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质量手册_第1页
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质量手册_第2页
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质量手册_第3页
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质量手册_第4页
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质量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江苏省沭阳经济开发区天能工业园占地1000亩,总投资人民币10亿元,年产150万KVAh“纳米材料改性铅酸蓄电池”,一期工程投资人民币2亿元,建筑总面积8万平方米。地处环境优美的江苏的花木之乡——沭阳,为苏、鲁、皖交界的广阔的苏北平原,毗连中国黄金东海岸——连云港,交通便利、市场潜力巨大:京沪高速公路、新长铁路、205国道、245、324、326省道在县城交汇,同时,东有连云港白塔埠机场,西至徐州观音机场。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是专业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电动车用蓄电池的、国际化公司。产品销售网点遍布全国,远销欧美、东南亚和非洲。公司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八套极板、蓄电池生产流水线,公司有很强的技术研发力量,拥有中高级技术人才逾百人,拥有国内外专利6项、各类科技成果数十项,其中,“纳米材料改性铅酸蓄电池”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目前已具有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蓄电池,在国际同行业处在领先水平。同时,公司具有完备的检测设备系统和有初步完善的经营(成本)、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单位名称: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地址:江苏沭阳经济开发区天能路1号邮编:223600电话:传真:手册发布实施令(兼换版说明)我公司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特别是提高产品质量、成本综合管理水平,依据GB/T19001:2023idtISO9001:2023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规定、集团公司的规定和法律法规的规定等,本公司建立并承诺不断完善以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框架的成本、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同时,根据集团公司的战略目的、公司的实际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技术情况,对原2023年4月1日手册作较大的修改,重要有:一、市场导向模式的变化:变具有完全功能的公司为以OEM模式为主的公司,但预留直接面对市场的功能接口,以便此后不断体系完善过程中,增强市场意识;二、质量管理控制模式变化,变集中控制为分散控制,重要在文献记录控制、顾客有关过程、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等及其相关过程;三、单一体系初步转化为一体化体系,变单一的质量管理体系为质量、环境、成本、职业安全健康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四、编辑方式的调整:根据天能集团公司历史传统和目前的人文环境,在标准化的前提下,在格式、术语等方面也作了初步尝试。更符合多数员工的阅读习惯。从而,本手册规定了本公司的质量、经营(成本)方针,规定和阐明了本公司管理体系的基本流程和规定,凡本公司文献(除文献名)与其有不一致之处均以此为准,现特予以发布。本手册于2023年9月28日起实行。本手册修订人:李先忠评审部门评审人姓名/时间评审部门评审人姓名/时间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二00七年月日管理者代表任命书为保证公司管理体系有效运营,特任命:1.0现任命任安福为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者代表,其职责如下:a)按照GB/T19001-2023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过程得到建立、实行和保持;b)组织和领导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营,并及时将运营情况和任何改善的需求向总经理报告,以供管理评审和管理体系改善。c)保证在整个公司内提高满足顾客、总公司、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方的质量意识。d)负责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的各种对外联络。(注:在质量、成本、安全、环保管理体系未完全一体化前,由质量管理体系管代行使本手册其它体系管代的职责。)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署名):月日标题GB/T19001—2023标准条款对照GB/T24001—2023标准条款对照前言手册发布令1目录2范围3术语与定义3.1手册修改控制1、1.1、1.24.1,4.214.1,4.4.44.0管理体系4.1总规定4.2文献规定4.2.2手册管理4.2.3文献控制程序4.2.4记录控制程序4.2.14.2.24.2.34.2.44.4.44.4.54.5.45.0管理职责5.1管理承诺5.2以顾客为焦点5.3管理方针5.4管理目的与策划方案5.4.1环境因素的辨认评价程序5.4.2法律法规和其他规定控制程序5.5职责、权限和沟通5.5.1信息交流控制程序5.6管理评审5.15.25.35.4.1,5.4.25.2,7.2.15.55.5.35.64.5.24.24.3.34.3.14.3.24.4.14.4.34.66.0资源管理6.1资源提供6.2人力资源6.3基础设施6.4工作环境7.0产品和环保实现7.1产品实现的策划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3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7.4采购控制7.5.1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7.5.2生产和服务过程的确认7.5.3标记和可追溯控制程序7.5.4顾客财产控制程序6.16.26.36.477.17.27.37.47.5.17.5.27.5.37.5.44.4.14.4.24.4.14.44.4.64.4.3,4.4.64.4.64.4.64.4.64.4.64.4.64.4.64.4.6标题GB/T19001—2023标准条款对照GB/T24001—2023标准条款对照7.5.5产品防护控制程序7.5.6化学品、危险化学品控制程序7.5.7对可施加影响的相关方环境行为管理程序7.5.8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程序8.0测量、分析和改善8.1总则8.2.1顾客满意限度测量8.2.2内部审核控制程序8.2.3过程监视和测量8.2.4产品监视和测量8.2.5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8.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8.4数据分析控制程序8.5改善9附录:9.1公司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9.2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职责分派表9.3环境管理体系过程职责分派表9.4各部门管理职责9.5管理文献清单7.5.57.5.57.68.18.2.18.2.28.2.38.2.48.38.48.54.4.64.4.64.4.74.5.1、4.5.24.54.5.54.5.14.5.14.5.24.5.3、4.4.74.5.1、4.5.24.5.3、4.4.71合用范围(含体系模块简介)1.1合用系统本手册合用于本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一体化体系,同时,为成本、职业安全管理体系预备接口。1.2合用用途:1.2.1本手册合用于本公司各过程管理体系运营和本公司外部质量、环境保证,并通过连续有效应用,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和合用的法规规定,达成其满意。1.3覆盖产品和过程:1.3.1质量管理体系覆盖范围为:铅酸蓄电池、极板系列产品生产、设计/开发、交付有关的部门(不含财务部、工会、党支部、团支部)及其过程;1.3.2环境、职业、成本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范围为:铅酸蓄电池、极板系列产品生产、设计/开发、交付涉及的所有部门及其过程;1.4管理体系模块简介:1.4.1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模块涉及:文献化体系管理、组织管理、资源管理、产品制造、测量分析和改善过程四大过程,它们分别相应GB/T19001:2023idtISO9001:2023标准的第四、五、六、七、八章,分别相应在本手册的第四、五、六、七、八章节表述。1.4.2环境、安全、成本等管理体系第一层次的模块与质量管理体系总体架构相似,以质量管理体系模块为重要框架。1.5附录1.5.1附录1《公司管理体系互相作用图及其流程图》;1.5.2附录2《生产工艺流程图》2引用标准2.1GB/T19000-2023idtISO9000:2023《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理和术语》2.2GB/T19001-2023idtISO9001:2023《质量管理体系规定》2.3GB/T19004-2023idtISO9004:2023《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善指南》2.4GB/T24001-2023idtISO14001:2023《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2.5GB/T28001—202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2.6《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公司会计准则》、《公司会计制度》、集团公司成本管理体系标准及其相关规定文献;2.7其他见外来文献清单。3术语和定义本管理手册采用GB/T19001—2023idtISO9001:2023《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及GB/T24001—2023idtISO14001:2023《环境管理体系规定及使用指南》。本管理手册采用的质量管理供应链为:供方——公司——顾客。3.1术语对照为便于通俗易懂,结合公司具体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特点,故本手册部分采用非标准术语和标准术语同时应用,具体见下表于对照,现简略列出重要如下:序号GB/T19001—2023idtISO9001:2023术语公司普及理解术语1体系系统2管理评审公司管理系统分析评价3产品实现产品制造4与顾客有关过程营销管理5供方供应商6产品实现的策划生产管理系统建立7生产和服务的提供产品生产过程管理8生产提供过程的确认生产过程能力的鉴定和评价9监视和测量装置监控、检查和实验仪器仪表10内部审核公司管理系统检查1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产品的检查、化验和实验12纠正/防止措施整改措施4管理体系4.1总规定4.1.1职责a)总经理室负责管理体系总体策划;b)各部门协助辨认过程,提供建议;4.1.2本公司按GB/T19001-2023idtISO9001:2023《质量管理体系-规定》和GB/T24001—2023idtISO14001:2023《环境管理体系规定及使用指南》等标准建立、实行和保持并且连续改善管理体系。为了实行管理体系,本公司将:辨认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高层决策管理、资源管理、产品制造管理、测量分析和改善;拟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互相作用;拟定为保证这些过程的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保证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作和监视;测量、监视和分析这些过程;实行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连续改善。4.1.3体系范围涉及过程具体见本手册第1章。4.2文献规定4.2.1总则4.2.1.1职责a)总经理负责批准文献结构清单;b)管理者代表负责拟订文献结构清单;c)各部门协助编制。4.2.1.2本公司管理体系文献涉及二个层次:4.2.1.2.1第一个层次:管理手册(包含管理方针和管理目的);GB/T19001-2023idtISO9001:2023《质量管理体系规定》所规定的六个文献化程序和GB/T24001—2023idtISO14001:2023《环境管理体系规定及使用指南》十二个文献化程序;4.2.1.2.2第二层次:公司为保证其过程有效的策划、运作和控制所需的技术、管理性文献和红头文献;GB/T19001-2023idtISO9001:2023《质量管理体系规定》和GB/T24001—2023idtISO14001:2023《环境管理体系规定及使用指南》管理所规定的记录。4.1.2.3本公司管理体系文献的详略限度根据下列情况而定:公司的规模和类型;过程的复杂限度和互相作用;员工的能力。4.1.2.4本公司企管办文献的媒体形式是纸张和电子文档。4.1.2.5本公司管理体系文献结构(图1):管理手册 第一级文献(涉及部分程序文献) 管理程序、管理规定、管理办法和方案、技术标准、记录 第二级文献4.1.3相关文献暂无4.2.2管理手册4.2.2.1职责a)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编制管理手册;b)企管办负责管理手册的平常管理;c)各部门协助配合编写管理手册。4.2.2.2依据《GB/T19001-2023idtISO9001:2023质量管理体系—规定》标准等,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管理者代表组织编制管理手册。管理手册是规定本公司质管理体系的文献,涉及以下内容:a)管理体系的范围,涉及任何剪裁的细节与合理性;b)管理方针和目的;c)组织结构和职责分派;d)程序文献等相关文献的引用;e)对管理体系所包含的过程和互相作用的表述。4.2.2.3管理体系的范围:见本手册第3章4.2.2.4管理手册的管理:本管理手册是对外介绍本公司的质量环境兼容管理体系,证明其符合ISO9001:2023和ISO14001:2023标准规定;证实本公司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和合用的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品;是对外作为控制各项质量环境活动的依据,以取得顾客的信任并向顾客提供达成预期的质量水平的产品和服务,改善组织的环境行为,使顾客和社会满意。4.2.2.4.1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部门编写,各部门评审,管理者代表审核,经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行,是公司的法规性文献。4.2.2.4.2版本控制管理手册》版本号以发布第“A、B、C……”版表达。同一版本的管理手册分为受控与非受控两种文本,受控文本盖“受控”章,非受控文本盖“非受控”章。4.2.2.4.3发放按《文献控制程序》进行。4.2.2.4.4相关文献附录管理体系所包含的过程和互相作用关系图文献控制程序1目的对文献的编制、批准、发放、检查、评审、更改、收回、留用、作废和借阅等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文献的符合性、合用性、系统性、协调性和有效性;2合用范围:合用于本公司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献的控制,涉及适当的电子媒体形式的文献控制。3引用文献:a)《记录控制程序》b)《管理体系文献编写规范》4职责4.1总经理负责管理手册及红头文献的审批4.2各分管负责人(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手册的审核、授权范围内的程序文献及管理性文献的审批。4.3办公室负责红头文献(不含制度类)管理(涉及外来红头文献的管理)、厂房等基建技术文献的组织编制、发放、评审、更改、留用、作废和借阅等管理(涉及相应的外来管理性文献管理)以及公司所有文献的汇总归档;4.4企管办负责管理手册和程序文献、管理性文献的组织编制、发放、评审、更改、留用、作废和借阅等管理(涉及相应的外来管理性文献管理);4.5技术研发部负责产品、设备技术性文献的组织编制、发放、评审、更改、留用、作废和借阅等管理(涉及相应的外来技术性文献管理);5程序规定5.1文献控制范围:管理手册;程序文献和管理性文献;技术性文献涉及:产品标准、设计图纸、图样、技术规范(含材料相关的工艺/生产消耗定额)、工艺文献、作业指导书、检查和实验文献;生产、环保等工程设备说明书、工程设备操作规程及技术规范(含备件备品、易损件定额);厂房、公寓、生活设施等基础建设相关的文献、图纸外部文献涉及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程、顾客提供的资料、集团及集团各子公司等红头文献;红头文献:涉及总经理室作出的任命、决定、告知、通告、会议纪要等行政公文,但不涉及管理流程及其管理制度相关的文献;5.2文献控制内容a)文献的编写、批准和发布;b)文献的发放、借阅;c)文献的评审与更改;d)文献的归档;e)收回和作废文献的解决;f)外来文献的分发控制和有效性确认;5.3文献的编写、审核、批准、发布和评审5.3.1管理手册企管办组织各部门编写,经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评审,各分管负责人会签,由总经理批准。5.3.2程序文献企管办组织相关部门编写或组织编写,经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会签,各分管负责人(各管理者代表)按管辖范围批准。5.3.3管理性文献由企管办编写或组织编写、统稿、经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会签,经分管负责人(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布。5.3.4技术性文献由技术研发部编写或组织编写,技术研发部统稿、审核,经其分管负责人(管理者代表)批准。5.3.5红头文献:本公司红头文献由办公室编写、统稿、经总经理批准后发布。5.3.6登记表式:登记表式是一类特殊的文献按《记录控制程序文献》控制,由文献主管部门分类控制。5.4评审:5.4.1本公司文献评审方式可采用会签、会议评审等方式进行;会签可采用填写文献评审单的方式,也可在文献封面会签的方式。一般在定稿前采用会议评审、文献评审单会签的方式。文献定稿时,可采用文献封面会签的方式。5.4.2所有文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评审,但最少3年应由原文献评审部门评审一次。5.5文献的标记5.5.1除红头文献之外的管理文献应盖“受控”印章;作废文献应盖“作废”印章,作为资料保存的作废文献,还需加盖“留用”印章。红头文献的应盖有公司公章表达“受控”;“作废”、“留用”同其他受控文献。5.5.1文献的编号:见《管理体系文献编写规范》。.5.,根据文献内容需要,规范;5.5.3除外来文献外的文献均按相应的标准编号方法编号。5.5.4图样的编号按编制的日期编顺序号,适当时可制定相关的编码的规定并执行。5.6文献的复制、发放、借阅5.6.1编制《文献发放(借阅)范围审批表》经文献批准人批准后,按规定范围复制发放。5.6.2文献发放、借阅时,发文人需填写《文献发放(借阅)登记表》,注明文献名称、分发号、发放部门。5.6.3公司内不得使用无受控标记文献,一经发现就由文献管理人员收回销毁。5.6.4当文献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时,文献使用人应到相应的文献管理部门办理更换。5.6.5受控文献如有丢失,文献使用人应及时报告,申请补领,补发文献应新编制分发号。5.7文献的更改5.7.1文献更改有换页、换版两种方式,新版本发布时应收回旧版本。5.7.2文献更改须由文献更改提出人填写《文献更改申请单》,写明更改理由、更改内容,提交原文献审批人审批。5.7.3为有效地对文献的更改实行控制,各文献管理部门应在《文献归档清单》中及时记录文献的修订状态,以防止使用失效或作废的文献。5.8文献的作废、留用5.8.1作废文献由各文献主管部门按《文献发放(收回)登记表》记录的发放数量收回,加盖“作废”印章并统一销毁。5.8.2需作资料保存的作废文献,应由申请人填写《作废文献保存(销毁)清单》经原发放部门批准后,由公司各文献主管部门或技术研发部加盖“作废”“保存资料”印章后登记归档。5.9文献归档:文献发布后,各文献管理部门应将已批准的原件,由公司档案室(不含电子档)归档,并填写补充《文献归档清单》。5.10外来文献控制5.10.1外来文献发放:直接引用的各类外来文献,由各文献管理部门按本程序发放办法发放使用。5.10.2有效性确认:每年12月份,各文献管理部门运用网络或到相关的国家、政府权威部门进行有效性确认,以防止使用无效文献,在平常工作中,各部门也可将外来文献有效性相关信息反馈各文献管理部门。5.11适当时,各文献主管部门根据文献特点编制具体管理办法。6说明:本程序文献自批准之日起生效。7附:文献管理流程图8相关记录a)《文献归档清单》QR4.2.3-01b)《文献发放(借阅)登记表》QR4.2.3-02c)《文献更改申请表》QR4.2.3-03d)《作废文献(保存、销毁)申请单》QR4.2.3-04e)《文献评审单》QR4.2.3-05记录控制程序1目的对记录的标记、收集、编目、查阅、归档、保管和解决进行控制,为证明产品达成规定规定和管理体系有效运营提供客观证据。2合用范围合用于本公司管理体系运营的相关记录,相关管理可参照执行。3相关文献《文献控制程序》4职责4.1各文献主管部门负责登记表式编制、复制、更改、检查和评审等控制管理和记录的标记、归档、借阅、保管、解决;4.2各职能部门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的记录的收集和管理,并协助记录检查和评审;5程序5.1凡是能证明产品符合规定规定和管理体系有效运营的记录均应在控制范围内。5.2登记表式控制:5.2.1登记表式编制记录未使用之前的空白表式属于文献范围,其表式的设计与审定应由各部门编制,拟定保管年限,并交各文献主管部门统一审核编码,录入部门的《记录清单》,各文献主管部门及时将《记录清单》交企管部,汇总录入《公司记录清单》。5.2.2标记登记表格的编码规定(见下例)记录:QRXXXX—XX-XX顺序号(1、2级)文献主管部门编号相应标准条款号记录代号也可以用记录的名称作为记录的标记;c)登记表格的编码在表格设计时由各文献主管部门统一拟定。5.2.3登记表单的印刷、使用、填写;5.2.3.1对使用量大的、平常记录由各文献主管部门统一参照采购控制程序申请印刷;而使用量小的记录可自行到各文献主管部门复印;5.2.3.2各部门按需要填写《领料单》,到仓库领用登记表格;5.2.3.3各部门按规定对的填写内容齐全,笔迹清楚无涂改,并有记录者署名和日期,各部门应注意平常检查运营情况。5.3记录的管理记录实行分级管理,办法如下:a)各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管理记录的管理;b)各职能部门定期对本部门的记录进行收集、整理、编制目录、妥善保管,做到分类清楚,查阅方便;c)每年未,各职能部门将1年保存期的记录移交各文献主管部门归档的记录,平时也可根据记录的数量,将保存期长的记录办理移交;5.3.1贮存、检索和保护记录的贮存应符合以下规定:a)记录应有专柜保存,便于检索;b)应提供防火、防潮、防虫蛀、防霉变的贮存环境;c)采用其它媒体形成的记录,如贮存在电子媒体上的记录应注意防潮、防压、防碰、防磁,还需保存原始记录,对贮存在电子媒体上的记录每半年进行定期复制,以免贮存内容丢失。5.3.2记录的保存:保存期限分长期、三年、一年,具体见《记录清单》;保存期在记录设计时提出,经各分管负责人(各管理者代表)审批后生效。5.3.3记录的复制、借阅a)本公司员工因工作需要复制、借阅记录,应填写《记录复制、借阅登记》登记表;b)协议规定期,在商定的期限内记录可提供应顾客或其代表评价时参阅,查阅时由营销部向记录保管部门借用。5.4记录检查和评审各文献主管部门结合其它工作检查,定期对各部门记录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每半年至少1次,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适时提出记录管理改善建议;各文献主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对保存期为三年以上的登记表式进行一次评审,对需进行修订的登记表式统一作相应的更改。5.5记录的销毁5.5.1已超过保存期或无查阅价值的记录可销毁解决。5.5.2记录的销毁,需由公司各文献主管部门填写《记录销毁审批单》,经各分管负责人(各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行。6说明:本程序文献自批准发布之日起生效。7附:流程图8相关记录a)《记录清单》QR4.2.4-01b)《记录借阅登记》QR4.2.4-02c)《记录销毁审批单》QR4.2.4-035管理职责5.1管理承诺5.1.1职责a)公司最高管理者负责拟定管理承诺;b)各部门协助宣传贯彻;5.1.2内容:为建立、实行管理体系并连续改善其有效性,通过会议、文献等方式,公司最高管理者郑重承诺:a)保证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规定、GB/T19001:2023和GB/T24001-2023规定、集团公司成本管理规定建立管理体系;(不合理的成本不向顾客转嫁,控制和减少成本不违反减少成本的原则;)b)制定管理方针;c)保证管理目的的制定;d)开展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并连续改善;e)保证资源的获得。具体描述见以下各节。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2.1职责a)公司最高管理者负责评价和拟定顾客需求和相关方并超越其满意;b)技术研发部负责顾客需求的转化产品规定;c)质管部负责监视和测量顾客的质量方面的满意限度。d)企管办负责监视和测量集团的成本方面的满意限度和环境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5.2.2公司质管部平常收集顾客在质量方面的需求的信息,并每月/季度/年度汇总分析一次,作出评价,企管办分别随时收集集团在成本方面的需求的信息。5.2.3技术研发部根据顾客需求和集团在成本方面的需求分析结果将其转化为公司的实际的产品和工艺规定(涉及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保证生产出的产品符合顾客需求;5.2.4质管部跟踪监视和测量顾客满意限度,以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5.2.5企管办定期环境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5.2.6企管办定期向集团公司报告,跟踪集团公司成本管理满意限度。5.2.7相关文献(无)5.3管理方针5.3.1职责a)总经理负责制定管理方针;b)各部门负责沟通和理解;5.3.2公司管理方针:5.3.2.1成本方针:追求价值最大化,提高核心竞争力5.3.2.2质量方针:追求客户价值,铸就动力专家注:质量方针含义解释如下:体现了公司追求公司和客户双嬴的公司价值取向,具体含义有二层:a)追求客户价值:体现我公司的经营理念,即指“客户价值是公司生存发展之本,是衡量公司质量管理绩效的最终标准。我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跟踪客户的需求,不断地满足和超越顾客需求,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客户价值的增值”;b)铸就动力专家:体现我公司的经营战略定位,即指“作为一流的、专业的蓄电池产品制造公司,我公司定位于“动力产品市场”,以蓄电池产业为核心,整合形成动力产品上下游产业链。通过市场的大胆开拓、技术的连续创新、生产的精益求精、管理不断优化,从而提供一流的动力产品、一流的优质服务,树立诚信、创新、专业的天能品牌形象。5.3.2.3环境方针:绿色天能,源自你我;其内涵为:在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全过程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源头控制,实行清洁生产,开发绿色产品,合理运用资源,认真负责地治理“三废”,全过程防止和控制污染,走可连续发展的道路,人人重视、关注环保,全员参与,从点滴做起,连续改善,做一个对社会负责的环保公司-----绿色天能.5.3.2.4职业安全健康方针:适当时制定;总经理根据本公司的发展目的和顾客法律法规和相关方的盼望,制定以上管理方针。体现了本公司满足顾客规定和连续改善的承诺,与公司发展的总方针相适应、相协调,提供制订质量目的的框架。各级管理者应采用宣贯、培训、考核等措施,使质量、环境、成本方针为全体员工所熟悉、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执行,并定期和或不定期管理评审其连续适宜性。任何偏离管理方针的行为应立即采用纠正措施。方针对内的传达方式有:下达文献、颁布手册、宣传栏报道、画册宣传,对外应公开,通过传真、信函、宣传、画册、各类新闻媒体对外宣传报道等。5.3.3相关文献(无)5.4管理目的和策划方案5.4.1环境因素的辨认评价程序5.4.1.1、目的最大限度的辨认出本公司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可以控制以及可以盼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并及时更新,保证在建立环境目的和运营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考虑到这些重要环境因素。5.4.1.2、合用范围合用于在公司服务中可以控制和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相关方重要环境因素的辨认、评价和更新。5.4.1.3、相关文献a)《文献控制程序》b)《运营控制程序》c)《对可施加的相关方环境行为管理程序》d)《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5.4.1.4职责5.4.1.4.1企管办a.负责对公司环境因素进行汇总、登记、核定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的组织工作;b.编制《重要环境因素一览表》。5.4.1.4.2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重要环境因素一览表》。5.4.1.4.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和相关方的环境因素辨认、登记,并报管理者代表。5.4.1.5、程序内容5.4.1.5.1初始环境评审公司进行初始环境评审,以了解公司的环境及环境管理现状。评审的重要内容有:a.明确合用于公司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规定辨认及获取渠道;b.评价环境现状与上述规定的符合限度,涉及污染物排放、固废物管理、资源能源消耗情况等;c.环境因素的辨认和重大环境因素的拟定;d.评价公司现有环境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及其与ISO14001标准差距;e.公司用地及所在工业区的相关背景资料,涉及用地使用历史沿革、污染物排放管网位置分布、功能区域划分等;f.相关方提供的报告、记录等背景资料,涉及环境报告、三同时验收报告等。初始环境评审的过程和结果,由企管办负责整理成书面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5.4.1.5.2环境因素的辨认与评价环节5.4.1.5.2.1应对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存在或也许对环境导致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辨认、确认。这应涉及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三种时态的环境因素。5.4.1.5.2.2环境因素辨认范围应从公司内部和外部可施加影响相关方,涉及与公司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从生命周期出发对环境因素进行全面辨认,以防止为主、防治结合为指导思想,可采用服务流程图分析、记录分析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公司涉及到的所有环境因素进行调查,找出与大气、水体、噪声、固体废弃物、辐射污染及能源资源有关环境因素。5.4.1.5.2.3企管办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环境因素辨认工作,并设计和发放“环境因素排查表”5.4.1.5.2.4各部门负责人组织人员,从部门拟定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辨认出具有或也许具有的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其中活动的选择可涉及生产过程、动力供应、设备维修、销售、包装、储存、运送、绿化、污染物控制、污染物治理和处置(水、气、声、渣)等多方面。排查结果填写在“环境因素排查表”上,并汇总准时报送到企管办。5.4.1.5.5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企管办应编制《环境因素汇总表》。5.4.1.5.6根据《环境因素汇总表》,企管办组织评价、填写《环境因素评价表》,根据两类评价方法,拟定重要环境因素,企管办对评价结果确认后,应编制《重要环境因素一览表》,报管理者代表批准。5.4.1.5.3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5.4.1.5.3.1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a、环境影响的规模、影响的严重限度、后果的严重性、危害性、发生频次、影响的连续时间、控制情况;b、有关法律和法规规定;c、组织实际情况(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经济承受能力、对组织公共形象的影响等);d、相关方的规定5.4.1.5.3.2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采用“是非判断法+打分法”相结合进行,对所有环境因素可先通过是非判断法进行鉴定,其余的用打分法进行评价。5.4.1.5.3.3重要环境因素的鉴定准则a、凡是违反或超标排放(或浓度、或总量),一定是重要环境因素;b、对公司拟定的潜在环境事故和紧急情况直接鉴定为重要环境因素;c、凡属于国家重点控制的危险废弃物均鉴定为重要环境因素;d、消耗方面高于公司的经营管理规定直接鉴定为重要环境因素。e、按环境因素打分法评价出单因子分值超过某数值或总分值超过某数值。5.4.1.5.3.4打分法环境因素的评价评分标准详见下表多因素评分标准内容得分内容得分A.影响的范围C.发生的概率超过社区10连续10周边社区8间断8场界内5偶尔5B.影响的限度D.社区关注度严重10关注强烈10一般8一般关注8轻微5基本不关注5重大环境因素评估:当A=10或B=10或C=10或D=10或A+B+C+D>30时,拟定为重大环境因素。5.4.1.5.4企管办负责把重要环境因素评价结果传递给相关部门,作为建立目的、指标、管理方案和运营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的依据,详见《运营控制程序》、《对可施加的相关方环境行为管理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5.4.1.5.5环境因素更新。为保持信息的有效性,每年12月,企管办应组织各部门对环境因素进行再评价,必要时还应适时进行更新。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对环境因素适时进行更新:a.与公司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发生变更;b.发生重大环境事故后;c.公司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发生较大变化(如生产新产品、增长新设备、采用新工艺等;d.管理评审规定期;e.相关方连续提出抱怨或合理规定。5.4.1.5.6企管办根据公司环境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境绩效的逐步好转,按《文献控制程序》对本程序进行修改。5.4.1.5.7《环境因素汇总表》和《重要环境因素一览表》由企管办负责分发给相关部门。5.4.1.6记录a)《环境因素排查表》b)《环境因素汇总表》c)《环境因素评价表》d)《重要环境因素一览表》5.4.2法律与其他规定控制程序5.4.2.1目的用来拟定合用于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以及其他应遵守的规定,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规定的渠道。5.4.2.2范围合用于对与公司环境活动相关的国家的、地方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规定的控制。5.4.2.3相关文献a)《文献控制程序》。5.4.2.4职责5.4.2.4.1企管办负责相关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规定的收集,负责确认相关外来环境文献的合用性,编制《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清单》、制定《公司合用标准一览表》。5.4.2.4.3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公司合用标准一览表》。5.4.2.4.4企管办负责保存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和规定原件,负责发放目录和一览表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文献。5.4.2.4.5各部门负责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清单》有关内容传达给员工并遵照执行。5.4.2.4.5程序内容5.4.2.4.5.1与公司相关的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和其他规定涉及:a.国际公约;b.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部委规章;c.江苏省环境保护法规、规章、标准;d.沭阳县环境保护法规、规章、标准;e.执法(相关)部门的告知、公报等其他规定;f.行业环保及卫生规范、条例;g.组织内部行为准则及标准;h.其他相关方所提出的合理规定。5.4.2.4.5.2获取的方法企管办应专人负责每月一次与省级、地市级环保部门保持联系,获取相关的国家及地方最新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规定。还可以通过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出版机构、图书馆、书店、网上专业性报刊杂志、征询机构、认证机构等渠道补充,以保持对法律和其他规定变化的及时跟踪。5.4.2.4.5.3选择、确认、分发5.4.2.4.5.3.1判别合用性的依据;企管办根据以下条件确认所获得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的适用性。a.针对公司的环境因素涉及活动、产品、服务。b.针对相关方(供方、解决方、合约方等)的规定c.针对地方环保部门,消防安全上级机构的规定d.是否为更新版本。5.4.2.4.5.4企管办选择、确认所获取的各类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定的合用性,编制《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清单》、制定《公司合用标准一览表》,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将公司合用标准一览表的文献汇编成集,由企管办发放到公司相关各部门。5.4.2.4.5.5企管办保存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规定原件,当上述外来环境文献更新或增长时,及时修正《公司合用标准一览表》,将新的内容补发至相关部门,并对旧的原件做相应标记。行为信息留存的旧版资料,由企管办注明“作废”字样另行保存。5.4.2.4.5.6法律法规的传达、学习企管办负责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传达给全体员工。可以对法律法规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摘编,有针对性地分发到各相关部门。各部门负责组织全体员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5.4.2.4.5.7执行(标准)和法律法规符合性评审对于污染物排放等环境标准,公司采用国家标准执行,企管办据此制定公司《公司合用标准一览表》,发放相关各部门。各部门按照《公司合用标准一览表》及《公司执行环境标准一览表》所引述的内容进行各项环境管理活动,由企管办每年对各部门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认。5.4.2.4.6记录a)《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清单》b)《公司合用标准一览表》c)《公司执行环境标准一览表》5.4.3管理体系策划控制程序5.4.3.1目的进行管理体系的策划,以制定目的和指标、管理方案,并规定必要的运营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目的;5.4.3.2范围合用于对保证实现方针目的、指标的过程和资源加以辨认和策划。5.4.3.3相关文献a)《文献控制程序》b)《运营控制程序》c)《方针目的管理程序》5.4.3.4职责5.4.3.4.1总经理室负责制定公司总目的,根据公司总目的、指标,配置必要的资源,负责批准有关部门编制的管理体系策划文献并负责审批管理方案。5.4.3.4.2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目的、指标和各部门编制的管理体系文献,并对实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5.4.3.4.3企管办对方案情况进行检查和验证,协调相应的资源。5.4.3.4.4各部门重要负责人负责制订本部门分解目的,组织本部门的管理体系策划以及环境管理方案的实行。5.4.3.5程序内容5.4.3.5.1为实现公司的方针,总经理室每年在编制《年度公司经营管理方案/计划》,制定总目的,各部门应制订本部门分解目的,其目的应同样可测量的,并与公司方针和目的保持一致,由总经理室汇总。5.4.3.5.2各部门应根据总目的进行分析、转化为本部门每年的工作目的,为保证目的的顺利完毕,需进行相应的管理策划,执行本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要将目的传达成管理、执行、验证和作业等层次,使全体员工对的理解并坚决执行。5.4.3.5.3总经理应保证对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目的及管理体系的总规定。进行管理体系策划的时机:在下列情况下需进行管理体系策划:a.按照管理体系建立、改善;b.方针、目的和指标、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c.资源配置、市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d.现有体系文献未能涵盖的特殊事项。5.4.3.5.4管理体系策划的内容总经理应保证对实现目的所需的资源加以辨认和策划。按公司和部门的目的规定,总经理和分管负责人负责对分管的各过程进行总体策划和安排,具体涉及各过程的拟定、资源的配备资源.策划的内容应涉及:需达成的目的及相应的管理过程,拟定过程的输入、输出及活动,并作出相应规定;b.辨认为实现目的所需建立的过程的资源配置;c.对实现总体目的、指标和阶段或局部的目的、指标进行定期评审的规定,重点应评审过程和活动的改善;d.根据评审结果寻找与目的、指标的差距,保证连续改善,提高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e.策划的结果(涉及变更)应形成文献,如管理方案等。5.4.3.5.5管理方案/计划5.4.3.5.5.1管理方案是实现目的和指标的方法措施,以时间和责任划分。管理方案制定期问题:a可选择的最佳技术,以及经济、运作上的可行性;b.实行进度以及可调整性;5.4.3.5.5.2管理方案/计划的制定每年12月根据目的、指标的编制,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部门制定管理方案,经总经理批准后,各相关部门具体实行。管理方案重要涉及:a.依据方针和目的、指标;b.制定相应的方法措施,技术手段;c.执行部门与负责人;d.预算经费;e.启动日期及完毕日期。5.4.3.5.5.3管理方案/计划的更改当因实行管理方案的措施(或手段)发生变更,目的、指标变化或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就应对方案进行修改,以保证管理方案与该项目相适应,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更改,经总经理批准后,相关部门负责实行。5.4.3.5.5.4管理方案的实行与监督验证:公司制定《年度公司经营管理方案/计划》下发到相关部门予以实行,企管办负责对实行进度及效果进行监督验证。5.4.3.5.5.5管理体系策划输出文献的编制原则a)应参照手册的有关内容,应符合方针及目的,并与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及其他管理体系文献的内容协调一致;b)有的文献中的内容可被引用,并根据特殊规定增长新的内容。5.4.3.5.5.6管理体系策划输出文献的编制、审批和发放a)管理体系策划输出文献由企管办组织各部门负责人编制,经各部门评审,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以受控文献形式发放到相关部门,按文献控制程序执行。5.4.3.5.5.7管理体系策划的实行、监督检查和更改5.4.3.5.5.7.1各部门在执行中应按照策划规定的内容、进度、规定进行控制,并将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等及时反馈到企管办。各分管负责人应定期(每月、季度、年度)召开目的实现情况分析会议,或通过绩效考核、沟通的方式,检查有关部门方针目的实行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责成部门制定并实行纠正措施,以保证质量目的的实现,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5.4.3.5.5.7.2企管办对策划实行情况进行检查和验证,协调相应的资源,并填写《管理体系策划实行情况检查表》报告总经理。5.4.3.5.5.7.3对管理体系策划的更改a.公司应不断地对目的、指标进行适宜性评审,必要时可对其进行修改以适应公司内外环境的变化,按管理评审规定进行。b.对目的的批准、发布、评审、修改都应实行控制,执行《文献控制程序》关于文献更改的有关规定。c.策划输出文献的更改应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应由更改部门填写《文献更改申请单》,经总经理批准后进行更改,按《文献控制程序》执行。d.在更改期间应保持管理体系的完整运营,例如组织机构调整时,应对职责做出相应的变更,以保证体系正常运作。5.4.3.5.5.8管理体系策划所形成的相关文献,由企管办负责存档保存。5.4.3.6记录6.1《管理体系策划实行情况检查表》6.2《年度公司经营管理方案/计划》5.5职责、权限和沟通5.5.1职责和权限根据公司的实际需要和高效精干的原则设立组织机构,规定各部门职能和相应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互相关系。详见本手册附录。组织结构及职责的拟定及变更,由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或扩大会议进行管理系统分析、讨论后作出,由总经理批准以文献形式告知有关部门和人员。5.5.2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由总经理指定,并以文献形式公布,其质量职责如下:按照GB/T19001-2023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保证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行和保持。组织和领导管理体系的运营,并及时将运营情况和任何改善的需求向总经理报告,以供总经理办公会或扩大会议分析评价并进行管理体系改善。保证在整个公司内提高对顾客规定和集团成本规定的意识,更新管理理念;。负责管理体系有关的各种对外联络。5.5.3信息交流控制程序5.5.3.1目的为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及反馈有关信息,加强内外部沟通,协调各部门工作,保证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5.5.3.5.5.3.g)《会议管理制度》5.5.3.4a)企管办5.5.3.55.5.3.55.5.3.55.5.3.55.5.3.55.5.3.5信息反馈单g)信息反馈单5.5.3.5信息反馈单5.5.3.55.5.3.55.5.3.55.5.3.66.1信息反馈单5.6管理评审5.6.1职责a)由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管理评审);b)总经理室负责发出评审告知,组织会议并进行会议记录,并跟踪、监督和验证评审决议的实行情况;c)总经理室负责管理评审资料整理、各部门配合收集相关信息;d)企管办负责相关措施实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验证。5.6.2管理评审的目的、时机和方式:通过对公司管理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研究、讨论各种公司管理改善机会和需要,作出有关决定和改善措施。保证公司管理体系始终可以与公司管理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并可以保持管理效果、效率,连续完善公司管理体系,(即适宜性、有效性和充足性)。5.6.2.1管理评审的时机和方式:5.6.2.1.1定期管理评审每年至少一次,时间间隔为12个月,按排在一轮完整的《内部审核程序》结果后进行。如遇下述情况可随时评审:a)公司组织结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较大变化;b)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c)发生重大环境事故;d)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规定有变化时;e)环境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管理评审为对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方式一般为会议评审,由总经理主持,需要时进行现场评审(由总经理室根据具体情况安排)。5.6.3.1.2管理评审会议形式:可以是年度、季度、月度、平常总经理办公会和或扩大会议和或总结分析会(生产经营例会),也可以是专题研讨会。管理评审会议参与会议的人员:可根据不同的内容决定不同的人员参与。具体如下:会议名称会议内容参会人员总经理办公会和或扩大会议有关公司战略、管理方针、目的、组织机构调整、主管以上人事任命、管理模式改革、重大的质量、成本、安全、环境相关决策等各总经理、分管负责人等总经理室成员(扩大会议应涉及相关的部门负责人)总结分析会(生产经营例会)有关公司质量、成本、安全、环境等管理工作全面总结分析,制定相关措施,作出决定;各部门、车间负责人及其以上管理人员专题研讨会针对质量、成本、安全、环境等管理的某个专题的、以点带面地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研讨,制定相关措施,作出决定;相关的主管及其以上管理人员各分管负责人根据质量方针、质量目的、体系的运营情况以及顾客\社会等相关方的投诉等信息准备分析评价资料(即管理评审输入),供管理评审分析讨论。以上具体会议召开程序规定按《会议管理制度》制度或适当时另制定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并按照执行。5.6.3管理评审输入管理评审输入应涉及或部分(专题研讨时)涉及以下方面的信息:外部审核、内部审核结果;市场反馈的情况;过程和产品的符合性;防止和纠正措施的执行和实行效果状况;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也许影响管理体系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改善的建议。以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可通过PEST或SWOT分析得到:外部环境变化是指集团公司成本管理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换版、市场环境变化、先进技术出现、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变化等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生态等;内部环境变化是指高管层人事变化、组织机构和职责变化、公司规模变化、产品结构变化、运营机制变化、新工艺新设备等新技术变化;(以上内容可以采用分析报告或部门、车间绩效分析报告和或工作总结形式出现)5.6.4管理评审输出管理评审输出应涉及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企管办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善(涉及公司、各部门层面的改善),涉及对方针、目的、组织结构、环境行为等方面的评价;与顾客规定有关的产品的改善(涉及内外环境信息交流);c)资源需求等5.6.5管理评审记录:总经理室应认真具体的会议记录,并保存留档。5.6.6跟踪、监督和验证:每次管理评审后,总经理室秘书收集、整理管理评审会议记录,编制《管理评审报告》或《会议纪要》,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放到有关部门;企管办根据决议内容,对有关部门实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验证,及时向管理者代表和或总经理室报告,并反馈相应部门。6相关文献:6.1《会议管理制度》6.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6资源管理6.1资源的提供6.1.1职责:a)总经理负责提供资源保障;b)分管负责人(管理者代表)负责分管权限范围的资源需求拟定,并协商贯彻资源保证措施;c)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力资源归口管理;d)工程部负责生产、环保设备设施资源归口管理。e)办公室行政科负责建筑物、非生产用设施归口管理;f)办公室负责工作环境归口管理;g)财务部负责资本和资金等财务资源的归口管理;h)企管办负责文献记录等信息的归口管理;6.1.2资源需求的拟定依据:a)本公司的管理方针、管理目的、公司规划以及工作方案/计划;b)满足顾客规定及增强顾客满意的需要;c)本公司产品生产工艺、经济规模及财务能力;;d)供方及相关方规定;e)资源的使用成本.风险和运用率。6.1.3资源需求内容:涉及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资本和资金、信息等;适当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编制各类资源清单或台账进行分类管理。6.1.4资源提供:各相关责任部门按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及工作环境控制规定控制,提供资源(详见本手册6.2、6.3和6.4)。6.1.5相关文献暂无6.2人力资源6.2.1职责:a)总经理室负责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中高级技术人员的评价与任免;b)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力资源能力需求的辨认、规划、制度建立、人员的引进、培训和评价;c)各部门(车间)协助员工的培训和训练;6.2.2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和规划:6.2.2.1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任用、薪资、绩效评价、培训、培养、人事沟通、异动、辞退以及劳动福利等制度;6.2.2.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须涉及《岗位规范》或《岗位说明书》和工资方案的基础制度,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能力规定,其中,必须涉及质量、环境等相关人员的能力规定,能力规定涉及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规定及相应的待遇;6.2.2.3招聘和使用、异动、辞退:6.2.2.3.1人力资源部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定,建立招聘程序,保证人力资源的动态需求,满足各部门车间的人员需求;6.2.2.4培训:6.2.2.4.1人力资源部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定,建立培训程序,根据公司各岗位的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涉及培训预算等),报分管负责人(各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审批;6.2.2.4.2培训应按规定的时间(最长三年一次)进行有关质量管理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培训、考核,并按规定规定持证上岗。6.2.2.4.3覆盖所有从事对质量、环境、成本管理有影响的人员,涉及:中高层管理人员和特殊/关键工序操作工、设计和开发、设备技术、检查、计量、理化和审核、审计、核算、记录、会计等人员。6.2.2.4.4新员工需进行岗前培训,具体可涉及公司文化基本教育等;6.2.2.4.5人力资源部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委外培训、训练、继续教育、自学、师傅带徒弟、岗位轮换等措施来满足人力资源的需求;6.2.6对职工的意识教育可以结合在平常管理和会议中进行,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行《绩效管理制度》和《薪资制度》,提高职工的质量、成本、环保、安全意识,保证意识到自身对提高质量、减少成本和低成本运营的重要性和所从事活动的关联性,以及如何为实现成本目的做出奉献。6.2.7培训评价:人力资源部应组织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价并作出相应改善,培训评价的方式可采用笔试、面试、实际操作、业绩跟踪等方法进行。6.2.8记录保存:人力资源部应做好员工培训及能力资格相关记录并妥善保管,并按记录控制程序定期解决.6.2.9相关文献a)《人力资源管理制度》b)《薪资制度》c)《绩效管理制度》6.3基础设施6.3.1职责:a)工程部负责生产、环保用基础设施的归口管理;b)办公室行政科负责行政后勤基础设施的归口管理;c)各部门负责基础设施的平常维护;d)分管负责人负责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和报废的审核;e)总经理负责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和报废审批;6.3.2生产设施管理6.3.2.1需求分析及配置根据生产设施需求,工程部编制基础设施配置方案(含设施清单),报分管负责人审核,总经理审批;6.3.2.2安装、调试、验收6.3.2.2.1生产设备购入后,工程部组织各车间相关人员安装、调试,并组织生产、技术研发等相关部门、车间验证,验收符合规定后投入生产,将生产设备统一编号建立《设备台帐》;6.3.2.2.2特殊工序设备验收须按过程能力确认规定,进行能力确认并记录,确认的方法见本手册7.5.2章节规定;6.3.2.3工程部建立并执行《生产环保设备管理制度》、《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备品备件管理办法》、《动力、能耗定额管理办法》等制度;6.3.2.4维护保养:6.3.2.4.1工程部定期编制维修和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一、二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设备保养和运营状况;6.3.2.4.2生产部门和车间按《生产环保设备管理制度》进行平常维护保养;6.3.2.6报废对无法修复或无使用价值的设施,由工程部提出申请,报各分管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报废,报废后的解决需按《废弃物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执行》;6.3.3非生产用基础设施管理:6.3.3.1办公室行政科组织安装调试、分派并登记进入《设施台帐》;6.3.3.2办公室行政科负责定期进行维护、维修、检查;适当时可按照《公寓、建筑物、浴室、办公设施等基础设施管理制度》进行管理。6.3.3.3损坏或发生故障的辅助设施报办公室行政科,由办公室行政科统一组织维修,保证正常使用;6.3.3.4对无法修复或无使用价值的非生产性设施由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报办公室负责人审核,分管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报废。报废后的解决需按《废弃物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执行;6.3.4相关文献a)《生产环保设备管理制度》b)《废弃物管理制度》c)其他基础设施管理等相关制度d)《财务管理制度》6.4工作环境公司将根据实际成本、质量、环境保护、职业安全体系建设情况制定相关制度并执行,以下重要针对质量管理体系有关规定对工作环境进行控制;6.4.1职责:a)办公室负责对公司文化、卫生、安全、环保、职防等归口管理;b)各部门负责所在区域工作环境平常维护、检查等管理;6.4.2工作环境需求内容:6.4.2.1满足产品规定的工作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洁净度等,具体见《各工序作业指导书》;6.4.2.2职工劳动保护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因素,涉及环境卫生、职业保护等方面;6.4.2.3环保、消防、安全等符合政府部门的规定;6.4.3各部门按照各部门相关管理程序和制度进行管理,保持适宜的工作环境,保证正常生产;6.4.4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对文化、卫生、安全、环保、职防等内部工作环境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分管负责人报告,并提供改善途径,报企管办按纠正和防止措施程序进行;6.4.5相关文献a)《各工序作业指导书》6.5财务资源按国家会计准则、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执行;6.6信息资源按文献、记录控制流程和《信息交流控制程序》进行控制,并参照集团公司有关制度。7产品和环保实现本公司应将过程管理的原则用于所有的活动,产品和环保的实现是实现产品和环境保护的一组有序的重要过程与支持性过程,它们使组织获得产品、产生增值和环境行为改善。对于这些过程应进行充足的拟定,以保证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充足性。根据公司运营方式的特点和上述规定,将过程策划形成结果,编制下述文献,以建立产品实现过程的框架和达成污染防止,连续改善的目的。标题GB/T19001标准GB/T24001标准7.1产品实现的策划控制程序7.14.4.6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7.24.4.3,4.4.67.3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7.34.4.67.4采购控制7.4.1-34.4.67.5.1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7.5.14.4.67.5.2生产和服务过程确认程序7.5.24.4.67.5.3标记和可追溯控制程序7.5.34.4.67.5.4顾客财产控制程序7.5.44.4.67.5.5产品防护控制程序7.5.54.4.67.5.6危险化学品控制程序4.4.67.5.7对可施加的相关方环境行为管理程序4.4.67.5.8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4.4.7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程序7.64.5.1、4.5.27.1产品制造的策划7.1.1质量策划7.1.1.1职责a)技术研发部负责生产过程策划、辨认和确认特殊/关键过程、制订产品有关技术标准、生产工艺规程、检查规程和或相关作业指导书以及质量计划;b)工程部、生产部门、质管部协助并参与策划的评审;c)生产部、车间负责按策划结果的实行和反馈;7.1.1.2质量策划的内容由技术研发部负责策划和开发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产品实现的策划应与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规定相一致。产品的质量\环境目的和规定;拟定过程及其控制准则和方法,制订必要的控制文献,并为特定产品提供资源和设施,保证其所需的工作环境;产品所规定的验证、确认、监视、检查和实验活动以及产品的接受准则;生产过程和产品满足规定的监视和测量的记录;以最清楚实用的方式(如文字标准、样件或图示)规定技艺评估准则。7.1.1.3质量计划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协议,技术研发部可根据实际需要编制质量计划或局部进行策划(如单独制定工艺单、图纸等)来保证满足质量\环境等规定。质量计划应对产品(项目)生产过程的质量\环境规定、措施、资源和活动程序做出规定。质量计划中的一般规定为引用本质量手册的规定,对新增或特殊的规定应做出具体的规定。7.1.1.4质量策划的重要环节7.1.1.4.1技术研发部根据产品、项目、订单或协议,编制相应的计划或方案,结合公司的方针、目的和公司的管理体系过程规定和生产资源状况拟定产品的质量和环境规定,编制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图纸等等文献;7.1.1.4.2技术研发部根据产品的质量或技术规定,结合公司生产实际制订工艺流程图并明确特殊/关键过程,编制质量控制明细表,明确质量/环境控制点、控制规定(含指标)、控制方法等;7.1.1.4.3根据以上策划内容,制定产品标准(如企标)、生产工艺规程、工艺(单)卡、工装图纸及制作规定、检查和或实验规程、设备操作维护规程、等,也可以直接以作业指导书形式编制;7.1.1.4.4技术研发部会同工程部、生产部门、质管部制定人员、设备工装模具、物料等相关资源清单;7.1.1.4.5生产部、生产车间根据产品生产进度规定,跟踪贯彻以上措施和资源到位情况;以上文献制定期,按文献控制规定进行;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须进行符合性、充足性和适宜性评审,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可结合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规定控制。7.1.5相关文献a)《公司标准》b)《生产工艺规程》c)《检查和或实验规程》d)《设备操作维护规程》e)《计量器具自校规程》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1职责a)营销部负责顾客规定拟定、评审及措施跟踪、顾客沟通;b)技术研发部、工程部、质管部、生产部、采购部、车间及等相关部门参与特殊协议评审,贯彻协议评审所规定采用的措施及协议更改;7.2.2产品的规定拟定:营销部在与顾客沟通中,应充足了解和拟定顾客对产品的规定,具体涉及:顾客规定的规定,顾客对产品规定的完整性,涉及顾客规定产品具有的功能、安全性、可靠性、操作方便性、价格以及使用的适应性、可维修性和维修保障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规定等;顾客没有明示,但规定的规定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规定;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我公司附加的规定:如本公司内部内控标准等;7.2.3对产品规定的评审7.2.3.1在向顾客做出提供产品的承诺(如在投标、接受协议或订单、广告宣传和提供质量保证书)之前,应对顾客规定和所作的承诺,涉及对此的更改,进行评审,以保证:各项规定都有明确的文字(图纸、样品)规定且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协议各项规定(技术和质量指标、价格和付款方式、交货期等)和顾客(集团公司)达成一致;c)公司有能力满足协议各项规定。本公司的顾客(集团公司)规定一般以协议形式体现,除书面的销售协议、生产订单、标书外,总公司K3系统提供的规定供货的清单、口头订单、电话订单或其它形式的订单均属销售协议。本公司的销售协议分为常规协议和特殊协议两类。凡总公司定单和生产计划均为常规协议,至本公司可以独立市场开发时,由营销部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常规协议和特殊协议的区分等相关文献中注明,按此文献区分常规协议和特殊协议。7.2.3.2评审的方式常规协议由营销部(和或生产部)人员履行协议签定手续即视为协议评审;特殊协议由营销部(和或生产部)组织相关部门评审填写协议评审记录。协议的任何修订应征得顾客(集团公司)的批准,应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修改文献,必要时再次组织评审,经审批后将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协议的任何修订应征得顾客(集团公司)的批准,应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修改文献,必要时,再次组织评审,经审批后将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7.2.4顾客沟通营销部(和或生产部)应在售前售中售后对以下有关方面开展有效的顾客(集团公司)沟通:a)产品信息;b)问询、协议或订单的解决,涉及对其修改;c)顾客(集团公司)反馈,涉及顾客(集团公司)抱怨。顾客(集团公司)反馈的信息由营销部(和或生产部)人员作好记录,并传递到相关部门,对顾客(集团公司)质量问题的投诉,妥善解决各种问题。7.2.5记录保存:协议、协议评审、修订过程及跟踪措施应记录保存。7.2.6适当时,营销部可制定进一步的营销管理文献。7.2.7相关文献a)《营销管理制度》7.3设计和开发7.3.1职责a)技术研发部负责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的策划、组织、实行、协调。b)其他各部门协助实行设计和开发,并参与设计和开发的评审。c)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产品设计有关输入、输出和评审、验证文献;d)总经理批准产品立项报告,提供资源支持;7.3.2设计开发的分类:本公司产品的设计开发分为协议开发和自主设计两类。协议开发的,根据营销部(和或生产部)协议评审结果立项;自主设计的,根据营销部(和或生产部)市场调研报告结果立项;设计和开发阶段一般涉及:项目立项、设计评审、试制、批量生产、设计确认、产品鉴定。7.3.3项目立项根据协议评审结果或市场调研情况,技术研发部编制项目立项报告或编制《设计和开发计划进度表》,报管代审核,总经理批准。涉及每项设计开发策划,内容有:a)设计和开发阶段;b)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c)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在各个阶段,都应明确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规定、责任部门、负责人员及其资格、相关人员及其资格、资源配备情况、组织与技术接口、完毕时间等内容,以保证有效的沟通,并明确职责分工。随设计和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立项报告或《设计和开发计划进度表》的内容根据实际进行更新,但仍需原部门人员审核、批准。7.3.4设计和开发输入、输出和评审技术研发部编制《项目立项报告》或《设计和开发规定表》,应涉及产品规定有关的输入、输出。7.3.4.1设计输入内容应涉及:a)功能和性能规定,如产品的技术指标等;b)合用的法律、法规规定,如环境条件及相应法规等;c)合用时,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d)质量、经济指标分析及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e)与其它同类产品的比较分析f)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规定。以上规定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这些输入应由技术研发部根据情况开展组织相关部门会议评审或经部门经理审核,管代批准,以保证输入是充足与适宜的。7.3.4.2设计和开发输出内容,可涉及:a)总图及重要零部件图、包装图;b)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如使用说明);c)特殊外购件和材料;d)包含或引用的产品验收准则;e)工艺规程及作业指导书;f)其它采购、生产所需的适当的信息。以上文献应由技术研发部根据情况开展组织相关部门会议评审,并按文献控制程序办理批准手续。7.3.4.3以上评审辨认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评审过程及跟踪措施应记录并保存。7.3.4.4设计和开发的策划、输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