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下第二组
5、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
中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前奏:学习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学习目标。再进入课文的学习。
一、学习《牧童》。
(-)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檄。意欲捕鸣蝉,突然闭
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
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描写有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范读。
5、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
自得其乐等。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3、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
七里,笛弄/
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
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
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三)设身处地,感悟诗情。
1、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2、生互动交流,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我想,大家一定会记
住这个牧童,
记住他在风中吹奏的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3、诵读全诗。结束本诗学习。
二、学习《舟过安仁》。
(―)借助画面,导入新诗。
1、观察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看一看,诗歌是怎么描写他们的?
2、生自由读诗。“遮”,注意要读翘舌音。记住字形。读通、读顺全诗。
16
3、通过读注释或借助工具书,基本理解诗歌大意。
(二)检查自学,深入探讨。
1、指名读诗,正音,注意“篙、棹”两个生字的读音。
2、再读全诗,并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
3、师生互动交流诗歌大意,可以先交流自己读懂的语句,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共
同交流探讨。
(全诗大意:一只不再扬帆划桨的小船中间,坐着两个小男孩,很奇怪的是,没有下雨,
这两小孩居然撑着伞,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撑伞不是为了遮风挡雨,而是舞动着伞柄起到类
似扬帆的作用。)
4、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5、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
现出来。
6、指名读、齐读。读后点评。
(三)布置作业,延仰拓展。背诵两首诗。预习《清平乐・村居》
第二课时
一、课题导入,介绍知识。
1、出示课题,弓I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中间有个分隔符号,前者是词牌,后面是
词的题目。)
2、师生互动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3、师小结:词原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代,宋代是词鼎盛时期,句的长短随着
曲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就是上下两段。宋代的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是著
名的词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题入手,想象内容。师:课文描写的村居生活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2、练习朗读,读准生字音,读顺诗句。
3、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困惑,或板书黑板,或与学生个别交流。
提倡组内
合作,借助注释以及工具书,初步理解词的大意。
4、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正音、评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亡、剥”两个字在本课的读音。
5、交流比较生僻、不易理解的词。如,醉里、相媚好、亡赖。
6、指名说大意,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距离农家低小的屋檐不远处,是一条清澈流淌的小
溪,溪边长满
了绿色的青草,屋檐下,有两个头发发白的老头、老太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大儿子十
分勤快,在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老二呢,正忙着编织鸡笼。最顽皮、可爱的莫过于最小的
那个孩子了,瞧,他趴在溪边剥莲蓬,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三、发挥想象,加深理解。
1、师:这一家子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能想象得出老两口正在说什么悄悄话吗?
2、生各抒己见。只要想象合理,都应该给予肯定。
3、这一家子的其乐融融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一家子带到我
们面前呢?
请同学们边读边在头脑里产生相应的画面,看看他们各自在忙些什么?
4、生自由练读。展示读,集体评议,纠正。再读。提醒学生在读的时候是否表现出乡村自然
环境的优美,
“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温馨、和睦,以及“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轻松、活泼、
愉快。
17
四、总结谈话,回归整体。
1、师:关于词、关于辛弃疾,我们才刚刚有了很肤浅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课外多阅读些经典
文学作品,
'吸取向多传统文化的精华,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2、诵读全词,结束本课时学习。
五、布置作业,积累升华。
1、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收集、背诵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占诗词,开展一次背诵比赛。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写喜欢的句子。课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
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
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介绍作者: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断,这
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2、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三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
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鼓励学生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象。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1)看骆驼咀嚼。(2)谈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3)想给骆驼剪毛。(4)
追问骆驼队去向。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儿遍。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我看呆了,
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
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18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
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
理解和体会,
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O“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O“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
情趣,也可以
给骆驼增加情趣。
O“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②比较句子:◊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
◊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O“我”很关心骆驼。◊“我”很喜欢骆驼。◊“我”很善良。……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作业。
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儿个自然段背诵。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言由朗读课文,:思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
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
不会再做了。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19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乂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童年又重领
于我的心头。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暖暖的心情◊失落和怀念……
③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2、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板书设计:
“看骆驼咀嚼'
冬阳*童年*骆驼队
y谈骆驼挂铃铛事r回忆童年生活的美好!
想给骆驼剪毛
I追问骆驼队去向J
*7、祖父的园子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
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
红的红,绿的
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
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
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0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
很可爱;等等。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
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
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
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
’a;乍叠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
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
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
“我”一样。等等。
3、文章后面的儿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
有人管。……”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
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
年是一首诗,
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2、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8、童年的发现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
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
风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
关注生活的态度。
21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
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
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
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二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
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
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儿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
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
便产生了好奇,
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藁•: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22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惊喜、
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
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
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
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一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
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
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
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
气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
励支持。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
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童年的发现一胎儿进化成人的过程
求知若渴想象力惊人
23
9、儿童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我想》。
(-)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
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
怎样的感受。
(-)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
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
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
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
(-)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1、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
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
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
鱼儿和笑声”
“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
的瑰丽多彩。
24
(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1、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感悟。
4、师小结: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5、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
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6、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
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
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板书设计:
两诗比较
《我想》小节结构基本相同、都围绕“梦想”主题、语言跳跃。
《童年的水墨画》捕捉镜头记录生活场景、动态美、故事情节性。
(可以竖写)
口语交际•习作二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4、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故事讲述具体,清楚,并能注意表达方式,引起听众的兴趣。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
教学准备:1、《童年》歌曲。2、能勾起对童年生活美好回忆的照片、物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播放歌曲《童年》。师: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
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
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
二、同桌间就近交流。
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照片内容互相说说照片中相关的人和事,或者由一件物品
引起的相关回忆。要求:口齿清楚,条理清晰,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学生充分参与交流。教师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
伴。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教师可以点拔,引导。
三、全班汇报。
1、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
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
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是否有条理展开,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
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5
2、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求讲得生动有趣。
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是否有条理和是否生动有趣两点
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
四、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有趣的往事。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
前汇报。
五、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
第二、三课时(习作)
学习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从图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有趣和快乐。
教学难点: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教学准窑:1、搜集〃5寸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2、师准备范文一
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
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
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
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符合我们生活的实际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玩赛车,可以
是捉迷藏,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6683:2025 EN Earth-moving machinery - Seat-belt assemblies and seat-belt anchorages -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s
- 精神分裂症心理护理
- 电销数据团队建设与运营体系
- 2025版高血压症状诊断及生活护理培训
- 老年痴呆症患者大便护理方法
- 人道主义补偿协议书
- 2025-2026学年北京市初三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安徽省亳州市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版心衰常见症状及护理原则培训
- 生产员工安全意识培训
- 900道15以内加减法练习题大全(直接打印)
- 有限合伙(基金)合伙协议样式(标准版)
- 秋冬季 中医养生保健
- GB/T 41782.1-2022物联网系统互操作性第1部分:框架
- GB/T 3498-2008润滑脂宽温度范围滴点测定法
- GB/T 16930.2-1997盲人手杖规格及分类
- GB/T 1412-2005球墨铸铁用生铁
- NB∕T 33019-2021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运行管理规范
- 2022版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土建分册)培训课件- 第1章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3.8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丨苏教版 (共20张PPT)
- 餐饮油烟污染防治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