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五地形图测绘_第1页
工程测量五地形图测绘_第2页
工程测量五地形图测绘_第3页
工程测量五地形图测绘_第4页
工程测量五地形图测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测量五地形图测绘目前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7.1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物:指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固定的物体,如湖泊、河流、海洋、房屋、道路、桥梁等;地貌:指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如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地物和地貌总称为地形。地形图: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的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正射投影图。平面图:只表示地物,不表示地貌,且将水准面看作水平面进行投影图是否表示高程是区分地形图和平面的关键目前二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一、比例尺比例尺:地形图上任意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之比。M=称为比例尺分母,为缩小倍数—Dd比例尺=————=—=——=—图上长度d11实地长度DMD/d1.比例尺的定义数字比例尺:2.比例尺的表示形式105010203040m2cm1500图示比例尺(直线比例尺):在地形图的下方绘一个比例尺,可减少由于图纸伸缩而引起的误差1500,11000,15000,······目前三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使用图示比例尺时,只要用两脚规的两只脚将图上某直线的长度移至图示比例尺上,使一只脚尖对准“0”分划右侧的整分划线上,而另一只脚尖落在“0”分划线左端有细分划段中,则所量直线在实地上的水平距离就是两个脚尖的读数之和目前四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3.比例尺的分类和大小1500110001200015000大比例尺,地形图11万12.5万15万110万中比例尺,地形图120万15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分数值越大(分母M越小),比例尺越大*图的比例尺越大,其表示的地物、地貌越详细,图上点位精度越高;但一幅图所代表的实地面积也愈小,并且测绘的工作量会成倍增加。——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长度(受人眼判断力限制所致)。比例尺比例尺精度(m)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0.050.10.20.514.比例尺精度目前五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根据地形图比例尺确定实地量测精度。如在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上测绘地物,量距精度只需达到±5cm即可根据用图需要表示地物、地貌的详细程度,确定所选用地形图的比例尺。如要求测量能反映出量距精度为±10cm的图,应选比例尺为1∶1000的地形图。确定实地量测精度。选用地形图比例尺。目前六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5.地形图比例尺的选用*主要考虑实用、经济地形图比例尺的选用比例尺1100001500012000110001500城市总体规划、厂址选择、区域布置、方案比较城市详细规划及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详细规划、施工图设计、竣工图用途目前七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便于地形图的管理与使用。两种分幅方法:梯形分幅——用经线、纬线划分图幅范围。不讲矩形分幅——用纵横坐标格网线划分图幅范围。统一编号或根据实际需要编号。矩形分幅与编号方法:二、地形图的图名、分幅与编号目前八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矩形分幅与编号——以坐标格网线划分图幅范围,通常使用于

1:5000以下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分幅。

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幅的大小比例尺1:50001:20001:10001:500图幅大小(厘米)40×4050×5050×5050×50实地面积(平方公里)410.250.0625图幅数141664目前九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⑴.坐标编号法它是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公里数进行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用“—”相连。1∶5000的地形图,其图号取至整公里数。1∶2000、1∶1000的地形图取至o.1公里,1∶500的图取至0.01公里。1.编号方法矩形分幅编号方法,通常有下列三种。如右图,其图号20.2—10.6表示1∶2000比例尺地形图,图幅西南角坐标x=20.2公里,y=10.6公里。目前十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⑵重迭编号法它是以1∶5000比例尺地形图的西南角坐标为基础图号,下一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是在基础图号的后面分别加罗马数字1、2、3、4。如图所示,一幅1∶5000的地形图被分成四幅1∶2000的地形图,其编号是在基础图号20—30之后加1、2、3、4。同法可继续对分成1∶1000及1∶500的地形图进行分幅和编号。目前十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⑶顺序编号如图6.5所示,当测区面积较小或带状测区时,也可按测区统一顺序进行编号。一般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用阿拉伯数字1、2、3、……编定,有时也可在数字前冠以测区名称。目前十二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2、图外注记

为了图纸管理和使用的方便,在地形图的图框外有许多注记,如图名、图号、接图表、图廓等,见图7-2。

图名和图号图名——本幅图的名称,常用本幅图内最著名的城镇、村庄、厂矿企业、名胜古迹或突出的地物、地貌的名字来表示。图号——图的编号。图名和图号标在图幅上方中央。

接图表接图表:是本幅图与相邻图幅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供查找相邻图幅之用。接图表位置是在图幅左上方,绘出本幅与相邻八幅图图名或图号。目前十三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图7-2目前十四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图廓和坐标格网

图廓——图幅四周的范围线,它有内外图廓之分。

内图廓线:地形图分幅时的坐标格网,是测量边界线,线粗为0.1mm。外图廓线:是距内图廓以外一定距离绘制的加粗平行线,仅起装饰作用,线粗为0.5mm。坐标格网线的位置——在内图廓外四角处注有坐标值,并在内图廓线内绘有10cm间隔互相垂直交叉的5mm短线,表示坐标格网线的位置。在内、外图廓线间还注记坐标格网线的坐标值。其它注记:外图廓线之外,还应注明测量所使用的平面坐标系、高程系、比例尺、成图方法、成图日期及测绘单位等,供日后用图时参考。目前十五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目前十六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7.2地物符号与地貌符号

地形图图式:在地形图中用于表示地物、地貌的符号及相关的注记,由国家测绘局统一制定。目前十七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目前十八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目前十九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一、比例符号

地物的形状和大小均按测图比例尺缩小,并用规定的符号绘在图纸上,这种地物符号称为比例符号。二、非比例符号

有些地物,轮廓较小,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比例缩绘到图上,而采用相应的规定符号表示,这种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

非比例符号只能表示物体的位置和类别,不能用来确定物体的尺寸。地物符号:如房屋、较宽的道路、稻田、花圃、湖泊等。如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独立树、旗杆、路灯等目前二十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三、半比例符号

地物的长度可按比例尺缩绘,而宽度按规定尺寸绘出,这种符号称为半比例符号。

用半比例符号表示的地物都是一些带状地物。四、地物注记

对地物加以说明的文字、数字或特有符号,称为地物注记。如小路、通讯线、管道、围墙、篱笆、铁丝网等目前二十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地貌符号

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主要方法是等高线。

用等高线表示地貌,既能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又能表示地面的坡度和地面点的高程.目前二十二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一、等高线的概念

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称为等高线。

将这些等高线沿铅垂方向投影到水平面H上,并用规定的比例尺缩绘在图纸上,这就将小山用等高线表示在地形图上了。目前二十三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二、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也称为等高线间隔,用h表示。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用d表示。式中

M——比例尺分母。目前二十四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地面坡度i与等高线平距d成反比。

地面坡度较缓,其等高线平距较小大,等高线显得稀疏;

地面坡度较陡,其等高线平距较小,等高线十分密集。目前二十五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三、用等高线表示的几种典型地貌地貌的基本组成目前二十六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1)山头和洼地的等高线

山头和洼地(又称盆地)的等高线都是一组闭合曲线。山头的等高线洼地的等高线

示坡线目前二十七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山头内圈等高线高程大于外圈等高线的高程,洼地则相反。

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并指示坡度降落方向的短线。

示坡线往外标注是山头,往内标注的则是洼地。目前二十八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2)山脊与山谷山脊:向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其最高棱线称为山脊线(分水线)。山脊线山谷:两个山脊之间的凹地为山谷,其最低点连线为山谷线(集水线)。山谷线一组凸向低处的曲线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山脊线、山谷线与等高线正交。目前二十九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山脊附近的雨水以山脊线为分界线、向下坡方向流淌,因此,山脊线成为分水线;山谷附近雨水由两侧山坡流向谷底,向山谷汇合,因此,成为集水线。●一系列山脊线可作为汇水范围的边界线。雨水流淌方向分水线与集水线目前三十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3)鞍部的等高线

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分称为鞍部,鞍部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会合的地方。

鞍部的等高线由两组相对的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组成,即在一圈大的闭合曲线内,套有两组小的闭合曲线。鞍部的等高线目前三十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4)陡崖和悬崖的表示方法

坡度在70°以上或为90°的陡峭崖壁称为陡崖。

陡崖处的等高线非常密集,甚至会重叠,因此,在陡崖处不再绘制等高线,改用陡崖符号表示。

上部向外突出,中间凹进的陡崖称为悬崖。

上部的等高线投影到水平面时与下部的等高线相交,下部凹进的等高线用虚线表示。目前三十二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石质陡崖土质陡崖悬崖的等高线目前三十三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目前三十四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四、等高线的分类

为了更详尽地表示地貌的特征,地形图上常用下面四种类型的等高线。四种类型等高线目前三十五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1.首曲线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首曲线,也称基本等高线。

首曲线用0.15mm的细实线描绘。2.计曲线

凡是高程能被5倍基本等高距整除的等高线称为计曲线,也称加粗等高线。

计曲线要加粗描绘并注记高程。

计曲线用0.3mm粗实线绘出。目前三十六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3.间曲线

为了显示首曲线不能表示出的局部地貌,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也称半距等高线。

间曲线用0.15mm的细长虚线表示。4.助曲线

用间曲线还不能表示出的局部地貌,可按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

助曲线用0.15mm的细短虚线表示。目前三十七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6)等高线跨河时,不能直穿河流,须绕经上游交于河岸线,中断后再从彼岸折向下游。

(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2)每条等高线必为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幅图内闭合,也在相邻的图幅内闭合。

(3)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当等高线重迭时,表示陡崖和悬崖。

(4)山脊线(分水线)、山谷线(集水线)均与等高线垂直相交。

(5)等高线平距与坡度成反比。在同一幅图上,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表示坡度缓,平距相等表示坡度相同。换句话说,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就密,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就稀。五、等高线的特性目前三十八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概述地形图测绘是在控制测量工作之后,以控制点为测站点,测定其周围的地物、地貌的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测图比例尺缩绘在图纸上,并根据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勾绘出地物、地貌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形成地形图。§7—3地形图测绘方法

目前三十九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一.搜集资料与现场踏勘搜集资料:

测图前应搜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及各种测量成果资料:已有地形图的测绘日期、坐标系统、相邻图幅图名、相邻图幅控制点;本图幅控制点的点数、等级、坐标、相邻控制点位置和坐标、测绘日期、坐标系统及控制点的点之记。现场踏勘:

了解测区位置、地物地貌情况、通视、通行及人文、气象、居民地分布等情况,并根据收集到的点之记找到测量控制点的实地位置,确定控制点的可靠性和可使用性。测图前的准备工作目前四十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二.制定测图技术方案

l

根据测区地形特点及测量规范对图根点数量和技术要求,确定图根点位置和图根控制形式及其观测方法等。

l

确定测区内水准点数目、位置、连测方法等。

l

测图精度估算、测图中特殊地段的处理方法及作业方式、人员、仪器准备、工序、时间等亦均应列入技术方案之中。目前四十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三.图根控制测量(加密控制点)

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测图比例尺每幅图的图根点个数每平方千米图根点数1:50002051:200015151:100012501:5009150目前四十二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四.图纸准备

地形图的测绘一般是在野外边测边绘,因此测图前应先准备图纸。包括在图纸上绘制图廓和坐标格网,并展绘好各类控制点。1、图纸选择

l聚酯薄膜:一面打毛,厚度为0.07~0.10mm,

优点:伸缩率小于0.2‰。聚酯薄膜坚韧耐湿,沾污后可洗,便于野外作业,图纸着墨后,可直接晒蓝图。

缺点:有易燃,折痕不能消失等不足。聚酯薄膜是透明的,测图前在它与测图板之间应衬以白纸或硬胶板。

l白绘图纸:可用于小地区大比例尺测图。目前四十三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2.绘制坐标方格网方格网的大小:40cm50cm或50cm50cm方格的大小:10cm10cm目的:精确展绘控制点方格网绘制方法:(1)对角线法oabcd画对角线取等距oa=ob=oc=od连接abcd成矩形沿各边截取10厘米等距标记连接相应等距标记成方格网目前四十四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方格网精度要求③各方格的对角线长

(141.4mm),误差应

0.2mm。

①方格网对角线长,误差0.3mm;②沿方格网对角线的方格交点,偏离对角线0.2mm;方格网线条要求

方格网线条粗0.1~0.15mm,要使用2H以上的绘图铅笔绘制。目前四十五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1:10000.5-0.510009008007006005005006007008009001000例:将控制点A(xA=647.43m,yA=634.52m);B(xB=913.46m,yB=748.63m),展绘到测图纸上。作法:①确定A点所在方格;②用比例尺向x方向量47.43m,作标记;③用比例尺向y方向量34.52m,作标记;④连接相应点交点为A;⑤注记点号。⑥同理展绘B点。3.展绘控制点A4.506.45B⑦检查:用比例尺量取AB距离,距离读数与理论值之差图上0.3mm。plmnbdca目前四十六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碎步测量方法一.地形图测绘基本原理

地形图测绘是以相似形理论为依据,以图解法为手段,按比例尺的缩小要求,将地面点测绘到平面图纸上而形成地形图的技术过程。

地形图测绘步骤:测量和绘图

。碎部测量:即地形图测绘;

以图根点(控制点)为测站,测出测站周围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按比例缩绘于图纸上。目前四十七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二、碎部点的选择(一)地物的特征点碎部点:地物、地貌的特征点。特征点:指决定地物形状的地物轮廓线上的转折点、交叉点、弯曲点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如房角点、道路转折点、交叉点、河岸线转弯点等目前四十八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碎部点的选择解放路坚55.405.35◆地物特征点:地物轮廓线的转折处、转向处,或地物的几何中心,如房角点,道路转折点,交叉点,河岸线转弯点以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凸凹部分在图上大于0.4mm均应表示出来,小于0.4mm时,可用直线连接。目前四十九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地貌特征点:山顶点、鞍部点、山脊线、山谷线、坡度变化处等。目前五十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测图比例尺地形点最大间距最大视距/m主要地物点次要地物点和地形点1:5001:10001:20001:500015305010060100180300100150250350平坦地区碎部点的间距和测碎部点的最大视距测图比例尺最大视距/m主要地物点次要地物点和地形点1:5001:10001:2000508012070120200城市建筑区的最大视距目前五十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一)配置1、工具:经纬仪、图板、塔尺、钢尺、量角器、直尺或三角板、计算器、铅笔、橡皮等。2、人员:观测员、记录计算员、绘图员各1人、立尺员2人。二、经纬仪测图一个测站点的测绘工作目前五十二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1.安置仪器(1)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A上,量取仪器高,并记入碎部测量手薄。(2)后视另一控制点B,安置水平度盘读为,则AB称为起始方向。(3)将小平板安置在测站附近,使图纸上控制边方向与地面上相应控制边方向大致一致。(4)连接图上相应控制点a、b,并适当延长ab线,则ab为图上起始方向线。(5)用小针通过量角器圆心的小孔插在a点,使量角器圆心固定在a点。(二)步骤

000¢°目前五十三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BA起始方向ab图上起始方向线1D12D2目前五十四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2.立尺

将视距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现将视距尺立于1点上。3.观测

观测员将经纬仪瞄准1点视距尺,读尺间隔l、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L及水平角β。4.记录与计算

将观测数据尺间隔l、中丝读数v、竖盘读数L及水平角β逐项记入“碎部测量手簿”相应栏内。

根据观测数据,用视距测量计算公式,计算出水平距离和高程,填入“碎部测量手簿”相应栏内。

在备注栏内注明重要碎部点的名称,如房角、山顶、鞍部等,以便必要时查对和作图。目前五十五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测站:

定向点:

仪器高:

测站高程:指标差:

仪器:测点尺间隔l/m中丝读数v/m竖盘读数L/°′垂直角α/°′

高差h/m水平角β/°′水平距离D/m高程H/m备注碎部测量手簿10.7601.4209328-328-4591140075.7202.81山脚20.7502.4209300-300-4.92803074.8202.48房角图1图2目前五十六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4.展点

用量角器,将碎部点展绘在图纸上。5.绘图

参照实地情况,随测随绘,按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将地物和等高线绘制出来。用细针将量角器的圆心插在图上测站点A处,转动量角器,将量角器上等于水平角值的刻划线对准起始方向线,此时量角器的零方向便是碎部点方向,然后用测图比例尺按测得的水平距离在该方向上定出点的位置。同法,测出其余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绘于图上,并随测随绘等高线和地物。目前五十七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ab起始方向线75.71202.8174.8表目前五十八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三)、碎部测量的注意事项:1、施测前应检测竖盘指标差,要求小于1′。2、每一测站测绘前,先对在另一控制点所测碎部点的检查和对测区内已测碎部点的检查,检查点应不少于两个。检查无误后,才能开始测绘。3、每一测站的工作结束后,应在测绘范围内检查地物、地貌是否漏测、少测,各类地物名称和地理名称等是否清楚齐全,在确保没有错误和遗漏后,可迁至下一站。

4、每观测20—30个碎部点后,应重新瞄准起始方向检查其变化情况其归零差不得超过4′。目前五十九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5、立尺人员应将标尺竖直,并随时观察立尺点周围情况,弄清碎部点之问的关系,地形复杂时还需绘出草图,以协助绘图人员作好绘图工作。6、绘图人员要注意图面正确整洁,注记清晰,并做到随测点,随展绘,随检查。7、当每站工作结束后,应进行检查,在确认地物、地貌无测错或漏测时,方可迁站。目前六十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四)、增补测站点

经纬仪视距支导线法是增补测站点常用方法。

例从图根控制点A测定支导线点1。ABCDDA11β目前六十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1)将经纬仪安置在控制点A上,对中、整平。用测回法测量AB与A1之间的水平角β一测回,用量角器在图上画出a1方向线。

(2)用视距法测出A、1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A1和高差hA1,概略定出1点在图上的位置。

(3)再将经纬仪安置在1点上,在控制点A上立尺,用同样的方法测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1A和高差h1A。

(4)若往、返两次测得距离之差不超过相应的规定时,取其平均值,按测图比例尺在方向线上定出补充测站1点。目前六十二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测图比例尺

总长/m最大视距/m边数往返距离较差1∶10001007021/1501∶200020010021∶50004002502视距支导线技术要求目前六十三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五)、地物、地貌的勾绘1.地物的描绘

地物要按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表示。

如房屋按其轮廓用直线连接;

河流、道路的弯曲部分,则用圆滑的曲线连接;

对于不能按比例描绘的地物,应按相应的非比例符号表示。目前六十四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2.等高线的勾绘

地貌主要用等高线来表示。

对于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特殊地貌,如悬崖、峭壁、陡坎、冲沟、雨裂等,则用相应的图式规定的符号表示。

等高线是根据相邻地貌特征点的高程,按规定的等高距勾绘的。

等高线的勾绘方法有比例内插法、图解法和目估法等。目前六十五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ABCDEFGHIK52.857.451.652.555.850.450.552.358.855.6目前六十六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x2x1比例内插法52.8m57.4m53m54m55m56m57mAB4.6m64mm(图上距离)3mm6mm目前六十七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7—5 地形图的拼接、检查和整饰一、地形图的拼接

当测区较大时,地形图必须分幅测绘。由于测量和绘图误差,致使相邻图幅连接处的地物轮廓线与等高线不能完全吻和。

为进行图幅拼接,每幅图四边均应测出图廓外5mm。接图是在5~6cm的透明纸条上进行。先把透明纸蒙在本幅图的接图边上,用铅笔把图廓线、坐标格网线、地物、等高线透绘在透明纸上。

然后将透明纸蒙在相邻图幅上,使图廓线和格网线拼齐后,即可检查接图边两侧的地物及等高线的偏差。目前六十八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当相邻两幅图的地物及等高线偏差不超过规范规定的地物点点位中误差、等高线高程中误差的()倍时,则先在透明纸上按平均位置进行修正,而后照此图修正原图。若偏差超过规定限差,则应分析原因,到实地检查改正错误。

《工程测量规范》规定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和等高线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如表7-8。图7-2122目前六十九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mm)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m)一般地区城镇居住区、工矿区平坦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0.80.61d表7-8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和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 注:d为等高距(m)32d目前七十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二. 地形图的检查

地形图测完后,必须对成图质量进行全面检查。

1. 室内检查

每幅图测完,检查图面上地物、地貌是否清晰易读;各种符号注记是否按图式规定表示;等高线有否矛盾可疑之处;接图有无问题等。如发现错误或疑问,应到野外进行实地检查。目前七十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2. 野外检查(1)巡视检查沿选定的路线将原图与实地进行对照检查,查看所绘内容与实地是否相符,有否遗漏,名称注记与实地是否一致等。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记录下来,以便修正或补测时参考。(2)仪器检查根据室内检查和巡视检查发现的问题,到野外设站检查和补测。另外还要进行抽查,把仪器重新安置在图根控制点上,对一些主要地物和地貌进行重测,如发现误差超限,应按正确结果修正,设站抽查量一般为10。目前七十二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三.地形图的整饰

地形原图是用铅笔绘制,又称铅笔底图。在地形图拼接后,还应清绘和整饰,使图面清晰美观。整饰顺序:先图内后图外,先地物后地貌,先注记后符号。整饰的内容:1.

擦掉多余的、不必要的点线。2.

重绘内图廓线、坐标格网线并注记坐标。3.所有地物、地貌应按图式规定的线划、符号、注记进行清绘。4.各种文字注记应注在适当的位置,一般要求字头朝北,字体端正。5.等高线应描绘光滑圆顺,计曲线的高程注记应成列。6.按规定图式整饰图廓及图廓外各项注记。目前七十三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四.地形图的验收

验收是在委托人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的,以鉴定各项成果是否合乎规范及有关技术指标(或合同要求).

地形图验收步骤:先室内检查;

再巡视检查,并将可疑处记录下来;然后用仪器在可疑处进行实测检查、抽查。

通常仪器检测碎部点的数量:

为测图量10,统计出地形图的平面位置精度及高程精度,作为评估测图质量的主要依据。

对成果质量的评价:

一般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级。目前七十四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7.6地形图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大比例尺地形图是不可缺少的地形资料。地形图是确定点位及计算工程量的依据。设计人员可以从地形图上确定某点的坐标及高程;确定图上某直线的水平距离和方位角;从图上确定地面的坡度和坡向,确定图上某部分的面积和体积;从地形图上还可以综合了解各方面信息,如居民地、道路交通、河流水系、地貌、土壤、植被及测量控制点等。正确阅读地形图,是每一个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目前七十五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一、地形图图外注记识读

根据地形图图廓外的注记,可全面了解地形的基本情况。

由地形图的比例尺可以知道该地形图反映地物、地貌的详略;

根据测图日期的注记可以知道地形图的新旧,从而判断地物、地貌的变化程度;

通过接合图表可以了解与相邻图幅的关系。地形图的识读目前七十六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从图廓坐标可以掌握图幅的范围;

了解地形图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等高距、测图方法等,对正确用图有很重要的作用。

了解地形图所使用的《地形图图式》版别,对地物、地貌的识读非常重要。目前七十七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二、地物识读

地物识读前,要熟悉一些常用地物符号,了解地物符号和注记的确切含义。根据地物符号,了解图内主要地物的分布情况,如村庄名称、公路走向、河流分布、地面植被、农田等。目前七十八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三、地貌识读

地貌识读前,要正确理解等高线的特性,根据等高线,了解图内的地貌情况。首先要知道等高距是多少,然后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地面坡度及地势走向。目前七十九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一、在图上确定某点的坐标1000250024002300220021002000110012001300140010001500Aabcdfgqp第二节地形图的基本应用目前八十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按地形图比例尺量出

则A点的坐标为:

如果精度要求较高,则应考虑图纸伸缩的影响,此时还应量出ab和ad的长度。

设图上坐标方格边长的理论值为l(l=100mm),则A点的坐标可按下式计算,即m7.60=afm6.48=apþýü=+=+==+=+=m6.1148m6.48m1100m7.2160m7.60m2100apyyafxxaAaAïïþïïýü+=+=apadlyyafablxxaAaA目前八十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二、在图上确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1000250024002300220021002000110012001300140010001500ABDAB目前八十二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1.图解法

先求出图上A、B两点坐标(xA,yA)和(xB,yB),然后按坐标反算,计算AB的水平距离。2.解析法

用两脚规在图上直接卡出A、B两点的长度,再与地形图上的直线比例尺比较,即可得出AB的水平距离。

比例尺直接在图上量取。22)()(ABABAByyxxD-+-=目前八十三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三、在图上确定某一直线的坐标方位角1000250024002300220021002000110012001300140010001500ABABa¢BAa¢目前八十四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1.图解法

如果A、B两点的坐标已知,可按坐标反算公式计算AB直线的坐标方位角。2.解析法

当精度要求不高时,可由量角器在图上直接量取其坐标方位角。AB的坐标方位角为:)180(21°±¢+¢=BAABABaaaABABABABABxyxxyyaDD=--=arctanarctan目前八十五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四、在图上确定任意一点的高程1.点在等高线上

如果点在等高线上,则其高程即为等高线的高程。ABmn3632343028C目前八十六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2.点不在等高线上

如果点位不在等高线上,则可按内插求得。

B点相对于m点的高差hmB为:

设,则B点的高程为:

通常根据等高线用目估法按比例推算图上点的高程。hmnmBhmB=8.0=mnmBm6.33m28.0m32=´+=+=mBmBhHH目前八十七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五、在图上确定某一直线的坡度

在地形图上求得直线的长度以及两端点的高程后,可按下式计算该直线的平均坡度i,即式中d——图上量得的长度(mm);

M——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h——两端点间的高差(m);

D——直线实地水平距离(m)。

坡度有正负号,“+”正号表示上坡,“-”负号表示下坡,常用百分率(%)或千分率(‰)表示。DhMdhi=×=目前八十八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断面图:表现某一方向的地面高低起伏情况,是以距离为横坐标,高程为纵坐标绘出的图。纵断面图:沿着线路中线方向绘出的断面图。它反映沿线路方向的地面起伏情况,可进行填挖方量的概算,合理确定线路的纵坡等。纵断面图可以在现场实测,也可以从地形图上获取资料而绘出。

工程中常见的应用一、绘制已知方向线的纵断面图目前八十九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例欲绘制直线AB、BC纵断面图。

(1)在图纸上绘出表示平距的横轴PQ,过A点作垂线,作为纵轴,表示高程。平距的比例尺与地形图的比例尺一直;为了明显地表示地面起伏变化情况,高程比例尺往往比平距比例尺放大10~20倍。

(2)在纵轴上标注高程,在图上沿断面方向量取两相邻等高线间的平距,依次在横轴上标出,得b、c、d、…、l及C等点。目前九十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3)从各点作横轴的垂线,在垂线上按各点的高程,对照纵轴标注的高程确定各点在剖面上的位置。

(4)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即得已知方向线A—B—C的纵断面图。目前九十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10111213141615bcdefghijklBACAbcdefghiBjklCQP10121416目前九十二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二、按规定坡度选定最短路线

例设从公路旁A点到山头B点选定一条路线,限制坡度为4%,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等高距为1m。AB1234561′2′3′4′5′6′8085公路d在设计铁路、公路、渠道等线路工程时,常常需要定出一条坡度要求不超过规定坡度的最短线路。

目前九十三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1)确定线路上两相邻等高线间的最小等高线平距。

(2)先以A点为圆心,以d为半径,用圆规划弧,交81m等高线与1点,再以1点为圆心同样以d为半径划弧,交82m等高线于2点,依次到B点。连接相邻点,便得同坡度路线A—1—2—…—B。

在选线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两相邻等高线间的最小平距大于d的情况,即所作圆弧不能与相邻等高线相交,说明该处的坡度小于指定的坡度,则以最短距离定线。

(3)另外,在图上还可以沿另一方向定出第二条线路A―1′―2′―…―B,可作为方案的比较。目前九十四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在所有选取的线路中选择最短线路;若考虑其它因素,如少占农田,建筑费用最少,避开塌方或崩裂地带等,则要确定路线的最佳方案。(4)选择最短路线或最佳方案

目前九十五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汇水面积:雨水流向同一山谷地面的受雨面积。确定汇水面积的意义:跨越河流、山谷修筑道路时,必须建桥梁和涵洞;兴修水库必须筑坝拦水。而桥梁涵洞孔径的大小、水坝的设计位置与坝高、水库的蓄水量等都要根据这个地区的降水量和汇水面积来确定。确定汇水面积方法:

1.确定汇水面积的边界线::是由一系列的山脊线和路堤或大坝连接而成。

2.计算汇水面积:三、确定汇水范围目前九十六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1、连接分水山脊线。2、利用面积量算方法,确定出汇水面积。3、据汇水面、最大降雨量计算最大流水量Q。4、据Q设计桥涵断面。公路桥涵汇水范围目前九十七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四、面积的计算1.解析法

在要求测定面积的方法具有较高精度,且图形为多边形,各顶点的坐标值为已知值时,可采用解析法计算面积。1234xx1x2x3x4y1y2y3y4yO1′2′3′4′目前九十八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欲求四边形1234的面积,已知其顶点坐标为1(x1、y1)、2(x2、y2)、3(x3、y3)和4(x4、y4)。则其面积相当于相应梯形面积的代数和,即:

整理得:43431414232312121234¢¢¢¢¢¢¢¢--+=SSSSS)])(())(())(())([(214343144123321221yyxxyyxxyyxxyyxx-+--+--++-+=)]()()()([213142431324211234yyxyyxyyxyyxS-+-+-+-=目前九十九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对于n点多边形,其面积公式的一般式为:式中i——多边形各顶点的序号。当i取1时,i-1就为n

,当i为n时,i+1就为1。)(21111-+=-S=iiihiyyxS)(21111-+=-S=iiinixxyS目前一百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2.几何图形法

若图形是由直线连接的多边形,可将图形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几何图形,然后用比例尺量取计算所需的元素,应用面积计算公式求出各个简单几何图形的面积。最后取代数和,即为多边形的面积。12345

图形边界为曲线时,可近似地用直线连接成多边形。再计算面积。目前一百零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3.透明方格网

对于不规则曲线围成的图形,可采用透明方格法进行面积量算。

用透明方格网纸(方格边长一般为1mm、2mm、5mm、10mm)蒙在要量测的图形上,先数出图形内的完整方格数,然后将不够一整格的用目估折合成整格数,两者相加乘以每格所代表的面积,即为所量算图形的面积,即:式中S

——所量图形的面积

n——方格总数

A——1个方格的面积nAS=目前一百零二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目前一百零三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例方格边长为1cm,图的比例尺为1:1000。完整方格数为36个,不完整的方格凑整为8个,求该图形面积。

解222m1001000cm)1(=´=A22m4400m10044=´=S目前一百零四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量算面积时,将绘有间距d=1mm或2mm的平行线组的透明纸覆盖在待算的图形上,则整个图形被平行线切割成若干等高d的近似梯形,上、下底的平均值以表示,则图形的总面积为:4.平行线法

即:图形面积S等于平行线间距乘以梯形各中位线的总长。最后,再根据图的比例尺将其换算为实地面积为:式中M——地形图的比例尺分母。ldSS=nldldldS×++×+×=LL21il2lMdSS=目前一百零五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例在1:2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量得各梯形上、下底平均值的总和,求图形面积。l1l2l3l4l5ln-1lndd解mmdmml2876==S、222m70082000876.0002×.0=×

´=S=lMdS目前一百零六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5.求积仪法

求积仪是一种专门用来量算图形面积的仪器。

其优点是量算速度快,操作简便,适用于各种不同几何图形的面积量算而且能保持一定的精度要求。

求积仪有机械求积仪和电子求积仪两种仪。目前一百零七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五、地形图在平整场地中的应用1.将场地平整为水平地面(1)方格网法:

例1:1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拟将原地面平整成某一高程的水平面,使填、挖土石方量基本平衡。

(1)绘制方格网

在地形图上拟平整场地内绘制方格网,一般方格的边长为10m或20m。图中方格为20m×20m。

各方格顶点号注于方格点的左下角。目前一百零八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52.052.3+1.9+1.2+0.6+1.2

+1.6

+1.2+0.4+0.6

+0.3

-0.7-0.5

-0.7

-1.1-1.4

-1.9

-1.9

-1.7

-1.7

-2.2+0.1

48.048.248.247.749.249.449.248.548.050.050.550.251.151.551.150.349.749.348.849.949.9A1A2A3A4A5B1B2B3B4B5C1C2C3C4C5D3D2D1D4D5E3E2E1E4504948+2.1+2.451.851.150.551.751.751.150.450.750.850.249.549.749.849.348.648.748.848.4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49.9-0.2

-0.6

ⅠⅡⅢ目前一百零九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2)求各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

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用内插法求出各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并注于方格点的右上角。

(3)计算设计高程

分别求出各方格四个顶点的平均值,即各方格的平均高程;

将各方格的平均高程求和并除以方格数n,即得到设计高程H。

在本例中,求得的设计高程H=49.9m。并注于方格顶点右下角。目前一百一十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4)确定方格顶点的填、挖高度

各方格顶点地面高程H′与设计高程之差,为该点的填、挖高度,即

h为“+”表示挖深,为“-”表示填高。并将h值标注于相应方格顶点左上角。

(5)确定填挖边界线

根据设计高程H=49.9m,在地形图上用内插法绘出49.9m等高线。该线就是填、挖边界线。目前一百一十一页\总数一百二十一页\编于二十二点

(6)计算填、挖土石方量

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整个方格全填或全挖方,如方格I、III。

一种既有挖方,又有填方的方格,如方格II。

另现以方格I、II、III为例,说明其计算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