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虫概论与肺吸虫_第1页
吸虫概论与肺吸虫_第2页
吸虫概论与肺吸虫_第3页
吸虫概论与肺吸虫_第4页
吸虫概论与肺吸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吸虫概论与肺吸虫第一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一、吸虫(TREMATODA)

吸虫属于扁形动物门的吸虫纲,成虫多为雌雄同体,缺循环系统,有消化道。生活史发育复杂。成虫多寄生于人或其他哺乳动物体内。为人兽共患。第二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成虫两侧对称,体扁呈叶状或圆柱状,有口、腹吸盘,无体腔,体壁与器官之间充满实质,生殖器官发达。

1.体壁由上皮层、肌肉层。组肌肉层有外环肌和内纵肌组成。

(一)形态结构第三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2.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和肠。消化道开口于口吸盘,肠在腹吸盘前分叉成二肠支,沿虫体二侧向后末端均为盲管。

3.生殖系统雄性:睾丸一般两个(血吸虫多个),每个睾丸各发出一支输出管,汇合成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或阴茎而到生殖腔。贮精囊周围有前列腺。

第四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雌性:卵巢一个,发出输卵管伸向卵模,其间先后与受精囊、卵黄管相通,卵模周围有梅氏腺。卵模向前连子宫,开口于腹吸盘附近的生殖腔,在以生殖孔开口于体外,另有劳氏管,起于输卵管,开口于背侧体壁。卵黄腺多位于虫体两侧。第五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睾丸产生的精子沿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而到生殖腔,由此进入雌性生殖系统,沿子宫逆行经卵模到受精囊,在输卵管进行受精。吸虫可以进行异体受精或自体受精。

4.排泄系统

为对称的管状系统。始于焰细胞,通过彼此连接的毛细管→二侧集合管→排泄囊,开口于虫体后端。第六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七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形态特征小结1.吸虫背腹扁平、叶片状(血吸虫除外)。2.具有口吸盘和腹吸盘。3.消化系统不完整,缺乏肛门。4.除血吸虫外,其他吸虫均为雌雄同体。5.吸虫体壁和内脏器官之间充满实质组织即无体腔。第八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三)吸虫生活史特征

1.吸虫虫卵必须入水。2.吸虫生活史复杂,常需1-2个中间宿主,幼虫营无性生殖。⑴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蛳等。⑵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蟹、虾等。⑶终宿主:人第九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吸虫感染期均为幼虫,除血吸虫感染期为尾蚴外,其余均为囊蚴。4.吸虫均有保虫宿主,为脊椎动物。5.吸虫发育过程中,具有世代交替现象,即有无性生殖阶段,又有有性生殖阶段。第十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四)吸虫各期幼虫

1.毛蚴梨形,被有纤毛,运动活跃。2.胞蚴袋状,成熟胞蚴含多个雷蚴。3.雷蚴长袋状,成熟雷蚴含多个尾蚴。4.尾蚴尾蚴在水中运动活跃,分体和尾部。5.囊蚴园形或类园形,外有囊壁内含虫体。

第十一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二、并殖吸虫(PARAGONIMUS)

两个类型: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westermani)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skrjabini)

第十二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一)卫氏并殖吸虫

(Paragonimuswestermani)

其和斯氏狸殖吸虫同属并殖吸虫科,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肺及其他组织内,均称肺吸虫,前者又称卫氏肺吸虫,它主要寄生于人体肺脏,引起肺型及其他类型并殖吸虫病(简称肺吸虫病),其病为典型的人兽共患病。第十三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1.形态(MORPHOIOGY

)(1).成虫形态

虫体肥厚,腹面扁平,背面隆起,体表有棘,虫体宽长的比例一般为1∶2左右,口、腹吸盘大小略同,腹吸盘于体中横线之前。睾丸分支左右并列。卵巢与子宫并列,卵巢分5-6叶。第十四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十五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虫卵金黄色,椭圆形,大小为80~118×48~60微米,前段最宽处有卵盖,卵壳厚薄不均匀内含一个卵细胞和十余个卵黄细胞。第十六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生活史(LIFECYCLE)

在外界发育

虫卵毛蚴胞蚴雷蚴(母/子)尾蚴

(粪/痰)(水)(第一中宿主)(水)(第二中宿主)

川卷螺溪蟹/蛄

囊蚴第十七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在人体内发育

囊蚴

童虫

成虫(蟹/

蛄)

(小肠)

(肺)

童虫/成虫(皮下/肌肉/肝)

第十八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生活史要点

:1.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2.第二中间宿主—淡水溪蟹及蝲蛄。3.终末宿主—人。4.保虫宿主—犬科及猫科动物。第十九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5.感染阶段—

囊蚴人因食入生的或半生溪蟹、蝲蛄。6.寄生部位—

是肺,也可寄生于皮下、肝、脑等处。7.体内移行,多为童虫穿过肠壁至腹腔,上行穿过膈肌至肺寄生;有时也可移行到腹壁、脑、肝等处,以童虫或成虫寄生。

第二十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致病(PATHOGENESIS)

(1).病理变化1).脓肿期:虫体寄生部位组织坏死,出血,炎性渗出物,病灶周围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较薄脓肿壁。2).囊肿期:脓肿内有酱色的脓液,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囊肿。3).瘢痕期:虫体死亡或游走,囊肿与支气管相通,排出内容物或被吸收,囊腔发生纤维化,形成瘢痕。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肺吸虫病肺脏标本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临床分型及表现

1)胸肺型:多见,可有发热、胸痛、痰、胸水等表现。2)脑型:危害大,可有头痛、癫痫、瘫痪等表现。3)皮肤型:游走性皮下包块。4)腹型:有腹痛、腹泻等。5)亚临床型:无症状,但多项免疫检查阳性。第二十四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诊断(DIAGNOSIS)

(1).病原学诊断

(1)痰检虫卵,包括直接涂片法。(2)粪检虫卵的方法。

(3)对皮肤型患者可用皮下包块活检的方法,查找虫体诊断。

(2).免疫学试验

皮试及ELISA等方法协助诊断。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5.流行(PREVENTION)(1)分布:东北、浙江、台湾、四川、陕西、湖南等。(2)流行因素:

1)传染源人或保虫宿主的存在本病可在野生动物之间流行,构成自然疫源地。

2)中间宿主的存在。

3)生食或半生食溪蟹等的习惯,食蟹的方式、囊蚴抵抗力。

4)社会因素。第二十六页,共二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二)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skrjabini)

斯氏肺吸虫与卫氏肺吸虫基本相似,应注意区别。

斯氏狸殖吸虫成虫

两种肺吸虫卵基本相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