤”是说:()

A.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B.性格孤僻,不肯服从管教

C.桀瞥不驯,追求与众不同D.固执任性,我行我素

4.对这三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三段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B.②③两段都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C.除对偶外,②段还用了排比、比喻D.③段作了反语

参考答案

一、1.B(“阜”读fib“怯”读qiG,“嬷嬷”读mama)

2.C(“诞”,狂妄;“恍”,仿佛;“颦”,皱眉头)

3.粘(沾);撕(厮);俊(峻);灿(璨);蔼(霭)

牍(渎);论(伦);顶(鼎);碌(禄);灸(炙)

4.B

7

人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练习及答案

二、1.①.....4)②,③,@,?2.①B②B3.B

三、1.①侧面;欲扬先抑②肖像;赞赏;美貌多情③封建卫道者;叛逆;本质;寓褒于

贬(或似贬实褒)

2.C3.A4.A

《林黛玉进贾府》同步练习3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音、形有误的一项是()

A.数造(chi)放延(dan)

B.惫懒(bei)便宜(bian)

C.倭缎(wo)宫绦(tido)

D.签银(zan)两魇(y6)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同义的是()

A.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B.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C.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

D.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

3.下列加点词释义有误的是()

A.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放纵

B.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懒惰

C.疯疯颠颠,说了些不经之谈不合常理的话

D.只恐又是你的杜撰没有根据地编造

4.从对人物性格刻画角度看,对加点词解释不妥的分别是

(1)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了。()

A.此话正反映贾母在府中无上威严的地位。

B.此话反映出“女子无才便是德”是贾母的指导思想。

C.这话表明贾母对黛玉的疼爱之情,怕她寂寞就叫姐妹们来陪她。

D.这是贾母看不起学校的具体证明。

(2)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

A.王熙凤这里告诉黛玉自己在贾府显赫的地位。

B.这反映了王熙凤在贾府目空一切。

C.王熙凤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对黛玉的关切之情。

D.王熙凤表面上对黛玉关怀备至,实际上是显示自己权力。

8

人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练习及答案

(3)(贾赦)或有委屈之处,只管说得,不要外道才是。()

A.“只管说得”反映贾赦没实权,说话语气不硬。

B.“只管说得”正体现了舅舅贾赦对黛玉的关怀。

C.黛玉特来拜见舅舅,舅舅却找借口不见,这对黛玉不正是委屈?可见贾赦“只管说

得”的虚假。

D.表面上看,贾赦对外甥女很为关心,但对照其行为可见其虚伪。

5.“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从下文看,对加点词语理解不

妥的是()

A.“与别家不同”是一句总提,下面写贾府的环境和场面紧紧围绕这句话展开。

B.“与别家不同”是因贾府是奉皇命建造的,因而建筑别具一格,既豪华气派,又典

雅精致。

C.“与别家不同”还表现在贾府是个“诗礼之家”,等级森严,礼节繁琐。

D.“与别家不同”只是表现在贾府仆妇成群,且吃穿用度不凡。

6.对王夫人“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这话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这是为贾宝玉的正式出场敲响的锣鼓,对情节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B.作者在宝玉出场之.前,借王夫人之口揭示了他的叛逆性格。

C.作者用先抑后扬手法给读者造成悬念,也使黛玉产生宝玉是“怎生个惫懒人物”的

猜想.

D.作者这是借王夫人之口表达自己对贾宝玉的看法。

二.填空题:

1.《林黛玉进贾府》选自代的著名长篇小说《》的第

__________回。通过黛玉所见所闻介绍了、、等一大批主

要人物。作者介绍人物有详有略,详写的人物有、;有实写有虚写,

虚写的人物有、;有单独介绍,有集体介绍,单独介绍的有、

,集体介绍的有、、。

2.黛玉投奔到外祖母家,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因此,,

,,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就成了她在贾府的行为准则,也显示了

黛玉__________而的性格特征。

3.请准确摘抄与脂砚斋每条批语相对应的语句

黛玉方进入房中,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

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

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一一此即冷子

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对此段描写脂砚斋有四句批语,请据此摘抄对应语句。

A.写尽天下疼女儿的神态:

B.自然顺写一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书中人目太繁,故注明一笔,使观者省眼:

9

人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练习及答案

D.傍写一笔,更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阅读《林黛玉进贾府》片段,完成1〜10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

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

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维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瓒珞圈;裙边系着豆绿

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根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下着翡翠撒花洋经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

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

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

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

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

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

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

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

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

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

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

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

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

们去歇歇。”

1.在“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之后,描写黛玉的心理,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那样细致地描写王熙风的服饰衣着?

3.“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样的容貌描写透露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4.贾母给黛玉介绍舅母等人,作者是这样写的:“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

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为什么贾母介绍王熙凤的话完全不

同?

5.为什么王熙凤夸甯玉之前,“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而且携着黛玉的手?

6.形容美丽出众的词语很多,曹雪芹的词汇又非常丰富,为什么不让王熙凤用什么“国

色天香”“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绝代佳人”“倾国倾城”“天下无双”“艳美绝俗”之类的

词,而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7.为什么王熙凤不但夸黛玉标致,而且夸她的气派?

8.王熙凤的感情变化,转喜为悲,转悲为喜,都非常之快,表现了什么性格特征?

9.为什么只写王熙凤问这问那,不写麓玉的答话?

10.作者为什么安排王熙凤迟到一步?

10

人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第1〜5题

红楼启示录

王蒙

①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

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

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②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

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色,

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③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

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著中

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忽忽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

体验。

④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

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

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

⑤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

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

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弛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

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⑥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舆论,一种“大众传播”,

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隐私,

涉嫌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

只是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

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

您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本文系节选,文字有改动)

1.第①段中的“写实”在本文中指的是什么?(回答不超过30字)

2.第④段说,荒诞化、幻化是一种“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这里的“大地”指什么?(回

答不超过6个字)

3.第⑤段说:“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请指出这种间离手段的

作用(分条写出,每条不超过15字)

人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练习及答案

4.下面的说法不符合本文意思的几项是()

A.《红楼梦》"一方面强调了不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了不可当真”,这体现了曹雪芹

的创作思想。

B.作者不同意用小说的创作反映、干预现实生活。

C.作者认为一味地写实,或者完全的梦幻化,都不是真小说家的境界。

D.作者提请人们,写实的作品会变成一种介入,一种舆论,容易提倡异端,容易犯上

作乱。

E.作者认为,只有穿插装点一些荒诞的幻化的内容,才能把小说与人生间离开来。

5.这篇短文节选自《红楼启示录》。从节选的文字看,作者从《红楼梦》的创作中受到的

启示是什么?(回答不超过30字)

【试题答案】

1.C2.D3.B4.(1)D(2)B(3)B5.D6.D

二.填空题

1.清;曹雪芹;红楼梦;三;贾母、王熙凤、贾宝玉;王熙凤、贾宝玉;贾赦、贾政;

王熙凤、贾宝玉;迎春、探春、惜春

2.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敏感;自尊

3.A.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B.黛玉也哭个不住。

C.此即冷子兴所云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D.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

1.起烘托作用。以黛玉惊奇的心理,烘托王熙凤的放诞无礼,用黛玉作对比,突出熙凤

张狂形象。

2.为的是突出她在贾府的特殊地位,突出她的雍容华贵,炙手可热,也显示她的个性,

贪婪又俗气。

3.面善心毒、刁钻狡黠。

4.凤姐深得贾母欢心宠信,贾母对凤姐非常亲昵。贾母这样介绍也点出了凤姐泼辣的个

性。

5.凤姐极善做戏,在贾母面前,她尽意表现对黛玉的亲热,对黛玉美貌的惊奇,她要使

自己的话显得分量十足,以深深赢得贾母好感。

6.这样用词,这样说法,切合王熙凤的个性和文化程度,话说得新鲜、得体、动人。

7.夸黛玉的气派,就是夸贾母的气派,夸贾母出身高贵,气派高贵,子孙后代都气派非

凡。

8.表现王熙凤善解人意,善于逢场作戏,乖巧机灵的性格特点。

12

人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练习及答案

9.写王熙凤问这问那,是刻画王熙凤在贾母面前表现自己对黛玉的关爱备至,在黛玉面

前显示自己在府上的权势。

10.安排王熙凤迟到一步,可把笔墨集中到她身上,她是贾府重要人物,是这一回描写的

一个重点。

(二)

1.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按迹录踪,不敢稍加穿凿。(考查依据语境理解关键词语的能

力。“石头”答复空空道人的话,正是对“写实”的具体解释。)

2.现实生活(或世俗人生)(考查对含蓄的内容加以解说的能力。“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

是个比喻句,橡据文意,尤其是第⑥段的内容,可以判定“大地’是指世俗人生中的现实生

活。)

3.(1)给作者智下创作的自由;(2)给读者留下阅读欣赏的自由(或给读者留下二度创

作的自由)。(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思考时要重在理

解“间离”这个词上。有了间离,创作、欣赏就有了自由,没有间离,创作、欣赏就失去了

回旋的余地。)

4.B、D、E(考查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的能力。B项所说,不符合作者的观点,

作者在文中也从未提出这个观点。D项也不符合作者的观点,作者说“完全地写实”全变成

一种介入,一种舆论,涉嫌提倡异端、犯上作乱。E项犯了绝对化错误,作者只是说“荒诞

化”“幻化”是“间离’的重要手段,而不是必要条件、唯一手段。)

J.写实的小说和写梦幻的小说各有短长,二者应该结合起来。(考查分析、归纳文章中

心思想的能力。综观全文,作者从《红楼梦》创作中得到的启示是;写实和梦幻应该结合起

来,这才能达到真小说家的境界。这从第③、⑤、⑥段中得到充分体现。)

13

人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练习及答案

祝福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一、字词

1.选出下列黑体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悚然(song)负疚(jiu)窈陷(yao)

B新正(zheng)倔强(Jiang)炮烙(IGo)

C草窠(ke)歆享(xin)草界(qi)

D踝骨(1ud)谬种(miu)朱拓(ta)

2.选出下列多音字读音一致的一项()

A中肯中意中伤中看

B简称称职自称称道

C巷道小巷巷战深巷

D着陆着落着手附着

3.对下列字的笔画说明正确的一项—

A免录其亟,同为8画

B堰筐象隽,同为12画

C鬼垛酎俞,同为9画

D养恭虎享,同为9画

4.选出对黑体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寒暄(太阳的温暖)形骸(身体)收敛(收拢聚集)

B蹙缩(紧迫)间或一轮(偶而)歆享(喜爱、羡慕)

C沸反盈天(满)窈陷(幽远)安逸(安闲)

D鄙薄(轻蔑)折罪(抵作)素不相识(向来)

5.选出书写无误的一组词语,()

A寻死觅活宽宏大量磨拳擦掌

B百无聊赖瘦削不堪芒刺在背

C咀嚼赏鉴来龙去脉阴谋鬼计

D相形见拙原形毕露毫不介意

二、语言运用

1.选出标点运用无误的一项)

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①一个小叔子,十多

岁,能打柴了②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③他本来也以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④大

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①②③④

A;;。

B,;;

C;;。

D;;r;

2.下句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四婶,()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懒()

馋,()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也还提起祥林嫂。

14

人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练习及答案

A只有因为或或而且所以

B唯独由于非即或者所以

C只有因为非即或者所以

D只有因为或或甚至所以

3.下列句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

一句是()

A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B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

C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D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4.把打乱顺序的七句话重新排列合理的是()

①幸而府上是向来宽洪大量,不肯和小人计较的。

②阿呀阿呀,我真上当。

③她来求我荐地方,我那里料得到是瞒着她的婆婆的呢。

④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

⑤总是我老发昏不小心,对不起主顾”

⑥我这回,就是为此特地来说说清楚的。

⑦对不起,四老爷,四太太。

A②③⑥⑤⑦①④

B②③①⑦⑤⑥④

C②⑥③⑦⑤①④

D②⑤③⑦⑥④①

5.选出对“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

了。

D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三、文学常识

指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

A选入课本的鲁迅的几篇小说发表年代的先后顺序是:《一件小事》《孔乙己》

《祝福》。

B《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得名于宋朝的朱熹。

C“牺牲”的古义是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

D鲁迅的小说集有《彷徨》《呐喊》《故事新编》,《祝福》选自《彷徨》。

阅读思考

一、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

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

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

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以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①)给用什么

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

15

人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练习及答案

不很分明,她(②)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午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

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

“可恶!”四叔说。

“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

“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

1.选段空白①、②处应填入的词语是(①②)

①A仿佛B好像C大致D大约

②A真B像C确D怕

2.对鲁四老爷的话“可恶!然而……”理解正确的是()

A指卫老婆子光天化日之下结伙劫走祥林嫂可恶,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逃

出来。

B指祥林嫂被劫走损害了鲁四老爷家的体面还给他家生活添了麻烦,实在可恶,

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合理。

C指卫老婆子一伙人劫走祥林嫂太不人道,还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然而祥

林嫂也不该从家里跑出来。

D指祥林嫂光天化日之下被劫走竟无人敢阻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

媳妇也合理。

3.对鲁四老爷一句“可恶”的正确理解是()

A指卫老婆子不该自己荐他来,又合伙劫她去,大家看了不成样子。

B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还再上门来做什么?

C指鲁四老爷对祥林嫂被劫走内心愤愤不平,卫老婆子一伙实在可恶。

D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还好意思再来鲁四老爷家,是什么意思、?

二、从前有位艺术家,小时候他根据想象画过一(①)老头儿的肖像。他不

满意自己的作品,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