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汇总8篇-5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8篇-5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8篇-5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8篇-5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汇总8篇-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数学教案汇总8篇【推荐】小学数学教案汇总8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学习目的:1、经历4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体验运用口诀的优越性;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4的口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问题情景的探究,使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连加算出得数,编制4的乘法口诀;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找规律记忆口诀,使学生会用口诀解决问题。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练习。教学重难点:重点:4的乘法口诀的得出与掌握。难点:纯熟运用口诀完成表内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谈话:小熊家的红果树丰收了,他要做成糖葫芦,一串4个,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小熊怎么也想不出来?谁能帮帮他?2、板书课题。二、问题探究。1、一串需要4个红果,两串需要多少个?3串、4串……呢?学生一边数数一边填表。2、能列出乘法算式并编制出口诀吗?3、组织学生独立列式、编制口诀、全班汇报学生独立列式,编制口诀。老师板书4、议论总结熟记口诀方法。三、理论应用。“说一说”“连一连”学生组内练习。独立完成连线任务。板书设计:小熊请客红果有几串123456789红果有几个4812162024283236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54-56页,P57页课堂活动第1、2、3题,P59页练习十二第1题。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会用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4、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动手操作才能,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具准备:直尺、纸杯、小棍〔1cm〕、吸管。教学重点: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教学难点:会以cm作单位掌握用直尺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联络生活,引发探究需要1、设疑激趣谈话: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光明木器厂准备送给我们双槐树小学一批新的课桌,课桌的宽度就跟你们如今用的课桌一样宽,你能想方法告诉木器厂的厂长课桌应做多宽吗?你准备选用你身边的什么东西来量课桌的长度?请23个小朋友说出自己选用的工具,有的用文具盒量、有的用铅笔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有的用直尺量、有的用作业本量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试着量一量。学生自由量后汇报:课桌大约有2枝铅笔长,大约有3拃长,大约比2个笔盒长,大约有2个作业本那么长,大约38厘米长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奇怪,教室里的课桌都是按一样的尺寸做的,可你们量出的结果却为什么不一样呢?师生讨论得出结论:因为我们测量的工具不同,所以测出的结果不同。2、导入揭题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我们通常用直尺来量物体的长度。谈话:除了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还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一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请仔细观察这些商品上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火柴盒长4厘米,墨水盒长7厘米,冰箱高165厘米,牙膏盒长22厘米)。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这些商品常常用什么做单位来度量长度,引出并板书课题。〔板书: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1、探究一:认识直尺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发现的结果。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尺子上有刻度,有很多数(随学生的汇报,课件显示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课件闪烁0刻度)。有表示厘米的字母cm,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板:单位:厘米cm〕2、探究二:建立1厘米的概念师: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学生自己用手比出1cm的长度〕刚刚有的同学比1厘米这样长,有的比的这样长〔师边说边比〕,1厘米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从纸杯里拿出1cm长的小棍感受。课件演示1厘米的长度。〔板书:1厘米〕在自己尺子上找到这一段。写厘米时,直接用字母cm表示。〔板书:1cm〕引导学生汇报:从0到1是1厘米长,从2到3也是1厘米长。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假如学生问到1小格,老师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再学习。〕小手指一节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拉链头长大约是1厘米。牙齿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手机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全体学生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厘米,之后汇报,投影反应)。3、探究三:认识几厘米师:刚刚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是多长呢?里面分别有几个1厘米?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8厘米长?考虑: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小结: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互相比画一下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100厘米等大约有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它们的大致长度,与同桌的同学比一比、看一看、估一估看谁准确点。三、理论体验,掌握方法1、估一估(出示吸管)让学生估一估,有多长?2、量吸管的长度刚刚大家估的只是一个大概数,要知道吸管的准确长度终究是几厘米长,应怎么办?学生试着用尺子测量吸管的长度,量好了可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课件演例如2:如何量铅笔的长度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用直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把零刻度对准要量的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对的是数字几就是几厘米。3、量课桌的宽如今我们要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宽,你有方法了吗?量一量吧。学生同桌测量,量后交流,注意对误差的说明。师生共同确定把哪一个数据告诉木器厂的厂长。四、稳固练习,理论运用〔课件出示〕1、填空出示教科书第59页练习十二第1题,让学生填一填。2、判断下面量法是否正确。3、断头尺量橡皮的长度出示没有零刻度的直尺,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用这块断尺子量出橡皮的长度。五、总结师:孩子们,我们这节课量的吸管的长度,以及你们铅笔的长度,橡皮的长度,这些物体长还是短?〔短〕。师:对了,我们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什么做工具?〔直尺〕。用什么作单位?(厘米)。但假如要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以及我们操场的长该用什么工具去测量,又用什么作长度单位呢?这个等孩子们以后学了更多的测量长度的知识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六、板书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单位:厘米cm1厘米1cm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28例2和做一做,考虑题,练习七1,2题教学目的:1、探究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验算。2、引导学生感受验算方法的多样性。3、能结合详细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验算。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1、独立写算式2、竖式计算减法的方法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出示教材第28页情景图你从图中发现什么?2、解决问题,学会验算①独立考虑②列竖式计算③归纳三、教学效果测评1、第28页“做一做”2、练习七第1、2题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材分析^p: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拟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根底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老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详细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展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究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考虑、比拟分析^p、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络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才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虑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通过情景比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教学难点: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开展程度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根底之上。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历,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比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目光对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比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承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考虑,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才能。1.课件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1〕考虑并答复:比照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2〕提出数学问题。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学生独立计算。〔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3〕全班汇报。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口算数线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3.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4.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6..兴趣练习,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三、联络实际,稳固应用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展稳固练习。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目的:使学生在理解自然数,整数意义的根底上理解整除。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能正确的判别整除和除尽,约数和倍数可含义,为学生求最带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大好根底。教学过程:一、复习1、学生答复〔1〕什么叫做自然数?〔2〕哪些是整数?〔3〕整数和自然数有什么关系?二、引入新课1、观察除法算式15÷3=31.5÷3=0.524÷4=63.6÷09=480÷20=416÷3=5……12、找出左边三题和右边三题有什么不同?3、答复提问左边:被除数、除数、商都是自然数右边:被除数、除数、商是小数且有些还有余数4、提醒整除的意义5、讲解约数也倍数两个概念。6、例题讲解15除以5,商是3,没有余数15能被5整除假如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7、整除与除尽的概念区别除尽包括整除,能除尽的不一定能整除,能整除的一定能除尽。三、稳固练习四、布置作业反思:数的整除应强调以下几点:1、数的整除里的数指自然数。2、只有当被除数和除数、商都是自然数的时候,且没有余数才能说整除,3、应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知道倍数和约数的概念。因为这在以后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4、区别整除与除尽的关系。应通过多种例子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小学数学教案篇6教学目的: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p过程。2、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答复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教学重难点: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答复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朋友喜欢“六、一”儿童节吗?〔喜欢〕六一儿童节是小朋友的节日,电视台的叔叔阿姨准备给小朋友送上一份节日礼物——动画片大餐,那么小朋友们都喜欢什么样的动画片呢?他们请老师帮助调查一下。昨天老师对二〔2〕班的小朋友进展了调查。老师根据调查情况制作了一幅统计图〔出示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情况统计图〕二、活动探究,认读统计表〔一〕认读纵向统计图表1、先独立考虑:请你仔细观察统计图,从统计图面,你知道了什么?想好的举手2、同桌交流:有好多小朋友已经知道了,那么请你跟你的同桌说一说、比一比谁从图中理解的信息多。3、反应交流:师:谁愿意向大家说一说从统计图里,你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人最多,喜欢看《西游记》的人最少。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我是看边上有24就是个人〔喜欢《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这局部涂得〕〔实际上这种统计图我们可根据各种直条的高矮一眼看出喜欢什么节目的人最多、最少。我们来数一数各涂了几格〕师:这边上有哪些数?这些数告诉我们什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喜欢看的人数《喜羊羊和灰太狼》。师:从统计图里你还知道什么?生2:喜欢《海绵宝宝》的小朋友有8人————————师:〔我们来数一数〕谁还有补充吗?生3:喜欢《海绵宝宝》的人数和喜欢《猫和老鼠》的人数一样多师:你是怎么知道喜欢《海绵宝宝》的人数和喜欢《猫和老鼠》的人数一样多的?生3:它们都是8人,师:我们还可以从它们的高度上看出它们是一样高的。你还会去比拟想法跟别人不一样,谁还能像他这样去比拟它们之间的关系呢?生4:喜欢———————比——多或少几人,一共有几人?师:你是怎么知道的?4、预测:根据这个调查结果,你认为电视台的叔叔阿姨在六一儿童节会播放什么动画片当作节日礼物送给大家呢?为什么?过度:电视台的叔叔阿姨的想法也跟我们小朋友一样,会在六一儿童节那天为我们送上节日礼物,大家快乐吗?〔二〕认读横向统计图过渡:六一儿童节我们不仅能收到电视台叔叔阿姨的礼物,我们学校也要为大家庆贺节日,学校准备举行一些体育活动,由于学校学生有1000多个受场地限制,学校要求每个班只选一个体育工程,请你从下面四个体育工程中选一个喜欢的,想好举手1、生成统计表指名不同学生答复,意见产生分歧师:要决定到底举行什么活动怎么办?生:数一数,统计生成统计表2、制作统计图:师:根据这个统计表我们能不能制成统计图呢?怎么制作?生:在踢毽子那里画6格师:怎么画?为了能让大家一眼看出6格我们可以想个什么方法?一般把数字写在下面师:再怎么画?为了区别不同的工程,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3、读统计图:师:在这个统计图中,你又知道了哪些信息?4、预测:根据这副统计图,你认为我们班组织哪项活动小朋友们的欢送?为什么?〔那么我们班就决定组织跳绳活动〕5、比拟两幅统计图的一样点和不同点:一样点:都用直条表示人数,一格都表示一个人,都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点:横、竖不同,说一说横竖都表示什么。〔三〕体验统计的全过程过渡:有那么多的人要为我们庆贺节日,我们要精神饱满的玩一天,要有精神就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刚刚我们都计算出了自已每天的睡眠时间我们把它做成一个统计表和统计图好吗?1、做统计表:要统计一组同学的睡眠时间有什么方法?谁来说一说〔小组完成统计表、集体检查〕2、画统计图:请根据统计表中的结果画好统计图,比一比谁画得对又漂亮3、评价统计图4、全班汇总5、读统计图6、小机密:10岁小朋友一般应保证每天10时的睡眠,知道这个小机密和我们班小朋友睡眠情况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只有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时间,我们才有安康的身体去学习、生活,希望小朋友能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三、延伸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统计图表,你们见到过哪些的统计图表呢?师:同学们见识可真广,老师也从网上找到了一些统计图表。课件展示各种统计图表:有折线形的、条形的、圆形的、地图形的。统计图的把戏可多了,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统计知识,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搜集一些统计图表自己研究研究看能发现些什么,好吗?小学数学教案篇7设计说明从整体与其中的一局部,求另一局部用减法计算,到比拟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是学生认识减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点:1.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教学伊始,先安排一个“摆一摆”的游戏,引导学生重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拟多少,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在比拟多少时的优越性,从而自觉地承受并掌握这种方法,为学习新知奠定根底。2.注重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的方法表示题目中的信息,分析^p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与“整体与其中的一局部求另一局部”一样,都要用减法计算。从而加深学生对减法的理解,进步学生的解题才能。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圆形纸片三角形纸片教学过程⊙游戏导入1.摆一摆,说一说。师:第一行摆5个圆形纸片,第二行摆和第一行同样多的三角形纸片。边摆边想:怎样摆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呢?(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师:我一眼就看出这位同学摆的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不用数就看出来了,能说说你是怎样摆的吗?预设生:我是一一对应着摆的。师(演示课件):是这样摆的吗?大家觉得这种摆法怎么样?师:请大家按照刚刚的摆法再摆一摆,摆的三角形纸片要比圆形纸片多4个。(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是怎样摆的)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摆,能很清楚地发现谁多谁少。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量的多少,体会一一对应方法的重要性,为后面的学习奠定根底。⊙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21页例6情境图。师:从情境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请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预设生1:同学们在玩套圈游戏。生2: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套中了12个。生3: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2.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1)动手操作,理解题意。①摆一摆:用圆形纸片将小雪、小华套中的个数分别摆一摆。②分一分:将小华的圆形纸片分成两局部,看看小华比小雪多多少。③说一说:图中的各局部分别表示什么?(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师:你们能列出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预设生:12-7=5(个)。师:谁能说说算式中的各局部分别表示什么?预设生:“12”表示小华套中的个数,“7”表示小雪套中的个数,“5”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中的个数。(3)明确比的过程和方法。考虑:假如没有小雪套中的7个,能确定小华套中的被分成了哪两局部吗?小结:把小华套中的12个分成两局部,一局部是和小雪同样多的7个,另一局部是比小雪多的5个,所以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用减法计算。小学数学教案篇8教材说明综合应用“量一量找规律”是在完成了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统计和方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提醒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培养学生理论才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才能。“量一量找规律”活动由以下四局部组成。1.自制实验工具。学生在充分理解方程意义的根底上,利用皮筋、木棒、盘子和细绳等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简易秤。详细的做法是用细绳将盘子拴住做成一个托盘,然后用皮筋分别将托盘和木棒拴住。2.搜集实验数据。学生利用自制的简易秤,依次称量1本、2本、3本等不同数量的课本,在统计表中记录称量的课本数和相应的皮筋总长度,并计算出每增加一本书皮筋伸长的长度。3.分析^p数据。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的信息,并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启发学生讨论从统计图表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4.根据统计结果归纳推理。根据统计图表的结果小组合作探究皮筋长度和课本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